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论经方中麻黄“角药”的临床应用

闫军堂;刘晓倩;马小娜;梁永宣;刘敏;王庆国

关键词:经方, 角药, 麻黄, 临床应用
摘要:角药是三种中药联合使用,系统配伍而成,如三足鼎立,互为犄角.角药介于中药与方剂之间,在方剂中起主要作用或辅助作用或独立成方,以达到减毒增效之目的.经方中蕴含着丰富的角药配伍知识,文章谨遵经旨,对经方中的麻黄角药进行详实梳理,将其分为独立成方之“角药”、作为方剂主要部分之“角药”、以及联合应用之“角药”三个部分,并介绍名家运用经验,以期对指导临床有所裨益.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杂志相关文献
  • 伤科消炎膏对木瓜蛋白酶诱导兔膝骨关节炎模型滑膜中白介素-1、白三烯、金属蛋白酶-3的影响

    背景:伤科消炎膏能够缓解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膝关节滑膜炎症,显著改善膝关节肿胀和疼痛,但对于其作用机制目前尚缺乏研究.作者通过动物实验观察其对膝关节滑膜中白介素-1(IL-1)、白三烯(LT)、金属蛋白酶-3(MMP-3)浓度的影响以期初步探讨其作用机制.目的:观察伤科消炎膏对木瓜蛋白酶诱导兔膝骨关节炎性模型的膝关节滑膜中IL-1、LT、MMP-3浓度的影响.方法:通过木瓜蛋白酶关节腔内注射建立18个兔右膝骨关节炎性模型,然后将其随机分为空白组、伤科消炎膏组和双氯芬酸二乙胺组,每组6只.空白组不进行治疗,伤科消炎膏组外用伤科消炎膏治疗、双氯芬酸二乙胺组外用双氯芬酸二乙胺治疗.于治疗后第11天用ELISA法检测试验动物右膝关节滑膜组织中IL-1、LT、MMP-3的浓度.结果与结论:空白组滑膜IL-1浓度高于伤科消炎膏组(P<0.05),空白组滑膜LT浓度高于双氯芬酸二乙胺组(P<0.05),各组间滑膜MMP-3浓度差异无显著性.本研究结果提示伤科消炎膏系通过降低滑膜组织中部分与炎性反应相关的细胞因子水平来缓解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滑膜组织炎性反应,其作用机制与双氯芬酸二乙胺类似,但作用途径与双氯芬酸二乙胺相比有所不同.伤科消炎膏对炎性滑膜组织细胞因子中的IL-1具有影响,而双氯芬酸二乙胺对炎性滑膜组织细胞因子中的LT具有影响.但实验结果未显示伤科消炎膏对于滑膜MMP-3浓度有降低作用,说明该药物在抑制滑膜组织胶原降解方面作用不显著.

    作者:孙鲁宁;黄桂成;赵燕华;夏建龙;诸方受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难治性肾病综合征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原发性肾病综合征临床疗效.方法:将54例确诊为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28例,在激素或环磷酰胺的治疗基础上,本组每例患者根据辨证分型给予中药治疗;对照组26例,每例患者只给予激素或环磷酰胺常规治疗;2个月后观察两组临床疗效、肾功能、血脂和炎症因子等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89.3%,对照组总有效率65.4%,两组疗效比较P<0.05;两组治疗前后24h尿蛋白定量比较P<0.05;两组治疗后24h蛋白尿定量、血肌酐及血清白蛋白水平比较P<0.05,有显著性差异.结论:辨证论治中药配合西医治疗难治性肾病综合征水肿优于单纯西医治疗组,临床效果良好.

    作者:张扬;何学红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尔雅》病症名词及其病因特点考释(一)

    《尔雅》记载了28个病症名词,文章对这些词的病症和病因特点进行研究和分析,并与《黄帝内经》相比较,考察其源流演变.28个病症名词涉及的致病因素为内伤病因、外感病因和其他病因.情志致病有三种:忧、思、悲,增加了一个新的病因焦灼.情志致病的特点是,一种病症常常有两种致病因素,如忧思致病,忧悲致病.过劳只是身体的劳顿,导致的疾病往往很宽泛,只释为病,表现为身体枯瘦虚弱等.外感病因只有一个暑热.

    作者:赵鸿君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疏经通督法推拿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主要体征的影响

    符合诊断标准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4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分别进行疏经通督法推拿及传统推拿治疗,对各组患者治疗前、治疗后当日、第3、10、20日后体征量化评分,研究结果显示,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局部压痛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直腿抬高评分比较,两组治疗前、治疗1、3天后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治疗10及20天后,治疗组评分明显偏低.表明疏经通督法推拿治疗腰突症有较好“止痛”效应,能改善肢体功能.

