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中西医结合治疗肺结核68例

刘官飞

关键词:肺结核, 中西药治疗
摘要:目的:观察运用中、西医结合治疗肺结核的临床疗效,中药采用养阴清火、补虚扶正、活血软坚、杀虫之剂,与西药抗痨药物并用治疗.结果:效果好病程短,治愈率高.结论:补虚损药能提高肌体的免疫能力,清热解毒药能抑制结核杆菌,活血软坚药能促进结核菌的钙化吸收,使病变消失.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杂志相关文献
  • 《内经》脏腑概念形成的发生学研究

    藏象理论是<内经>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内经>的成书,标志着中医藏象理论体系的基本成熟.从发生学的角度出发探讨<内经>脏腑概念的形成,旨在实现对脏腑概念的认识的返朴归真.

    作者:王国英;鞠宝兆 刊期: 2009年第07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肺结核68例

    目的:观察运用中、西医结合治疗肺结核的临床疗效,中药采用养阴清火、补虚扶正、活血软坚、杀虫之剂,与西药抗痨药物并用治疗.结果:效果好病程短,治愈率高.结论:补虚损药能提高肌体的免疫能力,清热解毒药能抑制结核杆菌,活血软坚药能促进结核菌的钙化吸收,使病变消失.

    作者:刘官飞 刊期: 2009年第07期

  • 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240例临床麻醉分析

    目的:回顾性分析总结240例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PCABG)的麻醉,探讨OPCABG的麻醉方法及管理经验.方法:2004-2008年我院共完成OPCABG的麻醉240例,其中左主干病变40例,三支病变180例,合并糖尿病165例.结果:240例病人麻醉手术顺利.结论:OPCABG全身生理影响小,安全可靠,效果满意.麻醉处理的重点为整个围术期的综合管理,术前准备充分,术中控制血流动力学稳定及维持心肌氧供氧需的平衡,术后合理应用血管活性药物及术后镇痛.

    作者:曹永;刘静;欧阳川 刊期: 2009年第07期

  • 悬灸配合中药治疗小儿遗尿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悬灸配合中药治疗小儿遗尿临床疗效.方法:将76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38例给予悬灸及中药治疗,对照组38例给予传统针灸治疗,3周为1疗程.结果:治疗组痊愈27例,好转8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92.11;对照组痊愈26例,好转7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86.84,两组间疗效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悬灸及中药治疗和传统针灸一样有较好临床疗效,但本法无痛苦,更易为小儿患者接受,是值得临床推广一种好方法.

    作者:张秋玲 刊期: 2009年第07期

  • 陈莹教授治疗经行情志异常1例报道

    目的:总结陈莹教授治疗经行情志异常的经验.方法:跟师应诊,整理老师经验.结论:陈莹教授在治疗经行情志异常时注重扶助人体正气,体现整体观念,以舒肝解郁,温化痰饮为主,辅以补益气血,活血化瘀,佐以补脾肾化水湿之法,并根据辨证所涉及的脏腑、见症不同而用药有所侧重,且配合心理治疗,提高疗效.

    作者:李佳;陈莹 刊期: 2009年第07期

  • 《针灸学》中双手进针法教学的改进

    选择343例学生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学生用改进双手进针法教学,对照组学生用传统的进针法教学,经实验观察,观察组学生掌握进针法学习的进度明显优于对照组,提示改进双手进针法教学有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使学生能尽快的掌握学习针刺进针法.

    作者:王辉 刊期: 2009年第07期

  • 近年来推拿手法刺激量参数研究概况

    为了揭示推拿手法的本质和特点,介绍了近20多年来推拿手法刺激量参数的研究进展,通过相关文献的阅读与研究发现,目前对推拿手法的分析还不是很深入和系统.在总结前人工作的基础上,提出了可能的解决途径,为推拿手法量化、规范化及标准化的研究奠定理论基础.

    作者:张红参;丰芬;范宏元;杨爱国;蓝岚;李川;黄靖宇;罗建;阎博华;罗才贵 刊期: 2009年第07期

  • 颈本体感觉紊乱性眩晕与颈椎稳定因素

    颈性眩晕的发病是由多种因素引起的.颈椎本体感觉紊乱可能是颈性眩晕发病较普遍的因素之一.

    作者:何水勇;沈国权 刊期: 2009年第07期

  • 快速房颤合并肺栓塞1例报道

    肺栓塞为临床常见病,但因缺乏特异性临床表现和检查,容易漏诊和误诊,而早期诊断治疗可明显改善患者预后.报道1例合并快速房颤的肺栓塞,通过对此例肺栓塞病例诊治过程的描述及分析,使大家进一步加深对此症的认识.

    作者:丁敏 刊期: 2009年第07期

  • 牡丹皮酊的制备及临床治疗寻常型痤疮疗效观察

    目的:牡丹皮酊的制备及临床用于寻常型痤疮的疗效观察.方法:牡丹皮粉20g加70%乙醇液100mL过滤制得,用牡丹皮酊外用,2~3次/d,连用50天.结果:面部油脂减少,毛囊性丘疹偶发或消失,总有效率95.2%.不良反应:为皮损者局部短暂刺激性疼痛.结论:牡丹皮酊制作简便,质量易控制,疗效确切,副作用少且轻,安全可靠,在临床有重要的推广意义.

    作者:侯刚健;苗方 刊期: 2009年第07期

  • 王秀云教授运用中医药治疗慢性盆腔炎经验

    慢性盆腔炎是一种严重影响患者身心健康及生殖功能的临床常见疾病,王秀云教授认为湿瘀互结在慢性盆腔炎发病过程中起主导作用,采用活血化瘀除湿的治疗方法,并根据其证候寒热虚实不同而随症治之.取得良好的效果.

