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针刺为主治疗胃热湿阻型单纯性肥胖症的临床观察

陶红星

关键词:肥胖症, 针刺, 脂联素
摘要:目的:观察针刺为主治疗胃热湿阻型单纯性肥胖症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清脂联素(APN)的影响,探讨针刺减肥的作用机理.方法:针刺组20例患者采用针刺配合饮食控制,对照组20例患者采用饮食治疗,2个疗程后观察临床疗效及对APN的影响.结果:针刺组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80%、30%,针刺组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1);针刺组血清APN含量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刺对胃热湿阻型单纯性肥胖症有较好的治疗作用,能上调患者血清APN水平,从而达到治疗作用.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杂志相关文献
  • 脾胃郁热理论浅探

    郁热的观点早在<内经>中就有相关记载,随着中医事业的不断发展,后世的医家对郁热的理解更加深刻,并在临床上加以灵活发挥,拟将脾胃郁热理论作一浅探,以加深对脾胃郁热这一病机的认识,使之更好的指导临床.

    作者:王赟华;艾军;李志刚;赵春江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浅析《外科正宗》运用消法治疗肛肠疾病的特点

    肛肠病的早期治疗能使外疡内消,缩短病程,避免感染扩散、疾病长期迁延难愈、手术治疗的痛苦,将极大的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减少医疗费用,因此发掘早期治疗方法显得很有现实意义.明代医家陈实功的著作<外科正宗>在使用消法治疗肛肠病上,从病因、辨证、处方用药上均独具特色.对<外科正宗>肛肠病论述部分进行详细的分析,并结合肛肠病的临床治疗,认为<外科正宗>可为肛肠病临床治疗提供独特的临床思维和宝贵的治疗经验.为了更好的继承和发扬陈氏的学术经验,就<外科正宗>运用消法治疗肛肠疾病的特点做一初步探讨.

    作者:张志谦;肖秋平;耿学斯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浅谈《内经》中的积聚

    积聚,指腹内有肿块的一类疾病,<内经>中早有记载.对<内经>中积聚的病因病机、症状、诊断及治疗预后等相关内容,做了简单的整理归纳.

    作者:张伟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男性不育中医药治疗的实验研究概述

    就近10年的文献资料,综述了中医药治疗男性不育症的实验研究概况.文献主要从生精障碍、精液质量异常,精子形态结构改变和内分泌失调等方面的动物实验,探讨了中医药治疗男性不育症的机理,为临床用药提供了动物实验依据,但同时表明,由于男性不育症的病因病理复杂,动物模型的建立较为困难,人与动物的种属差异等因素,我们要完全认识和治疗本病,尚需深入开展动物实验研究和临床基础研究.

    作者:李国锋;侯进;宾彬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三焦本质探源

    三焦是中医学理论体系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但后世针对三焦的理论起源、结构部位、生理功能等诸多方面一直争议不断.三焦理论是基于五行脏腑理论而形成的,其本质为形而上理象化层次的功能之腑,有名无象,无具体解剖结构,其功能在于通行一身元气.

    作者:谭春雨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茯苓桂枝白术甘草汤现代临床应用

    <伤寒论>茯苓桂枝白术甘草汤组方巧妙,用药精当,在广泛的临床应用中获得了良好的效果.总结近年来各种期刊杂志公开发表的论文,做系统性的回顾及分析,对临床合理应用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作者:杨薪博;董正华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针刺为主治疗胃热湿阻型单纯性肥胖症的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针刺为主治疗胃热湿阻型单纯性肥胖症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清脂联素(APN)的影响,探讨针刺减肥的作用机理.方法:针刺组20例患者采用针刺配合饮食控制,对照组20例患者采用饮食治疗,2个疗程后观察临床疗效及对APN的影响.结果:针刺组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80%、30%,针刺组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1);针刺组血清APN含量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刺对胃热湿阻型单纯性肥胖症有较好的治疗作用,能上调患者血清APN水平,从而达到治疗作用.

    作者:陶红星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高等中医院校计算机教学探讨

    对我校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进行了探讨.对于中医院校,利用计算机这一现代化信息处理工具来研究、整理古老的中医药学更显得重要,因此中医药人员掌握计算机技术更有利于其专业的发展.从改进教学方法;强化实验教学;加强师资队伍建设;课程内容改革和教材建设进行了探讨,以提高计算机基础教学的效果和教学质量.

    作者:张颖;吴磊;刘建平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益气养心汤治疗室性早搏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益气养心汤对不同病因室性早搏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入选2000一2007年靖江市中医院门诊及住院病人.给药方法:中药人参、麦冬、山茱萸、丹参、酸枣仁、桑寄生、甘松每日1荆,水煎分2次口服;美西律,每日3次,每次150mg[3粒),疗程为4周.给药前停用其他抗心律失常药物5个血浆半衰期.结果:43例(男23例,女20例),平均年龄是53.7岁(18~75岁)的多源、多形、成对室性早搏患者,分别接受中药益气养心汤和美西律治疗4周后显示,总有效率(分别为84.6%和58.8%)和症状改善率(分别为84.9%和76.6%),中药组均显著优于美西律治疗组(P均<0.01).结论:益气养心汤对伴有器质性心脏病和无器质性心脏病合并室性早搏治疗有效,同时改善临床症状,疗效优于美西律.

