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学文;胡小勤
目的:观察增液行气汤加减治疗老年性便秘的疗效.方法:将80例60岁以上的老年性便秘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0例用增液行气汤加减治疗,对照组40例用莫沙比利治疗.均治疗7天,判断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7.5%,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增液行气汤加减治疗老年功能性便秘疗效肯定.
作者:孙胜男;王垂杰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目的:探讨不同产地伸筋草的紫外光谱鉴别特征.方法:分别以石油醚、氯仿及醋酸乙酯为溶剂对不同产地伸筋草进行紫外可见光谱鉴别.结果:得到不同产地伸筋草在不同极性溶剂中的共有峰.结论:可将紫外光谱鉴别法作为伸筋草的质量控制指标之一.
作者:邹桂欣;尤献民;侯政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目的:观察养肝澳平合剂对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的临床疗效.方法:40例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采用养肝澳平合剂联合拉米夫定治疗,对照组单用拉米夫定治疗,观察治疗前以及治疗后12周患者自觉症状、血清学以及B超结果.结果:治疗组治疗后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差异,患者症状及血清HA、PCⅢ、ALT、AST均好转,(P<0.01).结论:养肝澳平合剂对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患者有治疗作用.
作者:车军勇;邵铭 刊期: 2011年第12期
文章回顾近几年文献,就近代祖国医学对TNF-α在慢性肾小球肾炎中的作用进行了总结.但其具体致病病机仍不十分明确,有待进一步研究.
作者:吴金珠 刊期: 2011年第12期
该实验以名老中医的经验方为基础,以中医理论为指导将药物分组,通过正交T值法,完成确立痹痛清治疗湿热型类风湿性关节炎优处方的第1步,确定G药为主药.
作者:管隽;曹晶;魏超;张忠晶;汪悦 刊期: 2011年第12期
文章分别从病因病机、临床治疗及实验研究等方面探讨了中医药治疗肝癌的理论及科学实验方法的进展,同时指出中医药研究仍存在剂型局限、机理不明确等不足之处.
作者:赵冬耕;叶丽红 刊期: 2011年第12期
《临床药理学》是一门相对新兴的学科.文章将本校自2009年开设该课程的情况作一简要回顾,同时也提出了对该课程的进一步改进的设想.
作者:付彦君;陈靖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目的:观察加拿大一枝黄花与中药一枝黄花对小鼠的解热镇痛抗炎作用的影响.方法:用热板法测定小鼠的痛觉反应时间,二甲苯耳肿胀法.结果:加拿大一枝黄花与中药一枝黄花具有解热镇痛抗炎作用.结论:加拿大一枝黄花的解热镇痛作用相较于中药一枝黄花的作用相当,加拿大一枝黄花的抗炎作用相较于一枝黄花的作用要强.
作者:许金国;赵晓莉;崔小兵 刊期: 2011年第12期
回顾近现代中国科学观的变迁,阐明近现代科学观的变迁对中医发展的影响.实证主义科学观对中医发展的影响从20世纪初持续到现在,在一定范围内有其积极意义.历史主义科学观对现代中医的影响体现为以系统科学分析研究中医.历史主义科学观对不同文化间的包容使得中医的生存有了传统文化的土壤,而不是像以前一样单方面强调科学的影响.以坚持中医基本理论为发展基石的中医研究逐渐壮大,正成为当代中医研究的一个重要研究方向.
作者:王慧;吴鸿洲;叶兴华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目的:测定辽宁省不同产地刺槐花及花蕾中蛋白质的含量,为刺槐花的品质评价与资源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年版第三部附录VIA氮测定法,采用凯氏定氮法(半微量法)对辽宁省不同产地的刺槐花和花蕾进行蛋白质含量测定,并比较花和花蕾中蛋白质含量的差异.结果:10个不同产地刺槐花中蛋白质平均含量为27.23%;刺槐花蕾中蛋白质平均含量为31.52%.结论:刺槐花和花蕾中的蛋白质含量均较高,而刺槐花蕾中蛋白质含量略高于刺槐花中的蛋白质含量,提示其具有较好的药用或食用价值.
作者:唐小伟;初正云;疗文艳;李艳艳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对治疗耻骨上经膀胱前列腺摘除术/经尿道前列腺汽化电切术( TUVP)术后膀胱痉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0例.两组患者均使用镇痛泵,常规按需使用其他镇痛药物,治疗组加用解痉散瘀汤.结果:治疗组膀胱痉挛发生率、尿意感、急迫性尿失禁均低于对照组,痉挛疼痛缓解率较对照组明显,同时在预防膀胱内血块瘀堵上较对照组优势明显.结论:解痉散瘀法能缓解术后膀胱痉挛的发生率,提高痉挛缓解率,且无明显副作用.
