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金珠
谈勇教授从事生殖内分泌工作30余载,遣方用药灵活,疗效颇佳.她认为排卵障碍性不孕症的病机以肾虚为本,治疗上以辨痛与辨证相结合.谈师秉承夏桂成教授补肾调周法理论,创滋阴补阳序贯法,辅助西医促排卵治疗,疗效显著.此法顺应女性生殖内分泌周期性变化,创一系列主方,临证加减,改善了女性生殖内分泌环境,为中西医结合治疗排卵障碍性不孕症创造了良好的发展前景.
作者:崇丽娜;谈勇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睾丸肿瘤是男性生殖系统常见的肿瘤.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肿瘤科孙桂芝教授从中医脏象理论的肝、脾、肾三脏功能为主轴,通过补肝肾、温下焦、散寒湿、破积气、和气血、通血脉、除恶毒等治法,辨证与辨病相结合,临床获得良好疗效.
作者:王辉;孙桂芝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目的:观察自拟搜风止痒汤治疗过敏性荨麻疹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自拟中药搜风止痒汤辨证加减治疗过敏性荨麻疹60例.结果:风寒型、风热型、肠胃湿热型、气血两虚、冲任不调型有效率分别为90.9%、90%、87.5%、92.28%、83.3%.结论:自拟中药搜风止痒汤辨证加减治疗荨麻疹有较好的疗效.
作者:刘俐 刊期: 2011年第12期
药理学研究发现α-细辛醚具有镇静,抗氧化,降血脂,利胆,杀虫,抑菌,抗炎,平喘,神经保护等作用.文章详述了α-细辛醚的药理作用及其机制,为其临床应用提供依据.
作者:王玉璘;王少侠;郭虹;胡利民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目的:研究乙肝清热解毒颗粒和干扰素对于慢乙肝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60例慢乙肝患者,随机分为乙肝清热解毒颗粒联合干扰素的治疗组和单用干扰素的对照组,应用SF-36、CLDQ、慢性肝病中医生存质量量表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分别进行测评,并进行比较.结果:在SF-36量表中,治疗组治疗前后在RP、BP、VT领域有显著差异(P<0.01),对照组治疗前后在RP领域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在BP领域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在CLDQ量表中,治疗组治疗前后在AS、FA、SS领域有显著性差异(P<0.01),对照组治疗前后在AS领域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在FA、SS领域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在慢性肝病中医生存质量量表中,治疗组治疗前后在肝经领域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肝络领域,有显著性差异(P<0.01),对照组在肝经领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在肝络领域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乙肝清热解毒颗粒联合干扰素治疗能提高慢乙肝患者生存质量.
作者:王俐琼;张玮;王奕;邢练军;张丽娟;王磊;刘一博;张海燕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目前认为慢性扁桃体炎有3种学说,一是细菌感染,二是自身变态反应,三是免疫功能低下.一般认为发病多由急性扁桃体炎反复发作或隐窝引流不畅,窝内细菌或病毒滋生繁殖而演变为慢性炎症.近年来,国内外研究扁桃体隐窝上皮屏障功能,认为扁桃体隐窝上皮的屏障作用是决定扁桃体能否发生慢性扁桃体炎的重要原因,扁桃体隐窝上皮屏障功能的恢复,在慢性扁桃体炎的治疗中作用尤为重要.隐窝上皮是腭扁桃体中先接触和摄取抗原,并引起免疫应答的部位,隐窝的特殊结构决定了扁桃体的功能主要是潴留过路的抗原,供免疫系统处置,因此隐窝上皮结构是扁桃体行使免疫功能的重要组织保障.慢性炎症病变使扁桃体隐窝上皮发生进行性破坏,使扁桃体产生的免疫球蛋白减少,因而不能发挥有效的免疫保护作用,所以任何治愈慢性扁桃体炎的保守措施,从组织学上首先必须恢复隐窝上皮的屏障结构.近几年来,有关慢性扁桃体炎的发病机制研究发展迅速,文献检索表明,现在还没有同类方法表明扁桃体隐窝上皮屏障功能改变对慢性扁桃体炎有影响的研究报道.文章就扁桃体隐窝上皮屏障功能作一综述.
作者:魏璐璐;胡文健;陈隆晖 刊期: 2011年第12期
胃肠道息肉的复发是困扰着医生和病人的常见难题,中医药对本病的报道甚少,作者通过大量的临床观察发现,胃肠道息肉的病因病机主要为寒湿客于肠胃,气血壅塞所致,正如朽木上长蘑菇.采用温阳利湿的方法,自拟温胃阳汤用于预防胃肠道息内的复发取得了良好的临床疗效.
作者:谢胜;侯秋科 刊期: 2011年第12期
通过对陈业强教授临证医案的探析,而总结其应用白芍的学术思想与经验.在根本于中医阴阳五行学说,以五脏相关理论为指导,从整体现出发,以辨证论治为基础,利用白芍之功全在平肝,可助肝主疏泄、藏血之功能,通过恰当的配伍,发挥白芍的功效,扩大其临床应用.
