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中药药物离子导入配合多穴位浅针剌治疗新生儿臂丛神经麻痹临床观察

周蕴英;周国秀;雷招宝;熊宏太

关键词:臂丛神经, 麻痹, 新生儿, 电磁波治疗仪, 中药离子导入, 针刺, 穴位, 治疗
摘要:目的:观察电磁波治疗仪(TDP)配合电脑中频电疗仪药物离子导入穴位浅针刺多穴位治疗新生儿臂丛神经麻痹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新生儿臂丛神经麻痹患儿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治疗组运用TDP配合电脑中频电疗仪药物离子导入穴位配合浅针刺多穴位治疗,1日1次,10日为1个疗程,3个疗程后评价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6.7%,对照组总有效率76.7%,两组有效率有显著性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TDP配合电脑中频电疗仪药物离子导入穴位配合浅针刺多穴位治疗新生儿臂丛神经麻痹疗效满意,是降低致残率的有效方法.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杂志相关文献
  • 视网膜静脉阻塞黄斑水肿治疗现状

    视网膜静脉阻塞是一种常见的视网膜血管疾病,黄斑水肿是其常见并发症之一.对于本病的治疗,目前尚无特效治疗方法.中医中药在治疗视网膜静脉阻塞黄斑水肿方面积累了很多经验;西医治疗本病在发病机制、给药途径等有新的发展;中西医结合在消除水肿、提高视力等方面较单纯西医治疗有明显优势.文章就视网膜静脉阻塞黄斑水肿的治疗现状作一综述.

    作者:董月;丁淑华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对医学科学学位研究生培养的几点思考

    文章从作者自身教学工作经历入手,重点探讨了医学科学学位研究生培养过程中,诚信、创新、平台团队、临床实践等要素的重要意义,为广大医学院校导师培养医学科学学位研究生提供帮助与借鉴.

    作者:刘萍;陈富荣;潘屹鸣;马超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中药药物离子导入配合多穴位浅针剌治疗新生儿臂丛神经麻痹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电磁波治疗仪(TDP)配合电脑中频电疗仪药物离子导入穴位浅针刺多穴位治疗新生儿臂丛神经麻痹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新生儿臂丛神经麻痹患儿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治疗组运用TDP配合电脑中频电疗仪药物离子导入穴位配合浅针刺多穴位治疗,1日1次,10日为1个疗程,3个疗程后评价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6.7%,对照组总有效率76.7%,两组有效率有显著性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TDP配合电脑中频电疗仪药物离子导入穴位配合浅针刺多穴位治疗新生儿臂丛神经麻痹疗效满意,是降低致残率的有效方法.

    作者:周蕴英;周国秀;雷招宝;熊宏太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整复手法配合生骨胶囊治疗骨质疏松桡骨远端骨折

    目的:观察整复手法配合生骨胶囊治疗骨质疏松桡骨远端骨折的疗效.方法:应用整复手法配合生骨胶囊治疗骨质蔬松桡骨远端骨折96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予整复手法配合生骨胶囊,对照组予鹿瓜多肽注射液8mL,日1次静滴,两组疗程均为1个月.比较两组患者疼痛缓解情况及骨折的临床愈合时间.结果:治疗3个月后治疗组对提高骨密度改善临床症状方面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93.7%,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整复手法配合生骨胶囊治疗骨质疏松桡骨远端骨折有良好疗效.

    作者:李宏明;张成亮;韩涛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耳鸣从心治

    耳鸣为临床上常见的耳部症状之一,迄今尚没有一种治疗方法的疗效得到公认,根据多年临床工作经验通过论述耳与心神及夜寐欠安的关系分析,采取从心论治清心安神之法收到卓效,并列举医案分析.

    作者:史军;刘玉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德国医疗保障制度的现状和特点

    德国是世界上早实施社会医疗保障的国家,至今已经有了比较完善的医疗保障体系.目前,世界上有许多国家采用了这种模式或以此模式为主体的健康保障体系.德国的医疗保障体系以法定医疗保险为主,私人医疗保险为辅,几乎覆盖了德国所有民众.文章主要介绍了德国医疗保障的制度和特点.

