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β-榄香烯联合DC/DRibble疫苗促进脾细胞增殖及活化研究

倪菲菲;沈洪;王立新;刘亚军;周浩;林琳;刘增巍

关键词:β-榄香烯, 肝癌, 树突状细胞, 自噬小体
摘要:目的:通过观察β-榄香烯联合DC/DRibble疫苗对小鼠脾细胞增殖和IFN-γ分泌水平的影响,探讨β-榄香烯抗肿瘤的免疫机制.方法:制备Balb/c小鼠脾脏来源的树突状细胞(dentritic cell,DC)并鉴定其表型,以Balb/c小鼠来源的肝癌细胞株BNL1MEA.7R.1 (BNL)为靶细胞,募集富含肿瘤“信息”的抗原载体—自噬小体(Drips in blebs,DRibble),制备DC/DRibble疫苗.用CCK-8法检测β-榄香烯联合DC/DRibble疫苗对脾细胞的增殖作用,用ELISA法检测培养上清液中IFN-γ的水平.结果:β-榄香烯在合适浓度下联合DC/DRibble疫苗能促进脾细胞增殖并刺激效应性淋巴细胞产生高水平的IFN-γ.结论:β-榄香烯可能通过增强DC抗原递呈功能以发挥抗肿瘤作用.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杂志相关文献
  • 中医治疗阿尔茨海默病研究进展

    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是一种以进行性认知障碍和记忆能力损伤为主的中枢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严重危害着人类健康,中医治疗阿尔茨海默病有着独特的优势.文章将从病因病机、临床治疗和实验研究3个方面论述中医对阿尔茨海默病的研究进展,以期为中医药防治阿尔茨海默病提供理论依据和促进应用.

    作者:雷洪涛;李新民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β-榄香烯联合DC/DRibble疫苗促进脾细胞增殖及活化研究

    目的:通过观察β-榄香烯联合DC/DRibble疫苗对小鼠脾细胞增殖和IFN-γ分泌水平的影响,探讨β-榄香烯抗肿瘤的免疫机制.方法:制备Balb/c小鼠脾脏来源的树突状细胞(dentritic cell,DC)并鉴定其表型,以Balb/c小鼠来源的肝癌细胞株BNL1MEA.7R.1 (BNL)为靶细胞,募集富含肿瘤“信息”的抗原载体—自噬小体(Drips in blebs,DRibble),制备DC/DRibble疫苗.用CCK-8法检测β-榄香烯联合DC/DRibble疫苗对脾细胞的增殖作用,用ELISA法检测培养上清液中IFN-γ的水平.结果:β-榄香烯在合适浓度下联合DC/DRibble疫苗能促进脾细胞增殖并刺激效应性淋巴细胞产生高水平的IFN-γ.结论:β-榄香烯可能通过增强DC抗原递呈功能以发挥抗肿瘤作用.

    作者:倪菲菲;沈洪;王立新;刘亚军;周浩;林琳;刘增巍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基于信息挖掘技术对林洪生主任医师辨治恶性淋巴瘤临床用药规律初步总结

    目的:对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肿瘤科主任林洪生主任医师辨治恶性淋巴瘤经验进行初步总结.方法:本次研究依托于北京市科技计划项目——基于信息挖掘技术的名老中医临床诊疗经验研究,利用现代计算机数据挖掘技术,建立林主任临床诊疗信息采集模块,采集林主任恶性淋巴瘤临床诊疗信息形成数据库,初步分析和挖掘研究林主任临床思维模式、诊疗规律和经验.结果:共采集录入林洪生主任临床诊治恶核(恶性淋巴瘤)门诊病例74例,总诊次83次,初步整理总结了林主任分阶段辨期论治恶性淋巴瘤临床用药经验.结论:本研究通过引用“人机结合、以人为本”的方法进行名老中医经验治疗肿瘤的继承整理研究,取得了一定的经验,为今后扩大病种及病例数的进一步研究奠定了基础.

    作者:林飞;李道睿;吴皓;王映辉;张瑞顺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中药药剂学实验教学改革探微

    中药药剂学实验教学是教学过程中的关键环节.为更好的培养高水平创新、实用型制药技术人才,我们对目前中药药剂学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一系列改革,通过优化教学内容、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改进教学模式等途径,形成了全新的中药药剂学实验教学模式.

