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海丽;黎凯
红色诺卡氏菌细胞壁骨架(No-Cardia rubra Cell Wall skeleton,N-CWS)是一种非特异性免疫调节剂,可有效增强人体固有免疫应答,增强巨噬细胞吞噬病原体和自然杀伤细胞(natural killer cell,NK)杀伤病原体的能力,同时激活人体适应性免疫应答,增强T细胞、B细胞有效识别和杀灭病原体和病毒的能力.人乳头瘤病毒(humabnpapilloma virus,HPV)感染与宫颈癌及其癌前病变发生密切相关,宫颈HPV感染的尽早预防是阻断其癌变的关键.N-CWS是预防HPV感染和阻止宫颈癌变的重要途径.近年来从天然药物开发抗病毒化合物已成为研究热点.
作者:迟源;李红玉;王雪峰;李巨 刊期: 2009年第04期
目的:总结痔术后肛缘水肿的原因及近10年来对肛缘水肿的治疗情况.结论:术前的精心准备.术中熟练的手术技巧、良好的手术方式,术后积极及时处理并发症,术后水肿是可以避免或减轻的.因此,针对肛缘水肿,应以预防为主,积极治疗.且中医在治疗痔术后水肿上存在优势,尤其是药物熏洗.
作者:李春花;舒涛;李国栋;洪子夫;胡连海;肖成 刊期: 2009年第04期
目的:观察针刺有效点治疗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4例颈椎病患者分为两组,治疗组53例,采用针刺有效点的方法,定出病位,根据病位有无压痛点,阳性反应条索确定本位有效点及异常部位有效点(四渎穴、天宗穴).根据有效点深浅进行针刺,健侧先刺、重刺,患侧后刺、轻刺,然后行颈椎手法.对照组51例采用常规针刺夹脊穴的手法治疗.比较两组治疗1个疗程后的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疼痛的即时止痛效应及长时止痛效应均以治疗组为优.结论:针刺有效点治疗颈椎病临床疗效确切.
作者:龙相梅 刊期: 2009年第04期
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是医学界的一个难题,尽管认为现在治疗腰椎问盘突出症的方法很多,但大多都是通过机械拉伸和局部升温暂时改善局部血液循环来治疗,效果却并不那么理想.针对腰问盘突出症的病因和临床表现,并结合医学影像学的诊断,给出了相应的中医中药治疗方法,辨证施治.
作者:马列;孙宁;王丽霞 刊期: 2009年第04期
目的:探讨生精散胶囊对小鼠生殖能力改善的作用机制.方法:对比肾阳虚小鼠使用生精散胶囊治疗前后其生殖激素水平 SOD、MDA的变化.结果:肾阳虚小鼠灌胃生精散胶囊治疗后血FSH、LH、T、GnRH均明显升高(P<0.05),小鼠附睾组织匀浆MDA浓度明显降低,而SOD浓度显著升高(P<0.05).结论:生精散通过调节垂体一下丘脑一性腺轴的功能来调节生精过程,并且可增强体内抗氧化酶活性,增强附睾功能,从而发挥抗氧化作用,保护附睾精子免受氧化损伤.
作者:孙伟;管群;杨伟娜 刊期: 2009年第04期
轻度认知功能障碍(Mild Cognitive Impairment,MIC)是介于正常老化和阿尔兹海默病(Alzheinaerdisease,AD)的过渡状态,许多研究者都将MCI看作AD的极早期阶端,其转化为痴呆的比率明显高于正常人.中医药在改善轻度认知功能障碍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本文将目前中医药对轻度认知功能障碍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作者:富苏;张孟仁 刊期: 2009年第04期
目的:观察三参滋胃饮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的疗效.方法:将61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1例.应用三参滋胃饮治疗;对照组30例,服用胃乐欣冲剂治疗.两组治疗时间均为28天,疗程结束7天后,复查并评定疗效.结果:两组综合疗效比较和症状积分比较,治疗组各项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中药三参滋胃饮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疗效可靠.
