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中西医结合治疗瘢痕疙瘩68例

高晶;肖斐

关键词:瘢痕疙瘩, 中西医结合治疗
摘要:自2003年9月-2008年9月,本院门诊对68例瘢痕疙瘩患者采用首次瘢痕内注射药物,之后配合黑布膏中药外敷,软化瘢痕.防止复发,取得良好效果.报道如下.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杂志相关文献
  • 小儿闭塞性细支气管炎1例报道

    闭塞性细支气管炎(bronchiolitis 0bliterans,BO)是与小气道炎症性损伤相关的慢性气流阻塞综合征,在儿童中是一种相对少见而严重的慢性阻塞性肺病.我院采用中西医结合疗法治愈BO1例,报道如下.

    作者:房中华;王雪峰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中药跌打软膏外治骨折脱位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运用跌打软膏外治骨折、脱位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60例,经手法复位,外敷跌打软膏;对照组60例,外敷止痛消炎膏,每3天换药1次.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6.97%,对照组有效率76.67%.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提示治疗组优于对照组.结论:跌打软膏有活血化瘀、通利经络、消肿止痛、续筋接骨之功,能尽早消除肿痛,加速骨折的愈合,缩短治疗时间,且价廉而效宏.

    作者:马志杰;吴锦才;吴晓鹏;张少光;乔广生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中药灌肠法对小儿湿疹治疗的护理

    中医学认为,大肠有传化糟粕,吸收部分水液的功能.大肠吸收水液的同时,可以将药物吸收入体内,由于肺与大肠相表里,大肠吸收药物后可通过经脉上输于肺,肺通过朝百脉的功能将药物输布于全身,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方法:直肠给药法.结论:治疗小儿湿疹效果确切,无明显副作用.

    作者:于晓梅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柴胡疏肝散合黄连温胆汤加减治疗肝郁湿热型胃痛证40例

    目的:观察柴胡疏肝散合黄连温胆汤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肝郁湿热型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符合纳入标准的病例40例,采用柴胡疏肝散合黄连温胆汤治疗,治疗1疗程后观察患者的临床疗效、胃镜改善情况.结果:40例中,近期治愈11例,好转22例,无效7例,总有效率82.5%.提示:柴胡疏肝散合黄连温胆汤能明显改善肝郁湿热型慢性浅表性胃炎患者的临床症状,减轻胃镜下黏膜充血、水肿、糜烂、出血点及组织病理学炎症的损害.

    作者:李逊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中药材扯根菜的研究进展

    扯根莱(Penthorum chinense Pursh)为虎耳草科(Saxifragaceae)扯根菜属(Penthorum)植物扯根菜(Penthorum chinense Pursh)的干燥地上部分.扯根菜为苗族传统药物,民间以其全草入药.全草性温、味甘、无毒,具清热、利尿消尿、解毒、活血、平肝、健脾、祛黄疸等功效.主治黄疸、水肿、经闭、血崩、带下、跌打损伤,以及各型肝炎、胆囊炎、脂肪肝等.对扯根菜属植物扯根菜的资源概况、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和临床应用等方面进行了系统的综述.为建立扯根菜药材质量标准的研究进行文献整理.

    作者:池少铃;庄元春;税丕先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中医治疗

    三叉神经痛是累及面部局限于三叉神经的一支或三支分布区,反复发作的短暂而剧烈的疼痛,疼痛常突然发生和终止,也可由洗脸、刷牙、抽烟、说话等诱发,患病部位大多为单侧性,仅少数为双侧(5%以下).病分为原发性及继发性两种,将由明确病因引起的称为继发性三叉神经痛,原发性者,其病因病位尚无统一认识.

    作者:杨万金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浅议导赤散配伍的增效减毒

    导赤散通过合理的配伍体现其配伍的增效减毒原理,证实了方剂组方理论的可靠性与真实性,对今后复方的研究有一定实质性指导价值.

    作者:崔海月;崔京男;王庆国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PBL教学模式在高职医学相关专业《临床医学概论》教学中的应用

    PBL教学模式是国际上流行的一种教学方式,具有较多独特的优势.笔者在吸取PBL教学模式精华基础上,根据学院及学生的具体实际对医学相关专业<临床医学概论>课程进行改革.发现:PBL教学模式可应用于高职医学相关专业<临床医学概论>教学;PBL教学模式在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学习自主性、学习技能等方面强于传统教学模式;PBL教学模式不能提高学习效率;采用PBL教学模式有助于培养学生终生受用的学习习惯.

    作者:刘亚莉;刘剑辉;姜涌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传统时间针灸疗法的临床研究与应用

    综合分析近十几年来传统时间针灸疗法的临床研究与应用现状,从不同角度验证传统时间针法的临床疗效及合理内涵,力求大程度发挥传统时间针法的临床应用价值,进一步提高临床疗效.

    作者:潘灿雷;曹丰斌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1例重症大疱性表皮松解坏死型药疹患者的观察和护理

    总结1例重症大疱性表皮松解坏死型药疹患者的观察和护理.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重视了患者的心理护理,注意全身用药的观察,加强皮肤、口腔的护理,给予合理的支持疗法.患者经过25天的治疗和护理,痊愈出院.

