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观察加拿大一枝黄花与中药一枝黄花对小鼠的解热镇痛抗炎作用的影响.方法:用热板法测定小鼠的痛觉反应时间,二甲苯耳肿胀法.结果:加拿大一枝黄花与中药一枝黄花具有解热镇痛抗炎作用.结论:加拿大一枝黄花的解热镇痛作用相较于中药一枝黄花的作用相当,加拿大一枝黄花的抗炎作用相较于一枝黄花的作用要强.
作者:许金国;赵晓莉;崔小兵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目的:观察纾萎方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CAG)的胃黏膜病理改变及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与阳性对照药平行对照的方法,将189例CAG患者分为治疗1组(纾萎方)63例,治疗2组(纾萎方加减)64例,对照组(胃复春)62例.观察3组病理检查胃黏膜腺体萎缩、肠上皮化生(IM)、异型增生( ATP)及临床症状改善情况和幽门螺杆菌(Hp)感染的变化.结果:病理疗效:治疗1组总有效率73.02%,治疗2组总有效率73.44%,对照组51.61%(P<0.05);症侯积分差变化:治疗组1组6.16±2.73,治疗2组5.08±4.86,对照组2.80±2.57 (P<0.01).治程和随访无CAG癌变发生.结论:纾萎方对CAG、IM及ATP有逆转作用,明显改善临床症状,显著提高CAG临床和病理综合疗效.
作者:乔天渊;顾建国;李建荣;乔慧洁;邬渊敏;潘林福;储亚庚 刊期: 2011年第12期
通过对陈业强教授临证医案的探析,而总结其应用白芍的学术思想与经验.在根本于中医阴阳五行学说,以五脏相关理论为指导,从整体现出发,以辨证论治为基础,利用白芍之功全在平肝,可助肝主疏泄、藏血之功能,通过恰当的配伍,发挥白芍的功效,扩大其临床应用.
作者:李展;陈业强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目的:采用制备单柱配合前后处理工艺来分离得到高纯度异甘草素.方法:采用正交设计优化前处理超声提取的条件,提取物经2次制备单柱梯度洗脱分离,浓缩后得目标产品.结果:超声提取佳条件为:配制原料的质量浓度为30g/L,采用乙醇做提取溶剂,超声提取时间为60min,提取温度为20℃.选择适合的单柱进样浓度为100g/L,进样体积为60mL.单柱产品经浓缩得到质量分数在99%以上的异甘草素.结论:以柱色谱分离为核心,结合原料前处理和产品后处理工艺分离提纯异甘草素工艺简单易行,所得产品质量分数高.
作者:程钱夏;丛景香;王绍艳;唐晓丹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目的:探讨健脾益智法治疗多发梗塞性痴呆(MID)的作用机制.方法:运用灌服小承气汤以及栓子注入的方法制作MID大鼠模型,光镜下对比观察各组大鼠脑组织形态结构的病理变化.结果:与其他3组比较,中药组大鼠脑组织损伤情况明显减轻.结论:健脾益智法可能是通过提高脑细胞对缺血缺氧的耐受力,减轻海马区细胞以及其他脑细胞的损伤,从而起到治疗MID的目的.
作者:于晓艳;纪立金;林若勤;李奕祺 刊期: 2011年第12期
对显微鉴定新技术的进展及在中药材鉴定中的应用现状进行了分析,在对各种新型显微鉴定技术的优势与局限进行剖析的同时,重点介绍了不同显微放大技术的原理、使用范围,并将各种显微分析技术进行了比较,为显微鉴定新技术的发展及在中药材鉴定中的应用提供了借鉴.
作者:刘萌萌;李峰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痰瘀既是致病因素,又是病理产物,文章总结宋爱莉教授治疗乳腺增生病的经验,提出乳腺增生病以痰瘀互结为主要病机,兼有肝郁气滞、脾虚湿盛、冲任失调为基础的病变特点,痰瘀互结亦为乳腺癌癌前病变的主要病机,从而使乳腺增生病的辨证分型规范化.
作者:关兴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目的:通过总结分析国内有关轻微肝性脑病(minimal hepatic encephalopathy,MHE)的文献,阐明目前国内MHE的研究现状.方法:选取36篇近10年来国内公开发表的有关MHE发病机理、诊断、防治的文献进行综合阅读及评述.结果:文献报道显示,国内众多学者对MHE的研究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也存在一些问题.结论:MHE的定义尚未完全统一,诊断的金标准尚未完全获得统一认识,无法确定统一的诊断标准;临床研究缺乏大样本的随机对照研究,数据缺乏说服力,可重复性差.这些问题需要我们在今后的研究中加以关注和解决.
作者:李铁强;邓碧珠;陈纪东 刊期: 2011年第12期
医学生临床技能是评价医学高等教育的重要指标.因此,加强医学生临床技能的培养显得尤为重要.文章结合临床工作实践,进行临床技能教学模式的改革,积极探索科学、有效的教学方法,显著提高医学生临床技能,取得良好的示范效果.
作者:张琴 刊期: 2011年第12期
周仲瑛教授应用中医理论治疗两例出血性疾病,疗效满意,充分体现了中医治疗内科疾病的优势,故录此以供同道临床借鉴.
