学术投稿

捕获-再捕获方法在新生儿破伤风监测工作中的应用

谢超;陈长;李放军

关键词:捕获方法, 新生儿破伤风, 监测工作, 预防控制工作, 含量, 工作质量, 封闭区域, 湖南省, 应用, 评价, 疾病, 个体
摘要:在疾病预防控制工作中,常遇到估计总体含量的问题.对于这种在一个封闭区域里估计某种个体的总体含量的问题,可以应用捕获-再捕获方法(capture marker-capture method)来解决.我们尝试将这一方法用于湖南省新生儿破伤风(NT)监测工作中,以对本省NT监测工作质量进行评价.
中国疫苗和免疫杂志相关文献
  • 哥斯达黎加2001年在全国范围内为成人注射风疹和麻疹疫苗

    作者:刘纳;王莉霞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乙型肝炎疫苗免疫后低应答和无应答影响因素的探讨

    自乙型肝炎(乙肝)疫苗使用以来,乙肝疫苗免疫后的低应答和无应答是国内外研究较多的一个问题.导致乙肝疫苗免疫失败的原因可分为4类14种因素:(1)疫苗因素,如疫苗抗原成分、含量、灭活方法、佐剂的质量;(2)机体因素,如接种人群的年龄、性别、体重、遗传因素;(3)接种因素,如接种的途径、部位、针次、程序;(4)其它因素,如母亲乙肝病毒感染指标的状况、疾病因素、不良嗜好和病毒变异等.针对免疫失败的原因,采取相应补救措施,可以提高乙肝疫苗的免疫成功率.

    作者:尹爱红;张延学;刘崇柏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复种卡介苗1年后引起局部疱疹1例报告

    某女,8岁,学生,既往体健,无过敏史.1995年10月由办事处卫生所医生在其左上臂三角肌中部略下处皮内注射效期内卡介苗0.1ml,约20天后,其接种部位出现一般反应,而后形成卡痕.到1996年11月,接种部位无诱因化脓,在其周围出现散在疱疹,有痒感,破溃后流淡黄色稀薄分泌物.约50余天后,接种部位结痂脱落.但其疱疹反复发作,曾用抗感染药物治疗无效,于1997年5月9日来区卫生防疫站就诊.患儿左上臂三角肌中部略下处有1cm×1cm大小疱疹数个,用无菌针头刺破疱疹,常规消毒后敷异胭肼粉末,口服异胭肼、扑尔敏、维生素C,治疗2周后疱疹消退.继续口服上述药物2个月,未见复发,于1997年12月随访无任何异常.

    作者:曹洪玲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平山县一起甲型肝炎流行的调查

    甲型肝炎(甲肝)在我国农村儿童中常发生周期性流行.前瞻性研究表明,当农村儿童甲肝易感率>50%时,若有传染源进入,则可发生爆发或流行.为监测农村儿童甲肝易感率,我们于1998年9月选择平山县一村庄4~6岁儿童检测血清甲肝抗体(抗-HAV).1999年9月~2000年6月该村发生甲肝流行,再次进行调查,现将情况报告如下.

    作者:陈江婷;张玉成;马守东;吴文婷;公雪杰;宗雪梅;王建红;康文学;高荷清;任银海;尹卫东;李胜平;刘崇柏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捕获-再捕获方法在新生儿破伤风监测工作中的应用

    在疾病预防控制工作中,常遇到估计总体含量的问题.对于这种在一个封闭区域里估计某种个体的总体含量的问题,可以应用捕获-再捕获方法(capture marker-capture method)来解决.我们尝试将这一方法用于湖南省新生儿破伤风(NT)监测工作中,以对本省NT监测工作质量进行评价.

    作者:谢超;陈长;李放军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乙型肝炎疫苗免疫后免疫回忆应答的观察

