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中西医结合治疗腹部手术后粘连性肠梗阻临床观察

张旭;段波;张守鹏;秦晔

关键词:粘连性肠梗阻, 中西医结合治疗
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对粘连性肠梗阻的治疗情况,评价西医对照组与中西结合治疗组在治疗腹部手术后粘连性肠梗阻上的疗效差异.方法:收集腹部手术后粘连性肠梗阻病例39例,西医对照组17例(占43.59%o中西结合治疗组22例(占56.41%).结果:西医对照组病例治愈9例,占52.94%;有效4例,占23.53%;无效4例.占23.53%:总有效率为76.47%.中西结合治疗组治愈者13例,占59.09%;有效6例,占27.27%;无效3例,占13.64%;总有效率为86.36%.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粘连性肠梗阻疗效优于单纯西医组.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杂志相关文献
  • 七叶皂苷的药理学研究进展

    药理研究和临床应用均证明,七叶总皂苷具有消炎、抗渗出、提高静脉张力、改善微循环的作用,本文详细阐述了七叶皂苷的药理作用、作用机制及不良反应,为临床应用提供依据.

    作者:田晓丽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病案分析法在中医学基础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结合教学实践体会,认为在中医学基础课程教学过程中引入病案分析具有很高的必要性和可操作性,正确合理地应用病案分析法能提高学生学习基础课程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增强理论知识与临床实践的结合,锻炼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能有效的提高教学质量,为学生今后临床课程的学习和步入临床奠定坚实的基础.

    作者:赵勇;白谮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制药工程专业本科毕业专题指导的探讨

    通过制药工程专业本科毕业的设计指导,探索制药工程专业专题指导的方法.通过毕业专题的研究,使学生能够对课堂上学习的知识得到时综合的应用,获得了一定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而且所研究的专题,更具有实际意义,这样的毕业专题既培养了学生又创造了效益,是一举两得好事.

    作者:李瑞海;杨欣欣;雷雪霏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肛瘘86例

    目的:研究中西医结合治疗肛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符合条件的86例病例,常规手术疗法后,术后常规采用抗生素,中药换药,配合中药汤药口服.结果:一次治愈率为79.07%,二次治愈率为20.93%,总有效率为100%.结论:中西医结合疗法对肛瘘有显著治疗效果.

    作者:茅慧慧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中医药治疗糖尿病足的研究进展

    阐述中医药治疗糖尿病足的研究文献综述,从糖尿病足的病因病机和中医药临床治疗,包括:中医辨证论治、中药外治、专方专治、中西医结合治疗等方面论述,及对糖尿病足治疗的展望.

    作者:李慧茹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退黄汤治疗低危组病理性黄疸患儿的疗效观察

    目的:退黄汤治疗低危组病理性黄疸疗效观察.方法:选择患儿45例,服用退黄汤.结果:总有效率达93%.结论:中药退黄汤为治疗低危组病理性黄疸的有效方剂,值得推广.

    作者:康蓓蓓;孙赫楠;郭枫;房中华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中药材扯根菜的研究进展

    扯根莱(Penthorum chinense Pursh)为虎耳草科(Saxifragaceae)扯根菜属(Penthorum)植物扯根菜(Penthorum chinense Pursh)的干燥地上部分.扯根菜为苗族传统药物,民间以其全草入药.全草性温、味甘、无毒,具清热、利尿消尿、解毒、活血、平肝、健脾、祛黄疸等功效.主治黄疸、水肿、经闭、血崩、带下、跌打损伤,以及各型肝炎、胆囊炎、脂肪肝等.对扯根菜属植物扯根菜的资源概况、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和临床应用等方面进行了系统的综述.为建立扯根菜药材质量标准的研究进行文献整理.

    作者:池少铃;庄元春;税丕先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785例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临床观察及中医辨证分型探讨

    目的:探讨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的临床特征、中医辨证分型及诊疗对策.方法:对785例肺炎支原体肺炎患者临床特征实验室检查回顾性分析.结果:肺炎支原体感染不仅有肺内,而且有肺外症状,中医辨证分型风热证占主导地位,仍不可忽视其它证型的识别,发病率有逐年增高趋势,年龄小龄化趋势,治疗时须考虑耐药性及儿童免疫方面的问题.结论:肺炎支原体感染在儿科应引起重视,冷凝集试验阳性者可选用大环内酯类药物.疗效确切.

    作者:高维银;任辉杰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人体解剖生理学教学中的几点体会

    人体解剖生理学是研究正常人体形态结构和功能的科学,它是以人体解剖学为基础,同时阐述各系统所对应的生理功能.如何在短时间内让学生既掌握各系统的解剖学知识又理解其对应的功能,是每位教师不断思索的问题.

    作者:于仙玫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Peutz-Jegher综合征1例临床分析

    目的:提高对Peutz-Jegher综合征的认识以助诊断治疗.方法:通过收治的1例Peutz-Jeghen综合征病例,检索文献并收集、整理,对Peutz-Jeghen综合征临床分析.结果:Peutz-jegher综合征与STKll基因有关,可癌变和增加其它部位发生肿瘤的危险性,有三大特征、并发症和其手术适应症,患者要定期做消化道检查.结论:Peutz-Jcghers综合征应受到足够的重视.

