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三焦本质探源

谭春雨

关键词:三焦, 五行, 元气, 命门, 脏腑
摘要:三焦是中医学理论体系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但后世针对三焦的理论起源、结构部位、生理功能等诸多方面一直争议不断.三焦理论是基于五行脏腑理论而形成的,其本质为形而上理象化层次的功能之腑,有名无象,无具体解剖结构,其功能在于通行一身元气.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杂志相关文献
  • 高等中医院校计算机教学探讨

    对我校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进行了探讨.对于中医院校,利用计算机这一现代化信息处理工具来研究、整理古老的中医药学更显得重要,因此中医药人员掌握计算机技术更有利于其专业的发展.从改进教学方法;强化实验教学;加强师资队伍建设;课程内容改革和教材建设进行了探讨,以提高计算机基础教学的效果和教学质量.

    作者:张颖;吴磊;刘建平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肾病治风的探析

    探讨了肾病与风邪的关系,以及风邪致肾病的发病机理,并从扶正祛风,补益脾肾;疏风宣肺.御邪于外;祛风胜湿,宣畅气机;祛风理血,气行血行;柔肝养肝,平治内风等五个方面引肾中之风外出,祛风扶正.

    作者:杨晓萍;张彤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的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86例慢性心衰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4例)用西药常规治疗,治疗组(424例)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中药益气温阳,活血通络汤剂,两组疗程均为15天.治疗组总有效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明显改善心衰患者症状和体征,显著改善心功能指标.且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减少了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结论: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安全有效,明显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及生活质量,优于单纯西药治疗.

    作者:李楠;杨积武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腰间盘突出症的中医疗法研究

    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是医学界的一个难题,尽管认为现在治疗腰椎问盘突出症的方法很多,但大多都是通过机械拉伸和局部升温暂时改善局部血液循环来治疗,效果却并不那么理想.针对腰问盘突出症的病因和临床表现,并结合医学影像学的诊断,给出了相应的中医中药治疗方法,辨证施治.

    作者:马列;孙宁;王丽霞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老年痴呆社区护理对护士素质及能力要求的探讨

    老年痴呆发病率逐年增加,治疗目前尚无根本性突破.药物只能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由于这类病人不可能长期住院,为了使其出院后继续得到有效的治疗和护理,提高陪护者的护理技能,延缓病人病情发展.提高生存质量,护士在社区老年痴呆护理中的作用就显得尤为重要.从人文素养、理论知识、康复理论技巧等方面探讨老年痴呆社区护理对护士素质、能力的要求.

    作者:钟伟伟;何珊珊;吕晓莉;李睿明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18例脊髓亚急性联合变性的中西医易患因素分析

    目的:从中西医两个角度分析脊髓亚急性联合变性的易患因素,进而指导临床的防治.方法:回顾脊髓亚急性联合变性临床病例分析,用表格形式将其易患因素进行记录.结果:脊髓亚急性联合李性在西医方面以维生素B<,12>缺乏为主要病因,且与自身免疫功能紊乱、接触NO及服用一些药物等因素亦相关.中医从病因士辨证以情志不遂、饮食毒物所伤、年老久病、劳役房劳过度及外感温毒湿热等为主因.结论:通过对其病致病因素的分析,从而减少其易患因素,以达到预防目的.

    作者:刘海丽;黎凯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柘木研究概述

    目的:通过对柘木的研究综述,为该药的开发、应用及进一步深入研究提供参考.方法:查阅柘木近10年的有关文献资料.结果:总结了柘木在本草考证、生药鉴别、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的研究现状.结论:目前对柘木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药理作用和临床应用上,但对柘木的有效成分和指标性成分方面的研究比较欠缺.

    作者:姜琳;翟延君;李正言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黄芪的药理作用研究

    阐述黄芪的药理作用,对免疫功能的影响:增强体液免疫作用、增强细胞免疫功能、增强非特异性免疫功能、免疫调节功能、对干扰素的诱生作用;黄芪的抗衰老作用:提高机体抗应激能力;对机体代谢的影响;对心血管系统的作用.

    作者:李季泓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三参滋胃饮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三参滋胃饮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的疗效.方法:将61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1例.应用三参滋胃饮治疗;对照组30例,服用胃乐欣冲剂治疗.两组治疗时间均为28天,疗程结束7天后,复查并评定疗效.结果:两组综合疗效比较和症状积分比较,治疗组各项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中药三参滋胃饮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疗效可靠.

    作者:洪英杰;李晓春;李有田;许丹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针刺为主治疗胃热湿阻型单纯性肥胖症的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针刺为主治疗胃热湿阻型单纯性肥胖症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清脂联素(APN)的影响,探讨针刺减肥的作用机理.方法:针刺组20例患者采用针刺配合饮食控制,对照组20例患者采用饮食治疗,2个疗程后观察临床疗效及对APN的影响.结果:针刺组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80%、30%,针刺组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1);针刺组血清APN含量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刺对胃热湿阻型单纯性肥胖症有较好的治疗作用,能上调患者血清APN水平,从而达到治疗作用.

    作者:陶红星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斑块形成与中医证候的关系

    风痰瘀阻型脑梗塞病患除了Crouse积分明显大于其他各型外,IMT亦大于其他各型,且CRP也逐渐升高,提示中医痰瘀证在脑梗塞发病中有内在的病理基础.超声检测IMT并推算斑块积分,可反映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以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血管狭窄程度,也为脑梗死患者从痰从瘀提供了客观依据.