作者:贾晓玮;李英英;郭立中 刊期: 2011年第12期
四逆汤作为一首药力峻猛、疗效卓著的经方一直受到历代医家的重视,近年来也引起了很多临床及科研工作者的关注.因此为了更好的使四逆汤在临床上发挥作用,作者对四逆汤近10年的药理及临床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并对其在以后的科研及临床运用做一展望.
作者:闫旭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目的: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全蝎中胆甾醇的含量.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色谱柱YWG-C18(4.6mm×150mmm,5μm);流动相:甲醇;检测波长:208nm;柱温:35℃;流速:1.0mL/min.结果:胆甾醇在0.102~0.510mg/mL范围内与峰面积值的线性关系良好(r=0.9996),平均回收率为98.39%,RSD为1.95%(n=6).结本方法简便可行,快速准确,可用于全蝎中胆甾醇的含量测定.
作者:崔聪;周洪雷;王洪平;田景振;蔡梅超;查慧敏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目的:认识五行与五脏“天人合一”的关系.方法:探讨自然界的物质形态与人体五脏的对应关系.结论:五行木火土金水,代表的是自然界物质的生物态、等离子态、固态、气态和液态等五种物质形态,五脏根据各自的功能、性质与之相对应.
作者:周波;黄伟章;曾启全;陈强松;李鳞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目的:测定辽宁省不同产地刺槐花及花蕾中蛋白质的含量,为刺槐花的品质评价与资源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年版第三部附录VIA氮测定法,采用凯氏定氮法(半微量法)对辽宁省不同产地的刺槐花和花蕾进行蛋白质含量测定,并比较花和花蕾中蛋白质含量的差异.结果:10个不同产地刺槐花中蛋白质平均含量为27.23%;刺槐花蕾中蛋白质平均含量为31.52%.结论:刺槐花和花蕾中的蛋白质含量均较高,而刺槐花蕾中蛋白质含量略高于刺槐花中的蛋白质含量,提示其具有较好的药用或食用价值.
作者:唐小伟;初正云;疗文艳;李艳艳 刊期: 2011年第12期
药理学研究发现α-细辛醚具有镇静,抗氧化,降血脂,利胆,杀虫,抑菌,抗炎,平喘,神经保护等作用.文章详述了α-细辛醚的药理作用及其机制,为其临床应用提供依据.
作者:王玉璘;王少侠;郭虹;胡利民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目前,中医学类专业就业的形势相当严峻,核心的因素是大学生就业能力不足.因此,从中医学类专业大学生就业能力的培育模式改革入手,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战略意义.针对目前中医学类专业大学生就业能力培育模式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设计相应的改革方案.主要包括:(1)重视中医经典著作教学;(2)注重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3)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4)培养创新型师资队伍.
作者:曾学文;胡小勤 刊期: 2011年第12期
传统中医理论认为,胆仅主排泄胆汁,助肝疏泄及决断,然《内经》又有“凡十一脏取决于胆也”之说,此中矛盾令人困惑.文章从重新解释“凡十一脏取决于胆”入手,从肝胆内寄相火主生发、木德曰和、肝胆为人体功能、情志调节之枢等方面论述了肝胆五脏贵,并阐释了肝主说与传统的心主说、脾本说、肾本说的关系.
作者:耿良;花宝金 刊期: 2011年第12期
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 bowel syndrome,IBS)是一种发病率较高的功能性胃肠道疾病,西医治疗常难以治愈,易反复.近年来中医中药在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D-IBS)的临床和实验研究中取得了较大进展,得到了国内外医学界的重视.文章综述近5年的中医药研究进展.
作者:尚精娟;谢建群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目的:建立实验性高脂血症大鼠模型,观察香青兰水提物、乙酸乙酯提取物对高脂血症大鼠血脂水平的影响.方法:采用脂肪乳剂灌胃制备高脂血症大鼠模型,造模同时连续给药10周,观察香青兰不同提取物对高脂血症大鼠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谷丙转氨酶( ALT)、谷草转氨酶(AST)、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以及肝组织SOD、MDA水平的影响.结果:与模型组比较,香青兰水提取物组能显著降低高脂血症大鼠血清TC、TG、LDL-C、AST、MDA(P<0.05或P<0.01),升高HDL-C、SOD(P<0.05或P<0.01),显著降低肝匀浆MDA(P<0.01);香青兰乙酸乙酯提取物能显著降低高脂血症大鼠血清TC、LDL-C、ALT、AST、MDA(P<0.01),显著升高血清SOD (P<0.05),显著升高肝匀浆SOD( P<0.01),显著降低肝匀浆MDA(P<0.01).结论:香青兰水提取物与乙酸乙酯提取物能调节高脂血症大鼠脂质代谢紊乱,其调节血脂机制可能与抗脂质过氧化有关.
作者:谭梦晖;于波;沈旭华;毕美琼;祝洁;朱灿伶;路瑶;陈玉玺 刊期: 2011年第12期
分析小儿推拿的临床现状,提出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观,注重以工作任务为中心设计和组织教学内容,在学校教学网络“课程中心”平台的辅助下采用案例式教学法,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加强临床思维和实践能力,并且在教学中能够充分发挥教师的专业知识和人文精神,对深化中医临床课程的改革具有一定的探索意义.