    乙型肝炎(乙肝)疫苗免疫后,体液和细胞免疫回忆应答的状况和特点,是确定是否需要加强免疫及免疫方案的关键.为此,在湖南省湘潭市随机采样,抽取170名1986~1988年出生、完成了血源乙肝疫苗全程免疫后9~11年的儿童,用重组(酵母)乙肝疫苗进行1~3次加强免疫,观察其体液免疫应答.在浙江省杭州市,随机抽取28名血源乙肝疫苗母婴阻断免疫者、18名全程免疫儿童和11名未免疫的健康人,观察他们的外周血淋巴细胞(PBMC)对基因重组乙肝表面抗原(HBsAg)刺激的增殖反应.结果显示:乙肝疫苗全程免疫后9~11年的儿童,完成1针、2针和3针法加强免疫后1年内,乙肝病毒表面抗体(抗-HBs)阳性率和几何平均滴度(GMT)均迅速升高,三组的GMT分别比加强免疫前提高了6.5、9.3、24.2倍,阳性率均上升至100%,加强免疫次数多抗体提高多,各组间GMT差异有非常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1).完成加强免疫后,3次加强免疫组抗-HBs阳性率比<3次组下降缓慢,至加强免疫后第3年,抗-HBs阳性率1针法降为71.2%,2针法降为79.2%,而3针法维持在92.5%.血源乙肝疫苗全程免疫者其PBMC对重组HBsAg刺激的特异性增殖反应强度和γ干扰素(INF-γ)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细胞免疫反应的强度还与机体抗体水平相关.说明血源乙肝疫苗免疫后机体特异性体液和细胞免疫记忆均长期存在,回忆反应与免疫背景有关,反应强度与加强免疫的次数正相关,机体免疫记忆可能是维持乙肝疫苗长期保护效果的重要原因之一.

    作者:夏国良;白玉;刘克洲;颜天强;王继杰;章明太;贾志远;曹惠霖;刘崇柏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新生儿乙型肝炎疫苗免疫接种对儿童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流行率的影响

    为了观察湘潭市新生儿乙型肝炎(乙肝)疫苗免疫接种后血清乙肝病毒(HBV)标志物的变化趋势,2000年6月采取整群随机抽样方法对该市市区1985年4月~1999年12月出生的新生儿进行横断面调查,采血检测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sAg)和抗体(抗-HBs)及乙肝病毒核心抗体(抗-HBc).共调查≤15岁人群3*!005名,乙肝疫苗接种率为95.9%;各年龄组HBsAg阳性率为0.59%~1.83%(平均阳性率为1.20%),HBV流行率为2.4%~7.0%(平均为4.5%),均比实施免疫接种前明显下降.全程免疫后<1岁儿童抗-HBs阳性率高,此后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逐渐降低,但14~15岁人群中仍有33.8%的人其抗-HBs 值>10.0mIU/ml,且HBV流行率无明显的变化.表明实施大规模新生儿乙肝疫苗免疫接种,并保持较高的接种率,是控制HBV感染有效的措施.

    作者:颜天强;王继杰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第二届阻断乙型肝炎病毒母婴传播和乙型肝炎疫苗与临床应用学术会议综述

    由中华感染病学会小儿肝病及感染病学组和中华儿科学会感染消化学组联合主办,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和浙江省温州医学院附属育英儿童医院共同承办的第二届阻断乙型肝炎(乙肝)病毒(HBV)母婴传播和乙肝疫苗与临床应用学术会议,于2001年9月2~5日在浙江省温州市召开.本届会议出席代表80余名,收录入论文摘要汇编74篇,大会报告论文30篇,经专家组评选出6篇优秀论文,对重点议题组织了专题分会场讨论.

    作者:朱启镕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美国1999-2001年关于在客机上与脑膜炎患者接触的情况

    作者:马丽莉;冯琳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云南省2000年两例输入急性弛缓性麻痹病例的调查报告

    云南省位于中国的西南,共辖16个地区(州、市,下同)128个县(区、市,下同),其中有8个地区25个边境县,边境线全长4060km,与缅甸、越南、老挝三国接壤,有国家级口岸20个.多数边境地段无天然屏障,少数民族分布在边境线两侧,生活习性相近,边民间相互通婚、通商,往来频繁.其中有6个地区17个县与缅甸接壤,边境线长1997km,在中缅边境线上有国家级口岸4个,省级口岸8个,主要通道81个.

    作者:杨志伟;周一兵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沧州市62例成人麻疹流行病学分析

    近年来,成人(≥15岁)麻疹发病有上升的趋势.为探讨成人麻疹的发病规律及控制策略,对沧州市1998~2000年62例成人麻疹分析报告如下.