作者:洪英杰;李晓春;李有田;许丹 刊期: 2009年第04期
目的:探讨冠心病在中医社区护理的干预下的效果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观察组60例与对照组60例比较.结果:两组基本资料与住院治疗方式差异无显著性,P>0.05,具有可比性.结论:冠心病患者生活质量明显改善,各项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同时减少了患者住院次数及严重并发症的发生,具有明显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作者:杜四文 刊期: 2009年第04期
目的:观察益气养心汤对不同病因室性早搏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入选2000一2007年靖江市中医院门诊及住院病人.给药方法:中药人参、麦冬、山茱萸、丹参、酸枣仁、桑寄生、甘松每日1荆,水煎分2次口服;美西律,每日3次,每次150mg[3粒),疗程为4周.给药前停用其他抗心律失常药物5个血浆半衰期.结果:43例(男23例,女20例),平均年龄是53.7岁(18~75岁)的多源、多形、成对室性早搏患者,分别接受中药益气养心汤和美西律治疗4周后显示,总有效率(分别为84.6%和58.8%)和症状改善率(分别为84.9%和76.6%),中药组均显著优于美西律治疗组(P均<0.01).结论:益气养心汤对伴有器质性心脏病和无器质性心脏病合并室性早搏治疗有效,同时改善临床症状,疗效优于美西律.
作者:林轶蓉 刊期: 2009年第04期
目的:探讨胆胃宁对大鼠乙醇致胃黏膜损伤的修复作用及其机制.方法:32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治疗组、胆胃宁治疗组、奥美拉唑治疗组.正常对照组大鼠采用生理盐水灌胃,其余组以无水乙醇灌胃.2h后分别采用胆胃宁、奥美拉唑灌胃治疗,间隔5h重复上述治疗1次,对比观察各治疗组胃黏膜修复情况.检测治疗前后胃黏膜内丙二醛(MDA)、前列腺素E:(PGE2)及一氧化氮(NO)含量.结果:胆胃宁治疗组大鼠胃黏膜损伤指数显著低于乙醇模型组,胆胃宁治疗组胃黏膜损伤轻于奥美拉唑治疗组.胆胃宁能提高大鼠胃黏膜内PGE,水平,降低胃黏膜MDA NO含量.结论:胆胃宁能促进急性胃黏膜损伤的修复,其机制可能与降低脂质过氧化,提高抗氧化活力和促进PGE2合成等有关.
作者:顾庆华;高秀华;肖明兵;魏群;江枫;倪润洲 刊期: 2009年第04期
目的:了解兽医穴位发展史,为进一步研究实验动物医学和实验针灸学打基础.方法:总结分析近40年来相关文献的内容,从萌芽期、奠基形成期、迅速发展期3个方面叙述兽医穴位发展史.结论:兽医穴位在历代医籍中记载有限,其定位与疗法亦不统一,因针灸穴位效应、治病机理的研究需要以动物穴位、经络为切入点.故研究动物的经络、穴位模型是针灸研究的紧迫工作,可促进实验动物模型及标准化研究,有良好的发展趋势.
作者:高靓;郭义;郭永明 刊期: 2009年第04期
介绍了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中西医治疗的研究现状,分析其可能出现的并发症,阐述了各种方法的适应症,并分析其特点以及利弊等,并认为手术治疗是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佳治疗方法.
作者:崔恒燕;王建伟 刊期: 2009年第04期
孙桂芝教授40余年来从事恶性肿瘤临床治疗及研究,通过总结治疗大肠癌的经验,指出其主要病因为湿热下注、酒色无度、外感邪毒,其治疗总体应予以健脾益肾、扶正固本来推动大肠传导司职,局部应予解毒化湿、散结祛瘀、消积导滞以利大肠功能恢复.孙师认为大肠腺瘤这一癌前病变在大肠癌的发生、发展中尤为重要,应未病先防,才能有效预防大肠癌的发生.她遵古而不泥古,将中医药理论与现代科学研究方法有机地结合起来,疗效显著,深为广大患者所信赖.
作者:何立丽;孙桂芝 刊期: 2009年第04期
目的:介绍中医治疗产后缺乳的各种方法,为临床治疗该疾病提供参考.方法:详细介绍中医对产后缺乳的辨证论治、传统疗法及哺乳教育.结论:根据产妇出现产后缺乳的情况,针对病因,辨证施治,悉心护理,绝大多数是可以治愈好转的.
