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虹;卜平;钱静
目的:观察中药配合针灸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为该病症的临床治疗推广一种简单实用、安全有效的疗法.方法:将100例神经根型颈椎病的患者随机分组,治疗组50例,对照组50例.治疗组采用中药配合针灸疗法,对照组采用口服中药法.两组病人在治疗前和治疗1个疗程后均进行症状和功能评估.结果:治疗组有效率为95.83%,对照组有效率为85.11%.治疗后两组的主要症状和功能前后改善程度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中药配合针灸疗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疗效肯定,明显优于中药组.该法安全,容易操作,值得推广.
作者:张毅 刊期: 2011年第12期
视网膜静脉阻塞是一种常见的视网膜血管疾病,黄斑水肿是其常见并发症之一.对于本病的治疗,目前尚无特效治疗方法.中医中药在治疗视网膜静脉阻塞黄斑水肿方面积累了很多经验;西医治疗本病在发病机制、给药途径等有新的发展;中西医结合在消除水肿、提高视力等方面较单纯西医治疗有明显优势.文章就视网膜静脉阻塞黄斑水肿的治疗现状作一综述.
作者:董月;丁淑华 刊期: 2011年第12期
中医药治疗冠心病应当以辨病与辨证相结合,以宣阳通痹为基本大法.用好佐使药,提高疗效,一是重视脏腑相关,特别是“心胃同治”,二要用好活血化瘀药.无症可辨时要仔细查找,医者原因、患者原因抑或是确无症可辨.
作者:苏士印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目的:观察生物反馈配合麦粒灸疗法治疗功能性便禁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符合功能性便失禁症状患者15例,运用生物反馈配合麦粒灸疗法方法治疗,所有病例1周治疗5次,共治疗2~4周.结果:运用生物反馈配合麦粒灸疗法治疗后患者便失禁评分明显减低,均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结论:生物反馈配合麦粒灸疗法治疗功能性便失禁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作者:李敏;丁曙晴 刊期: 2011年第12期
回顾近现代中国科学观的变迁,阐明近现代科学观的变迁对中医发展的影响.实证主义科学观对中医发展的影响从20世纪初持续到现在,在一定范围内有其积极意义.历史主义科学观对现代中医的影响体现为以系统科学分析研究中医.历史主义科学观对不同文化间的包容使得中医的生存有了传统文化的土壤,而不是像以前一样单方面强调科学的影响.以坚持中医基本理论为发展基石的中医研究逐渐壮大,正成为当代中医研究的一个重要研究方向.
作者:王慧;吴鸿洲;叶兴华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目的:观察增液行气汤加减治疗老年性便秘的疗效.方法:将80例60岁以上的老年性便秘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0例用增液行气汤加减治疗,对照组40例用莫沙比利治疗.均治疗7天,判断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7.5%,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增液行气汤加减治疗老年功能性便秘疗效肯定.
作者:孙胜男;王垂杰 刊期: 2011年第12期
朱丹溪《局方发挥》一书,重视察病情,强调辨病机;批评《局方》制方以俊病是理法方药脱节,痛斥当时社会不研求医理、墨守《局方》、滥用成药的风气;推崇仲景因病以制方的圆机活法.书中字里行间蕴藏着辨证论治精神,对现代中医临床的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作者:马原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目的:建立注射用黄芩苷原料有关物质的检查方法.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色谱柱为ODS C18柱(250mm×4.6mm,5μm),流动相为甲醇-水-磷酸(47:53:0.2),检测波长为280ntm,柱温为35℃.结果:6批注射用黄芩苷原料有关物质含量均低于2.5%.结论:所建立的方法简便、灵敏、准确,可用于注射用黄芩苷原料有关物质的检查.
作者:方文艳;初正云;唐小伟;李艳艳 刊期: 2011年第12期
单胺类(monoamines)神经递质对哺乳动物的神经系统功能、内脏功能、应激反应,以及对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或抑制起着协调作用.目前的研究表明,许多神经系统疾病如脑卒中、帕金森病、老年性痴呆、抑郁症及吗啡戒断均与单胺类神经递质的异常有关.而针刺通过调节单胺类神经递质的水平,对许多神经系统疾病具有较好的治疗作用.
