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显微鉴定新技术在中药材鉴定中的应用进展

刘萌萌;李峰

关键词:显微鉴定, 显微制片, 显微分析
摘要:对显微鉴定新技术的进展及在中药材鉴定中的应用现状进行了分析,在对各种新型显微鉴定技术的优势与局限进行剖析的同时,重点介绍了不同显微放大技术的原理、使用范围,并将各种显微分析技术进行了比较,为显微鉴定新技术的发展及在中药材鉴定中的应用提供了借鉴.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杂志相关文献
  • 香青兰水提物与乙酸乙酯提取物降血脂的实验研究

    目的:建立实验性高脂血症大鼠模型,观察香青兰水提物、乙酸乙酯提取物对高脂血症大鼠血脂水平的影响.方法:采用脂肪乳剂灌胃制备高脂血症大鼠模型,造模同时连续给药10周,观察香青兰不同提取物对高脂血症大鼠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谷丙转氨酶( ALT)、谷草转氨酶(AST)、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以及肝组织SOD、MDA水平的影响.结果:与模型组比较,香青兰水提取物组能显著降低高脂血症大鼠血清TC、TG、LDL-C、AST、MDA(P<0.05或P<0.01),升高HDL-C、SOD(P<0.05或P<0.01),显著降低肝匀浆MDA(P<0.01);香青兰乙酸乙酯提取物能显著降低高脂血症大鼠血清TC、LDL-C、ALT、AST、MDA(P<0.01),显著升高血清SOD (P<0.05),显著升高肝匀浆SOD( P<0.01),显著降低肝匀浆MDA(P<0.01).结论:香青兰水提取物与乙酸乙酯提取物能调节高脂血症大鼠脂质代谢紊乱,其调节血脂机制可能与抗脂质过氧化有关.

    作者:谭梦晖;于波;沈旭华;毕美琼;祝洁;朱灿伶;路瑶;陈玉玺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国内轻微肝性脑病研究进展

    目的:通过总结分析国内有关轻微肝性脑病(minimal hepatic encephalopathy,MHE)的文献,阐明目前国内MHE的研究现状.方法:选取36篇近10年来国内公开发表的有关MHE发病机理、诊断、防治的文献进行综合阅读及评述.结果:文献报道显示,国内众多学者对MHE的研究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也存在一些问题.结论:MHE的定义尚未完全统一,诊断的金标准尚未完全获得统一认识,无法确定统一的诊断标准;临床研究缺乏大样本的随机对照研究,数据缺乏说服力,可重复性差.这些问题需要我们在今后的研究中加以关注和解决.

    作者:李铁强;邓碧珠;陈纪东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德国医疗保障制度的现状和特点

    德国是世界上早实施社会医疗保障的国家,至今已经有了比较完善的医疗保障体系.目前,世界上有许多国家采用了这种模式或以此模式为主体的健康保障体系.德国的医疗保障体系以法定医疗保险为主,私人医疗保险为辅,几乎覆盖了德国所有民众.文章主要介绍了德国医疗保障的制度和特点.

    作者:侯园园;景浩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冠心病中药处方方法探讨

    中医药治疗冠心病应当以辨病与辨证相结合,以宣阳通痹为基本大法.用好佐使药,提高疗效,一是重视脏腑相关,特别是“心胃同治”,二要用好活血化瘀药.无症可辨时要仔细查找,医者原因、患者原因抑或是确无症可辨.

    作者:苏士印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符为民教授运用黄连温胆汤临证经验

    黄连温胆汤出自唐代孙思邈的《备急千金要方?卷十二》,原用于治疗胆寒证.符为民教授将其灵活应用于失眠、焦虑抑郁症、中风、眩晕头痛、精神分裂症、癫痫等内科杂病,素有桴鼓之效.

    作者:张秀胜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陈业强教授临证应用白芍经验探析

    通过对陈业强教授临证医案的探析,而总结其应用白芍的学术思想与经验.在根本于中医阴阳五行学说,以五脏相关理论为指导,从整体现出发,以辨证论治为基础,利用白芍之功全在平肝,可助肝主疏泄、藏血之功能,通过恰当的配伍,发挥白芍的功效,扩大其临床应用.

    作者:李展;陈业强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耳鸣从心治

    耳鸣为临床上常见的耳部症状之一,迄今尚没有一种治疗方法的疗效得到公认,根据多年临床工作经验通过论述耳与心神及夜寐欠安的关系分析,采取从心论治清心安神之法收到卓效,并列举医案分析.