作者:邓丽娟;伦志坚;徐俐平;马晓薇;曹玉梅 刊期: 2009年第04期
目的:研究亚硒酸钠与丹参注射液联合应用的抗血栓作用,寻求两药配伍使用的佳剂量.方法:采用L9(34)的正交设计方法,考察药物对下腔静脉结扎法形成血栓的影响.结果:亚硒酸钠与丹参注射液佳剂量组合为亚硒酸钠高剂量与丹参注射液中剂量.结论:亚硒酸钠高剂量(1×10-3g/kg)与丹参注射液中剂量(3.75g/kg)伍用抗血栓效果佳.
作者:戴力明;张未玮;刘文艳;王学娅 刊期: 2009年第04期
通过对过敏性紫癜的治疗方法的探索,总结当前对中医与西医对其病的治疗手段及发展程度.中西医结合优势互补,积极发展新的治疗措施和方案,为过敏性紫癜患者的治疗提供更好的方案.
作者:赵娜;张文娟 刊期: 2009年第04期
目的:比较小半夏加茯芩颗粒不同剂量抗化疗呕吐家鸽的药效以及与原方汤剂的药效差异.方法:用顺铂造家鸽急性化疗呕吐模型和延迟性化疗呕吐模型;随机分为空白组Ⅰ、模型组Ⅱ、盐酸昂丹司琼阳性对照组Ⅲ、小半夏加茯苓汤剂组Ⅳ、小半夏加茯苓颗粒抗延迟性化疗呕吐模型组Ⅷ以及小半夏加茯苓颗粒小剂量Ⅴ、中剂量Ⅵ、大剂量Ⅶ组;以呕吐潜伏期、呕吐次数和呕吐频率为指标观察各组的呕吐情况.结果:与Ⅱ组比较.Ⅲ组、Ⅳ组和V组发生呕吐次数少(P<0.05),Ⅷ组和Ⅵ组较多(P<0.05),Ⅶ组发生呕吐的次数多(P>0.05).结论:小半夏加茯苓颗粒和小半夏加茯苓汤小荆量均可显著对抗顺铂所致家鸽急性呕吐,二者药效无显著性差异,其小剂量对延迟性呕吐也有对抗作用.
作者:何前松;冯泳;时京珍;孟庆华;刘文 刊期: 2009年第04期
黄体功能不健(LPD)是指因卵巢黄体发育不良或过早退化使孕酮分泌不足,或子宫内膜时孕酮反应性降低,导致的分泌期子宫内膜发育迟缓或停滞,或基质和腺体发育不同步,不利于受精卵种植和早期发育,而引起排卵性功血、不孕症、早期流产或反复早期流产、月经紊乱、经前期综合征等疾病.通过对近年来相关文献的分析、概括与总结,结合西医对黄体功能不健认识,从中医临床中医分型、专方专药、调周疗法,配合心理疏导、中西医结合、针灸治疗概况对黄体功能不健的中医临床治疗方法进行了阐述,肯定其疗效,并通过中医理论和中药之理的深入研究可以更进一步揭示中药治疗本病的机理.
作者:常瑞萍;赵可宁 刊期: 2009年第04期
目的:研究慢性胃炎(包括慢性浅表性胃炎CSG和隧性生萎缩性胃炎CAG)的中医临床常见证型分布.方法:搜索阅读慢性胃炎证型分布相关的大量医学期刊文章,对其中证型分布归类总结,找出所占比例较大的证型即主要常见证型.结果:肝胃不和型在慢性胃炎的证型分布中所占比例大,其余主要常见证型是:脾胃虚弱型、脾胃湿热型、脾胃虚寒型和胃阴不足型.
作者:谢淑颖;周晓虹 刊期: 2009年第04期
百家治病,百家方.使得中医临床显得丰富奥妙.但是使得在中医临证过程中,不容易掌握.怎样在中医临床中提高疗效,又容易掌握,选择一种临证思路相当重要.溯本求源,治病求本,立足坤土脾胃,阐述升阳益气法治疗内科疾病,不失一种好方法.
作者:安勇;贺伟平 刊期: 2009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