作者:陈乐乐;岳增辉;朱小姗 刊期: 2011年第12期
分析焦虑症的中医理论溯源及其与中医相关病症的关系,探索和认识焦虑症的中医病因病理、治疗方法及其预后转归等,为焦虑症的中医文献研究和临床综合疗效提供参考.
作者:秦竹;杨晓丽;卜德艳 刊期: 2011年第12期
周仲瑛教授应用中医理论治疗两例出血性疾病,疗效满意,充分体现了中医治疗内科疾病的优势,故录此以供同道临床借鉴.
作者:贾晓玮;李英英;郭立中 刊期: 2011年第12期
黄连温胆汤出自唐代孙思邈的《备急千金要方?卷十二》,原用于治疗胆寒证.符为民教授将其灵活应用于失眠、焦虑抑郁症、中风、眩晕头痛、精神分裂症、癫痫等内科杂病,素有桴鼓之效.
作者:张秀胜 刊期: 2011年第12期
人工神经网络是模拟人脑工作机制的一种计算模型,由于它具有自适应性、并行处理能力和非线性处理的优点,在医学诊断,影像医学,疾病的辅助治疗及效果预测等方面被广泛应用.文章对神经网络技术在这些方面的新应用作了综述,并探讨其应用前景.
作者:梁健;蒋曼君;吴发胜;邓鑫 刊期: 2011年第12期
在温病学教学中,根据各专业、各年级学生的知识结构、认知能力和学习要求的差别,选择不同的教学内容,采取分层次教学、因材施教,以达到提高温病教学质量的目的.
作者:李斌;林大勇;李海波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目的:观察自拟搜风止痒汤治疗过敏性荨麻疹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自拟中药搜风止痒汤辨证加减治疗过敏性荨麻疹60例.结果:风寒型、风热型、肠胃湿热型、气血两虚、冲任不调型有效率分别为90.9%、90%、87.5%、92.28%、83.3%.结论:自拟中药搜风止痒汤辨证加减治疗荨麻疹有较好的疗效.
作者:刘俐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目的:观察通脑活络针刺法配合吞咽训练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通脑活络针刺法配合吞咽训练组和单纯吞咽训练组,通脑活络针刺法以头部取穴为主,吞咽训练包括基础训练和摄食训练.结果:通脑活络针刺法配合吞咽训练组综合治疗疗效优于单纯吞咽训练组(P<0.05).结论: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经通脑活络针刺法配合吞咽训练综合治疗,能有效改善吞咽障碍,提高生活质量.
作者:张敬华;李继英;赵杨;范刚启;王敬卿 刊期: 2011年第12期
实践教学是中医学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全程化、模块化、系统化是其主要特点,实践教学包涵诸如实验教学、技能训练、床边教学、毕业实习等具体的教学形式,这些教学工作的开展需要从政策和条件等方面予以保障,以确保日常教学的效果,提高中医学专业学生的培养质量.
作者:徐俊良 刊期: 2011年第12期
通过对陈业强教授临证医案的探析,而总结其应用白芍的学术思想与经验.在根本于中医阴阳五行学说,以五脏相关理论为指导,从整体现出发,以辨证论治为基础,利用白芍之功全在平肝,可助肝主疏泄、藏血之功能,通过恰当的配伍,发挥白芍的功效,扩大其临床应用.
作者:李展;陈业强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目的:观察加拿大一枝黄花与中药一枝黄花对小鼠的解热镇痛抗炎作用的影响.方法:用热板法测定小鼠的痛觉反应时间,二甲苯耳肿胀法.结果:加拿大一枝黄花与中药一枝黄花具有解热镇痛抗炎作用.结论:加拿大一枝黄花的解热镇痛作用相较于中药一枝黄花的作用相当,加拿大一枝黄花的抗炎作用相较于一枝黄花的作用要强.
作者:许金国;赵晓莉;崔小兵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目前,中医学类专业就业的形势相当严峻,核心的因素是大学生就业能力不足.因此,从中医学类专业大学生就业能力的培育模式改革入手,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战略意义.针对目前中医学类专业大学生就业能力培育模式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设计相应的改革方案.主要包括:(1)重视中医经典著作教学;(2)注重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3)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4)培养创新型师资队伍.
作者:曾学文;胡小勤 刊期: 2011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