    作者:史军;刘玉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肝胆象木五脏贵

    传统中医理论认为,胆仅主排泄胆汁,助肝疏泄及决断,然《内经》又有“凡十一脏取决于胆也”之说,此中矛盾令人困惑.文章从重新解释“凡十一脏取决于胆”入手,从肝胆内寄相火主生发、木德曰和、肝胆为人体功能、情志调节之枢等方面论述了肝胆五脏贵,并阐释了肝主说与传统的心主说、脾本说、肾本说的关系.

    作者:耿良;花宝金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凯氏定氮法测定刺槐花中蛋白质含量

    目的:测定辽宁省不同产地刺槐花及花蕾中蛋白质的含量,为刺槐花的品质评价与资源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年版第三部附录VIA氮测定法,采用凯氏定氮法(半微量法)对辽宁省不同产地的刺槐花和花蕾进行蛋白质含量测定,并比较花和花蕾中蛋白质含量的差异.结果:10个不同产地刺槐花中蛋白质平均含量为27.23%;刺槐花蕾中蛋白质平均含量为31.52%.结论:刺槐花和花蕾中的蛋白质含量均较高,而刺槐花蕾中蛋白质含量略高于刺槐花中的蛋白质含量,提示其具有较好的药用或食用价值.

    作者:唐小伟;初正云;疗文艳;李艳艳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乙肝清热解毒颗粒联合干扰素治疗对慢乙肝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

    目的:研究乙肝清热解毒颗粒和干扰素对于慢乙肝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60例慢乙肝患者,随机分为乙肝清热解毒颗粒联合干扰素的治疗组和单用干扰素的对照组,应用SF-36、CLDQ、慢性肝病中医生存质量量表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分别进行测评,并进行比较.结果:在SF-36量表中,治疗组治疗前后在RP、BP、VT领域有显著差异(P<0.01),对照组治疗前后在RP领域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在BP领域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在CLDQ量表中,治疗组治疗前后在AS、FA、SS领域有显著性差异(P<0.01),对照组治疗前后在AS领域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在FA、SS领域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在慢性肝病中医生存质量量表中,治疗组治疗前后在肝经领域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肝络领域,有显著性差异(P<0.01),对照组在肝经领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在肝络领域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乙肝清热解毒颗粒联合干扰素治疗能提高慢乙肝患者生存质量.

    作者:王俐琼;张玮;王奕;邢练军;张丽娟;王磊;刘一博;张海燕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黄芩苷有关物质的检查

    目的:建立注射用黄芩苷原料有关物质的检查方法.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色谱柱为ODS C18柱(250mm×4.6mm,5μm),流动相为甲醇-水-磷酸(47:53:0.2),检测波长为280ntm,柱温为35℃.结果:6批注射用黄芩苷原料有关物质含量均低于2.5%.结论:所建立的方法简便、灵敏、准确,可用于注射用黄芩苷原料有关物质的检查.

    作者:方文艳;初正云;唐小伟;李艳艳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焦虑症中医理论溯源及其相关病症评述

    分析焦虑症的中医理论溯源及其与中医相关病症的关系,探索和认识焦虑症的中医病因病理、治疗方法及其预后转归等,为焦虑症的中医文献研究和临床综合疗效提供参考.

    作者:秦竹;杨晓丽;卜德艳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中药配合针灸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

    目的:观察中药配合针灸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为该病症的临床治疗推广一种简单实用、安全有效的疗法.方法:将100例神经根型颈椎病的患者随机分组,治疗组50例,对照组50例.治疗组采用中药配合针灸疗法,对照组采用口服中药法.两组病人在治疗前和治疗1个疗程后均进行症状和功能评估.结果:治疗组有效率为95.83%,对照组有效率为85.11%.治疗后两组的主要症状和功能前后改善程度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中药配合针灸疗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疗效肯定,明显优于中药组.该法安全,容易操作,值得推广.

    作者:张毅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痹痛清拆方正交T值法主药分析实验研究

    该实验以名老中医的经验方为基础,以中医理论为指导将药物分组,通过正交T值法,完成确立痹痛清治疗湿热型类风湿性关节炎优处方的第1步,确定G药为主药.

