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原
石志超教授临床辨治溃疡性结肠炎,认为病机整体上以脾虚、肾虚、气机失调为本,局部以湿热、瘀血、浊毒停滞大肠为标,提出内外分治、就近祛邪的治疗大法,取得较好疗效.
作者:张奎军 刊期: 2011年第12期
德国是世界上早实施社会医疗保障的国家,至今已经有了比较完善的医疗保障体系.目前,世界上有许多国家采用了这种模式或以此模式为主体的健康保障体系.德国的医疗保障体系以法定医疗保险为主,私人医疗保险为辅,几乎覆盖了德国所有民众.文章主要介绍了德国医疗保障的制度和特点.
作者:侯园园;景浩 刊期: 2011年第12期
文章通过对颈椎结构和运动功能特点的分析,介绍了脊柱微调手法治疗颈椎病的方法,探讨了斜板手法治疗颈椎病的利弊,进一步分析了脊柱微调手法结和辅助功能锻炼的整体治疗是减少颈椎病复发的有效手段,认为颈椎病的治疗应以恢复患者脊柱正常的力学结构和运动功能为目的,脊柱微调手法治疗颈椎病临床使用简便、易于操作、风险低、疗效快.
作者:宋濂 刊期: 2011年第12期
分析焦虑症的中医理论溯源及其与中医相关病症的关系,探索和认识焦虑症的中医病因病理、治疗方法及其预后转归等,为焦虑症的中医文献研究和临床综合疗效提供参考.
作者:秦竹;杨晓丽;卜德艳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目的:观察平衡针加中医情志疗法在癔症性换气过度综合征急救中的临床疗效和护理体会.方法:将8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40例应用平衡针加中医情志疗法治疗,对照组40例患者应用面罩吸氧和0.9%生理盐水500mL中静脉点滴治疗.结果:总有效率观察组为95.0%,对照组为75%.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平衡针加中医情志疗法在癔症性换气过度综合征急救中效果明显,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黄秋萍;钱细友;徐美宝 刊期: 2011年第12期
在温病学教学中,根据各专业、各年级学生的知识结构、认知能力和学习要求的差别,选择不同的教学内容,采取分层次教学、因材施教,以达到提高温病教学质量的目的.
作者:李斌;林大勇;李海波 刊期: 2011年第12期
人的五脏:心、肝、脾、肺、肾组成了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各个脏器在人体内各司其职,维持着人体的正常运行,任何一个脏器功能失常或受损都或多或少地影响着其它四脏的正常发挥,那么它们是如何相互关联的,又是如何相互影响的,文章从五脏的相关性角度来分析心病的发生.
作者:王彩玲;张艳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目的:建立注射用黄芩苷原料有关物质的检查方法.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色谱柱为ODS C18柱(250mm×4.6mm,5μm),流动相为甲醇-水-磷酸(47:53:0.2),检测波长为280ntm,柱温为35℃.结果:6批注射用黄芩苷原料有关物质含量均低于2.5%.结论:所建立的方法简便、灵敏、准确,可用于注射用黄芩苷原料有关物质的检查.
作者:方文艳;初正云;唐小伟;李艳艳 刊期: 2011年第12期
胰岛素抵抗是2型糖尿病和代谢综合征的共同病理基础,脂联素作为新近发现的脂肪细胞因子之一,参与胰岛素抵抗的发生过程.大量实验研究表明脂联素能够改善体内糖脂代谢,增加胰岛素敏感性,与胰岛素抵抗的形成有显著相关性,体内脂联素的水平能够预测胰岛素抵抗的发生.中医药多种方法能够通过增加体内脂联素的水平改善胰岛素抵抗.脂联素的发现为胰岛素抵抗的基础研究和临床防治提供了新思路.
作者:张洪艳;孙永宁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目的:将2种药物治疗异位妊娠(EP)的临床资料(A组:中药,B组:中药+米非司酮RU486)进行研究,总结各自的适应症和疗效,以便寻找一种更优化的药物疗法.方法:对本院自2006-2010年住院收治179例(A组92例,B组87例)稳定型EP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系统性地回顾和统计分析.结果:适应症:两组患者的年龄、血β -hCG值、孕酮值及B超附件包块的大小等方面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疗效:两组的成功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A组为63.04%( 58/92),B组为67.82%( 59/87).在两组成功与失败的患者中血β-hCG值均有明显差异(均P<0.01);而血β-hCG的变化趋势、孕酮值P及B超附件包块等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2种方法治疗成功的决定因素是患者血β -hCG值,中药(1216.15±2448.14) mIU/mL、中药+RU486(1022.72±1130.19)mIU/mL,而加用RU486并没有显示更多的益处,两组患者的适应症和治愈率无明显差异,其中住院时间A组更短.因此,对符合条件的患者,采用中药治疗可能更加适合,血β-hCG≤1200mIU/mL可作为其适应症的重要指标.
