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人参黄芪的性味与配伍对方剂构成的影响

刘月;初杰

关键词:人参, 黄芪, 配伍, 方剂
摘要:人参黄芪配伍对方剂构成的影响,叙述<伤寒论>中人参的作用,人参在方剂配伍中的作用;<金匮要略>中黄芪的作用;人参黄芪在方剂配伍中的作用.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杂志相关文献
  • 复方脚癣灵搽剂质量标准研究

    目的:建立复方脚癣灵的质量控制方法.方法:采用TCL法对复方脚癣灵中蛇床子、土剂皮进行了定性研究,并用HPLC法对方中君药黄连、黄柏的主要成分小檗碱,黄芩的主要成分黄芩苷进行了含量测定.结果:小檗碱在1.824~18.04 ug/m.范围内,黄芩苷在1.84~18.4ug/mL范围内呈线性关系,回收率分别为98.97%和98.27%,KSD分别为3.8%和1.8%.结论:该方法准确、可靠,可用于控制复方脚癣灵的质量.

    作者:荆蕴杰;郭汉文;方亮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辛芷滴鼻剂质量标准研究

    目的:建立辛芷滴鼻剂的质量控制标准.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方中白芷所含欧前胡素进行含量测定,以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为填充剂,以甲醇-水(58:46)为流动相,检测波长300nm;采用薄层色谱法对方中所含白芷、辛夷进行定性鉴别.结果:欧前胡素进样量在0.116~2.320ug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2),平均回收率100.6%.KSD为2.41%(n=6);薄层色谱显示方中白芷、辛夷专属性强,阴性无干扰.结论:该方法准确、可靠、重现性好,可作为辛芷滴鼻剂的质量控制标准.

    作者:贾树娟;张会宗;李大明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推拿手法和练功的教学思考

    <推拿学>是针灸推拿专业的一门非常重要的基础课,在该课程的实际教学中,应特别注意学生手法技能练功的训练,要求学生多动手,掌握手法基本操作技能,为以后学习针灸推拿临床各科打下坚实的基础.在教学过程中,笔者认为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作者:吴成举;谢鑫;茹东风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不同产地葛根中总黄酮和葛根素的含量测定

    目的:考察不同产地葛根中总黄酮和葛根素的含量.方法: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UV)测定总黄酮含量;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葛根素含量,kromasil C18色谱柱(4.6mm×250mm,5um),流动相为甲醇--水(33:67),流速为1.0 mL·min-1,柱温30℃.检测波长为250nm.结果:总黄酮含量为0.66%~18.41%;葛根素含量为0.21%~4.06%.结论:各产地的葛根药材中总黄酮和葛根素含量间变异较大,以四川产葛根中总黄酮和葛根素含量高.

    作者:任亚东;朱艳林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EMA在食管鳞癌组织中表达及其与CK的相关性

    目的:研究食管鳞癌组织中上皮膜抗原(epithelial memberane antigen,EMA)的表达,探讨其与食管鳞癌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及其与细胞角蛋白(cytokeratin,CK)表达的相关性.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135例食管鳞癌标本的EMA表达.结果:在所检测的135例食管癌标本中,EMA阳性者25例,阳性度18.52%. EMA的表达与患者性别、年龄、血型、肿瘤浸润的深度、肿瘤分化的程度等无相关性,与淋巴结转移有相关性,EMA表达与CK表达呈显著正相关.结论:EMA在食管鳞癌的淋巴结转移中可能起一定作用,EMA的表达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肿瘤的淋巴结转移情况,检测食管鳞癌组织中EMA和CK的表达有助于了解肿瘤的淋巴结转移情况和评估食管鳞癌患者的预后.

    作者:童伟;刘顺寿;玉寒冰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益气活血补肠汤合化疗治疗直肠癌术后患者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益气活血补肠汤联合化疗对直肠癌术后气虚血瘀证患者的疗效.方法:采用随机对照研究方法将68例患者平均分为两组,治疗组(34例)用益气活血补肠汤加化疗治疗,对照组(34例)单用化疗治疗,两组治疗均为每3周1次,共4个疗程.观察两组患者的疗效、气虚血瘀症状的改善以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的肿瘤缓解率分别为41.1%和35.3%;中医气虚血瘀证候疗效:控显率治疗组(73.5%)与对照组(20.5%)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治疗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益气活血补肠汤联合化疗对改善直肠癌术后患者气虚血症状,减轻化疗部分不良反应有一定的效果.

    作者:王桦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肢体语言在医学英语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英语教学以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为目标,因此课堂教学要更多的注重与学生交流,让学生在学的过程中领会其本质,进而学以致用,达到应用的目的.肢体语言可以精确并有效地表达说话者的意图,对课堂教学有很大的辅助作用.医学英语的教学由于晦涩难懂而在课堂教学上存在困难,肢体语言的应用不仅可以活跃课堂气氛,还可以使知识形象化,完善教学效果.