    作者:李学涛;程岚;贾天柱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刘华一教授中西结合治疗慢性腹泻经验

    慢性腹泻可由感受外邪,饮食所伤,情志失调,病后体虚,或先天禀赋不足引起,该病的根本在于脾胃受损,湿困脾土,肠道功能失调.刘师认为慢性腹泻的病位虽在肠,然而脾失健运是关键,同时与肝肾密切相关.临床上分为6型:脾胃虚弱型、肝气乘脾型、肾阳虚衰型、气虚水停型、寒热错杂型、湿热中阻型;分别予参苓白术散、痛泄要方、四神丸、防己黄芪汤合苓桂术甘汤、半夏泻心汤、香连丸加减.

    作者:齐真;刘华一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良性前列腺增生中医证型和用药规律分析

    目的:对2001年12月-2011年12月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收集的中医药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文献,通过频度分析归纳总结证候和用药特点,以探析该病的中医辨证论治规律.方法:对符合选择标准的文献的用药、证型进行整理归类,采用SPSS18.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观察各药物、证型引用频次和频率.结果:涉及证型13个,以肾阳衰微、肾虚血瘀、肺热壅盛、中气下陷为常见证型,占53.58%,证候组成要素有7个,其中实证占44.64%,虚证占55.36%.用药134味,按功能归为30类,前5位依次为补阳药、破血消癥药、补气药、补阴药、清热泻火药使用频率占47.65%;使用超过100次的单味中药有10味,淫羊藿位于首位,其后依次是莪术、甘草、鳖甲、夏枯草、乌药、茯苓、车前草、郁金、牡丹皮等,为常用的BPH治疗用药,药物归经以肾、肺、脾居多,占到所有药物归经的66.05%.结论:近10年中医对良性前列腺增生的辨证分型、遣方用药临床证治规律分析可为目前该病的辨证论治提供参考.

    作者:陈树山;赵刃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加味参苓白术散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加味参苓白术散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5例非酒精性脂肪肝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对照组42例和治疗组43例.对照组予饮食疗法及运动疗法,治疗组在饮食疗法及运动疗法的基础上加用加味参苓白术散,疗程为60天.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肝脏CT、肝功能、血脂等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两组CT肝脾密度比值、肝功能指标、血脂指标均得到了一定的改善,且治疗组的改善程度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加味参苓白术散对非酒精性脂肪肝具有较好的治疗作用,值得深入研究.

    作者:石清兰;毛德文;官志杰;龙富立;陈月桥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三联疗法治疗肩关节周围炎临床研究

    目的:观察三联疗法(温针灸、穴位注射、超短波)治疗肩周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10例肩周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5例;治疗组采用温针灸、穴位注射配合超短波治疗,对照组采用电针治疗;两组在治疗3个疗程后进行疗效评定.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8.2%,临床治愈率为78.1%;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8.1%,临床治愈率为23.6%,治疗组总有效率及临床治愈率均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温针灸加穴位注射配合超短波治疗肩周炎具有较好临床疗效.

    作者:刘敏娟;佟春媛;王魁;任昌菊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从“神、形、纳、眠、便”判断糖尿病治疗效果

    朱章志教授通过长期临床实践,在糖尿病治疗方面形成了一套独特的理论,创新性的提出以“神、形、纳、眠、便”判断疗效,即以患者的精神状态、形体、饮食、睡眠及二便等症状作为糖尿病治疗效果的判断标准.人体的“神、形、纳、眠、便”是在人体正气的推动下才能够正常,“神、形、纳、眠、便”出现异常,实际上是反应了人体正气的虚弱,因而可以用来评价人体的正气是否正常,这一方法在临床上具有很强的实用性,以此作为指导,取得了广大患者的认可.