    作者:高志华;钟海林;王万鹏;董伟;殷光斌;李顺利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云南省贫困山区县儿童乙型肝炎疫苗接种率及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阳性率调查

    为了解云南省贫困山区儿童乙型肝炎(乙肝)疫苗接种率及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sAg)携带状况,对寻甸回族彝族自治县和景东彝族自治县进行调查,结果显示:两个县1995~1999年和2000年产妇住院分娩率分别为43.77%和51.63%.1995~1999年和2000年出生儿童乙肝疫苗在出生后48h内首针及时接种率分别为1.69%和31.48%,新生儿乙肝疫苗接种率分别为3.74%和46.07%,乙肝疫苗3针全程免疫接种率分别为30.43%和79.65%.实施中国肝炎防治基金会乙肝疫苗扶贫项目后,2000年出生儿童乙肝疫苗首针及时接种率、新生儿乙肝疫苗接种率、乙肝疫苗3针全程免疫接种率,均有明显提高.1995~1999年出生儿童及其母亲HBsAg阳性率分别为1.07%和3.74%,2000年出生儿童及其母亲HBsAg阳性率分别为1.15%和3.45%.

    作者:罗梅;丁峥嵘;吴燕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江西省1999~2000年婴儿乙型肝炎疫苗接种率监测评价

    为了更好地促进婴儿乙型肝炎(乙肝)疫苗接种工作,江西省1999年将乙肝疫苗接种纳入计划免疫统一管理.按照乙肝疫苗免疫接种监测方案要求,全省99个县级卫生防疫机构每年应上报乙肝疫苗接种报表957次,1999年和2000年全省乙肝疫苗接种报表报告率分别为81.09%和71.68%,及时报告率分别为73.77%和60.40%.全省监测系统报告,1999年和2000年婴儿乙肝疫苗首针接种率分别为77.53%和81.11%,3针全程免疫接种率分别为66.63%和70.50%.2001年7月在全省范围内对1999年1月1日~12月31日出生儿童开展了一次乙肝疫苗接种率调查,乙肝疫苗首针接种率、3针全程免疫接种率、首针在新生儿出生后24h内接种率分别为68.39%、66.86%、34.96%.目前江西省乙肝疫苗免疫接种监测系统不够完善,需要采取有效措施进一步提高监测工作质量.

    作者:胡国良;邹秋平;方晓艳;王东海;涂秋凤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中国麻疹控制策略的建议

    1 背景麻疹是一种传染性很强的病毒性疾病,如不进行预防接种,所有人在成年之前都会患麻疹.麻疹对婴幼儿的影响为严重.麻疹可产生终身免疫.母传抗体可在婴儿出生后的初几个月起到保护作用.麻疹减毒活疫苗在20世纪60年代初研制成功,能可靠地保护绝大多数9~12个月或年龄更大的儿童.疫苗产生的免疫是持久的,可以达到终身免疫.

    作者: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婴儿乙型肝炎疫苗3剂标准程序免疫失败者再免疫后的抗体应答

    为了解婴儿按0、1、6个月程序接种3剂乙型肝炎(乙肝)疫苗后,对抗体应答低下者实施再免疫后的乙肝病毒表面抗体(抗-HBs)阳转状况,在正定县7个乡选取1997年1月1日~1998年8月31日出生的婴儿,按0、1、6个月程序实施3剂乙肝疫苗免疫,于1999年5月采血检测抗-HBs、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sAg)和乙肝病毒核心抗体(抗-HBc),对3项指标均阴性的90例又接种了1~2剂乙肝疫苗,2剂间隔1个月,分别在每剂接种1个月后采血检测抗-HBs.结果显示:再免疫1剂乙肝疫苗后1个月抗-HBs阳转率为85.6%(S/N≥2.1)和65.6%(S/N≥10.0).对再免疫1剂后仍无抗体应答者中的8例又接种了第2剂乙肝疫苗,经1个月检测抗-HBs全部阳转,其中4例抗体S/N值≥10.0;同时对再免疫1剂后抗-HBs弱阳性(S/N值2.1~9.9)者中的15例又接种了第2剂乙肝疫苗,经1个月后检测仅4例抗-HBs S/N值≥10.0,占26.7%.因此,对按3剂标准程序接种乙肝疫苗后免疫失败者再接种疫苗,可以诱导抗-HBs阳转.