作者:熊英;吴云川;顾一煌;李守栋;秦宇航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目的:探讨双黄升白颗粒对化疗所致骨髓抑制荷瘤小鼠细胞周期CyclinD-CDK4/6信号途径的双向调控作用及其机制.方法:该研究采用Lewis肺癌荷瘤小鼠,30只小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和治疗组.除空白组外,腹腔注射环磷酰胺制作骨髓抑制模型.治疗组用40g/( kg?d)双黄升白颗粒治疗6天后,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情况,并计算增殖指数(proliferation index,PI),以实时荧光定量PCR法(reverse transcription quantitative real-time PCR,RT-qPCR)检测CyclinD-CDK4/6(cyclin D-cyclin dependent kinase 4/6,CyclinD-CDK4/6)上游激活信号CDC25A、上游抑制信号p16INK4a、p15INK4b,以及CyclinD-CDK4/6所激活的下游信号Rb、pRb、E2F的表达,并以western-blot法进行验证.结果:模型组骨髓组织的G0/G1期细胞比例均低于空白组(P<0.05),PI和CDC25A、Rb、pRb、E2F的表达均高于空白组(P<0.05).肿瘤组织G0/G1期细胞比例均低于空白组(P<0.05),PI和CDC25A的表达均高于空白组(P<0.05).治疗组骨髓G0/G1期细胞比例低于模型组及空白组(P<0.05),PI及CDC25A、Rb、pRb、E2F的表达均高于模型组及空白组(P<0.05).肿瘤组织G0/G1期细胞比例高于空白组及模型组(P<0.05),PI及CDC25A的表达均低于模型组及空白组(P<0.05).各组骨髓及肿瘤组织中p16INK4a、p15INK4b的表达经比较无统计学差异.各组肿瘤组织中Rb、pRb、E2F的表达经比较无统计学差异.结论:双黄升白颗粒对骨髓抑制Lewis肺癌荷瘤鼠的骨髓及肿瘤细胞周期具有双向调控作用,其机制可能与调控细胞周期CyclinD -CDK4/6上游激活信号CDC25A及其所激活的下游信号Rb、pRb、E2F的表达有关.
作者:顾贤;徐振晔;王立芳;朱凌宇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目的:建立注射用黄芩苷原料有关物质的检查方法.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色谱柱为ODS C18柱(250mm×4.6mm,5μm),流动相为甲醇-水-磷酸(47:53:0.2),检测波长为280ntm,柱温为35℃.结果:6批注射用黄芩苷原料有关物质含量均低于2.5%.结论:所建立的方法简便、灵敏、准确,可用于注射用黄芩苷原料有关物质的检查.
作者:方文艳;初正云;唐小伟;李艳艳 刊期: 2011年第12期
单胺类(monoamines)神经递质对哺乳动物的神经系统功能、内脏功能、应激反应,以及对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或抑制起着协调作用.目前的研究表明,许多神经系统疾病如脑卒中、帕金森病、老年性痴呆、抑郁症及吗啡戒断均与单胺类神经递质的异常有关.而针刺通过调节单胺类神经递质的水平,对许多神经系统疾病具有较好的治疗作用.
作者:陈乐乐;岳增辉;朱小姗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目的:观察顽痹康丸配合白芍总苷胶囊治疗干燥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7例干燥综合征患者口服顽痹康丸配合白芍总苷胶囊治疗,观察临床疗效,口干、眼干症状评分变化情况及主要不良反应.结果:27例中显效6例(22.22%),有效17例(62.96%),无效4例(14.81%),总有效率为85.19%.治疗后患者口干、眼干症状积分与治疗前比较降低(P<0.05).结论:顽痹康丸配合白芍总苷胶囊治疗干燥综合征具有较好疗效.
作者:王笑青;闻锐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目的:观察增液行气汤加减治疗老年性便秘的疗效.方法:将80例60岁以上的老年性便秘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0例用增液行气汤加减治疗,对照组40例用莫沙比利治疗.均治疗7天,判断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7.5%,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增液行气汤加减治疗老年功能性便秘疗效肯定.
作者:孙胜男;王垂杰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目的:观察养肝澳平合剂对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的临床疗效.方法:40例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采用养肝澳平合剂联合拉米夫定治疗,对照组单用拉米夫定治疗,观察治疗前以及治疗后12周患者自觉症状、血清学以及B超结果.结果:治疗组治疗后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差异,患者症状及血清HA、PCⅢ、ALT、AST均好转,(P<0.01).结论:养肝澳平合剂对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患者有治疗作用.
作者:车军勇;邵铭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目的:观察中药配合针灸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为该病症的临床治疗推广一种简单实用、安全有效的疗法.方法:将100例神经根型颈椎病的患者随机分组,治疗组50例,对照组50例.治疗组采用中药配合针灸疗法,对照组采用口服中药法.两组病人在治疗前和治疗1个疗程后均进行症状和功能评估.结果:治疗组有效率为95.83%,对照组有效率为85.11%.治疗后两组的主要症状和功能前后改善程度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中药配合针灸疗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疗效肯定,明显优于中药组.该法安全,容易操作,值得推广.