    作者:杨志新;王春丽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生脉注射液联合前列地尔注射液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生脉注射液联合前列地尔注射液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6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在综合治疗基础上,治疗组给予生脉注射液联合前列地尔注射液.对照组仅给予前列地尔注射液,4周为1个疗程;观察两组在治疗前后的神经症状评分、神经体征评分、肌电图神经传导速度变化、三大常规及肝、肾功能,分别进行自身前后对照及两组间对照.结果:两组均能有效降低神经症状和体征评分,增加神经传导速度,综合疗效明确,无明显不良反应;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生脉注射液联合前列地尔注射液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安全有效.

    作者:吴小慧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龟羚帕安丸治疗帕金森病30例

    目的:观察龟羚帕安丸对帕金森病的临床疗效.方法:60例帕金森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治疗组各30例,两组均服用美多芭片.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服龟羚帕安丸,疗程均为3个月,两组治疗前后进行UPDILS评分,采用尼莫地平法进行疗效评定,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明显进步7例,进步10例,稍有进步9例,无效4例,恶化0例,总有效率为86.66%;对照组明显进步3例,进步7例,稍有进步9例,无效10例,恶化1例,总有效率为63.33%.结论:龟羚帕安丸可明显改善帕金森病患者的症状,有明显提高西药疗效的作用,并可减少西药用量,减轻毒副作用,延缓病情发展.

    作者:蒋诗媛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针刺有效点治疗颈椎病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针刺有效点治疗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4例颈椎病患者分为两组,治疗组53例,采用针刺有效点的方法,定出病位,根据病位有无压痛点,阳性反应条索确定本位有效点及异常部位有效点(四渎穴、天宗穴).根据有效点深浅进行针刺,健侧先刺、重刺,患侧后刺、轻刺,然后行颈椎手法.对照组51例采用常规针刺夹脊穴的手法治疗.比较两组治疗1个疗程后的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疼痛的即时止痛效应及长时止痛效应均以治疗组为优.结论:针刺有效点治疗颈椎病临床疗效确切.

    作者:龙相梅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慢性胃炎的中医常见证型研究

    目的:研究慢性胃炎(包括慢性浅表性胃炎CSG和隧性生萎缩性胃炎CAG)的中医临床常见证型分布.方法:搜索阅读慢性胃炎证型分布相关的大量医学期刊文章,对其中证型分布归类总结,找出所占比例较大的证型即主要常见证型.结果:肝胃不和型在慢性胃炎的证型分布中所占比例大,其余主要常见证型是:脾胃虚弱型、脾胃湿热型、脾胃虚寒型和胃阴不足型.

    作者:谢淑颖;周晓虹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平喘汤配合西药治疗支气管哮喘56例

    目的:观察平喘汤配合西药治疗支气管哮喘的疗效.方法:采用随机、对照的方法应用平喘汤配合西药治疗支气管哮喘,观察临床疾病疗效、临床中医证候疗效以及治疗前后肺功能的改善情况.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平喘汤配合西药治疗支气管哮喘有明显的定喘止咳作用,在治疗支气管哮喘时.对于患者中医证候、临床症状、肺功能指标的改善均优于单纯用西药治疗.

    作者:张锐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中医药辨证治疗中心性浆液性视网膜脉络膜炎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中医辨证治疗中心性浆液性视网膜脉络膜炎.方法:对临床100例中心性浆液性视网膜脉络膜炎患者采用中药方剂治疗.选50例典型肝气郁滞型患者,使用丹栀逍遥散汤加减治疗.选50例典型肝肾亏虚型患者,使用杞菊地黄汤加减治疗.结果:治疗后患者眼底病变消失或减轻,视力好转,全身症状基本消失.结论:中医辨证治疗中心性浆液性视网膜脉络膜炎,采用虚者补之,实者泻之的方法,更准确的指导用药,提高疗效.

    作者:凡素伟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浅谈《内经》中的积聚

    积聚,指腹内有肿块的一类疾病,<内经>中早有记载.对<内经>中积聚的病因病机、症状、诊断及治疗预后等相关内容,做了简单的整理归纳.

    作者:张伟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增液承气汤加味治疗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25例

    目的:观察增液承气汤加味保留灌肠治疗腹部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0例腹部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25例,单纯采用西医常规治疗方法;治疗组25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增液承气汤加味保留灌肠治疗.结果:治疗组治愈24例,无效1例,治愈率为96%;治愈时间4~12天,平均7天.对照组治愈20例,无效5例,治愈率80%;治愈时间8~21天,平均14天.两组治愈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增液承气汤治疗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有显著疗效,值得推广.

    作者:姜凯;黄丽秋;林忠嗣 刊期: 2009年第04期

  • 膈下逐瘀汤和人参山楂饮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30例

    目的:观察膈下逐瘀汤和人参山楂饮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0例予抗凝、抗血小板聚集、扩张血管、溶松等常规治疗,治疗组30例在对照组治疗墓础上加用膈下逐瘀汤和人参山楂饮内服,两组均以2周为1个疗程.观察比较两组治疗后证候、心绞痛、心电图改善情况.结果:治疗后治疗组证候积分减少程度及心绞痛、心电图改善程度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膈下逐瘀汤和人参山楂饮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疗效肯定.

    作者:于白莉 刊期: 2009年第04期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杂志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杂志

主管:辽宁省教育厅

主办:辽宁中医药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