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中西医结合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50例

阚淑芳;李亚川

关键词:充血性心力衰竭, 中西医结合, 益气活血温阳利水法
摘要: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CHF)的疗效.方法:将CHF心功能Ⅱ一Ⅲ级的94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50例和对照组44例,两组均采用常规强心、利尿、扩血管治疗,治疗组加服益气活血、温阳利水之中药.4周为1个疗程.结果:两组心功能疗效,治疗组总有效率96.O%,对照组总有效率79.6%.两组总有效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杂志相关文献
  • 中西医结合治疗异位妊娠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异位妊娠的疗效.方法:将2002年1月--2008年4月于沈阳市妇婴医院就诊的符合保守治疗条件的异住妊娠患者分为两组,其中治疗组100例,采用甲氨喋呤联合中药治疗,对照组68例,只应用甲氨喋呤治疗.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HCG下降情况经x2检验,差异有显著性(P

    作者:赵爽;史玉林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发挥中医药学在现代生命科学研究中的主体和领导作用

    中医药学是整体科学,是先进科学;而现代科学是在结构上不断还原深入的不断走向整体的还原科学,中医药学是超过现代科学的,完全可以指导现代科学的发展.中医药学必须建立自己的基因组学和心理学体系.

    作者:周忠科;刘家强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50例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CHF)的疗效.方法:将CHF心功能Ⅱ一Ⅲ级的94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50例和对照组44例,两组均采用常规强心、利尿、扩血管治疗,治疗组加服益气活血、温阳利水之中药.4周为1个疗程.结果:两组心功能疗效,治疗组总有效率96.O%,对照组总有效率79.6%.两组总有效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

    作者:阚淑芳;李亚川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HPLC法测定降酶胶囊中五味子甲素的含量

    目的:研究降酶胶囊中五味子甲素含量的测定方法.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色谱柱C18(4.6mm×250mm,5μm);流动相为甲醇;流速1.0ml. min-1;柱温40℃:检测波长250nm.结果:五味子甲素线性范围是0.043~0.431,r=0.9999,平均回收率99.5%,RSD=0.67%(n=6).结论:方法可用于测定降酶胶囊中五味子甲素的含量.

    作者:郭庆英;张长水;陈扬;王振华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透邪法在小儿外感热病的应用

    透邪法是使病邪在外透达的一种治法,不属于中医传统疗法,历代医家对透法都有深刻的阐述;因小儿的生理病理特点,在治疗小儿外感发热的过程中,临床工作者将透法融于其它治疗方法中,运用不同的手段治疗小儿外感发热均取得满意的疗效.

    作者:周琦;何柳佳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从痰论治痹证机理

    痹证是由于人体感受风寒湿热邪,闭阻经络、气血所导致肌肉、筋骨、关节发生酸痛、麻木、重着、屈伸不利、甚或关节肿大灼热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疾病[1].痹证包括现代医学的类风湿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骨质疏松症、骨质增生、系统性红斑狼疮等100多种疾病[2],病程缠绵,迁延难愈.<素问-痹论篇>:指出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也.

    作者:马骏;石月萍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清胃散化裁方治疗口臭22例

    应用清胃散化裁方治疗口臭22例,患者治疗前后自身状况比较,结果显示疗效显著.认为口臭与胃火或脾失健运,湿热蕴胃,秽浊之气上冲有关,治疗当清热化湿,解毒散结.

    作者:史丽萍;叶丽红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教书育人弘扬国粹--前进中的辽宁中医药大学

    作者: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中西医结合对乙型肝炎病毒变异的临床治疗进展

    就目前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现状从中医辨证分型论治与西医抗病毒方法的结合、中成药制剂及协定效方与西药联用以中药单方及中药提取物结合西医治疗等三方面进行了综述,认为在抗乙肝病毒有效的基础上,中西医结合治疗能更好的提高疗效、缓解症状和改善肝功能指标,并能减轻西药的副作用和耐药,尤其在降低血清HBV-DNA含量和控制乙肝病毒变异具有良好的增效作用;同时概括了当今辨证尚缺乏统一的客观和微观标准、分型方法尚不一致以及协定的经验效方尚缺乏临床大规模的验证和考核、经验方研制的中成药抗病毒的作用也有待进一步认可、中药提取成分抗乙肝病毒的研究尚不够深入等研究的不足;并提出了展望.

    作者:陆霜红;李春婷;朱方石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瘢痕疙瘩68例

    自2003年9月-2008年9月,本院门诊对68例瘢痕疙瘩患者采用首次瘢痕内注射药物,之后配合黑布膏中药外敷,软化瘢痕.防止复发,取得良好效果.报道如下.