    作者:陈萌;于永铎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房颤患者华法林抗凝治疗的饮食调护

    华法林为香豆素类口服抗凝药,在长期服药的房颤患者中,华法林与饮食的相互作用,日益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阐述运用中医辨证施膳疗法,重视饮食结构,定期监测INK和PT,遵医嘱及时调整给药剂量和饮食习惯,避免不必要的出血和血栓形成,以达到令人满意的抗凝效果,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作者:赵东平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肛肠病术后疼痛的中西医治疗进展

    肛肠病术后疼痛是临床肛肠疾病常见并发症和疑难症,给患者带来很大的痛苦及精神压力,影响术后创面的愈合与肛肠功能恢复,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从中西医方面对近10年来肛肠病术后镇痛方法作一阐述.

    作者:李京向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附子应用安全性的研究进展

    附子为毛莨科植物乌头(Aconitum cenmiehaeli Debx)子根的加工品.首载于<神农本草经>.主要产于四川、陕西、云南等地.附子传统的炮制品主要有白附片、熟附片、黑顺片、黄附片、盐附子和胆附子.其味辛甘,性大热,有毒,归心、脾、肾经.

    作者:刘玉;唐雪春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复发性流产与抗心磷脂抗体关系及治疗的探讨

    目的:探讨不同时期复发性流产(RSA)与抗心磷脂抗体(ACAb)的关系及治疗.方法:对几年来相关文献进行收集、整理、综合、分析,分别从ACAb导致流产的机制、ACAb阳性血液动力学特点及中西医结合治疗等几方面进行阐述.结论:ACAb与RSA关系密切,中西医结合治疗有一定疗效.

    作者:李敏;姚美玉;吴校科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苦荞麦对糖尿病大鼠血糖蛋白非酶糖基化反应的影响

    目的:研究苦荞麦提取物对STZ诱导的糖尿病大鼠血糖、蛋白非酶糖基化反应的影响.方法:用链脲左茵素(STZ)诱导糖尿病大鼠模型,并于第3周开始给予苦荞麦高、中、低(200,100,50 mg/kg·d)剂量和氨基胍(100 mg/kg·d)剂量处理12周.上述动物于第12周末尾部取血,用血糖仪测定大鼠即时血糖.用酶联免疫吸附分析法(ELISA)测定糖化血红蛋白含量.用荧光分光光度法测定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含量.计量资料采用SPSS14.0进行方差分析.结果:苦荞麦高、中剂量明显降低糖尿病大鼠血糖、抑制糖基化产物的形成(P<0.01),并且苦荞麦高剂量组的治疗效果优于氨基胍组.结论:中药苦荞麦的提取物具有降低血糖、抑制大鼠体内蛋白非酶糖基化反应的作用.

    作者:刘洋;柳春;近藤隆一郎;松原惠理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邻苯三酚法测定3种食用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

    目的:比较3种食用茵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方法:选取辽宁省农科院食用真茵研究所提供的3种鲜菌菇.采用邻笨三酚法对食用菌进行SOD活性的测定.结果:3种食用茵中SOD酶活性均为阳性.结论:3种食用菌SOD酶活性依次递增顺序为鲜金针菇、滑子菇、草菇.

    作者:张中林;孙宏伟;郑剑玲;李岩;王美惠;段薇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中医基础理论》教学中传统板书与多媒体教学效果的比较研究

    采用问卷调查的形式,从教学对象(学生)的角度对<中医基础理论>教学过程中传统板书与多媒体教学的教学效果进行了比较研究.研究发现,针对<中医基础理论>的教学,传统板书为主的教学方式比多媒体为主的教学方式更能得到学生的认可.同时提出,在<中医基础理论>的教学中,若能够克服多媒体教学的诸多缺点,并配合板书教学则必将会大大提高其教学效果.

    作者:刘晓燕;郭霞珍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医学微生物》教学中体会微生态与中医临床的关系

    <医学微生物>是中医本科教育中一门重要的课程,其核心内容微生态的研究目前方兴未艾.笔者在临床带教过程中曾给实习学生教授<医学微生物>,并在教学过程中深深体会到微生态与中医临床之间存在密切关系,可谓相反相成,现分述如下.

    作者:韩捷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血瘀复合证动物模型的研制进展

    中医证候动物模型作为现代中医学研究的重要方法之一越来越受到重视,它在传统中医学发展过程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近年来,对血瘀证和活血化瘀的机制的研究取得了很大的成绩.同时也研制出了许多血瘀证动物模型.

    作者:黄海军;周迎春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浅谈咳嗽从心肝论治

    咳嗽是中医肺系疾病常见的一种症状,包括现代医学中的呼吸道感染、急(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扩张、肺炎、肺结核、肺心病等呼吸系统疾病以及出现咳嗽的其它系统疾病.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是中医学治疗疾病的有利武器,脏腑相关思维展示了中医学治疗咳嗽的优势与特色.目前,中医临床中常从肺、脾、肾三脏论治咳嗽,然而,对于某些顽固性咳嗽效果并不理想.浅谈咳嗽从心、肝两脏论治.

    作者:李红华;曲妮妮 刊期: 2009年第05期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杂志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杂志

主管:辽宁省教育厅

主办:辽宁中医药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