    作者:侯园园;景浩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大黄对脑卒中炎性因子抑制作用及其脑保护效应概述

    目的:旨在对我国近5年来关于大黄对脑卒中炎性因子抑制作用及其脑保护效应的概况作一综述,反映这一专题的新研究进展,为临床和科研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查阅近5年来的相关文献,着重对该味中药的药理研究及临床应用两方面进行归纳总结.结果:使读者对近5年来大黄对脑卒中炎性因子抑制作用及其脑保护效应的研究现状一目了然.结论:中药大黄对脑卒中炎性因子的抑制作用及其脑保护效应是肯定的;但在大黄的使用时间、剂型剂量等方面仍缺乏统一的量化标准,有待进一步探讨、研究和总结.

    作者:贾铁壮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痹痛清拆方正交T值法主药分析实验研究

    该实验以名老中医的经验方为基础,以中医理论为指导将药物分组,通过正交T值法,完成确立痹痛清治疗湿热型类风湿性关节炎优处方的第1步,确定G药为主药.

    作者:管隽;曹晶;魏超;张忠晶;汪悦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孙桂芝教授治疗睾丸癌经验

    睾丸肿瘤是男性生殖系统常见的肿瘤.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肿瘤科孙桂芝教授从中医脏象理论的肝、脾、肾三脏功能为主轴,通过补肝肾、温下焦、散寒湿、破积气、和气血、通血脉、除恶毒等治法,辨证与辨病相结合,临床获得良好疗效.

    作者:王辉;孙桂芝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独活寄生汤对大鼠佐剂性关节炎防治作用研究

    目的:探讨独活寄生汤对大鼠佐剂性关节炎的防治作用.方法:应用弗氏完全佐剂诱发大鼠产生多发性关节炎,测量大鼠足跖肿胀度,ELISA法检测大鼠肿胀组织中IL-1 β和TNF-α的含量.结果:独活寄生汤可显著抑制大鼠佐剂性关节炎急性足跖肿胀,对于继发性的足肿胀也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并可降低继发性关节炎炎性组织中IL-1β和TNF-α的含量.结论:独活寄生汤具有防治佐剂性关节炎的作用.

    作者:戴锦娜;李宏明;陈崇民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符为民教授运用黄连温胆汤临证经验

    黄连温胆汤出自唐代孙思邈的《备急千金要方?卷十二》,原用于治疗胆寒证.符为民教授将其灵活应用于失眠、焦虑抑郁症、中风、眩晕头痛、精神分裂症、癫痫等内科杂病,素有桴鼓之效.

    作者:张秀胜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中医特色治疗膝骨关节炎临床观察

    膝骨关节炎是老年人常见病、多发病,近年来作者采用中药口服、温针灸疗法对46例该病患者进行治疗,总有效率达到了97.8%,证明中药口服配合温针灸疗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徐爱民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健脾益智法对多发梗塞性痴呆大鼠海马组织形态学的影响

    目的:探讨健脾益智法治疗多发梗塞性痴呆(MID)的作用机制.方法:运用灌服小承气汤以及栓子注入的方法制作MID大鼠模型,光镜下对比观察各组大鼠脑组织形态结构的病理变化.结果:与其他3组比较,中药组大鼠脑组织损伤情况明显减轻.结论:健脾益智法可能是通过提高脑细胞对缺血缺氧的耐受力,减轻海马区细胞以及其他脑细胞的损伤,从而起到治疗MID的目的.

    作者:于晓艳;纪立金;林若勤;李奕祺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异甘草素的制备单柱分离研究

    目的:采用制备单柱配合前后处理工艺来分离得到高纯度异甘草素.方法:采用正交设计优化前处理超声提取的条件,提取物经2次制备单柱梯度洗脱分离,浓缩后得目标产品.结果:超声提取佳条件为:配制原料的质量浓度为30g/L,采用乙醇做提取溶剂,超声提取时间为60min,提取温度为20℃.选择适合的单柱进样浓度为100g/L,进样体积为60mL.单柱产品经浓缩得到质量分数在99%以上的异甘草素.结论:以柱色谱分离为核心,结合原料前处理和产品后处理工艺分离提纯异甘草素工艺简单易行,所得产品质量分数高.