    作者:樊宝剑;王秀云;张新 刊期: 2009年第07期

  • 妇科肿瘤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危险因素及中西医结合治疗

    目的:探讨妇科肿瘤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DVT)形成的危险因素及中西医结合治疗疗效观察.方法:回顾性分析16例妇科肿瘤患者术后下肢DVT的成因,同时西医采用尿激酶、川芎嗪等药物治疗及必要的手术治疗;中医服用脉痹汤加减(黄芪、当归、桃仁、地龙、丹参、茯苓、猪苓等).结果:16例患者保守治疗12例,和手术联合抗凝溶栓治疗4例,治疗2~3周症状体征明显改善,复查彩超证实下肢静脉再通,无并发症发生.结论:妇科肿瘤术后合并DVT形成往往是综合因素,及早诊断,中西医结合治疗,可提高疗效.

    作者:韩素新;周剑利;刘淑艳 刊期: 2009年第07期

  • 功能性鼻窦内窥镜手术后应用中药辨证治疗的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中医药辨证在功能性鼻内窥镜手术后的治疗作用.方法:对90例(180侧)慢性鼻窦炎、鼻息肉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5例,治疗组在功能性鼻内窥镜手术后加用中医药辨证治疗,术后进行观察及随访.结果:治疗组在术腔上皮化时间及疗效上优于未采用中医药辨证治疗的对照料组.结论:功能性鼻内窥镜手术后进行中医药辨证治疗能提高手术疗效.

    作者:刘春松;邱宝珊;王士贞 刊期: 2009年第07期

  •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参鹿片中五味子乙素的含量

    目的:建立HPLC法测定参鹿片中五味子乙素的含量.方法:采用DiamonsilTM C18柱(250mm×4.6mm),以甲醇-水(80:20)为流动相,检测波长为254nm.结果:在进样量为0.112~1.008μg范围内五味子乙素峰面积值与进样量有良好的线性关系,回归方程:Y=325388.9968X-4346.5643(r=0.9999,n=5).回收率为98.09%,RSD=0.54.分析方法的精密度为0.53%(n=5).结论:此方法简便、快捷、准确.

    作者:康强;樊华 刊期: 2009年第07期

  • 新固肠止泻丸质量标准研究

    目的:建立新固肠止泻丸质量标准.方法:采用TLC法对处方中延胡索和当归进行定性鉴别;采用HPLC法测定制剂中黄连所含有盐酸小檗碱的含量:色谱柱为Sphevisotb-C18(200mm×4.6mm,5 μm),流动相为乙腈-0.1%磷酸溶液(48:52)(每100mL加十二烷基硫酸钠0.1g),检测波长为265nm,柱温为室温,流速为1.0mL·min-1.结果:TLC法能检出延胡索乙素和当归;盐酸小檗碱在0.084~0.560 μg范围内有良好的线性关系,平均回收率为98.51%、RSD为1.32%.结论:所建标准可用于新固肠止泻丸的质量控制.

    作者:史亚军;陈金文 刊期: 2009年第07期

  • 消瘿胶囊鉴别方法研究

    目的:建立消瘿胶囊质量控制方法.方法:采用显微鉴别法与薄层色谱法检查制剂中莪术、白花蛇舌草、丹参.采用液相色谱法检查山慈菇、白芥子.结果:鉴别方法专属性、重复性良好.结论:为该制剂质量分析建立了可靠的分析鉴别方法.

    作者:王哲 刊期: 2009年第07期

  • 中心静脉导管治疗自发性气胸43例分析

    目的:分析自发性气胸采用中心静脉导管作微创胸腔闭式引流结合持续低负压吸引的治疗效果.方法:对43例自发性气胸患者均采用中心静脉导管作微创胸腔闭式引流的新方法.结果:43例自发性气胸病人行胸腔闭式引流34例,胸腔闭式引流电动负压吸引7例,2例需应用常规胸腔闭式引流,平均住院时间为4.8天,均治愈出院.结论:采用中心静脉导管行胸腔内插管闭式引流术,安全有效,操作简捷,胸膜组织损伤小,避免了反复穿刺造成的胸膜多处损伤、出血、皮下气肿、复张性肺水肿及循环障碍等,减轻患者痛苦,缩短了治疗疗程,疗效显著.

    作者:许建新 刊期: 2009年第07期

  • 中医药治疗男性乳房发育症的思路与方法

    从病变脏腑在肝肾、肾虚肝郁是病变的枢纽,探讨了男性乳房发育症的病因病机,并提出了本病的治疗原则、辨证分型及生活调摄要求,为临床治疗本病提供一条思路.

    作者:高曼琳 刊期: 2009年第07期

  • 中医药治疗腹胀的研究进展

    中医药治疗手术性腹胀及肝病性腹胀的临床研究较多,疗效显著.目前癌性腹胀者逐渐增多,用中医进行这方面防治的临床研究较少,很值得进行研究.

    作者:张莉莉 刊期: 2009年第07期

  • 通心络配合西药综合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通心络胶囊配合西药综合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疗效观察.方法:78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组,两组均给予西药硝酸异山梨酯、美托洛尔、肠溶阿斯匹林等治疗,治疗组加用通心络.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心绞痛与心电图改善总有效率94.74%,81.58%,对照组分别为77.5%,55.0%.经统计学处理P<0.05.结论:通心络配合西药综合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疗效显著.

    作者:李克卉;李建华 刊期: 2009年第07期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杂志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杂志

主管:辽宁省教育厅

主办:辽宁中医药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