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枭;闫京涛
作者: 刊期: 2009年第05期
80例荨麻疹患者均来自皮肤科就诊收住院的病人,治疗组总有效率95%,对照组总有效率67%,两组总有效率比较,经统计学处理P<0.01,有显著差异,说明采用疏风解表,宣肺清热解毒的方法进行中西医结合治疗,有效率与单纯静脉推注葡萄糖酸钙10mL,口服扑尔敏,赛庚啶比较,疗效显著提高.
作者:吴先平 刊期: 2009年第05期
透邪法是使病邪在外透达的一种治法,不属于中医传统疗法,历代医家对透法都有深刻的阐述;因小儿的生理病理特点,在治疗小儿外感发热的过程中,临床工作者将透法融于其它治疗方法中,运用不同的手段治疗小儿外感发热均取得满意的疗效.
作者:周琦;何柳佳 刊期: 2009年第05期
通过小儿腹部推拿结合穴位按揉疗法治疗小儿非感染性腹泻的临床观察,发现其疗效显著,治愈率达75.5%.总有效率98%,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韩世春;徐霞 刊期: 2009年第05期
PBL教学模式是国际上流行的一种教学方式,具有较多独特的优势.笔者在吸取PBL教学模式精华基础上,根据学院及学生的具体实际对医学相关专业<临床医学概论>课程进行改革.发现:PBL教学模式可应用于高职医学相关专业<临床医学概论>教学;PBL教学模式在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学习自主性、学习技能等方面强于传统教学模式;PBL教学模式不能提高学习效率;采用PBL教学模式有助于培养学生终生受用的学习习惯.
作者:刘亚莉;刘剑辉;姜涌 刊期: 2009年第05期
目的:通过观察大豆苷元对前列腺癌细胞(PC-3)增殖和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探讨通过膳食干预途径预防前列腺癌发病的可行性.方法:将PC-3在F12培养基(含10%小牛血清)中采用开放式单层贴壁培养.实验设溶剂对照组、受试物各六个剂量组,采用MTT法对PC-3的增殖情况进行分析,对大豆苷元作用后的雄激素非依赖型前列腺癌(PC-3)细胞的存活率、细胞毒作用进行了研究.结果:与溶剂对照组相比,大豆苷元对PC-3细胞抑制效应均具有剂量依赖性,具有诱导凋亡和引起坏死效应,同时能诱导PC-3细胞的(PTEN基因)表达.结论:大豆苷元具有明显抑制前列腺癌细胞PC-3增殖效应,并呈现剂量一效应关系.
作者:赖芸;宋涛;黄志华;肖海;曾靖 刊期: 2009年第05期
目的:优选降脂减肥胶囊中陈皮挥发油β-环糊精(β-CD)包合工艺.方法:采用饱和水溶液法,应用L9(34)正交试验设计优选佳包合工艺条件,以包合物收得率和挥发油利用率为指标,以β-CD与挥发油的比例、包合温度、包合时间为考察因素.结果:佳包合工艺为:β-CD:油为4:1,包合温度60℃,搅拌时间为3h.结论:优选得到的工艺稳定、简单,适合于大规模生产.
作者:姚凤云;王炳志;石强;肖洪彬;段富津 刊期: 2009年第05期
中医是中国传统文化典型代表之一,随着中国的改革开放,越来越多的中医文本需要被翻译成各种文字,<黄帝内经>作为我国传统医学的经典著作,它的翻译水平代表着中医文献的翻译水平,也直接影响着祖国医学的国际化.现在对朱明所翻译的<黄帝内经>做出一些个人看法的同时,对中医翻译现在存在的典型问题和原因进行了归纳分析,希望能透过此译本,来窥探中医翻译的现状,提出一些中医翻译的现存问题,以期能够引起业界人士关注,从而能提出更多更好的方法来解决翻译中存在的问题,在表达出完整准确的医疗信息的同时传递传统的祖国文化信息,从而将祖国医学发扬光大.
作者:陈岷婕;黄嘉陵;肖忠琼 刊期: 2009年第05期
目的:对应用组合三维多功能外固定架与腓骨内固定配合中药治疗胫腓骨中下1/3不稳定骨折的临床经验进行总结.方法:小切口直视下复位腓骨简单钢板固定,应用外固定架固定配合中药治疗胫腓骨中下1/3不稳定开放骨折21例.结果:随访平均15个月,均骨性愈合,其中2例针道感染,1例原伤口感染,2例延迟愈合,优良率95.2%.结论:应用外固定架与简单内固定配合中药治疗胫腓骨不稳定开放骨折创伤小,固定牢靠,大限度保护了骨折局部的血运,骨折愈合率高,伤口感染率低,是治疗胫腓骨中下1/3不稳定开放骨折的理想方法之一.