作者:张毅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目的:将2种药物治疗异位妊娠(EP)的临床资料(A组:中药,B组:中药+米非司酮RU486)进行研究,总结各自的适应症和疗效,以便寻找一种更优化的药物疗法.方法:对本院自2006-2010年住院收治179例(A组92例,B组87例)稳定型EP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系统性地回顾和统计分析.结果:适应症:两组患者的年龄、血β -hCG值、孕酮值及B超附件包块的大小等方面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疗效:两组的成功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A组为63.04%( 58/92),B组为67.82%( 59/87).在两组成功与失败的患者中血β-hCG值均有明显差异(均P<0.01);而血β-hCG的变化趋势、孕酮值P及B超附件包块等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2种方法治疗成功的决定因素是患者血β -hCG值,中药(1216.15±2448.14) mIU/mL、中药+RU486(1022.72±1130.19)mIU/mL,而加用RU486并没有显示更多的益处,两组患者的适应症和治愈率无明显差异,其中住院时间A组更短.因此,对符合条件的患者,采用中药治疗可能更加适合,血β-hCG≤1200mIU/mL可作为其适应症的重要指标.
作者:王静;刘金波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对治疗耻骨上经膀胱前列腺摘除术/经尿道前列腺汽化电切术( TUVP)术后膀胱痉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0例.两组患者均使用镇痛泵,常规按需使用其他镇痛药物,治疗组加用解痉散瘀汤.结果:治疗组膀胱痉挛发生率、尿意感、急迫性尿失禁均低于对照组,痉挛疼痛缓解率较对照组明显,同时在预防膀胱内血块瘀堵上较对照组优势明显.结论:解痉散瘀法能缓解术后膀胱痉挛的发生率,提高痉挛缓解率,且无明显副作用.
作者:陈阳;蒋醒竹;李临刚;陈清龙;朱建锋;陆俊华;王建华;吴猛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目的:观察整复手法配合生骨胶囊治疗骨质疏松桡骨远端骨折的疗效.方法:应用整复手法配合生骨胶囊治疗骨质蔬松桡骨远端骨折96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予整复手法配合生骨胶囊,对照组予鹿瓜多肽注射液8mL,日1次静滴,两组疗程均为1个月.比较两组患者疼痛缓解情况及骨折的临床愈合时间.结果:治疗3个月后治疗组对提高骨密度改善临床症状方面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93.7%,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整复手法配合生骨胶囊治疗骨质疏松桡骨远端骨折有良好疗效.
作者:李宏明;张成亮;韩涛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目的:观察自拟搜风止痒汤治疗过敏性荨麻疹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自拟中药搜风止痒汤辨证加减治疗过敏性荨麻疹60例.结果:风寒型、风热型、肠胃湿热型、气血两虚、冲任不调型有效率分别为90.9%、90%、87.5%、92.28%、83.3%.结论:自拟中药搜风止痒汤辨证加减治疗荨麻疹有较好的疗效.
作者:刘俐 刊期: 2011年第12期
膝骨关节炎是老年人常见病、多发病,近年来作者采用中药口服、温针灸疗法对46例该病患者进行治疗,总有效率达到了97.8%,证明中药口服配合温针灸疗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徐爱民 刊期: 2011年第12期
人的五脏:心、肝、脾、肺、肾组成了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各个脏器在人体内各司其职,维持着人体的正常运行,任何一个脏器功能失常或受损都或多或少地影响着其它四脏的正常发挥,那么它们是如何相互关联的,又是如何相互影响的,文章从五脏的相关性角度来分析心病的发生.
作者:王彩玲;张艳 刊期: 2011年第12期
中医药治疗冠心病应当以辨病与辨证相结合,以宣阳通痹为基本大法.用好佐使药,提高疗效,一是重视脏腑相关,特别是“心胃同治”,二要用好活血化瘀药.无症可辨时要仔细查找,医者原因、患者原因抑或是确无症可辨.
作者:苏士印 刊期: 2011年第12期
北宋陈直的《养老奉亲书》是我国现存较早的一部老年养生专著,从老年人的食治之方、医药之法到摄养之道,靡所不载,对指导老年养生有重要影响.大便不调是老年人常见的健康问题,或秘或泄,书中对其发病原理、调养原则等均有记载,并有特色的食疗、顺时预防调护,对提高老年人的生存质量有指导意义.
作者:尚子乂 刊期: 2011年第12期
耳鸣为临床上常见的耳部症状之一,迄今尚没有一种治疗方法的疗效得到公认,根据多年临床工作经验通过论述耳与心神及夜寐欠安的关系分析,采取从心论治清心安神之法收到卓效,并列举医案分析.
作者:史军;刘玉 刊期: 2011年第12期
朱丹溪《局方发挥》一书,重视察病情,强调辨病机;批评《局方》制方以俊病是理法方药脱节,痛斥当时社会不研求医理、墨守《局方》、滥用成药的风气;推崇仲景因病以制方的圆机活法.书中字里行间蕴藏着辨证论治精神,对现代中医临床的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作者:马原 刊期: 2011年第12期
分析焦虑症的中医理论溯源及其与中医相关病症的关系,探索和认识焦虑症的中医病因病理、治疗方法及其预后转归等,为焦虑症的中医文献研究和临床综合疗效提供参考.