作者:陈阳;蒋醒竹;李临刚;陈清龙;朱建锋;陆俊华;王建华;吴猛 刊期: 2011年第12期
慢性偏头痛迁延难愈、反复发作,常常影响人们的工作和生活,造成严重的心理负担.王健教授在辨证的基础上擅用辛散中药和虫类药配合针刺治疗慢性偏头痛取得满意疗效.
作者:李明珠;金圣博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目前认为慢性扁桃体炎有3种学说,一是细菌感染,二是自身变态反应,三是免疫功能低下.一般认为发病多由急性扁桃体炎反复发作或隐窝引流不畅,窝内细菌或病毒滋生繁殖而演变为慢性炎症.近年来,国内外研究扁桃体隐窝上皮屏障功能,认为扁桃体隐窝上皮的屏障作用是决定扁桃体能否发生慢性扁桃体炎的重要原因,扁桃体隐窝上皮屏障功能的恢复,在慢性扁桃体炎的治疗中作用尤为重要.隐窝上皮是腭扁桃体中先接触和摄取抗原,并引起免疫应答的部位,隐窝的特殊结构决定了扁桃体的功能主要是潴留过路的抗原,供免疫系统处置,因此隐窝上皮结构是扁桃体行使免疫功能的重要组织保障.慢性炎症病变使扁桃体隐窝上皮发生进行性破坏,使扁桃体产生的免疫球蛋白减少,因而不能发挥有效的免疫保护作用,所以任何治愈慢性扁桃体炎的保守措施,从组织学上首先必须恢复隐窝上皮的屏障结构.近几年来,有关慢性扁桃体炎的发病机制研究发展迅速,文献检索表明,现在还没有同类方法表明扁桃体隐窝上皮屏障功能改变对慢性扁桃体炎有影响的研究报道.文章就扁桃体隐窝上皮屏障功能作一综述.
作者:魏璐璐;胡文健;陈隆晖 刊期: 2011年第12期
朱丹溪《局方发挥》一书,重视察病情,强调辨病机;批评《局方》制方以俊病是理法方药脱节,痛斥当时社会不研求医理、墨守《局方》、滥用成药的风气;推崇仲景因病以制方的圆机活法.书中字里行间蕴藏着辨证论治精神,对现代中医临床的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作者:马原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目的:观察自拟搜风止痒汤治疗过敏性荨麻疹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自拟中药搜风止痒汤辨证加减治疗过敏性荨麻疹60例.结果:风寒型、风热型、肠胃湿热型、气血两虚、冲任不调型有效率分别为90.9%、90%、87.5%、92.28%、83.3%.结论:自拟中药搜风止痒汤辨证加减治疗荨麻疹有较好的疗效.
作者:刘俐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目的:观察平衡针加中医情志疗法在癔症性换气过度综合征急救中的临床疗效和护理体会.方法:将8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40例应用平衡针加中医情志疗法治疗,对照组40例患者应用面罩吸氧和0.9%生理盐水500mL中静脉点滴治疗.结果:总有效率观察组为95.0%,对照组为75%.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平衡针加中医情志疗法在癔症性换气过度综合征急救中效果明显,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黄秋萍;钱细友;徐美宝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积证是指腹内有肿块的一类病证,首载于《内经》.搜集整理《内经》中有关积证的内容,对其形成原因、病理过程、辨别诊断及治疗等方面进行归纳总结,以期对临床实践有一定指导作用.
作者:储檀;李益生 刊期: 2011年第12期
膝骨关节炎是老年人常见病、多发病,近年来作者采用中药口服、温针灸疗法对46例该病患者进行治疗,总有效率达到了97.8%,证明中药口服配合温针灸疗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徐爱民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目前,中医学类专业就业的形势相当严峻,核心的因素是大学生就业能力不足.因此,从中医学类专业大学生就业能力的培育模式改革入手,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战略意义.针对目前中医学类专业大学生就业能力培育模式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设计相应的改革方案.主要包括:(1)重视中医经典著作教学;(2)注重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3)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4)培养创新型师资队伍.
作者:曾学文;胡小勤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目的:观察中药配合针灸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为该病症的临床治疗推广一种简单实用、安全有效的疗法.方法:将100例神经根型颈椎病的患者随机分组,治疗组50例,对照组50例.治疗组采用中药配合针灸疗法,对照组采用口服中药法.两组病人在治疗前和治疗1个疗程后均进行症状和功能评估.结果:治疗组有效率为95.83%,对照组有效率为85.11%.治疗后两组的主要症状和功能前后改善程度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中药配合针灸疗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疗效肯定,明显优于中药组.该法安全,容易操作,值得推广.
作者:张毅 刊期: 2011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