作者:王静;刘金波 刊期: 2011年第12期
文章回顾近几年文献,就近代祖国医学对TNF-α在慢性肾小球肾炎中的作用进行了总结.但其具体致病病机仍不十分明确,有待进一步研究.
作者:吴金珠 刊期: 2011年第12期
李振华教授认为中风是由于机体积损颓败而成.机体亏虚,脏腑功能彼此失调,阴阳偏胜,借某些诱因以致气血逆乱,经络不畅而发病.中经络是其常见的发病形式,中经络在临床上宜分阴虚阳亢,风痰上逆和气虚血瘀三种证型.
作者:华荣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牛兴东主任医师是内蒙古地区名中医,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疗效显著.他认为慢性萎缩性胃炎病机不外乎“虚”、“郁”、“瘀”、“毒”四端,治疗以调气活血解毒法为主要治疗大法,主要药物有黄芪、莪术、半枝莲、党参、白术、丹参、柴胡、炒枳壳、炒白芍、白花蛇舌草等,在此基础上根据主症、合并症以及胃镜检查加减变化.
作者:杨巧芳 刊期: 2011年第12期
围绝经期是妇女一生中较特殊的生理阶段,人体的各系统将发生一系列相应的变化.正确合理地治疗,有益于围绝经期妇女保持健康,并提高生活质量.文章将围绝经期综合征的各种治疗方法进行综述.
作者:满玉晶;陈月;赵丽妍;任菲菲;孙美慧;张楠 刊期: 2011年第12期
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 bowel syndrome,IBS)是一种发病率较高的功能性胃肠道疾病,西医治疗常难以治愈,易反复.近年来中医中药在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D-IBS)的临床和实验研究中取得了较大进展,得到了国内外医学界的重视.文章综述近5年的中医药研究进展.
作者:尚精娟;谢建群 刊期: 2011年第12期
《临床药理学》是一门相对新兴的学科.文章将本校自2009年开设该课程的情况作一简要回顾,同时也提出了对该课程的进一步改进的设想.
作者:付彦君;陈靖 刊期: 2011年第12期
膝骨关节炎是老年人常见病、多发病,近年来作者采用中药口服、温针灸疗法对46例该病患者进行治疗,总有效率达到了97.8%,证明中药口服配合温针灸疗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徐爱民 刊期: 2011年第12期
胃肠道息肉的复发是困扰着医生和病人的常见难题,中医药对本病的报道甚少,作者通过大量的临床观察发现,胃肠道息肉的病因病机主要为寒湿客于肠胃,气血壅塞所致,正如朽木上长蘑菇.采用温阳利湿的方法,自拟温胃阳汤用于预防胃肠道息内的复发取得了良好的临床疗效.
作者:谢胜;侯秋科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对治疗耻骨上经膀胱前列腺摘除术/经尿道前列腺汽化电切术( TUVP)术后膀胱痉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0例.两组患者均使用镇痛泵,常规按需使用其他镇痛药物,治疗组加用解痉散瘀汤.结果:治疗组膀胱痉挛发生率、尿意感、急迫性尿失禁均低于对照组,痉挛疼痛缓解率较对照组明显,同时在预防膀胱内血块瘀堵上较对照组优势明显.结论:解痉散瘀法能缓解术后膀胱痉挛的发生率,提高痉挛缓解率,且无明显副作用.
作者:陈阳;蒋醒竹;李临刚;陈清龙;朱建锋;陆俊华;王建华;吴猛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目的:观察顽痹康丸配合白芍总苷胶囊治疗干燥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7例干燥综合征患者口服顽痹康丸配合白芍总苷胶囊治疗,观察临床疗效,口干、眼干症状评分变化情况及主要不良反应.结果:27例中显效6例(22.22%),有效17例(62.96%),无效4例(14.81%),总有效率为85.19%.治疗后患者口干、眼干症状积分与治疗前比较降低(P<0.05).结论:顽痹康丸配合白芍总苷胶囊治疗干燥综合征具有较好疗效.
作者:王笑青;闻锐 刊期: 2011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