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辉;孙桂芝
四逆汤作为一首药力峻猛、疗效卓著的经方一直受到历代医家的重视,近年来也引起了很多临床及科研工作者的关注.因此为了更好的使四逆汤在临床上发挥作用,作者对四逆汤近10年的药理及临床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并对其在以后的科研及临床运用做一展望.
作者:闫旭 刊期: 2011年第12期
人工神经网络是模拟人脑工作机制的一种计算模型,由于它具有自适应性、并行处理能力和非线性处理的优点,在医学诊断,影像医学,疾病的辅助治疗及效果预测等方面被广泛应用.文章对神经网络技术在这些方面的新应用作了综述,并探讨其应用前景.
作者:梁健;蒋曼君;吴发胜;邓鑫 刊期: 2011年第12期
传统中医理论认为,胆仅主排泄胆汁,助肝疏泄及决断,然《内经》又有“凡十一脏取决于胆也”之说,此中矛盾令人困惑.文章从重新解释“凡十一脏取决于胆”入手,从肝胆内寄相火主生发、木德曰和、肝胆为人体功能、情志调节之枢等方面论述了肝胆五脏贵,并阐释了肝主说与传统的心主说、脾本说、肾本说的关系.
作者:耿良;花宝金 刊期: 2011年第12期
文章从作者自身教学工作经历入手,重点探讨了医学科学学位研究生培养过程中,诚信、创新、平台团队、临床实践等要素的重要意义,为广大医学院校导师培养医学科学学位研究生提供帮助与借鉴.
作者:刘萍;陈富荣;潘屹鸣;马超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睾丸肿瘤是男性生殖系统常见的肿瘤.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肿瘤科孙桂芝教授从中医脏象理论的肝、脾、肾三脏功能为主轴,通过补肝肾、温下焦、散寒湿、破积气、和气血、通血脉、除恶毒等治法,辨证与辨病相结合,临床获得良好疗效.
作者:王辉;孙桂芝 刊期: 2011年第12期
滚法作为推拿手法中常用基础的手法之一,在临床应用上具有灵活多变的特点,医者可以根据患者的病情和不同部位的解剖生理将施术的滚法进行变通应用以适应不同部位、不同病种的需要.滚法经延伸后可单独或协同其他手法而产生:点按、弹拨、弹压、拔伸、旋转复位等手法效果.将基础手法灵活应用于临床才能真正体现出医者“手随心转,法从手出”的境界.
作者:杨宇;李宗霖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目的:将2种药物治疗异位妊娠(EP)的临床资料(A组:中药,B组:中药+米非司酮RU486)进行研究,总结各自的适应症和疗效,以便寻找一种更优化的药物疗法.方法:对本院自2006-2010年住院收治179例(A组92例,B组87例)稳定型EP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系统性地回顾和统计分析.结果:适应症:两组患者的年龄、血β -hCG值、孕酮值及B超附件包块的大小等方面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疗效:两组的成功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A组为63.04%( 58/92),B组为67.82%( 59/87).在两组成功与失败的患者中血β-hCG值均有明显差异(均P<0.01);而血β-hCG的变化趋势、孕酮值P及B超附件包块等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2种方法治疗成功的决定因素是患者血β -hCG值,中药(1216.15±2448.14) mIU/mL、中药+RU486(1022.72±1130.19)mIU/mL,而加用RU486并没有显示更多的益处,两组患者的适应症和治愈率无明显差异,其中住院时间A组更短.因此,对符合条件的患者,采用中药治疗可能更加适合,血β-hCG≤1200mIU/mL可作为其适应症的重要指标.
作者:王静;刘金波 刊期: 2011年第12期
胃肠道息肉的复发是困扰着医生和病人的常见难题,中医药对本病的报道甚少,作者通过大量的临床观察发现,胃肠道息肉的病因病机主要为寒湿客于肠胃,气血壅塞所致,正如朽木上长蘑菇.采用温阳利湿的方法,自拟温胃阳汤用于预防胃肠道息内的复发取得了良好的临床疗效.
作者:谢胜;侯秋科 刊期: 2011年第12期
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 bowel syndrome,IBS)是一种发病率较高的功能性胃肠道疾病,西医治疗常难以治愈,易反复.近年来中医中药在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D-IBS)的临床和实验研究中取得了较大进展,得到了国内外医学界的重视.文章综述近5年的中医药研究进展.
