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针刺治疗脑卒中伴睡眠倒错的临床观察

曹铁民

关键词:脑卒中睡眠倒错, 针刺疗法, 穴位
摘要:目的:观察用针刺疗法治疗脑卒中伴睡眠倒错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脑卒中伴睡眠倒错的患者随机分为针刺组,取穴四神聪、印堂、风池、内关、神门、足三里、三阴交;药物组服用地西泮(安定),每组各30例,治疗10天.结果:针刺组与药物组总有效率均为100.0%,差异无显著性意义,痊愈率针刺组(93-3%)与药物组(73-3%)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针刺组治疗脑卒中伴睡眠倒错有效,无副作用,且能改善肢体功能恢复.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杂志相关文献
  • 谈中医方药相反相成的配伍方法

    方剂的组成,是通过药物的配伍来实现的.药物相反相成的配伍,就是利用配伍之间的性味、功能,作用趋向上的对立,在一定条件下组合在一起,使它们既互相制约又相互促进,取相反相成的作用,从而达到治疗错综复杂、互相对立的病症或纠正某些药物偏胜之性的目的.药物的配伍,或因剂量的增减,或因其配伍所处方剂的不同,起功效也会有所改变.由于药物剂量的增减,调整了配伍关系,改变了药物配伍的主次,从属地位.使它的主治重心亦随之转移,功效也就不同了.同一对药物配伍,也可其处在不同的方剂之中,受到他药的影响而产生不同的功效.

    作者:李国庆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多元视角下加强医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必要性的再认识

    医学生心理健康是当今社会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从素质教育、现代医学模式发展、当前医护人员及医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等多元视角审视医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问题,强调加强医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

    作者:陈建伟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苦荞麦对糖尿病大鼠血糖蛋白非酶糖基化反应的影响

    目的:研究苦荞麦提取物对STZ诱导的糖尿病大鼠血糖、蛋白非酶糖基化反应的影响.方法:用链脲左茵素(STZ)诱导糖尿病大鼠模型,并于第3周开始给予苦荞麦高、中、低(200,100,50 mg/kg·d)剂量和氨基胍(100 mg/kg·d)剂量处理12周.上述动物于第12周末尾部取血,用血糖仪测定大鼠即时血糖.用酶联免疫吸附分析法(ELISA)测定糖化血红蛋白含量.用荧光分光光度法测定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含量.计量资料采用SPSS14.0进行方差分析.结果:苦荞麦高、中剂量明显降低糖尿病大鼠血糖、抑制糖基化产物的形成(P<0.01),并且苦荞麦高剂量组的治疗效果优于氨基胍组.结论:中药苦荞麦的提取物具有降低血糖、抑制大鼠体内蛋白非酶糖基化反应的作用.

    作者:刘洋;柳春;近藤隆一郎;松原惠理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中医基础理论》教学中传统板书与多媒体教学效果的比较研究

    采用问卷调查的形式,从教学对象(学生)的角度对<中医基础理论>教学过程中传统板书与多媒体教学的教学效果进行了比较研究.研究发现,针对<中医基础理论>的教学,传统板书为主的教学方式比多媒体为主的教学方式更能得到学生的认可.同时提出,在<中医基础理论>的教学中,若能够克服多媒体教学的诸多缺点,并配合板书教学则必将会大大提高其教学效果.

    作者:刘晓燕;郭霞珍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溃疡性结肠炎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中药灌肠与西药相结合的方法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分为治疗组30例,予水杨酸柳氮磺胺吡啶口服加中药灌肠治疗;对照组30例,单用水杨酸柳氮磺胺吡啶口服,14天为1个疗程.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3.3%,与对照组(80%)比较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溃疡性结肠炎改善症状显著,疗效确切.

    作者:崔军;王垂杰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高等中医院校妇科学课堂教学中解析重点难点的对应策略

    课堂教学是教学过程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中心环节,而教学重点、难点的突破则是保证教学质量的核心内容,如何解决好它们在教学中的作用,决定着教学效果的好与坏,也反应着教师水平的高与低.

    作者:梁学林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芎菊上清丸质量控制的研究

    芎菊上清丸是<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05版一部收载的传统中成药水丸剂,全方由川芎、菊花、黄芩、栀子、蔓荆子(炒)、黄连、薄荷、连翘、荆芥穗、羌活、藁本、桔梗、防风、甘草、白芷等15味中药组成.

    作者:王永伟;赵万顺;宋新波;张丽娟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降脂保肝汤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38例

    目的:观察中药降脂保肝汤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的疗效.方法:以降脂保肝汤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38例,并以硫普罗宁片作为对照组,三个月进行疗效观察.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84.2%,对照组63.1%,两组治疗后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中药降脂保肝汤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有效.

    作者:李鑫;邢丽;孙丽华;王黎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Peutz-Jegher综合征1例临床分析

    目的:提高对Peutz-Jegher综合征的认识以助诊断治疗.方法:通过收治的1例Peutz-Jeghen综合征病例,检索文献并收集、整理,对Peutz-Jeghen综合征临床分析.结果:Peutz-jegher综合征与STKll基因有关,可癌变和增加其它部位发生肿瘤的危险性,有三大特征、并发症和其手术适应症,患者要定期做消化道检查.结论:Peutz-Jcghers综合征应受到足够的重视.