作者:李展;陈业强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目的:观察中药配合针灸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为该病症的临床治疗推广一种简单实用、安全有效的疗法.方法:将100例神经根型颈椎病的患者随机分组,治疗组50例,对照组50例.治疗组采用中药配合针灸疗法,对照组采用口服中药法.两组病人在治疗前和治疗1个疗程后均进行症状和功能评估.结果:治疗组有效率为95.83%,对照组有效率为85.11%.治疗后两组的主要症状和功能前后改善程度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中药配合针灸疗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疗效肯定,明显优于中药组.该法安全,容易操作,值得推广.
作者:张毅 刊期: 2011年第12期
中医药治疗冠心病应当以辨病与辨证相结合,以宣阳通痹为基本大法.用好佐使药,提高疗效,一是重视脏腑相关,特别是“心胃同治”,二要用好活血化瘀药.无症可辨时要仔细查找,医者原因、患者原因抑或是确无症可辨.
作者:苏士印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目的:观察通脑活络针刺法配合吞咽训练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通脑活络针刺法配合吞咽训练组和单纯吞咽训练组,通脑活络针刺法以头部取穴为主,吞咽训练包括基础训练和摄食训练.结果:通脑活络针刺法配合吞咽训练组综合治疗疗效优于单纯吞咽训练组(P<0.05).结论: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经通脑活络针刺法配合吞咽训练综合治疗,能有效改善吞咽障碍,提高生活质量.
作者:张敬华;李继英;赵杨;范刚启;王敬卿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目的:观察平衡针加中医情志疗法在癔症性换气过度综合征急救中的临床疗效和护理体会.方法:将8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40例应用平衡针加中医情志疗法治疗,对照组40例患者应用面罩吸氧和0.9%生理盐水500mL中静脉点滴治疗.结果:总有效率观察组为95.0%,对照组为75%.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平衡针加中医情志疗法在癔症性换气过度综合征急救中效果明显,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黄秋萍;钱细友;徐美宝 刊期: 2011年第12期
培养具有较高医疗品质的专业人才是当今中医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该文针对中医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体系要求,提出增加实训教学时数是保证中医人才医疗品质和彰显专业特质的前期准备,开展精良的实训实验室建设是保证中医人才医疗品质的必要条件,不断加强实训教师队伍建设是保证中医人才医疗品质的关键,完善的实训教学管理和严格的实训考核制度是保证中医人才医疗品质的重要手段.
作者:朱虹;卜平;钱静 刊期: 2011年第12期
胰岛素抵抗是2型糖尿病和代谢综合征的共同病理基础,脂联素作为新近发现的脂肪细胞因子之一,参与胰岛素抵抗的发生过程.大量实验研究表明脂联素能够改善体内糖脂代谢,增加胰岛素敏感性,与胰岛素抵抗的形成有显著相关性,体内脂联素的水平能够预测胰岛素抵抗的发生.中医药多种方法能够通过增加体内脂联素的水平改善胰岛素抵抗.脂联素的发现为胰岛素抵抗的基础研究和临床防治提供了新思路.
作者:张洪艳;孙永宁 刊期: 2011年第12期
耳鸣为临床上常见的耳部症状之一,迄今尚没有一种治疗方法的疗效得到公认,根据多年临床工作经验通过论述耳与心神及夜寐欠安的关系分析,采取从心论治清心安神之法收到卓效,并列举医案分析.
作者:史军;刘玉 刊期: 2011年第12期
实践教学是中医学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全程化、模块化、系统化是其主要特点,实践教学包涵诸如实验教学、技能训练、床边教学、毕业实习等具体的教学形式,这些教学工作的开展需要从政策和条件等方面予以保障,以确保日常教学的效果,提高中医学专业学生的培养质量.
作者:徐俊良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目的:建立注射用黄芩苷原料有关物质的检查方法.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色谱柱为ODS C18柱(250mm×4.6mm,5μm),流动相为甲醇-水-磷酸(47:53:0.2),检测波长为280ntm,柱温为35℃.结果:6批注射用黄芩苷原料有关物质含量均低于2.5%.结论:所建立的方法简便、灵敏、准确,可用于注射用黄芩苷原料有关物质的检查.
作者:方文艳;初正云;唐小伟;李艳艳 刊期: 2011年第12期
文章分别从病因病机、临床治疗及实验研究等方面探讨了中医药治疗肝癌的理论及科学实验方法的进展,同时指出中医药研究仍存在剂型局限、机理不明确等不足之处.
作者:赵冬耕;叶丽红 刊期: 2011年第12期
该实验以名老中医的经验方为基础,以中医理论为指导将药物分组,通过正交T值法,完成确立痹痛清治疗湿热型类风湿性关节炎优处方的第1步,确定G药为主药.
作者:管隽;曹晶;魏超;张忠晶;汪悦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痰瘀既是致病因素,又是病理产物,文章总结宋爱莉教授治疗乳腺增生病的经验,提出乳腺增生病以痰瘀互结为主要病机,兼有肝郁气滞、脾虚湿盛、冲任失调为基础的病变特点,痰瘀互结亦为乳腺癌癌前病变的主要病机,从而使乳腺增生病的辨证分型规范化.
作者:关兴 刊期: 2011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