    作者:管隽;曹晶;魏超;张忠晶;汪悦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温胃阳汤预防胃肠道息肉复发的机制及临床研究初探——感悟中医的胃肠道息肉

    胃肠道息肉的复发是困扰着医生和病人的常见难题,中医药对本病的报道甚少,作者通过大量的临床观察发现,胃肠道息肉的病因病机主要为寒湿客于肠胃,气血壅塞所致,正如朽木上长蘑菇.采用温阳利湿的方法,自拟温胃阳汤用于预防胃肠道息内的复发取得了良好的临床疗效.

    作者:谢胜;侯秋科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养肝澳平合剂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的临床研究

    目的:观察养肝澳平合剂对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的临床疗效.方法:40例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采用养肝澳平合剂联合拉米夫定治疗,对照组单用拉米夫定治疗,观察治疗前以及治疗后12周患者自觉症状、血清学以及B超结果.结果:治疗组治疗后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差异,患者症状及血清HA、PCⅢ、ALT、AST均好转,(P<0.01).结论:养肝澳平合剂对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患者有治疗作用.

    作者:车军勇;邵铭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强化专业实训是保证中医人才医疗品质的重要环节

    培养具有较高医疗品质的专业人才是当今中医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该文针对中医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体系要求,提出增加实训教学时数是保证中医人才医疗品质和彰显专业特质的前期准备,开展精良的实训实验室建设是保证中医人才医疗品质的必要条件,不断加强实训教师队伍建设是保证中医人才医疗品质的关键,完善的实训教学管理和严格的实训考核制度是保证中医人才医疗品质的重要手段.

    作者:朱虹;卜平;钱静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生物反馈配合麦粒灸疗法治疗功能性便失禁15例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生物反馈配合麦粒灸疗法治疗功能性便禁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符合功能性便失禁症状患者15例,运用生物反馈配合麦粒灸疗法方法治疗,所有病例1周治疗5次,共治疗2~4周.结果:运用生物反馈配合麦粒灸疗法治疗后患者便失禁评分明显减低,均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结论:生物反馈配合麦粒灸疗法治疗功能性便失禁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作者:李敏;丁曙晴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3味中药对血瘀大鼠血液流动性和黏滞性的影响研究

    目的:研究活血化瘀中药对血瘀大鼠血液流动性和黏滞性的影响,探讨其治疗冠心病心肌缺血的作用机制.方法:复制血瘀大鼠模型,以血液流变学、血小板聚集率、凝血酶原时间(PT)、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及红细胞压积为观测指标,以复方丹参片为平行对照,观察活血化瘀中药干预血瘀大鼠血液流动性和黏滞性的影响.结果:活血化瘀中药能显著降低血瘀大鼠的全血黏度(P<0.01或P<0.0S);能显著降低血瘀大鼠的血小板大聚集率和纤维蛋白原含量,延长凝血酶原时间和部分凝血活酶时间(P<0.05);能显著降低血瘀大鼠的红细胞压积(P<0.05).结论:活血化瘀中药能改善冠脉血液的流动性和黏滞性,活血、祛瘀通络以促进血液的循环,增加心肌的供血供氧,保护缺血心肌.

    作者:朱祖成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中药和中药+米非司酮保守治疗异位妊娠临床分析

    目的:将2种药物治疗异位妊娠(EP)的临床资料(A组:中药,B组:中药+米非司酮RU486)进行研究,总结各自的适应症和疗效,以便寻找一种更优化的药物疗法.方法:对本院自2006-2010年住院收治179例(A组92例,B组87例)稳定型EP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系统性地回顾和统计分析.结果:适应症:两组患者的年龄、血β -hCG值、孕酮值及B超附件包块的大小等方面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疗效:两组的成功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A组为63.04%( 58/92),B组为67.82%( 59/87).在两组成功与失败的患者中血β-hCG值均有明显差异(均P<0.01);而血β-hCG的变化趋势、孕酮值P及B超附件包块等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2种方法治疗成功的决定因素是患者血β -hCG值,中药(1216.15±2448.14) mIU/mL、中药+RU486(1022.72±1130.19)mIU/mL,而加用RU486并没有显示更多的益处,两组患者的适应症和治愈率无明显差异,其中住院时间A组更短.因此,对符合条件的患者,采用中药治疗可能更加适合,血β-hCG≤1200mIU/mL可作为其适应症的重要指标.

    作者:王静;刘金波 刊期: 2011年第12期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杂志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杂志

主管:辽宁省教育厅

主办:辽宁中医药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