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坚;陈世件;李平;田丽华;李洁
作者:马丽莉;冯琳 刊期: 2002年第04期
作者:马丽莉;冯琳 刊期: 2002年第04期
为了解南阳市民众对儿童计划免疫保偿制的满意程度,于2000年进行了抽样调查,现将结果简报如下.
作者:孙侠;李雷;邵庆杰 刊期: 2002年第04期
作者:马丽莉;冯琳 刊期: 2002年第04期
为了解河南省农村18岁以下人群乙型肝炎(乙肝)疫苗接种前的基础资料,以便提出相应的预防策略.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选择了接种前的5个县12个村18岁以下人群3#285人进行了乙肝疫苗接种率及乙肝病毒(HBV)感染率调查,对血清样本检测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sAg)和抗体(抗-HBs)、乙肝病毒核心抗体(抗-HBc).结果:乙肝疫苗接种率为24.78%(814/3 285),婴儿乙肝疫苗接种率为22.80%(749/3*!285).接种乙肝疫苗者的HBsAg、抗-HBc阳性率明显低于未接种乙肝疫苗者;1992~1998年出生的人群HBV感染率为21.6%,明显低于1984~1991年出生的人群(43.37%);而1980~1983年出生的人群HBV感染率为50.14%.结果表明,提高农村婴儿的乙肝疫苗接种率,是降低HBV感染率的关键.
作者:封秀红;王春香;郭雪;武恕星;张强;冯子键 刊期: 2002年第04期
观察了正定县吴兴乡新生儿实施乙型肝炎(乙肝)疫苗普种后14年的免疫学效果.该乡自1986年开始对所有新生儿结合农村计划免疫,按0、1、6个月程序接种3剂乙肝疫苗,在1986~1996年用血源乙肝疫苗,1997~1999年用重组(CHO细胞)乙肝疫苗.全程接种率1986~1996年为87.16%,1997~1999年为93.74%.于1999年普查采血,用固相放射免疫试剂检测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sAg)与抗体(抗-HBs)以及乙肝病毒核心抗体(抗-HBc),并与本地免疫前同龄儿童HBsAg阳性率进行比较,计算乙肝疫苗的免疫效果.结果显示:乙肝疫苗免疫后,1~14岁儿童保护性抗-HBs阳性率为94.74%~10.27%,S/N值几何平均滴度(GMT)为 76.72~5.62,随着免疫年限的延长而逐渐降低;HBsAg在10岁以前无升高趋势,1~14岁儿童的HBsAg总阳性率1.27%,与免疫前同龄儿童的10.5%相比,保护率为87.9%(95%可信限83.18%~93.38%).抗-HBc阳性率为2.26%,与免疫前同龄儿童的35.1%相比,降低了93.56%.新生儿乙肝疫苗免疫后随年龄的增长保护性抗体水平逐年下降,HBsAg阳性率10~14岁开始出现升高趋势,而在10岁以前未见升高趋势,说明免疫后10年间效果良好,无需加强免疫.
作者:马景臣;刘洪斌;张英林;孟宗达;韩常全;邢占春;张玉伟;赵卉;刘玉忠;侯艮书;高小丽;夏国良;曹惠霖;刘崇柏 刊期: 2002年第04期
为掌握健康人群白喉免疫水平,威海市1989~1998年开展了系统的白喉免疫监测,现将结果简报如下.
作者:陈德颖;张秋玲;杜世本;任淑芳;李美兰;王建光 刊期: 2002年第04期
为了评价麻疹的免疫预防效果,对北京市2000年的麻疹疫情进行了分析.北京市2000年常规传染病报告系统和年度麻疹发病统计表的分析结果表明,北京市本市人口麻疹发病率以近郊区为高,为3.31/10万;其次是城区(2.06/10万)和远郊区(0.86/10万).麻疹发病高峰在4月,北京市成人发病高峰在≥25岁人群.而外来人员的麻疹发病率均显著高于北京市人口,也是近郊区发病率高(22.70/10万),其次是远郊区(13.79/10万)和城区(11.40/10万).成人发病高峰为≥20岁.人口密度、人群易感性是麻疹发病的主要影响因素,接种麻疹疫苗既能预防发病,也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临床症状.成人发病占相当比例,且有明显发病高峰,应采取适当免疫干预措施.