作者:顾明;周广伟 刊期: 2009年第05期
就目前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现状从中医辨证分型论治与西医抗病毒方法的结合、中成药制剂及协定效方与西药联用以中药单方及中药提取物结合西医治疗等三方面进行了综述,认为在抗乙肝病毒有效的基础上,中西医结合治疗能更好的提高疗效、缓解症状和改善肝功能指标,并能减轻西药的副作用和耐药,尤其在降低血清HBV-DNA含量和控制乙肝病毒变异具有良好的增效作用;同时概括了当今辨证尚缺乏统一的客观和微观标准、分型方法尚不一致以及协定的经验效方尚缺乏临床大规模的验证和考核、经验方研制的中成药抗病毒的作用也有待进一步认可、中药提取成分抗乙肝病毒的研究尚不够深入等研究的不足;并提出了展望.
作者:陆霜红;李春婷;朱方石 刊期: 2009年第05期
<干祖望中医外科>一书,病因分析、辩证手段的特异与众不同,形成一套合理实用新规律.以前阴病、后阴病的临床思路作为前列腺疾病的辨证基础;治疗前列腺疾病,妙在辨证通窍,包括利湿通窍,活血通窍,补肺健肺、益肾通窍.对指导临床治疗前列腺疾病有一定意义.
作者:袁少英 刊期: 2009年第05期
周家俊主任认为治疗老年女性再发性尿感其总的治法为补虚祛邪,补虚以补肾气及填肾精为主,祛邪以清热、利湿、解毒为主;另外强调疏肝理气及灵活使用活血化瘀药.
作者:郭华伟;周家俊 刊期: 2009年第05期
目的:利用螺旋CT血管造影(SCTA),评价中央型肺癌对中央肺血管侵犯的准确性及临床价值.方法:对27例病变在肺门区、术前诊断为中央型肺癌的患者进行SCTA检查,并进行多平面重建(MPR)、曲面重建(CPR)和表面遮盖重建(SSD),肺门血管受侵分为5级,对比影像诊断结果与手术及病理结果.结果:以手术所见和病理观察为金标准,SCTA判断血管与肿瘤关系的正确率高于横断面CT,分别为93.61%、84.04%和88.46%和73.07%,有统计学意义(x,2=4.87,x2=18.61;P<0.05,P<0.001).结论:SCTA能明确判断中央肺动静脉侵犯的部位、范围和程度,应成为中央型肺癌术前检查、确定手术方案的必要手段.
作者:孙全良;张文德;孙久山;赵宝英;孙维刚 刊期: 2009年第05期
自2003年9月-2008年9月,本院门诊对68例瘢痕疙瘩患者采用首次瘢痕内注射药物,之后配合黑布膏中药外敷,软化瘢痕.防止复发,取得良好效果.报道如下.
作者:高晶;肖斐 刊期: 2009年第05期
细胞生物学是包括中医药学在内的所有生命科学的基础课程,从实践角度看,细胞生物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教学在整个细胞生物学教学中占有相当大的比重.通过实验教学内容和方法的改革及优化的教学手段,能够提高学生的基本实验操作技能和科学思维能力,使学生巩固所学的理论知识,是激发学生获取新知识的重要手段和途径.能够增强学生再学习的能力,为学生学习后续课程打下坚实的基础.
作者:李士怡;董秀;王守岩 刊期: 2009年第05期
附子为毛莨科植物乌头(Aconitum cenmiehaeli Debx)子根的加工品.首载于<神农本草经>.主要产于四川、陕西、云南等地.附子传统的炮制品主要有白附片、熟附片、黑顺片、黄附片、盐附子和胆附子.其味辛甘,性大热,有毒,归心、脾、肾经.
作者:刘玉;唐雪春 刊期: 2009年第05期
中医理论认为:人体以脏腑、经络为本,以气血为用,男女皆同.但是女性在脏器上有胞宫,生理上有经、孕、产、乳等区别于男性的不同点,所以有经、带、胎、产和杂病等方面的疾病出现.治疗上较为复杂,古有谚云:宁治十男子.不治一妇人.范绍荣主任医师熟读经典,广纳现代医学理论,在妇科疾病上积累了大量经验,治疗上注重脏腑、气血的调理,重视心理因素在妇科疾病发生及治疗上的影响,每获佳效.
作者:甘国进 刊期: 2009年第05期
闭塞性细支气管炎(bronchiolitis 0bliterans,BO)是与小气道炎症性损伤相关的慢性气流阻塞综合征,在儿童中是一种相对少见而严重的慢性阻塞性肺病.我院采用中西医结合疗法治愈BO1例,报道如下.
作者:房中华;王雪峰 刊期: 2009年第05期
针对目前没有统一标准的面神经评价体系,以面瘫解剖,病因病机,及临床表现特点为基础,根据现有评价系统,建立一个相对更好更实用的评价方法,从而更为准确的评价针灸治疗面瘫的效果.
作者:陈文;周鸿飞 刊期: 2009年第05期
中医学认为,大肠有传化糟粕,吸收部分水液的功能.大肠吸收水液的同时,可以将药物吸收入体内,由于肺与大肠相表里,大肠吸收药物后可通过经脉上输于肺,肺通过朝百脉的功能将药物输布于全身,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方法:直肠给药法.结论:治疗小儿湿疹效果确切,无明显副作用.
作者:于晓梅 刊期: 2009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