    作者:程钱夏;丛景香;王绍艳;唐晓丹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脊柱微调手法治疗颈椎病探讨

    文章通过对颈椎结构和运动功能特点的分析,介绍了脊柱微调手法治疗颈椎病的方法,探讨了斜板手法治疗颈椎病的利弊,进一步分析了脊柱微调手法结和辅助功能锻炼的整体治疗是减少颈椎病复发的有效手段,认为颈椎病的治疗应以恢复患者脊柱正常的力学结构和运动功能为目的,脊柱微调手法治疗颈椎病临床使用简便、易于操作、风险低、疗效快.

    作者:宋濂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谈勇教授滋阴补阳序贯法对排卵障碍性不孕症助孕治疗经验总结

    谈勇教授从事生殖内分泌工作30余载,遣方用药灵活,疗效颇佳.她认为排卵障碍性不孕症的病机以肾虚为本,治疗上以辨痛与辨证相结合.谈师秉承夏桂成教授补肾调周法理论,创滋阴补阳序贯法,辅助西医促排卵治疗,疗效显著.此法顺应女性生殖内分泌周期性变化,创一系列主方,临证加减,改善了女性生殖内分泌环境,为中西医结合治疗排卵障碍性不孕症创造了良好的发展前景.

    作者:崇丽娜;谈勇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论近现代科学观的变迁与中医发展

    回顾近现代中国科学观的变迁,阐明近现代科学观的变迁对中医发展的影响.实证主义科学观对中医发展的影响从20世纪初持续到现在,在一定范围内有其积极意义.历史主义科学观对现代中医的影响体现为以系统科学分析研究中医.历史主义科学观对不同文化间的包容使得中医的生存有了传统文化的土壤,而不是像以前一样单方面强调科学的影响.以坚持中医基本理论为发展基石的中医研究逐渐壮大,正成为当代中医研究的一个重要研究方向.

    作者:王慧;吴鸿洲;叶兴华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脂联素与胰岛素抵抗关系研究进展

    胰岛素抵抗是2型糖尿病和代谢综合征的共同病理基础,脂联素作为新近发现的脂肪细胞因子之一,参与胰岛素抵抗的发生过程.大量实验研究表明脂联素能够改善体内糖脂代谢,增加胰岛素敏感性,与胰岛素抵抗的形成有显著相关性,体内脂联素的水平能够预测胰岛素抵抗的发生.中医药多种方法能够通过增加体内脂联素的水平改善胰岛素抵抗.脂联素的发现为胰岛素抵抗的基础研究和临床防治提供了新思路.

    作者:张洪艳;孙永宁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某高校中年教工脂肪肝与血脂异常等疾病相关性研究

    目的:探讨高校中年教职工脂肪肝的发病率及其与血脂、血糖、血尿酸等的关系,为有效防治脂肪肝提供依据.方法:对某高校教工健康体检中年龄在45~59岁的307例体检资料进行分析.结果:脂肪肝总体发病率为27.36%.脂肪肝组患血脂异常、糖尿病、高尿酸血症与非脂肪肝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脂肪肝是高校中年教师的常见病,脂肪肝与血脂、血糖、血尿酸的代谢紊乱相关,并与血脂异常、糖尿病、高尿酸血症等疾病合并存在,互相影响.

    作者:陈京萍;陈新林;吴成林;林雪芳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中医药研究概况

    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 bowel syndrome,IBS)是一种发病率较高的功能性胃肠道疾病,西医治疗常难以治愈,易反复.近年来中医中药在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D-IBS)的临床和实验研究中取得了较大进展,得到了国内外医学界的重视.文章综述近5年的中医药研究进展.

    作者:尚精娟;谢建群 刊期: 2011年第12期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杂志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杂志

主管:辽宁省教育厅

主办:辽宁中医药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