作者:秦竹;杨晓丽;卜德艳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目的:观察熊果酸的降脂、涩肠、炭粒廓清吞噬作用.方法:采用熊果酸对小鼠正常血脂影响试验、小肠推进试验、炭粒廓清吞噬试验.结果:熊果酸能降低正常小鼠甘油三酯的含量,并能增加正常小鼠高密度脂蛋白的含量;增加炭末推进百分率;增加炭粒廓清吞噬作用.结论:提示熊果酸具有一定的降脂涩肠增加免疫的作用.
作者:王秀英;李淑华;胡东芳;李秀贤 刊期: 2011年第12期
胃肠道息肉的复发是困扰着医生和病人的常见难题,中医药对本病的报道甚少,作者通过大量的临床观察发现,胃肠道息肉的病因病机主要为寒湿客于肠胃,气血壅塞所致,正如朽木上长蘑菇.采用温阳利湿的方法,自拟温胃阳汤用于预防胃肠道息内的复发取得了良好的临床疗效.
作者:谢胜;侯秋科 刊期: 2011年第12期
李振华教授认为中风是由于机体积损颓败而成.机体亏虚,脏腑功能彼此失调,阴阳偏胜,借某些诱因以致气血逆乱,经络不畅而发病.中经络是其常见的发病形式,中经络在临床上宜分阴虚阳亢,风痰上逆和气虚血瘀三种证型.
作者:华荣 刊期: 2011年第12期
围绝经期是妇女一生中较特殊的生理阶段,人体的各系统将发生一系列相应的变化.正确合理地治疗,有益于围绝经期妇女保持健康,并提高生活质量.文章将围绝经期综合征的各种治疗方法进行综述.
作者:满玉晶;陈月;赵丽妍;任菲菲;孙美慧;张楠 刊期: 2011年第12期
人工神经网络是模拟人脑工作机制的一种计算模型,由于它具有自适应性、并行处理能力和非线性处理的优点,在医学诊断,影像医学,疾病的辅助治疗及效果预测等方面被广泛应用.文章对神经网络技术在这些方面的新应用作了综述,并探讨其应用前景.
作者:梁健;蒋曼君;吴发胜;邓鑫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目的:探讨不同产地伸筋草的紫外光谱鉴别特征.方法:分别以石油醚、氯仿及醋酸乙酯为溶剂对不同产地伸筋草进行紫外可见光谱鉴别.结果:得到不同产地伸筋草在不同极性溶剂中的共有峰.结论:可将紫外光谱鉴别法作为伸筋草的质量控制指标之一.
作者:邹桂欣;尤献民;侯政 刊期: 2011年第12期
文章回顾近几年文献,就近代祖国医学对TNF-α在慢性肾小球肾炎中的作用进行了总结.但其具体致病病机仍不十分明确,有待进一步研究.
作者:吴金珠 刊期: 2011年第12期
德国是世界上早实施社会医疗保障的国家,至今已经有了比较完善的医疗保障体系.目前,世界上有许多国家采用了这种模式或以此模式为主体的健康保障体系.德国的医疗保障体系以法定医疗保险为主,私人医疗保险为辅,几乎覆盖了德国所有民众.文章主要介绍了德国医疗保障的制度和特点.
作者:侯园园;景浩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积证是指腹内有肿块的一类病证,首载于《内经》.搜集整理《内经》中有关积证的内容,对其形成原因、病理过程、辨别诊断及治疗等方面进行归纳总结,以期对临床实践有一定指导作用.
作者:储檀;李益生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目的:旨在对我国近5年来关于大黄对脑卒中炎性因子抑制作用及其脑保护效应的概况作一综述,反映这一专题的新研究进展,为临床和科研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查阅近5年来的相关文献,着重对该味中药的药理研究及临床应用两方面进行归纳总结.结果:使读者对近5年来大黄对脑卒中炎性因子抑制作用及其脑保护效应的研究现状一目了然.结论:中药大黄对脑卒中炎性因子的抑制作用及其脑保护效应是肯定的;但在大黄的使用时间、剂型剂量等方面仍缺乏统一的量化标准,有待进一步探讨、研究和总结.
作者:贾铁壮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综述近5年康复训练及针刺方法治疗神经性吞咽障碍的临床研究概况,目的在于寻找提高临床研究水平和规范治疗方法的途径,进而提高其疗效.
作者:李少娴;王继红 刊期: 2011年第12期
视网膜静脉阻塞是一种常见的视网膜血管疾病,黄斑水肿是其常见并发症之一.对于本病的治疗,目前尚无特效治疗方法.中医中药在治疗视网膜静脉阻塞黄斑水肿方面积累了很多经验;西医治疗本病在发病机制、给药途径等有新的发展;中西医结合在消除水肿、提高视力等方面较单纯西医治疗有明显优势.文章就视网膜静脉阻塞黄斑水肿的治疗现状作一综述.