    作者:刘峰;赖燕容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中药灌肠联合盆腔灌注治疗盆腔炎性疾病

    目的:观察中药灌肠配合盆腔灌注治疗盆腔炎性的治疗效果.方法:应用中药灌肠联合盆腔灌注交替治疗慢性盆腔炎性疾病.结果:160例中138例痊愈,其中20例好转,无效2例,有效率达86%,显效率98%.结论:中药灌肠联合盆腔灌注治疗盆腔炎性疾病有显效率高、疗程短、治疗充分、标本同治,对生育影响小,可在门诊治疗,副作用小等优点.

    作者:王中慧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基于中医治则治法下多囊卵巢综合征研究进展

    目的:总结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的中医治则治法.方法:对国内近10年在国家正式期刊上公开刊登的相关文献进行检索.结果:PCOS以肾虚、痰湿、血瘀、阴亏、阳虚、气虚等病机为主,多采用补肾、化痰、利湿、祛瘀、益气、补血、温阳等治疗法则.结论:标本兼顾,固本为主,祛邪为辅,补虚泻实是中医治疗PCOS的主要治法.

    作者:秦竹;吴礼龙;阎瑜;卜德艳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对耳穴刺激治疗高血压RCT试验报告质量的CONSORT评价

    目的:采用CONSROT声明对国内利用耳穴刺激防治高血压病的随机对照试验进行科学评价.方法:系统检索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国知网、维普和万方4个数据库,将国内耳穴刺激防治高血压病的随机对照实验文献全部纳入,并采用国际公认的CONSORT声明进行质量评价.结果:共纳入13篇文献.根据CONSORT条目,在所有纳入文献中,有8篇(61.54%)缺乏文题和摘要;10篇(76.92%)提及受试者纳入排除标准;11篇(84.62%)谈到了研究所用的统计学方法;12篇(92.31%)报告了各组的人口学和临床基线资料;尚未有文献提及样本含量估计、分配隐藏、盲法及意向性分析.结论:目前国内耳穴刺激质量高血压病的研究报告质量较低.研究者应采用国际公认的CONSORT声明对临床研究进行规范报告.

    作者:韩晓春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古文献痿病方药频数分析

    该研究试图通过收集、整理古代医家在治疗痿病上选用的方药,初步发掘古代中医治疗痿病的方药,常用药物及药物配伍使用概况,探讨其常用复方中药物配伍规律,为中医药临床治疗痿病提供一定的参考.研究方法:从大型电子丛书《中华医典》中以“痿”、“萎”、“委”、“痿躄”为检索词,检索出有关中药治疗的条文以及从《中医方剂大辞典》中记载的方剂类的古籍中翻阅中医中药治疗痿病的条文,确定并整理出古代治疗痿病的方药,将方药相关数据规范化并建立数据库,采用计算机技术、统计学和数据挖掘方法对数据进行分析,再结合古代对痿病的认识,运用中医药理论对统计结果进行分析.从多角度探讨痿病方药的配伍规律.

    作者:杨春梅;杨雪梅;陈立典;陶静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多层螺旋CT三维尿路造影(MSCTU)诊断泌尿系梗阻性疾病临床价值

    目的:探讨螺旋CT对临床表现泌尿系梗阻性疾病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62例泌尿系梗阻性疾病的的患者,通过MSCT腹部扫描检查,利用多平面、曲面重建等技术重建尿路并进行研究分析.结果:三维尿路造影( MSCTU)检查的敏感度为100%,诊断符合率98%.结论:症状和体征不典型的泌尿系梗阻性疾病临床诊断困难,易误诊,多层螺旋CT尿路造影(MSCTU)方法简单,可从不同角度观察病变部位及其周围情况,有利于鉴别诊断,提高诊断符合率,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作者:吴涛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伤科消炎膏对木瓜蛋白酶诱导兔膝骨关节炎模型滑膜中白介素-1、白三烯、金属蛋白酶-3的影响

