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波;黄伟章;曾启全;陈强松;李鳞
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 bowel syndrome,IBS)是一种发病率较高的功能性胃肠道疾病,西医治疗常难以治愈,易反复.近年来中医中药在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D-IBS)的临床和实验研究中取得了较大进展,得到了国内外医学界的重视.文章综述近5年的中医药研究进展.
作者:尚精娟;谢建群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目的:研究活血化瘀中药对血瘀大鼠血液流动性和黏滞性的影响,探讨其治疗冠心病心肌缺血的作用机制.方法:复制血瘀大鼠模型,以血液流变学、血小板聚集率、凝血酶原时间(PT)、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及红细胞压积为观测指标,以复方丹参片为平行对照,观察活血化瘀中药干预血瘀大鼠血液流动性和黏滞性的影响.结果:活血化瘀中药能显著降低血瘀大鼠的全血黏度(P<0.01或P<0.0S);能显著降低血瘀大鼠的血小板大聚集率和纤维蛋白原含量,延长凝血酶原时间和部分凝血活酶时间(P<0.05);能显著降低血瘀大鼠的红细胞压积(P<0.05).结论:活血化瘀中药能改善冠脉血液的流动性和黏滞性,活血、祛瘀通络以促进血液的循环,增加心肌的供血供氧,保护缺血心肌.
作者:朱祖成 刊期: 2011年第12期
德国是世界上早实施社会医疗保障的国家,至今已经有了比较完善的医疗保障体系.目前,世界上有许多国家采用了这种模式或以此模式为主体的健康保障体系.德国的医疗保障体系以法定医疗保险为主,私人医疗保险为辅,几乎覆盖了德国所有民众.文章主要介绍了德国医疗保障的制度和特点.
作者:侯园园;景浩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目的:观察电磁波治疗仪(TDP)配合电脑中频电疗仪药物离子导入穴位浅针刺多穴位治疗新生儿臂丛神经麻痹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新生儿臂丛神经麻痹患儿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治疗组运用TDP配合电脑中频电疗仪药物离子导入穴位配合浅针刺多穴位治疗,1日1次,10日为1个疗程,3个疗程后评价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6.7%,对照组总有效率76.7%,两组有效率有显著性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TDP配合电脑中频电疗仪药物离子导入穴位配合浅针刺多穴位治疗新生儿臂丛神经麻痹疗效满意,是降低致残率的有效方法.
作者:周蕴英;周国秀;雷招宝;熊宏太 刊期: 2011年第12期
黄连温胆汤出自唐代孙思邈的《备急千金要方?卷十二》,原用于治疗胆寒证.符为民教授将其灵活应用于失眠、焦虑抑郁症、中风、眩晕头痛、精神分裂症、癫痫等内科杂病,素有桴鼓之效.
作者:张秀胜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目的:观察中药配合针灸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为该病症的临床治疗推广一种简单实用、安全有效的疗法.方法:将100例神经根型颈椎病的患者随机分组,治疗组50例,对照组50例.治疗组采用中药配合针灸疗法,对照组采用口服中药法.两组病人在治疗前和治疗1个疗程后均进行症状和功能评估.结果:治疗组有效率为95.83%,对照组有效率为85.11%.治疗后两组的主要症状和功能前后改善程度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中药配合针灸疗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疗效肯定,明显优于中药组.该法安全,容易操作,值得推广.
作者:张毅 刊期: 2011年第12期
围绝经期是妇女一生中较特殊的生理阶段,人体的各系统将发生一系列相应的变化.正确合理地治疗,有益于围绝经期妇女保持健康,并提高生活质量.文章将围绝经期综合征的各种治疗方法进行综述.
作者:满玉晶;陈月;赵丽妍;任菲菲;孙美慧;张楠 刊期: 2011年第12期
《临床药理学》是一门相对新兴的学科.文章将本校自2009年开设该课程的情况作一简要回顾,同时也提出了对该课程的进一步改进的设想.
作者:付彦君;陈靖 刊期: 2011年第12期
培养具有较高医疗品质的专业人才是当今中医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该文针对中医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体系要求,提出增加实训教学时数是保证中医人才医疗品质和彰显专业特质的前期准备,开展精良的实训实验室建设是保证中医人才医疗品质的必要条件,不断加强实训教师队伍建设是保证中医人才医疗品质的关键,完善的实训教学管理和严格的实训考核制度是保证中医人才医疗品质的重要手段.
作者:朱虹;卜平;钱静 刊期: 2011年第12期
人工神经网络是模拟人脑工作机制的一种计算模型,由于它具有自适应性、并行处理能力和非线性处理的优点,在医学诊断,影像医学,疾病的辅助治疗及效果预测等方面被广泛应用.文章对神经网络技术在这些方面的新应用作了综述,并探讨其应用前景.