作者:尚精娟;谢建群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目的:观察纾萎方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CAG)的胃黏膜病理改变及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与阳性对照药平行对照的方法,将189例CAG患者分为治疗1组(纾萎方)63例,治疗2组(纾萎方加减)64例,对照组(胃复春)62例.观察3组病理检查胃黏膜腺体萎缩、肠上皮化生(IM)、异型增生( ATP)及临床症状改善情况和幽门螺杆菌(Hp)感染的变化.结果:病理疗效:治疗1组总有效率73.02%,治疗2组总有效率73.44%,对照组51.61%(P<0.05);症侯积分差变化:治疗组1组6.16±2.73,治疗2组5.08±4.86,对照组2.80±2.57 (P<0.01).治程和随访无CAG癌变发生.结论:纾萎方对CAG、IM及ATP有逆转作用,明显改善临床症状,显著提高CAG临床和病理综合疗效.
作者:乔天渊;顾建国;李建荣;乔慧洁;邬渊敏;潘林福;储亚庚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目的:观察平衡针加中医情志疗法在癔症性换气过度综合征急救中的临床疗效和护理体会.方法:将8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40例应用平衡针加中医情志疗法治疗,对照组40例患者应用面罩吸氧和0.9%生理盐水500mL中静脉点滴治疗.结果:总有效率观察组为95.0%,对照组为75%.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平衡针加中医情志疗法在癔症性换气过度综合征急救中效果明显,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黄秋萍;钱细友;徐美宝 刊期: 2011年第12期
医学生临床技能是评价医学高等教育的重要指标.因此,加强医学生临床技能的培养显得尤为重要.文章结合临床工作实践,进行临床技能教学模式的改革,积极探索科学、有效的教学方法,显著提高医学生临床技能,取得良好的示范效果.
作者:张琴 刊期: 2011年第12期
朱丹溪《局方发挥》一书,重视察病情,强调辨病机;批评《局方》制方以俊病是理法方药脱节,痛斥当时社会不研求医理、墨守《局方》、滥用成药的风气;推崇仲景因病以制方的圆机活法.书中字里行间蕴藏着辨证论治精神,对现代中医临床的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作者:马原 刊期: 2011年第12期
中医药治疗冠心病应当以辨病与辨证相结合,以宣阳通痹为基本大法.用好佐使药,提高疗效,一是重视脏腑相关,特别是“心胃同治”,二要用好活血化瘀药.无症可辨时要仔细查找,医者原因、患者原因抑或是确无症可辨.
作者:苏士印 刊期: 2011年第12期
谈勇教授从事生殖内分泌工作30余载,遣方用药灵活,疗效颇佳.她认为排卵障碍性不孕症的病机以肾虚为本,治疗上以辨痛与辨证相结合.谈师秉承夏桂成教授补肾调周法理论,创滋阴补阳序贯法,辅助西医促排卵治疗,疗效显著.此法顺应女性生殖内分泌周期性变化,创一系列主方,临证加减,改善了女性生殖内分泌环境,为中西医结合治疗排卵障碍性不孕症创造了良好的发展前景.
作者:崇丽娜;谈勇 刊期: 2011年第12期
通过对陈业强教授临证医案的探析,而总结其应用白芍的学术思想与经验.在根本于中医阴阳五行学说,以五脏相关理论为指导,从整体现出发,以辨证论治为基础,利用白芍之功全在平肝,可助肝主疏泄、藏血之功能,通过恰当的配伍,发挥白芍的功效,扩大其临床应用.
作者:李展;陈业强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目的:探讨不同产地伸筋草的紫外光谱鉴别特征.方法:分别以石油醚、氯仿及醋酸乙酯为溶剂对不同产地伸筋草进行紫外可见光谱鉴别.结果:得到不同产地伸筋草在不同极性溶剂中的共有峰.结论:可将紫外光谱鉴别法作为伸筋草的质量控制指标之一.
作者:邹桂欣;尤献民;侯政 刊期: 2011年第12期
黄连温胆汤出自唐代孙思邈的《备急千金要方?卷十二》,原用于治疗胆寒证.符为民教授将其灵活应用于失眠、焦虑抑郁症、中风、眩晕头痛、精神分裂症、癫痫等内科杂病,素有桴鼓之效.
作者:张秀胜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积证是指腹内有肿块的一类病证,首载于《内经》.搜集整理《内经》中有关积证的内容,对其形成原因、病理过程、辨别诊断及治疗等方面进行归纳总结,以期对临床实践有一定指导作用.
作者:储檀;李益生 刊期: 2011年第12期
德国是世界上早实施社会医疗保障的国家,至今已经有了比较完善的医疗保障体系.目前,世界上有许多国家采用了这种模式或以此模式为主体的健康保障体系.德国的医疗保障体系以法定医疗保险为主,私人医疗保险为辅,几乎覆盖了德国所有民众.文章主要介绍了德国医疗保障的制度和特点.
作者:侯园园;景浩 刊期: 2011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