作者:刘东磊;范晨阳;孙美平;卢莉;辜荫华 刊期: 2002年第04期
无锡市滨湖区辖18个乡(镇,下同),9个街道,常住人口74.2万,适龄免疫儿童约4万余人,每年新出生儿000人.由于无锡市滨湖区地处城郊结合部,居住人口结构复杂,免疫接种模式多样化,城区儿童免疫接种集中在街道卫生所,农村少数集中在乡卫生院,多数分散在村卫生室接种,不仅接种工作面广量大,而且接种质量难以控制.
作者:李新;张立行;许乐君;吴增;刘俊华;孙素英;吴芳;李渭国 刊期: 2002年第04期
为了解上海市部分地区健康人群流行性腮腺炎(腮腺炎)自然感染情况及腮腺炎IgG抗体分布情况,采用红血球凝集抑制试验检测腮腺炎IgG抗体.共检测了691人,其中市区342人,郊区349人,年龄从6月龄~20岁以上.结果表明:腮腺炎IgG抗体总阳性率为51.52%,几何平均滴度(GMT)为1∶10.69.6~8月龄婴儿抗体阳性率低,为2.85%.市区和郊区阳性率分别为56.14%、46.99%(χ2=5.79、P<0.05),其差异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GMT分别为1∶14.91、1∶7.72(t=4.76、P<0.01),其差异有极显著的统计学意义.腮腺炎自然感染率市区(56.14%)高于郊区(46.99%).婴儿在≥6月龄时应考虑接种腮腺炎疫苗.
作者:王刚毅;胡家瑜;施燕;沈微娟;沈荣明;姜庆伍 刊期: 2002年第04期
为了观察新生儿乙型肝炎(乙肝)疫苗免疫后长期的预防保护效果及加强免疫后的免疫应答状况和特点,在乙肝疫苗试点区,每隔1~2年,采取整群随机抽样方法对1985~1988年出生的新生儿接种乙肝疫苗后的效果随访1次,随访15年,共观察5006人.将血源乙肝疫苗免疫后9~11年的170名儿童分为3组,用重组(酵母)乙肝疫苗分别进行1~3剂次的加强免疫,每剂次5μg,然后采血用固相放射免疫法检测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sAg)和抗体(抗-HBs).结果显示:新生儿血源乙肝疫苗全程免疫后抗-HBs阳性率为92.83%,几何平均滴度(GMT)为200.91;而至14~15岁时分别下降为45.31%和27.95%,说明15年后约有55%的儿童抗-HBs在保护性水平以下(<10mIU/ml),而HBsAg阳性率为1.38%,与全程免疫后1年相比差异无显著的统计学意义.加强免疫后1年,3个不同剂次加强免疫组的抗-HBs GMT迅速升高,为原来的6~18倍;抗-HBs阳性率也由免疫前的62.5%~66.7%上升至100.0%.但随着加强免疫时间的延长,抗-HBs的GMT和阳性率逐渐下降,至免疫后3年,1针加强免疫组抗-HBs阳性率降至71.2%,2针组降至79.2%,而3针组仅降至92.5%.表明国产血源乙肝疫苗具有持久的预防保护效果,以及良好的免疫回忆反应;加强免疫的效果与加强免疫针次和加强免疫前的免疫状况有密切的关系.因此,在开展新生儿乙肝疫苗普种的地区,如果需要,可以进行重组(酵母)乙肝疫苗5μg 3针加强免疫,初免后抗体水平较低者尤应如此.
作者:王继杰;颜天强;李乔生;文中兰;夏国良;刘崇柏 刊期: 2002年第04期
2000年10月15日~11月7日,都江堰市中心镇两河村小学发生麻疹29例,该校有学生233人,罹患率为12.4%.发病年龄为:6岁15例,7岁10例,8岁2例,10岁1例,25岁1例(农民).其中有麻疹疫苗(MV)免疫史的2例,无免疫史和免疫史不详的27例.