    作者:张英林;刘洪斌;马景臣;孟宗达;韩常全;刘玉忠;赵卉;张玉伟;邢占春;张领梅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甲型肝炎减毒活疫苗加强免疫效果观察

    为了观察我国研制的甲型肝炎减毒活疫苗(甲肝活疫苗)H2株(滴度为106.5TCID50/ml)与LA-1株(滴度为106.5TCID50/ml)免疫原性及加强免疫后的抗体浓度,对两所幼儿园3~6岁的儿童先进行初筛,将甲肝易感儿童列为观察对象,同时分为H2株(45人)和LA-1株(43人)两组,接种首针疫苗后1个月采血,分离血清低温保存,间隔12个月加强接种第2针甲肝活疫苗,接种后2~3个月采血,用统一试剂检测甲肝病毒抗体(抗-HAV).结果显示:首针接种后抗-HAV总阳转率为80.7%(71/88),H2株和LA-1株抗-HAV阳转率分别为82.2%和79.1%,几何平均浓度(GMC)分别为68.0mIU/ml和83.8mIU/ml,抗体浓度≥200mIU/ml的分别占17.8%(8/45)和23.3%(10/43).间隔12个月加强免疫后,抗-HAV阳性率分别为95.6%和97.7%;抗体GMC分别为371.3mIU/ml和312.1mIU/ml,抗体浓度≥200mIU/ml分别为80.0%和79.1%.采用0、12个月两针法接种国产甲肝活疫苗(H2株和LA-1株)效果良好.

    作者:刘志田;王延俊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北京市外来人口聚集地儿童免疫接种率及其影响因素调查

    为了解北京市外来儿童免疫接种现状,于1999年10月开展了外来人口聚集地儿童免疫接种率及其影响因素的调查,共调查1039名0~3岁儿童,对1007名接种史记录清楚的儿童按卫生部标准统计:建证率90.5%,建卡率77.0%,证、卡符合率71.5%;卡介苗(BCG)、口服脊髓灰质炎疫苗(OPV)、百白破联合疫苗(DPT)、麻疹疫苗(MV)、乙型肝炎(乙肝)疫苗单苗合格接种率依次为77.8%、83.2%、82.7%、81.6%、54.4%.外来儿童的家长/监护人来源地域广泛,且绝大多数儿童家长/监护人文化水平低,缺乏计划免疫知识,但多数人接到通知后会带儿童接种.基层免疫接种点能为外来儿童提供免疫接种服务,但多数接种点遇到过外来儿童家长/监护人拒种.除OPV强化免疫外,各村、居民委员会日常涉及计划免疫工作少.

    作者:孙美平;刘大卫;刘爱华;刘东磊;范晨阳;苗良;卢莉;张雪春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接种冻干水痘减毒活疫苗偶合水痘1例报告

    患儿,男,2.5岁,2001年3月14日在右上臂三角肌外缘下端皮下注射冻干水痘减毒活疫苗0.5ml(上海生物制品研究所生产,批号20000901,有效期2001年12月,灭菌注射用水批号2000060).接种后第4天(3月18日)患儿面部有少量小红斑疹,家长未在意.第5天发现躯干有大小不等散在疱疹,即就诊.

    作者:迟慧;董素花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麻疹:全球概述

    1989年,世界卫生大会制订了控制和消除麻疹的目标,即在2000年麻疹发病率和死亡率分别比使用疫苗前降低90%和95%.1998年世界卫生组织(WHO)对全球麻疹发病率和死亡率进行了评估,与使用疫苗前相比,1998年麻疹发病率降低了63%,死亡率降低了83%(图1),估计2000年已接近达到目标.

    作者: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山东省风疹流行现状分析

    为了解风疹发病现况,进一步做好控制风疹和先天性风疹综合征(CRS)工作,对近年来山东省风疹流行现状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自1995年山东省推广风疹疫苗免疫接种以来,风疹发病得到了有效控制.但部分地区风疹疫苗免疫接种存在漏洞,风疹仍在局部地区以爆发形式呈小规模周期性流行.1999年全省共报告风疹114例,2000年报告213例,2000年比1999年上升86.84%;高峰季节为春季,病例主要集中于学龄儿童,1999年7岁发病高,2000年为10~12岁.免疫史分析发现,山东省风疹发病主要与风疹疫苗实际接种率不高有关.因此,今后应加强风疹疫苗的常规免疫接种,以降低风疹和CRS的发生,提高麻疹监测工作的质量.

    作者:许青;徐爱强;宋立志;肖作奎;张丽;王同展;王常银;李漫时 刊期: 2002年第02期

中国疫苗和免疫杂志

中国疫苗和免疫杂志

主管:中国计划免疫

主办: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