    作者:高晶;肖斐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长托宁用于小儿扁桃体切除术的临床观察

    目的:研究盐酸戊乙奎醚(长托宁)用于小儿扁桃体切除手术时对血压(BP)、心率(HR)、呼吸及唾液分泌的影响.方法:60例行扁桃体切除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3组,术前10 min分别静注生理盐水(A组)、阿托品0.01mg/kg(B组)、长托宁0.01 mg/kg(c组).分别测量并记录注药前后BP、HR、脉搏氧饱和度(SpO2)及患者口干程度的视觉模拟评分WAS).结果:c组注药后HK较基础值无明显变化(P>O.05);B组注药后HR显著增快(P<0.05);注药后10 min和拔管后c组的vAs值比B组无明显差异(P>0.05),术后1 h C组的VAS比B组低(P<0.05).结论:术前静注长托宁0.01 mg/kg,可有效减少小儿患者术中及术后口腔、呼吸道分泌物,且不增加HK.

    作者:张维清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降脂保肝汤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38例

    目的:观察中药降脂保肝汤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的疗效.方法:以降脂保肝汤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38例,并以硫普罗宁片作为对照组,三个月进行疗效观察.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84.2%,对照组63.1%,两组治疗后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中药降脂保肝汤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有效.

    作者:李鑫;邢丽;孙丽华;王黎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附子应用安全性的研究进展

    附子为毛莨科植物乌头(Aconitum cenmiehaeli Debx)子根的加工品.首载于<神农本草经>.主要产于四川、陕西、云南等地.附子传统的炮制品主要有白附片、熟附片、黑顺片、黄附片、盐附子和胆附子.其味辛甘,性大热,有毒,归心、脾、肾经.

    作者:刘玉;唐雪春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医学微生物》教学中体会微生态与中医临床的关系

    <医学微生物>是中医本科教育中一门重要的课程,其核心内容微生态的研究目前方兴未艾.笔者在临床带教过程中曾给实习学生教授<医学微生物>,并在教学过程中深深体会到微生态与中医临床之间存在密切关系,可谓相反相成,现分述如下.

    作者:韩捷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中医药治疗慢性支气管炎研究进展

    从病因病机、辨证分型、治则治法、民间验方、实验研究等方面综合了近年来中医药治疗慢性支气管炎的研究成果.为临床运用中医药治疗该病提供了理论与实践依据,并为临床开发,研究有效的、适合剂型的方荮提供了方向.

    作者:金亚明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3种英译基本方法在中医名词术语翻译中的应用

    中医学有着悠久的历史.如今,中医越来越为世界医学界所重视.如何能够准确地翻译出中医且能够符合中医内涵这一问题更为重要.浅谈中医英译的3种基本方法在名词术语翻译中的应用.

    作者:刘畅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中西医结合内外固定治疗胫腓骨中下1/3开放不稳定骨折

    目的:对应用组合三维多功能外固定架与腓骨内固定配合中药治疗胫腓骨中下1/3不稳定骨折的临床经验进行总结.方法:小切口直视下复位腓骨简单钢板固定,应用外固定架固定配合中药治疗胫腓骨中下1/3不稳定开放骨折21例.结果:随访平均15个月,均骨性愈合,其中2例针道感染,1例原伤口感染,2例延迟愈合,优良率95.2%.结论:应用外固定架与简单内固定配合中药治疗胫腓骨不稳定开放骨折创伤小,固定牢靠,大限度保护了骨折局部的血运,骨折愈合率高,伤口感染率低,是治疗胫腓骨中下1/3不稳定开放骨折的理想方法之一.

    作者:顾明;周广伟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沙门氏伤寒菌感染致肝脓肿1例报道

    笔者在门诊跟随老师临床中,遇到1例沙门氏伤寒菌感染导致肝脓肿,现报道如下.

    作者:宋囡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细胞生物学》实验教学改革研究

    细胞生物学是包括中医药学在内的所有生命科学的基础课程,从实践角度看,细胞生物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教学在整个细胞生物学教学中占有相当大的比重.通过实验教学内容和方法的改革及优化的教学手段,能够提高学生的基本实验操作技能和科学思维能力,使学生巩固所学的理论知识,是激发学生获取新知识的重要手段和途径.能够增强学生再学习的能力,为学生学习后续课程打下坚实的基础.

    作者:李士怡;董秀;王守岩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中药跌打软膏外治骨折脱位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运用跌打软膏外治骨折、脱位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60例,经手法复位,外敷跌打软膏;对照组60例,外敷止痛消炎膏,每3天换药1次.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6.97%,对照组有效率76.67%.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提示治疗组优于对照组.结论:跌打软膏有活血化瘀、通利经络、消肿止痛、续筋接骨之功,能尽早消除肿痛,加速骨折的愈合,缩短治疗时间,且价廉而效宏.

    作者:马志杰;吴锦才;吴晓鹏;张少光;乔广生 刊期: 2009年第05期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杂志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杂志

主管:辽宁省教育厅

主办:辽宁中医药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