作者:董月;丁淑华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目前认为慢性扁桃体炎有3种学说,一是细菌感染,二是自身变态反应,三是免疫功能低下.一般认为发病多由急性扁桃体炎反复发作或隐窝引流不畅,窝内细菌或病毒滋生繁殖而演变为慢性炎症.近年来,国内外研究扁桃体隐窝上皮屏障功能,认为扁桃体隐窝上皮的屏障作用是决定扁桃体能否发生慢性扁桃体炎的重要原因,扁桃体隐窝上皮屏障功能的恢复,在慢性扁桃体炎的治疗中作用尤为重要.隐窝上皮是腭扁桃体中先接触和摄取抗原,并引起免疫应答的部位,隐窝的特殊结构决定了扁桃体的功能主要是潴留过路的抗原,供免疫系统处置,因此隐窝上皮结构是扁桃体行使免疫功能的重要组织保障.慢性炎症病变使扁桃体隐窝上皮发生进行性破坏,使扁桃体产生的免疫球蛋白减少,因而不能发挥有效的免疫保护作用,所以任何治愈慢性扁桃体炎的保守措施,从组织学上首先必须恢复隐窝上皮的屏障结构.近几年来,有关慢性扁桃体炎的发病机制研究发展迅速,文献检索表明,现在还没有同类方法表明扁桃体隐窝上皮屏障功能改变对慢性扁桃体炎有影响的研究报道.文章就扁桃体隐窝上皮屏障功能作一综述.
作者:魏璐璐;胡文健;陈隆晖 刊期: 2011年第12期
文章分别从病因病机、临床治疗及实验研究等方面探讨了中医药治疗肝癌的理论及科学实验方法的进展,同时指出中医药研究仍存在剂型局限、机理不明确等不足之处.
作者:赵冬耕;叶丽红 刊期: 2011年第12期
胰岛素抵抗是2型糖尿病和代谢综合征的共同病理基础,脂联素作为新近发现的脂肪细胞因子之一,参与胰岛素抵抗的发生过程.大量实验研究表明脂联素能够改善体内糖脂代谢,增加胰岛素敏感性,与胰岛素抵抗的形成有显著相关性,体内脂联素的水平能够预测胰岛素抵抗的发生.中医药多种方法能够通过增加体内脂联素的水平改善胰岛素抵抗.脂联素的发现为胰岛素抵抗的基础研究和临床防治提供了新思路.
作者:张洪艳;孙永宁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目的:探讨高校中年教职工脂肪肝的发病率及其与血脂、血糖、血尿酸等的关系,为有效防治脂肪肝提供依据.方法:对某高校教工健康体检中年龄在45~59岁的307例体检资料进行分析.结果:脂肪肝总体发病率为27.36%.脂肪肝组患血脂异常、糖尿病、高尿酸血症与非脂肪肝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脂肪肝是高校中年教师的常见病,脂肪肝与血脂、血糖、血尿酸的代谢紊乱相关,并与血脂异常、糖尿病、高尿酸血症等疾病合并存在,互相影响.
作者:陈京萍;陈新林;吴成林;林雪芳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目的:研究乙肝清热解毒颗粒和干扰素对于慢乙肝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60例慢乙肝患者,随机分为乙肝清热解毒颗粒联合干扰素的治疗组和单用干扰素的对照组,应用SF-36、CLDQ、慢性肝病中医生存质量量表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分别进行测评,并进行比较.结果:在SF-36量表中,治疗组治疗前后在RP、BP、VT领域有显著差异(P<0.01),对照组治疗前后在RP领域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在BP领域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在CLDQ量表中,治疗组治疗前后在AS、FA、SS领域有显著性差异(P<0.01),对照组治疗前后在AS领域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在FA、SS领域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在慢性肝病中医生存质量量表中,治疗组治疗前后在肝经领域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肝络领域,有显著性差异(P<0.01),对照组在肝经领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在肝络领域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乙肝清热解毒颗粒联合干扰素治疗能提高慢乙肝患者生存质量.
作者:王俐琼;张玮;王奕;邢练军;张丽娟;王磊;刘一博;张海燕 刊期: 2011年第12期
该实验以名老中医的经验方为基础,以中医理论为指导将药物分组,通过正交T值法,完成确立痹痛清治疗湿热型类风湿性关节炎优处方的第1步,确定G药为主药.
作者:管隽;曹晶;魏超;张忠晶;汪悦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目的:在前期托里透毒法促进大鼠慢性胃溃疡黏膜修复的研究成果之上,从谷氨酰胺(Gln)因子,揭示托里透毒法促进慢性胃溃疡黏膜修复的机制.方法:采用乙酸烧灼型慢性胃溃疡模型,测定溃疡指数,光学显微镜观察病理,ELISA法测定Gln水平.结果:给药14天,体现托里透毒法各中药复方对乙酸烧灼型慢性胃溃疡均有不同程度抗溃疡和缩短溃疡修复时间,从而保护胃黏膜和促进溃疡修复作用,且以透脓散中剂量和低剂量作用较强.体现托里透毒法透脓散高剂量和透脓散中剂量均有增加胃黏膜Gln水平的作用.结论:透脓散高剂量和透脓散中剂量可能通过促进胃黏膜Gln的合成、表达,从而改善胃溃疡修复的营养状况,促进溃疡愈合,预防其复发.