    背景:伤科消炎膏能够缓解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膝关节滑膜炎症,显著改善膝关节肿胀和疼痛,但对于其作用机制目前尚缺乏研究.作者通过动物实验观察其对膝关节滑膜中白介素-1(IL-1)、白三烯(LT)、金属蛋白酶-3(MMP-3)浓度的影响以期初步探讨其作用机制.目的:观察伤科消炎膏对木瓜蛋白酶诱导兔膝骨关节炎性模型的膝关节滑膜中IL-1、LT、MMP-3浓度的影响.方法:通过木瓜蛋白酶关节腔内注射建立18个兔右膝骨关节炎性模型,然后将其随机分为空白组、伤科消炎膏组和双氯芬酸二乙胺组,每组6只.空白组不进行治疗,伤科消炎膏组外用伤科消炎膏治疗、双氯芬酸二乙胺组外用双氯芬酸二乙胺治疗.于治疗后第11天用ELISA法检测试验动物右膝关节滑膜组织中IL-1、LT、MMP-3的浓度.结果与结论:空白组滑膜IL-1浓度高于伤科消炎膏组(P<0.05),空白组滑膜LT浓度高于双氯芬酸二乙胺组(P<0.05),各组间滑膜MMP-3浓度差异无显著性.本研究结果提示伤科消炎膏系通过降低滑膜组织中部分与炎性反应相关的细胞因子水平来缓解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滑膜组织炎性反应,其作用机制与双氯芬酸二乙胺类似,但作用途径与双氯芬酸二乙胺相比有所不同.伤科消炎膏对炎性滑膜组织细胞因子中的IL-1具有影响,而双氯芬酸二乙胺对炎性滑膜组织细胞因子中的LT具有影响.但实验结果未显示伤科消炎膏对于滑膜MMP-3浓度有降低作用,说明该药物在抑制滑膜组织胶原降解方面作用不显著.

    作者:孙鲁宁;黄桂成;赵燕华;夏建龙;诸方受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从仓公诊籍看汉代女性疾病

    历史文献中对于女性与女性疾病记载甚少,但至迟到战国时期,人们已经对妇科医生有了专门的称呼.考征汉代相关医书,我们发现当时医家对女性相当关注,仓公诊籍中也详细记载了一些女性疾病.汉代女性的疾病主要有妊娠期疾病、女性疾病和其他类疾病三大类,对女性的生命和健康造成极大危险.

    作者:田艳霞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明视胶囊药效学研究

    目的:评价明视胶囊治疗弱视的主要药效学作用.方法:采用缝合法制备单眼剥夺弱视大鼠模型,观察闪光视觉诱发电位( FVEP)相关指标的变化;并观察明视胶囊对腺嘌呤诱发肾虚大鼠及利血平致脾气虚大鼠的影响.结果:明视胶囊能提高弱视眼的视觉功能,增加肾虚大鼠体重、减少肾虚大鼠尿量并降低血浆肌酐、尿素氮含量,增加脾气虚大鼠体重并增加木糖吸收值.结论:明视胶囊对弱视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作者:张莹;李健;姜珊;李博;刘文成;郝冬海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老年人功能性便秘中医药治疗体会

    老年人功能性便秘应用中医药治疗有一定优势.肠燥气滞是老年人功能性便秘的基本病机,肠燥气滞直接导致了大便干结难解的症状.老年人生理功能减退是肠燥气滞的主要原因,因此本病的治疗是一个长期过程,大部分病人需要长期连续或间断用药,以维持疗效.基于肠燥气滞的基本病机,在证治中确立行气润肠基本治法,并相应制订基础方药.基础方药的选配须安全、有效、便于应用、廉价易得,除基础方药外,可另配方药以解决其他阶段性问题.

    作者:薛钧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施杞教授从痹论治腰椎间盘突出症验案举隅

    施杞教授是上海中医药大学博士研究生导师,终身教授,主任医师,全国名老中医学术经验继承人导师,上海市名老中医,国家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医正骨”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在长期的临床实践中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按照“以气为主,以血为先,痰瘀兼顾,肝脾肾同治”的辨证论治脊柱病的理论,并确立了以益气化瘀补肾法为主的的治疗理念,拓展了中医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思路和方法,且临床应用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作者:许金海;莫文;叶洁;施杞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谈“中医规范化”

    在回顾中医规范化的历史和现状的基础上,阐释了中医规范化的含义及对其应有的正确认识,提出规范化是中医保持自我,实现自我超越的必由之路.

    作者:包海燕;吴承玉 刊期: 2012年第09期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杂志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杂志

主管:辽宁省教育厅

主办:辽宁中医药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