作者:梁健;蒋曼君;吴发胜;邓鑫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目的:观察熊果酸的降脂、涩肠、炭粒廓清吞噬作用.方法:采用熊果酸对小鼠正常血脂影响试验、小肠推进试验、炭粒廓清吞噬试验.结果:熊果酸能降低正常小鼠甘油三酯的含量,并能增加正常小鼠高密度脂蛋白的含量;增加炭末推进百分率;增加炭粒廓清吞噬作用.结论:提示熊果酸具有一定的降脂涩肠增加免疫的作用.
作者:王秀英;李淑华;胡东芳;李秀贤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目的:观察整复手法配合生骨胶囊治疗骨质疏松桡骨远端骨折的疗效.方法:应用整复手法配合生骨胶囊治疗骨质蔬松桡骨远端骨折96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予整复手法配合生骨胶囊,对照组予鹿瓜多肽注射液8mL,日1次静滴,两组疗程均为1个月.比较两组患者疼痛缓解情况及骨折的临床愈合时间.结果:治疗3个月后治疗组对提高骨密度改善临床症状方面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93.7%,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整复手法配合生骨胶囊治疗骨质疏松桡骨远端骨折有良好疗效.
作者:李宏明;张成亮;韩涛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目前,中医学类专业就业的形势相当严峻,核心的因素是大学生就业能力不足.因此,从中医学类专业大学生就业能力的培育模式改革入手,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战略意义.针对目前中医学类专业大学生就业能力培育模式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设计相应的改革方案.主要包括:(1)重视中医经典著作教学;(2)注重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3)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4)培养创新型师资队伍.
作者:曾学文;胡小勤 刊期: 2011年第12期
四逆汤作为一首药力峻猛、疗效卓著的经方一直受到历代医家的重视,近年来也引起了很多临床及科研工作者的关注.因此为了更好的使四逆汤在临床上发挥作用,作者对四逆汤近10年的药理及临床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并对其在以后的科研及临床运用做一展望.
作者:闫旭 刊期: 2011年第12期
分析小儿推拿的临床现状,提出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观,注重以工作任务为中心设计和组织教学内容,在学校教学网络“课程中心”平台的辅助下采用案例式教学法,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加强临床思维和实践能力,并且在教学中能够充分发挥教师的专业知识和人文精神,对深化中医临床课程的改革具有一定的探索意义.
作者:熊英;吴云川;顾一煌;李守栋;秦宇航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目的:测定辽宁省不同产地刺槐花及花蕾中蛋白质的含量,为刺槐花的品质评价与资源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年版第三部附录VIA氮测定法,采用凯氏定氮法(半微量法)对辽宁省不同产地的刺槐花和花蕾进行蛋白质含量测定,并比较花和花蕾中蛋白质含量的差异.结果:10个不同产地刺槐花中蛋白质平均含量为27.23%;刺槐花蕾中蛋白质平均含量为31.52%.结论:刺槐花和花蕾中的蛋白质含量均较高,而刺槐花蕾中蛋白质含量略高于刺槐花中的蛋白质含量,提示其具有较好的药用或食用价值.
作者:唐小伟;初正云;疗文艳;李艳艳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睾丸肿瘤是男性生殖系统常见的肿瘤.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肿瘤科孙桂芝教授从中医脏象理论的肝、脾、肾三脏功能为主轴,通过补肝肾、温下焦、散寒湿、破积气、和气血、通血脉、除恶毒等治法,辨证与辨病相结合,临床获得良好疗效.
作者:王辉;孙桂芝 刊期: 2011年第12期
分析焦虑症的中医理论溯源及其与中医相关病症的关系,探索和认识焦虑症的中医病因病理、治疗方法及其预后转归等,为焦虑症的中医文献研究和临床综合疗效提供参考.
作者:秦竹;杨晓丽;卜德艳 刊期: 2011年第12期
文章回顾近几年文献,就近代祖国医学对TNF-α在慢性肾小球肾炎中的作用进行了总结.但其具体致病病机仍不十分明确,有待进一步研究.
作者:吴金珠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目的:探讨健脾益智法治疗多发梗塞性痴呆(MID)的作用机制.方法:运用灌服小承气汤以及栓子注入的方法制作MID大鼠模型,光镜下对比观察各组大鼠脑组织形态结构的病理变化.结果:与其他3组比较,中药组大鼠脑组织损伤情况明显减轻.结论:健脾益智法可能是通过提高脑细胞对缺血缺氧的耐受力,减轻海马区细胞以及其他脑细胞的损伤,从而起到治疗MID的目的.
作者:于晓艳;纪立金;林若勤;李奕祺 刊期: 2011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