    作者:张仕年;刘德华;万兴;程宏亮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中药药剂学实验教学改革探微

    中药药剂学实验教学是教学过程中的关键环节.为更好的培养高水平创新、实用型制药技术人才,我们对目前中药药剂学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一系列改革,通过优化教学内容、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改进教学模式等途径,形成了全新的中药药剂学实验教学模式.

    作者:李学涛;程岚;贾天柱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张秋娟教授从痰瘀论治垂体生长激素腺瘤经验

    垂体瘤属颅内常见肿瘤,可归于祖国医学“脑瘤”范畴,西医治疗手段及疗效均很有限.张秋娟教授从事垂体瘤医、教、研多年,学验颇丰,执简驭繁地将垂体瘤纷繁复杂的中医病因病机概括为“痰瘀互结”,并采用“化痰祛瘀”为治疗大法,临床收效显著.

    作者:施扬;居丽;张秋娟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灯盏花素巴布剂经皮促渗作用研究

    目的:考察不同载药量的灯盏花素巴布剂经皮促渗作用.方法:采用透皮扩散仪考察不同载药量灯盏花素巴布剂离体透皮促渗作用;采用微渗析技术考察其在体经皮促渗作用.结果:载药量为1.5%、1.0%、0.5%的灯盏花素巴布剂的体外累计透过量分别为289.15、260.435、158.625μg/cm2;载药量为1.5%、1.0%、0.5%的灯盏花素巴布剂的在体累计透过量分别为8 32、6.53、6.38μg/cm2.结论:灯盏花素巴布剂随着载药量的提高,经皮促渗作用增强,是具有前景的经皮给药载体.

    作者:李琳;宋西卫;张倩;赵海南;王颖;李楠;刘志东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问道《黄帝内经》探寻中医生命观及其思维规律

    《黄帝内经》中详尽地描述了生命生、长、壮、老、已的基本规律,阐释了中医的生命观,这是中医文化独特的组成部分,同时其体现的思维特征又分别与唯物辩证法物质第一的基本观点、发展的观点、质量互变规律、个别与一般的范畴以及对立统一规律相契合,这就为我们认识中医文化提供了思维工具.同时,中医的养生与治病也分别具有独到之处,分别契合辩证唯物主义普遍联系与永恒发展的观点.用中医的思维方式去认识中医文化,就是从整体上辩证地理解中医文化、探寻出中医文化的相关内涵,这样才能真正理解、把握中医.

    作者:刘国伟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伤寒论》阳明病证发病机理及承气汤在临床的应用

    《伤寒论》[1]阳明病篇中论述下法的内容全面详实,文章主要是结合《伤寒论》当中的相关条文对承气汤方的应用规律和组方法则进行深入的分析,通过临床实践结合具体情况灵活辨证,从而验证《伤寒论》阳明病相关内容的治则治法理论在临床实践,特别是慢性肾脏病的治疗上具有较高的指导意义.

    作者:魏明刚;孙伟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老年人功能性便秘中医药治疗体会

    老年人功能性便秘应用中医药治疗有一定优势.肠燥气滞是老年人功能性便秘的基本病机,肠燥气滞直接导致了大便干结难解的症状.老年人生理功能减退是肠燥气滞的主要原因,因此本病的治疗是一个长期过程,大部分病人需要长期连续或间断用药,以维持疗效.基于肠燥气滞的基本病机,在证治中确立行气润肠基本治法,并相应制订基础方药.基础方药的选配须安全、有效、便于应用、廉价易得,除基础方药外,可另配方药以解决其他阶段性问题.

    作者:薛钧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证候与证候信息现代规范化研究思路及应用方法

    从证候及其信息现代研究的角度,阐述近年来对证候现代规范化标准的研究进展.

    作者:许真真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火针疗法治疗类风湿关节炎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对照性观察火针疗法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6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选取后随机分为治疗组28例和对照组28例,治疗组采用火针疗法,对照组采用单纯西药治疗.结果:治疗3个疗程后评定两组之间疗效,治疗组和对照组之间差异并无显著性意义(p>0.05),说明治疗组疗效同于对照组.结论:火针疗法是治疗类风湿关节炎一种安全、有效疗法,值得临床上推广使用.