    作者:陈萌;于永铎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范绍荣主任医师治疗妇科病经验

    中医理论认为:人体以脏腑、经络为本,以气血为用,男女皆同.但是女性在脏器上有胞宫,生理上有经、孕、产、乳等区别于男性的不同点,所以有经、带、胎、产和杂病等方面的疾病出现.治疗上较为复杂,古有谚云:宁治十男子.不治一妇人.范绍荣主任医师熟读经典,广纳现代医学理论,在妇科疾病上积累了大量经验,治疗上注重脏腑、气血的调理,重视心理因素在妇科疾病发生及治疗上的影响,每获佳效.

    作者:甘国进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巨大胸膜孤立性纤维性肿瘤1例报道

    胸膜孤立性纤维性肿瘤比较少见,长期以来直被命名为良性间皮瘤或局限性间皮瘤,新近才认识到该肿瘤起源于胸膜间皮下未分化间叶细胞,具有纤维母细胞/肌纤维母细胞分化而非间皮来源.本文报道1例巨大胸膜孤立性纤维性肿瘤,结合文献探讨其临床病理特征、诊断和鉴别诊断.

    作者:刘君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中医药治疗慢性支气管炎研究进展

    从病因病机、辨证分型、治则治法、民间验方、实验研究等方面综合了近年来中医药治疗慢性支气管炎的研究成果.为临床运用中医药治疗该病提供了理论与实践依据,并为临床开发,研究有效的、适合剂型的方荮提供了方向.

    作者:金亚明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血瘀复合证动物模型的研制进展

    中医证候动物模型作为现代中医学研究的重要方法之一越来越受到重视,它在传统中医学发展过程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近年来,对血瘀证和活血化瘀的机制的研究取得了很大的成绩.同时也研制出了许多血瘀证动物模型.

    作者:黄海军;周迎春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颈椎病的健康教育及辨证施护

    目的:探讨健康教育及辨证施护在颈椎病患者中的作用.方法:对118例颈椎病患者按照辩证分型共同从病房环境,心理护理,病因护理,功能锻炼指导,以及根据不同分型分别对其进行辨证施护.结果:患者对颈椎病有了充分的了解和认识.消除了紧张、焦虑、急躁的情绪,增强了治疗的信心,积极主动坚持做颈椎保健操;掌握了在生活、工作和学习中的正确姿势,知道如何采取预防措施,效果满意.与此同时,护患之间创造了一个和谐的关系.赢得患者的信赖.

    作者:陈少华;冯凯明;刘君;蓝梅妍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正交试验法优选降脂减肥胶囊中陈皮挥发油β-环糊精包合工艺

    目的:优选降脂减肥胶囊中陈皮挥发油β-环糊精(β-CD)包合工艺.方法:采用饱和水溶液法,应用L9(34)正交试验设计优选佳包合工艺条件,以包合物收得率和挥发油利用率为指标,以β-CD与挥发油的比例、包合温度、包合时间为考察因素.结果:佳包合工艺为:β-CD:油为4:1,包合温度60℃,搅拌时间为3h.结论:优选得到的工艺稳定、简单,适合于大规模生产.

    作者:姚凤云;王炳志;石强;肖洪彬;段富津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肛肠病术后疼痛的中西医治疗进展

    肛肠病术后疼痛是临床肛肠疾病常见并发症和疑难症,给患者带来很大的痛苦及精神压力,影响术后创面的愈合与肛肠功能恢复,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从中西医方面对近10年来肛肠病术后镇痛方法作一阐述.

    作者:李京向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退黄汤治疗低危组病理性黄疸患儿的疗效观察

    目的:退黄汤治疗低危组病理性黄疸疗效观察.方法:选择患儿45例,服用退黄汤.结果:总有效率达93%.结论:中药退黄汤为治疗低危组病理性黄疸的有效方剂,值得推广.

    作者:康蓓蓓;孙赫楠;郭枫;房中华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中西医结合内外固定治疗胫腓骨中下1/3开放不稳定骨折

    目的:对应用组合三维多功能外固定架与腓骨内固定配合中药治疗胫腓骨中下1/3不稳定骨折的临床经验进行总结.方法:小切口直视下复位腓骨简单钢板固定,应用外固定架固定配合中药治疗胫腓骨中下1/3不稳定开放骨折21例.结果:随访平均15个月,均骨性愈合,其中2例针道感染,1例原伤口感染,2例延迟愈合,优良率95.2%.结论:应用外固定架与简单内固定配合中药治疗胫腓骨不稳定开放骨折创伤小,固定牢靠,大限度保护了骨折局部的血运,骨折愈合率高,伤口感染率低,是治疗胫腓骨中下1/3不稳定开放骨折的理想方法之一.

    作者:顾明;周广伟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高良姜与香附配伍的不同提取方法的研究

    目的:通过测定高良姜与香附配伍的不同提取方法中高良姜素的含量,确定高良姜与香附配伍的提取方法.方法:采用HPLC法,以乙腈-0.5%磷酸(42:58)为流动相,检测波长:266nm,流速:1.0ml·min-1;结果:高良姜与香附的提取方法为乙醇合并提取时,高良姜素的含量高于其他提取方法.结论:高良姜与香附的提取方法为乙醇合并提取时,有助于高良姜中有效成分高良姜素的溶出.

    作者:王永振;万琳琳;李可强;张振秋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浅议导赤散配伍的增效减毒

    导赤散通过合理的配伍体现其配伍的增效减毒原理,证实了方剂组方理论的可靠性与真实性,对今后复方的研究有一定实质性指导价值.

    作者:崔海月;崔京男;王庆国 刊期: 2009年第05期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杂志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杂志

主管:辽宁省教育厅

主办:辽宁中医药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