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杨积武教授辨治慢性心力衰竭病经验

许抗抗;积武

关键词:慢性心力衰竭, 中医药治疗, 经验, 杨积武
摘要:杨积武教授在对慢性心力衰竭的治疗方面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运用中医药采取辨病与辨证相结合的治疗方法,临床应用取得良好疗效.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杂志相关文献
  • 退黄汤治疗低危组病理性黄疸患儿的疗效观察

    目的:退黄汤治疗低危组病理性黄疸疗效观察.方法:选择患儿45例,服用退黄汤.结果:总有效率达93%.结论:中药退黄汤为治疗低危组病理性黄疸的有效方剂,值得推广.

    作者:康蓓蓓;孙赫楠;郭枫;房中华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固本止咳平喘颗粒止咳化痰平喘作用的实验研究

    目的:观察固本止咳平喘颗粒的止咳、化痰、平喘作用.方法:采用小鼠氨水诱咳法观察镇咳作用;采用小鼠酚红排泌法观察化痰作用;采用豚鼠卵蛋白喷雾引喘法观察平喘作用.结果:固本止咳平喘颗粒能显著地减少浓氨水引起小鼠咳嗽的次数并延长咳嗽潜伏期,能增加小鼠呼吸道的酚红排泌量,能延长豚鼠哮喘潜伏期,并能显著降低豚鼠BALF中白细胞数量.结论:固本止咳平喘颗粒具有明显止咳、化痰、平喘作用.

    作者:甘雨;张宏;郭振武;乔世举;杨文奇;付琳媛;李显华;乔敏;孟莉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HPLC定痛风胶囊中延胡索乙素的含量

    目的:建立痛风胶囊中延胡索乙素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采用Sgilent C18柱(250ram×4.6mm.5μm),流动相为乙腈-0.1%磷酸水溶液(35:65)(用三乙胺调节pH=6.0),检测波长为280nm,流速:1.0mL/min.结果:延胡索乙素进样量在0.245~1.225μg范围内与峰面积线性关系良好,回收率为100.1%,RSD为0.88%.结论:高效液相色谱法简便、可靠,可用于痛风胶囊的质量控制.

    作者:陈娜;初正云;万青华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中药微调3号方预防美施康定片所致便秘21例

    目的:观察中药微调3号方预防晚期肺癌患者口服美施康定片所致便秘发生的临床疗效.方法:口服美施康定片同时,观察组口服中药微调3号方,对照组口服乳果糖.结果:观察组未发生便秘17例,发生便秘4例;对照组未发生便秘10例,发生便秘11例.观察组预防便秘发生优于对照组.结论:中药微调3号方预防晚期肺癌患者口服美施康定片所致便秘发生,疗效肯定.

    作者:许蕾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特发性肺纤维化中西医治疗及展望

    特发性肺纤维化是一种原因不明、病死率较高的疾病.目前尚无很有效的治疗措施.从中西医两方面对肺纤维化的治疗效果进行分析.

    作者:张松华;寇辉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益气养阴活血法对2型糖尿病大鼠糖脂代谢及血清瘦素TNF-α水平的影响

    目的:观察益气养阴活血方对2型糖尿病大鼠糖脂代谢、瘦素、TNF-α的影响.方法:腹腔注射小剂量链脲佐菌素制备糖尿病模型.测定大鼠治疗前后的空腹血糖和治疗后各组大鼠的空腹血清胰岛素水平,计算胰岛素敏感性指数,测定血脂、血清瘦素、TNF-α.结果:益气养阴活血方能有效降低模型大鼠空腹血糖、空腹胰岛素、血清瘦素、TNF-α,提高胰岛素敏感指数,改善脂代谢紊乱状况.结论:益气养阴活血方调控血清瘦素、TNF-α水平可能是其改善2型糖尿病大鼠胰岛素抵抗、保护胰岛功能的机制之一.

    作者:吴元洁;章红;苏晓艳;方朝晖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生脉注射液联合舒血宁注射液治疗冠心病心绞痛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生脉注射液联合舒血宁注射液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疗效.方法:将患者142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均予舒血宁注射液静滴,治疗组加用生脉注射液.结果:治疗组临床症状及心电图改善的显效率及总有效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并且治疗组的硝酸甘油停减率也高于对照组.结论:生脉注射液联合舒血宁注射液为治疗冠心痛心绞痛的有效药物.

    作者:汤连玲;李程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荨麻疹80例

    80例荨麻疹患者均来自皮肤科就诊收住院的病人,治疗组总有效率95%,对照组总有效率67%,两组总有效率比较,经统计学处理P<0.01,有显著差异,说明采用疏风解表,宣肺清热解毒的方法进行中西医结合治疗,有效率与单纯静脉推注葡萄糖酸钙10mL,口服扑尔敏,赛庚啶比较,疗效显著提高.

    作者:吴先平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浅议导赤散配伍的增效减毒

    导赤散通过合理的配伍体现其配伍的增效减毒原理,证实了方剂组方理论的可靠性与真实性,对今后复方的研究有一定实质性指导价值.