    作者:沈甜;张彩荣;李忠仁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中医外治法配合中医药治疗儿童哮喘缓解期研究进展

    综合分析近10年来有关小儿哮喘的中医外治法的研究文献,发现中医外治法在小儿哮喘缓解期调理脏腑整体功能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取得了较大的成绩.应充分发挥中医优势,为治疗小儿哮喘提供更好的治疗方法.

    作者:杜丽芳;任现志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中药复方金衡灵防治乳腺癌术后化疗所致骨髓抑制研究

    目的:研究中药复方制剂金衡灵对乳腺癌手术后化疗所致骨髓抑制的补充治疗作用.方法:将术后乳腺癌患者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均采用TE(多西他赛+表阿霉素)方案化疗,实验组、对照组分别服用6个疗程的金衡灵、安慰剂,两组病人化疗前1天、第7、14及20天检测血液常规,记录白细胞和血小板计数.结果:实验组患者的白细胞数量与对照组相比差别有统计学意义,金衡灵实验组的白细胞计数普遍高于安慰剂对照组(P<0.05).同时,6个疗程后实验组累计骨髓抑制和重度骨髓抑制发生率都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复方制剂金衡灵升高和维持白细胞数效果明显,可以减轻化疗所导致的骨髓抑制的程度,可对化疗引起的骨髓抑制起到治疗和预防的作用.

    作者:薛剑;王一荃;王祝鸣;胡晓雯;李芸茜;陈飞;童华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厚朴研究进展

    厚朴是我国特有的常用中药,其性辛温、味苦,具有燥湿消痰、下气除满的作用.文章就近5年厚朴的化学成分、测定方法、制剂提取工艺、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等方面进行综述,在此基础上对其未来研究方向进行了探讨.

    作者:李棣华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浅论冠心病的“治气”与“治血”

    论述冠心病气血同治之法的理论依据及具体运用,并举一病例以说明.

    作者:毛桃桃;徐瑛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论建立具有中医优势的卒中单元

    文章从脑中风的治疗现状及中医在脑中风治疗中的优势,探讨了如何在卒中单元中发挥中医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康复、针灸、推拿、情志疗法、健康教育、饮食疗法、中医特色护理的优势,从而提出创建具有中医优势的卒中单元,必将是我国脑血管病临床实践的必然趋势.

    作者:刘泰;钟洁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中医药研究进展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是儿科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中医药研究积累了丰富经验,经文献分析及临床观察,发现随气候及小儿体质变化,其辨证规律和中药施治出现相应演变,同时逐渐增多的中成药治疗在应用及制剂方面存在一定问题,需转变中医药研究思路促进传承.

    作者:刁娟娟;李燕宁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基于信息挖掘技术对林洪生主任医师辨治恶性淋巴瘤临床用药规律初步总结

    目的:对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肿瘤科主任林洪生主任医师辨治恶性淋巴瘤经验进行初步总结.方法:本次研究依托于北京市科技计划项目——基于信息挖掘技术的名老中医临床诊疗经验研究,利用现代计算机数据挖掘技术,建立林主任临床诊疗信息采集模块,采集林主任恶性淋巴瘤临床诊疗信息形成数据库,初步分析和挖掘研究林主任临床思维模式、诊疗规律和经验.结果:共采集录入林洪生主任临床诊治恶核(恶性淋巴瘤)门诊病例74例,总诊次83次,初步整理总结了林主任分阶段辨期论治恶性淋巴瘤临床用药经验.结论:本研究通过引用“人机结合、以人为本”的方法进行名老中医经验治疗肿瘤的继承整理研究,取得了一定的经验,为今后扩大病种及病例数的进一步研究奠定了基础.

    作者:林飞;李道睿;吴皓;王映辉;张瑞顺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多层螺旋CT三维尿路造影(MSCTU)诊断泌尿系梗阻性疾病临床价值

    目的:探讨螺旋CT对临床表现泌尿系梗阻性疾病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62例泌尿系梗阻性疾病的的患者,通过MSCT腹部扫描检查,利用多平面、曲面重建等技术重建尿路并进行研究分析.结果:三维尿路造影( MSCTU)检查的敏感度为100%,诊断符合率98%.结论:症状和体征不典型的泌尿系梗阻性疾病临床诊断困难,易误诊,多层螺旋CT尿路造影(MSCTU)方法简单,可从不同角度观察病变部位及其周围情况,有利于鉴别诊断,提高诊断符合率,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作者:吴涛 刊期: 2012年第09期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杂志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杂志

主管:辽宁省教育厅

主办:辽宁中医药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