    作者:林轶蓉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清热利湿化瘀法治疗肛周湿疹探微

    肛周湿疹是一种发生在肛门周围的变态反应性疾病,病程长,易反复,认为脾虚湿阻是肛周湿疹的首要病理基础,血瘀风燥是肛周湿疹的主要病理转归,提出清热利湿化瘀法是肛周湿疹治疗的基本思路.

    作者:孙宏普;于建云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许斌教授治疗褥疮经验

    许斌教授是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从医20余年,善用中西结合的方法治疗褥疮等疮疡性疾病,取得了满意的临床疗效,现将其治疗褥疮的经验介绍如下.

    作者:冯德新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麻子仁丸加减治疗恶性肿瘤化疗后便秘的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麻子仁丸加减治疗恶性肿瘤化疗后便秘的疗效.方法:58例化疗后出现便秘的病人分为两组,A组用麻子仁丸加减煎水口服,B组口服果导,观察两组便秘治疗的有效率.结果:A组治疗便秘总有效率93.3%,B组治疗便秘总有效率71.4%,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结论:运用麻子仁丸加减化裁治疗恶性肿瘤化疗后便秘效果较好.

    作者:张泉;高鹏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中西医治疗概述

    介绍了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中西医治疗的研究现状,分析其可能出现的并发症,阐述了各种方法的适应症,并分析其特点以及利弊等,并认为手术治疗是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佳治疗方法.

    作者:崔恒燕;王建伟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黄芪的药理作用研究

    阐述黄芪的药理作用,对免疫功能的影响:增强体液免疫作用、增强细胞免疫功能、增强非特异性免疫功能、免疫调节功能、对干扰素的诱生作用;黄芪的抗衰老作用:提高机体抗应激能力;对机体代谢的影响;对心血管系统的作用.

    作者:李季泓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生脉注射液联合前列地尔注射液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生脉注射液联合前列地尔注射液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6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在综合治疗基础上,治疗组给予生脉注射液联合前列地尔注射液.对照组仅给予前列地尔注射液,4周为1个疗程;观察两组在治疗前后的神经症状评分、神经体征评分、肌电图神经传导速度变化、三大常规及肝、肾功能,分别进行自身前后对照及两组间对照.结果:两组均能有效降低神经症状和体征评分,增加神经传导速度,综合疗效明确,无明显不良反应;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生脉注射液联合前列地尔注射液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安全有效.

    作者:吴小慧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浅探兽医穴位发展史

    目的:了解兽医穴位发展史,为进一步研究实验动物医学和实验针灸学打基础.方法:总结分析近40年来相关文献的内容,从萌芽期、奠基形成期、迅速发展期3个方面叙述兽医穴位发展史.结论:兽医穴位在历代医籍中记载有限,其定位与疗法亦不统一,因针灸穴位效应、治病机理的研究需要以动物穴位、经络为切入点.故研究动物的经络、穴位模型是针灸研究的紧迫工作,可促进实验动物模型及标准化研究,有良好的发展趋势.

    作者:高靓;郭义;郭永明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一次性肩关节外展扳法治疗肩周炎1例

    采用一次性肩关节外展外展扳法治疗肩周炎1例,现报道如下.1病案举例此病例为随访3年病例,所示时间以患者入院时为参照.患者,女,46岁,护士,患者因右肩部疼痛,活动受限半年,加重5天入院.

    作者:刘晓亮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斑块形成与中医证候的关系

    风痰瘀阻型脑梗塞病患除了Crouse积分明显大于其他各型外,IMT亦大于其他各型,且CRP也逐渐升高,提示中医痰瘀证在脑梗塞发病中有内在的病理基础.超声检测IMT并推算斑块积分,可反映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以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血管狭窄程度,也为脑梗死患者从痰从瘀提供了客观依据.

    作者:杨志新;王春丽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中医药辨证治疗中心性浆液性视网膜脉络膜炎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中医辨证治疗中心性浆液性视网膜脉络膜炎.方法:对临床100例中心性浆液性视网膜脉络膜炎患者采用中药方剂治疗.选50例典型肝气郁滞型患者,使用丹栀逍遥散汤加减治疗.选50例典型肝肾亏虚型患者,使用杞菊地黄汤加减治疗.结果:治疗后患者眼底病变消失或减轻,视力好转,全身症状基本消失.结论:中医辨证治疗中心性浆液性视网膜脉络膜炎,采用虚者补之,实者泻之的方法,更准确的指导用药,提高疗效.

    作者:凡素伟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针刺有效点治疗颈椎病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针刺有效点治疗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4例颈椎病患者分为两组,治疗组53例,采用针刺有效点的方法,定出病位,根据病位有无压痛点,阳性反应条索确定本位有效点及异常部位有效点(四渎穴、天宗穴).根据有效点深浅进行针刺,健侧先刺、重刺,患侧后刺、轻刺,然后行颈椎手法.对照组51例采用常规针刺夹脊穴的手法治疗.比较两组治疗1个疗程后的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疼痛的即时止痛效应及长时止痛效应均以治疗组为优.结论:针刺有效点治疗颈椎病临床疗效确切.

    作者:龙相梅 刊期: 2009年第04期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杂志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杂志

主管:辽宁省教育厅

主办:辽宁中医药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