    作者:崔海月;崔京男;王庆国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大豆苷元对前列腺癌细胞及PTEN基因的影响

    目的:通过观察大豆苷元对前列腺癌细胞(PC-3)增殖和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探讨通过膳食干预途径预防前列腺癌发病的可行性.方法:将PC-3在F12培养基(含10%小牛血清)中采用开放式单层贴壁培养.实验设溶剂对照组、受试物各六个剂量组,采用MTT法对PC-3的增殖情况进行分析,对大豆苷元作用后的雄激素非依赖型前列腺癌(PC-3)细胞的存活率、细胞毒作用进行了研究.结果:与溶剂对照组相比,大豆苷元对PC-3细胞抑制效应均具有剂量依赖性,具有诱导凋亡和引起坏死效应,同时能诱导PC-3细胞的(PTEN基因)表达.结论:大豆苷元具有明显抑制前列腺癌细胞PC-3增殖效应,并呈现剂量一效应关系.

    作者:赖芸;宋涛;黄志华;肖海;曾靖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半夏泻心汤临证举隅

    半夏泻心汤始载于东汉·张仲景著述的<伤寒论>一书.由半夏半升,黄芩、干姜、人参、炙甘草各三两,黄连一两,大枣十二枚组成.其149条云:

    作者:左献泽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浅谈咳嗽从心肝论治

    咳嗽是中医肺系疾病常见的一种症状,包括现代医学中的呼吸道感染、急(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扩张、肺炎、肺结核、肺心病等呼吸系统疾病以及出现咳嗽的其它系统疾病.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是中医学治疗疾病的有利武器,脏腑相关思维展示了中医学治疗咳嗽的优势与特色.目前,中医临床中常从肺、脾、肾三脏论治咳嗽,然而,对于某些顽固性咳嗽效果并不理想.浅谈咳嗽从心、肝两脏论治.

    作者:李红华;曲妮妮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颈椎病的健康教育及辨证施护

    目的:探讨健康教育及辨证施护在颈椎病患者中的作用.方法:对118例颈椎病患者按照辩证分型共同从病房环境,心理护理,病因护理,功能锻炼指导,以及根据不同分型分别对其进行辨证施护.结果:患者对颈椎病有了充分的了解和认识.消除了紧张、焦虑、急躁的情绪,增强了治疗的信心,积极主动坚持做颈椎保健操;掌握了在生活、工作和学习中的正确姿势,知道如何采取预防措施,效果满意.与此同时,护患之间创造了一个和谐的关系.赢得患者的信赖.

    作者:陈少华;冯凯明;刘君;蓝梅妍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黄芪建中汤加味治疗老年便秘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黄芪建中汤加味治疗老年便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26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128例采用黄芪建中汤加味口服治疗,对照组98例采用果导片口服治疗,2周为1个疗程.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4.41%与65.31%,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黄芪建中汤加味口服治疗老年便秘优于单纯口服果导片.

    作者:雷枭;闫京涛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降脂保肝汤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38例

    目的:观察中药降脂保肝汤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的疗效.方法:以降脂保肝汤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38例,并以硫普罗宁片作为对照组,三个月进行疗效观察.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84.2%,对照组63.1%,两组治疗后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中药降脂保肝汤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有效.

    作者:李鑫;邢丽;孙丽华;王黎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高血压病阴虚阳亢型临床研究进展

    阴虚阳亢是高血压病的常见中医证型之一,近年来各医疗机构治疗高血压病阴虚阳亢型取得了很大进展,将有关研究资料作一综述.

    作者:宋红莉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周家俊主任医师治疗老年女性再发性尿路感染经验

    周家俊主任认为治疗老年女性再发性尿感其总的治法为补虚祛邪,补虚以补肾气及填肾精为主,祛邪以清热、利湿、解毒为主;另外强调疏肝理气及灵活使用活血化瘀药.

    作者:郭华伟;周家俊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如何利用面神经功能评价体系指导临床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瘫

    针对目前没有统一标准的面神经评价体系,以面瘫解剖,病因病机,及临床表现特点为基础,根据现有评价系统,建立一个相对更好更实用的评价方法,从而更为准确的评价针灸治疗面瘫的效果.

    作者:陈文;周鸿飞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中医基础理论》教学中传统板书与多媒体教学效果的比较研究

    采用问卷调查的形式,从教学对象(学生)的角度对<中医基础理论>教学过程中传统板书与多媒体教学的教学效果进行了比较研究.研究发现,针对<中医基础理论>的教学,传统板书为主的教学方式比多媒体为主的教学方式更能得到学生的认可.同时提出,在<中医基础理论>的教学中,若能够克服多媒体教学的诸多缺点,并配合板书教学则必将会大大提高其教学效果.

    作者:刘晓燕;郭霞珍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病案分析法在中医学基础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结合教学实践体会,认为在中医学基础课程教学过程中引入病案分析具有很高的必要性和可操作性,正确合理地应用病案分析法能提高学生学习基础课程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增强理论知识与临床实践的结合,锻炼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能有效的提高教学质量,为学生今后临床课程的学习和步入临床奠定坚实的基础.

    作者:赵勇;白谮 刊期: 2009年第05期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杂志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杂志

主管:辽宁省教育厅

主办:辽宁中医药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