作者:罗雄;王良;黄秀深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目的:通过检测玉屏风散对实验性免疫低下小鼠的体液免疫、淋巴细胞转化率、巨噬细胞吞噬功能、ADCC活性的测定的影响,探讨玉屏风散对免疫功能的调节作用.方法:选取昆明种小鼠30只,随机分成3组,每组10只.玉屏风散组:以玉屏风水煎液灌胃( 25g?kg1?d-1);正常对照组及氢化考的松模型组:以等量生理盐水灌胃,均连续给药10天.玉屏风散组及模型组于给药后4天,用氢化考的松( 20mg?kg-1?d-1)肌肉注射,连续7天,各组均于第11天时观察各项指标.结果:玉屏风散能显著增加正常小鼠和注射氢化考的松引起的免疫低下小鼠的体液免疫、淋巴细胞转化率、巨噬细胞吞噬功能以及抗体依赖性细胞介导的细胞毒作用(ADCC)的活性,与正常对照组相比,P<0.05;与HC模型组相比,P<0.05.结论:玉屏风散对小鼠的免疫功能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作者:刘志严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目的:研究活血化瘀中药对血瘀大鼠血液流动性和黏滞性的影响,探讨其治疗冠心病心肌缺血的作用机制.方法:复制血瘀大鼠模型,以血液流变学、血小板聚集率、凝血酶原时间(PT)、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及红细胞压积为观测指标,以复方丹参片为平行对照,观察活血化瘀中药干预血瘀大鼠血液流动性和黏滞性的影响.结果:活血化瘀中药能显著降低血瘀大鼠的全血黏度(P<0.01或P<0.0S);能显著降低血瘀大鼠的血小板大聚集率和纤维蛋白原含量,延长凝血酶原时间和部分凝血活酶时间(P<0.05);能显著降低血瘀大鼠的红细胞压积(P<0.05).结论:活血化瘀中药能改善冠脉血液的流动性和黏滞性,活血、祛瘀通络以促进血液的循环,增加心肌的供血供氧,保护缺血心肌.
作者:朱祖成 刊期: 2011年第12期
实践教学是中医学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全程化、模块化、系统化是其主要特点,实践教学包涵诸如实验教学、技能训练、床边教学、毕业实习等具体的教学形式,这些教学工作的开展需要从政策和条件等方面予以保障,以确保日常教学的效果,提高中医学专业学生的培养质量.
作者:徐俊良 刊期: 2011年第12期
在温病学教学中,根据各专业、各年级学生的知识结构、认知能力和学习要求的差别,选择不同的教学内容,采取分层次教学、因材施教,以达到提高温病教学质量的目的.
作者:李斌;林大勇;李海波 刊期: 2011年第12期
黄连温胆汤出自唐代孙思邈的《备急千金要方?卷十二》,原用于治疗胆寒证.符为民教授将其灵活应用于失眠、焦虑抑郁症、中风、眩晕头痛、精神分裂症、癫痫等内科杂病,素有桴鼓之效.
作者:张秀胜 刊期: 2011年第12期
谈勇教授从事生殖内分泌工作30余载,遣方用药灵活,疗效颇佳.她认为排卵障碍性不孕症的病机以肾虚为本,治疗上以辨痛与辨证相结合.谈师秉承夏桂成教授补肾调周法理论,创滋阴补阳序贯法,辅助西医促排卵治疗,疗效显著.此法顺应女性生殖内分泌周期性变化,创一系列主方,临证加减,改善了女性生殖内分泌环境,为中西医结合治疗排卵障碍性不孕症创造了良好的发展前景.
作者:崇丽娜;谈勇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石志超教授临床辨治溃疡性结肠炎,认为病机整体上以脾虚、肾虚、气机失调为本,局部以湿热、瘀血、浊毒停滞大肠为标,提出内外分治、就近祛邪的治疗大法,取得较好疗效.
作者:张奎军 刊期: 2011年第12期
滚法作为推拿手法中常用基础的手法之一,在临床应用上具有灵活多变的特点,医者可以根据患者的病情和不同部位的解剖生理将施术的滚法进行变通应用以适应不同部位、不同病种的需要.滚法经延伸后可单独或协同其他手法而产生:点按、弹拨、弹压、拔伸、旋转复位等手法效果.将基础手法灵活应用于临床才能真正体现出医者“手随心转,法从手出”的境界.
作者:杨宇;李宗霖 刊期: 2011年第12期
慢性偏头痛迁延难愈、反复发作,常常影响人们的工作和生活,造成严重的心理负担.王健教授在辨证的基础上擅用辛散中药和虫类药配合针刺治疗慢性偏头痛取得满意疗效.
作者:李明珠;金圣博 刊期: 2011年第12期
文章通过对颈椎结构和运动功能特点的分析,介绍了脊柱微调手法治疗颈椎病的方法,探讨了斜板手法治疗颈椎病的利弊,进一步分析了脊柱微调手法结和辅助功能锻炼的整体治疗是减少颈椎病复发的有效手段,认为颈椎病的治疗应以恢复患者脊柱正常的力学结构和运动功能为目的,脊柱微调手法治疗颈椎病临床使用简便、易于操作、风险低、疗效快.