作者:邱露萍;尹仲良;兰红 刊期: 2002年第04期
作者:刘霞 刊期: 2002年第04期
为制定广东省控制和消除麻疹策略提供科学依据,对1999~2001年全省麻疹监测系统所收到的麻疹疑似病例个案调查表中经临床或血清学诊断的病例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2187例疑似病例中,麻疹8 995例,其中临床诊断4 444例,血清学确诊4 551例.病例分布于22个市,3年累计发病率较高的有东莞(9.1/10万)、深圳(7.9/10万)和广州市(6.2/10万).病例以4岁以下儿童为主(占44.9%),但珠江三角洲地区20~29岁所占比例(23.4%)高于其它地区(5.7%);病例男女性别比例为1.2∶1;全年各月均有病例发生,但以3~7月高发.3年收到麻疹爆发报告47起,共计434例,主要发生在3~4月.病例中有≥2次免疫史者仅占0.5%.建议提高麻疹疫苗免疫接种率和接种及时率,可在大、中专院校新生入学、新兵入伍和珠江三角洲地区新工人入厂时再接种1剂麻疹疫苗.
作者:罗耀星;雷仁宇;邵晓萍;李建基;林伟生;林永杰;吴承刚 刊期: 2002年第04期
为了解韶关市1~14岁人群风疹感染状况,评价国产BRDⅡ株风疹减毒活疫苗(风疹疫苗)免疫效果,2000年9~11月在韶关市对1~14岁人群进行风疹的血清学调查,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胡国超;邓俊兴;黎湛棠;李韶生;黄辉;刘旭振;黄锐敏;陈艳 刊期: 2002年第04期
长期以来,乡村医生是预防接种的具体执行者.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绝大多数的村卫生所转变了经营性质.针对这种情况,天津市大港区卫生行政部门决定在部分乡实行乡接种门诊(接种门诊设在乡卫生院)及乡执行接种门诊(接种门诊设在各村).
作者:刘志田;王延俊;邹俊香 刊期: 2002年第04期
1背景麻疹是一种传染性极高的呼吸道传染病.感染麻疹病毒后IgM抗体出现较早,在出疹后7~10d达到高峰,之后迅速下降.所以IgM抗体的出现通常被作为早期麻疹感染(包括野病毒和疫苗株)的证据。
作者: 刊期: 2002年第04期
为了解甘肃省不同经济状况地区儿童计划免疫接种情况及影响因素,采用分层多阶段随机抽样方法,在全省抽取部分经济收入不同的地区开展相关调查,共调查130个村和居委会,1025名儿童,其中城镇儿童236人,农村儿童789人.结果显示:四种疫苗全程免疫接种率平均为85.37%,在城市和农村经济较好地区均>85%,而在农村贫困地区则只有79.09%;乙型肝炎(乙肝)疫苗接种率平均为38.34%,在城市及农村不同经济水平地区乙肝疫苗接种率有明显差别,随着经济收入的增加而增高,城市为69.07%,农村平均为29.15%.影响儿童计划免疫接种的主要因素是经济收入、地理地貌、儿童计划免疫保偿入保率、儿童母亲文化程度、冷链运转次数、儿童出生地点(家中或医院)等.由此表明,甘肃省农村的贫困地区计划免疫工作比较薄弱,在发展当地经济的基础上,政府要增加对这些地区计划免疫经费的投入;进一步完善和加强计划免疫工作的科学管理;加强对民众的文化教育和卫生知识宣传教育等.从全方位入手,才能改善和提高儿童计划免疫接种的质量.
作者:何庚声;李慧;崔富强;邸宏杰;付鸿;李风琴;刘建地;邵爱红 刊期: 2002年第04期
作者:吴钟浩 刊期: 2002年第04期
按照<全国麻疹监测方案(试行)>,武汉市麻疹监测系统在1999年正式启动,经过两年的运转,监测工作逐步走向正轨,但存在的问题也较多,现将麻疹监测情况分析如下.
作者:杜虹 刊期: 2002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