    作者:赵凤云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读《干祖望中医外科》用辨证通窍法治疗前列腺疾病的临床探析

    <干祖望中医外科>一书,病因分析、辩证手段的特异与众不同,形成一套合理实用新规律.以前阴病、后阴病的临床思路作为前列腺疾病的辨证基础;治疗前列腺疾病,妙在辨证通窍,包括利湿通窍,活血通窍,补肺健肺、益肾通窍.对指导临床治疗前列腺疾病有一定意义.

    作者:袁少英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Peutz-Jegher综合征1例临床分析

    目的:提高对Peutz-Jegher综合征的认识以助诊断治疗.方法:通过收治的1例Peutz-Jeghen综合征病例,检索文献并收集、整理,对Peutz-Jeghen综合征临床分析.结果:Peutz-jegher综合征与STKll基因有关,可癌变和增加其它部位发生肿瘤的危险性,有三大特征、并发症和其手术适应症,患者要定期做消化道检查.结论:Peutz-Jcghers综合征应受到足够的重视.

    作者:陈萌;于永铎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杠柳毒苷在不同种属血浆中的稳定性和蛋白结合率

    药物血浆蛋白结合率是药物体内重要参数之一,它将影响药物在体内的分布.游离血药浓度能够影响药物的排泄和代谢速率,对药物的消除半衰期也有影响,更为重要的是它密切关系到药物的药理作用强度.因此,血浆蛋白结合在药物的药代动力学、药效学中都起着重要作用.

    作者:范志静;顾秀伟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血必净注射液对58例老年脓毒症高热患者体温控制的临床观察

    着重对血必净注射液对老年脓毒症高热患者体温的控制情况作一临床观察,其结果表明血必净在老年脓毒症的辅助治疗中对患者体温的控制有明显作用且这种良好的控制作用与其应用时间有一定的相关性.

    作者:陈匡;杨晓琨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高良姜与香附配伍的不同提取方法的研究

    目的:通过测定高良姜与香附配伍的不同提取方法中高良姜素的含量,确定高良姜与香附配伍的提取方法.方法:采用HPLC法,以乙腈-0.5%磷酸(42:58)为流动相,检测波长:266nm,流速:1.0ml·min-1;结果:高良姜与香附的提取方法为乙醇合并提取时,高良姜素的含量高于其他提取方法.结论:高良姜与香附的提取方法为乙醇合并提取时,有助于高良姜中有效成分高良姜素的溶出.

    作者:王永振;万琳琳;李可强;张振秋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HPLC法测定降酶胶囊中五味子甲素的含量

    目的:研究降酶胶囊中五味子甲素含量的测定方法.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色谱柱C18(4.6mm×250mm,5μm);流动相为甲醇;流速1.0ml. min-1;柱温40℃:检测波长250nm.结果:五味子甲素线性范围是0.043~0.431,r=0.9999,平均回收率99.5%,RSD=0.67%(n=6).结论:方法可用于测定降酶胶囊中五味子甲素的含量.

    作者:郭庆英;张长水;陈扬;王振华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基础护理学》双语教学的实践与初探

    对本院2007级护理本科生尝试开展<基础护理学>中英文双语教学,并在此基础上总结和思考<护理学基础>双语教学组织和实施中应把握的重要环节,针对教材选择、师资要求、授课形式及具体教学环节四方面进行了探讨.

    作者:孙茜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中药提取物发展现状和展望

    中药提取物,不同于植物提取物,来源于自然界(包括植物、动物、和矿物质,少部分为人工制品如酒、神曲、醋,但也来自于天然产品),是在中医理论指导下用来预防,诊断和治疗疾病的天然物,是对中药材的深度加工,具有开发投入较少、技术含量高、产品附加值大、国际市场广泛等优势和特点.

    作者:张庆宏;涂瑶生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从痰论治痹证机理

    痹证是由于人体感受风寒湿热邪,闭阻经络、气血所导致肌肉、筋骨、关节发生酸痛、麻木、重着、屈伸不利、甚或关节肿大灼热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疾病[1].痹证包括现代医学的类风湿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骨质疏松症、骨质增生、系统性红斑狼疮等100多种疾病[2],病程缠绵,迁延难愈.<素问-痹论篇>:指出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也.

    作者:马骏;石月萍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痰瘀同治法防治大鼠急性心肌缺血的实验研究

    目的:观察痰瘀同治法对大鼠急性心肌缺血的防治及作用机制,为痰瘀同治法防治胸痹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采用舌下静脉注射垂体后叶素0.7u/kg建立大鼠急性心肌缺血模型,观察缺血心肌的T波变化情况,并检测大鼠血清丙二醛(MDA)、乳酸脱氢酶(LDH)、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水平.结果:与化痰法、活血化瘀法相比,痰瘀同治法能明显增强心肌缺血大鼠血清中的SOD活性,显著降低MDA、LDH水平,改善大鼠急性心肌缺血状况.结论:痰瘀同治法应当成为现代防治冠心病(胸痹)的重要法则和提高临床疗效的主要途径之一.

    作者:朱伟;周洁;李志 刊期: 2009年第05期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杂志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杂志

主管:辽宁省教育厅

主办:辽宁中医药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