作者:宋濂 刊期: 2011年第12期
《临床药理学》是一门相对新兴的学科.文章将本校自2009年开设该课程的情况作一简要回顾,同时也提出了对该课程的进一步改进的设想.
作者:付彦君;陈靖 刊期: 2011年第12期
培养具有较高医疗品质的专业人才是当今中医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该文针对中医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体系要求,提出增加实训教学时数是保证中医人才医疗品质和彰显专业特质的前期准备,开展精良的实训实验室建设是保证中医人才医疗品质的必要条件,不断加强实训教师队伍建设是保证中医人才医疗品质的关键,完善的实训教学管理和严格的实训考核制度是保证中医人才医疗品质的重要手段.
作者:朱虹;卜平;钱静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睾丸肿瘤是男性生殖系统常见的肿瘤.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肿瘤科孙桂芝教授从中医脏象理论的肝、脾、肾三脏功能为主轴,通过补肝肾、温下焦、散寒湿、破积气、和气血、通血脉、除恶毒等治法,辨证与辨病相结合,临床获得良好疗效.
作者:王辉;孙桂芝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目的:探讨独活寄生汤对大鼠佐剂性关节炎的防治作用.方法:应用弗氏完全佐剂诱发大鼠产生多发性关节炎,测量大鼠足跖肿胀度,ELISA法检测大鼠肿胀组织中IL-1 β和TNF-α的含量.结果:独活寄生汤可显著抑制大鼠佐剂性关节炎急性足跖肿胀,对于继发性的足肿胀也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并可降低继发性关节炎炎性组织中IL-1β和TNF-α的含量.结论:独活寄生汤具有防治佐剂性关节炎的作用.
作者:戴锦娜;李宏明;陈崇民 刊期: 2011年第12期
回顾近现代中国科学观的变迁,阐明近现代科学观的变迁对中医发展的影响.实证主义科学观对中医发展的影响从20世纪初持续到现在,在一定范围内有其积极意义.历史主义科学观对现代中医的影响体现为以系统科学分析研究中医.历史主义科学观对不同文化间的包容使得中医的生存有了传统文化的土壤,而不是像以前一样单方面强调科学的影响.以坚持中医基本理论为发展基石的中医研究逐渐壮大,正成为当代中医研究的一个重要研究方向.
作者:王慧;吴鸿洲;叶兴华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牛兴东主任医师是内蒙古地区名中医,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疗效显著.他认为慢性萎缩性胃炎病机不外乎“虚”、“郁”、“瘀”、“毒”四端,治疗以调气活血解毒法为主要治疗大法,主要药物有黄芪、莪术、半枝莲、党参、白术、丹参、柴胡、炒枳壳、炒白芍、白花蛇舌草等,在此基础上根据主症、合并症以及胃镜检查加减变化.
作者:杨巧芳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目的:观察通脑活络针刺法配合吞咽训练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通脑活络针刺法配合吞咽训练组和单纯吞咽训练组,通脑活络针刺法以头部取穴为主,吞咽训练包括基础训练和摄食训练.结果:通脑活络针刺法配合吞咽训练组综合治疗疗效优于单纯吞咽训练组(P<0.05).结论: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经通脑活络针刺法配合吞咽训练综合治疗,能有效改善吞咽障碍,提高生活质量.
作者:张敬华;李继英;赵杨;范刚启;王敬卿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目的:观察电磁波治疗仪(TDP)配合电脑中频电疗仪药物离子导入穴位浅针刺多穴位治疗新生儿臂丛神经麻痹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新生儿臂丛神经麻痹患儿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治疗组运用TDP配合电脑中频电疗仪药物离子导入穴位配合浅针刺多穴位治疗,1日1次,10日为1个疗程,3个疗程后评价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6.7%,对照组总有效率76.7%,两组有效率有显著性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TDP配合电脑中频电疗仪药物离子导入穴位配合浅针刺多穴位治疗新生儿臂丛神经麻痹疗效满意,是降低致残率的有效方法.
作者:周蕴英;周国秀;雷招宝;熊宏太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目的:观察生物反馈配合麦粒灸疗法治疗功能性便禁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符合功能性便失禁症状患者15例,运用生物反馈配合麦粒灸疗法方法治疗,所有病例1周治疗5次,共治疗2~4周.结果:运用生物反馈配合麦粒灸疗法治疗后患者便失禁评分明显减低,均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结论:生物反馈配合麦粒灸疗法治疗功能性便失禁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作者:李敏;丁曙晴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目的:观察平衡针加中医情志疗法在癔症性换气过度综合征急救中的临床疗效和护理体会.方法:将8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40例应用平衡针加中医情志疗法治疗,对照组40例患者应用面罩吸氧和0.9%生理盐水500mL中静脉点滴治疗.结果:总有效率观察组为95.0%,对照组为75%.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平衡针加中医情志疗法在癔症性换气过度综合征急救中效果明显,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黄秋萍;钱细友;徐美宝 刊期: 2011年第12期
文章从作者自身教学工作经历入手,重点探讨了医学科学学位研究生培养过程中,诚信、创新、平台团队、临床实践等要素的重要意义,为广大医学院校导师培养医学科学学位研究生提供帮助与借鉴.
作者:刘萍;陈富荣;潘屹鸣;马超 刊期: 2011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