    作者:崔晨捷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痰湿体质与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的相关性

    中医学蕴藏着丰富的体质医学的内容,从中医学痰湿体质角度入手,讨论了其生理病理特点、形成机理及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的发病特点,归纳了痰湿体质与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的相关性研究,并对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作者:范梦男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穴位注射对肿瘤化疗引起消化道反应的临床观察

    目的:通过双侧足三里穴位注射、肌肉注射胃复安,观察对肿瘤患者化疗过程中消化道不良反应及骨髓抑制程度的减毒作用.方法:将选取病例随机分为穴注组和肌注组.穴注组:胃复安10mg注入双侧足三里穴,1次/日,与化疗方案同步;肌注组:胃复安10mg肌肉注射,1次/日,与化疗方案同步.结果:消化道反应程度:穴注组0度1例,Ⅰ度6例,Ⅱ度8例,Ⅲ度、Ⅳ度0例:肌注组0度0例,Ⅰ度4例,Ⅱ度9例,Ⅲ度2例,Ⅳ度0例.骨髓抑制程度:穴注组0度0例,Ⅰ度9例,Ⅱ度6例,Ⅲ度、Ⅳ度0例;肌注组0度0例,Ⅰ度3例.Ⅱ度10例,Ⅲ度2例,Ⅳ度0例.结论:穴注组对于减弱化疗患者消化道反应及骨髓抑制程度明显优于肌注组.

    作者:赵艳莉;王会仓;陈明霞;李沛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病毒性心肌炎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病毒性心肌炎的临床疗效.方法:100例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60例和对照组40例,两组均采用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参芪合甘汤治疗.2周为1个疗程,治疗4个疗程和8个疗程后各评定疗效1次.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分别为65%和95%,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35%和72.5%,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病毒性心肌炎疗效显著.

    作者:翟丽丽;郭清华;郭焕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361例肝硬化患者综合分析

    肝硬化是我国常见疾病和主要死亡病因之一,为了解我院肝硬化病人的状况,对我院2004-2006年消化科住院治疗的361例肝硬化患者进行性别、年龄结构、并发症分析,现报道如下.

    作者:卢虹;解雅惠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复方石苇片治疗湿热下注证的临床观察

    对108例下尿路感染(中医辨证湿热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81例,对照组27例,脱落1例.分别给予复方石苇片和三金片进行治疗观察,同时观察中医证候和尿常规白细胞疗效,并观察该药对患者有无不良反应.结果:经过观察两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尿常规白细胞疗效比较(P<0.05),及其两组间疗效比较(P>0.05),未有不良反应发生.提示:复方石苇片可有效治疗下尿路感染,与三金片比较两组疗效无显著性差异.

    作者:王圣治;何学红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人参黄芪的性味与配伍对方剂构成的影响

    人参黄芪配伍对方剂构成的影响,叙述<伤寒论>中人参的作用,人参在方剂配伍中的作用;<金匮要略>中黄芪的作用;人参黄芪在方剂配伍中的作用.

    作者:刘月;初杰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不同采收期和加工方法对五味子多糖含量的影响

    目的:研究辽宁丹东凤城地区不同采收期和加工方法对五味子质量的影响.方法:采用比色法测定五味子中多糖含量.结果:5个样品中五味子多糖含量有差异.结论:不同采收期和加工方法对五味子质量有明显影响.

    作者:李宝岩;包辉;王冰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逍遥散加减治疗经前期紧张综合征的临床应用

    经前期紧张综合征是常见的妇科疾病之一,是影响女性健康和生活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其临床表现多样.西医目前尚无确切可靠的治疗方法,中医治疗取得了良好的疗效.目前中医从肝论治已得到诸多医家的公认,且肝郁气滞是主要、常见的证型.临床实践中发现用逍遥散治疗经前期紧张综合征的证型属于肝郁气滞者疗效较好,遂对逍遥散治疗本病的临床运用体会作一总结.

    作者:郑娜;陈红;卓毅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消渴并发胸痹的病理过程探讨

    现代医学关于糖尿病的研究日益深入,并构建起一套完整的理论体系.祖国医学中的消渴病在某些临床表现上类似于糖尿病,但由于其以症状命名,故而消渴病中还包含了现代医学中非糖尿病的因素.随着糖尿病的病情发展,终会出现一系列的并发症,其中包括了心脏大血管病变,临床上以中医学胸痹为主要的发病类型.虽然传统医学的消渴和胸痹是两个独立的概念,但二者除了在发病上可能存在的并行关系外,如果从总体的病机着眼,消渴与胸痹亦存在着紧密的联系.着重论述消渴并发胸痹的病理演变过程,力图从这一过程中找到二者关系的本质.

    作者:薄文斌;石岩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消补清三法治疗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的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消补清三法治疗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CNP)的疗效.方法:选择符合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诊断的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CNP)标准患者220例,予消补清三法统方的萆薢分清饮加味水煎服,日1剂,分2次服,疗程3个月.对治疗前后疗效及症状改善情况进行时比观察.结果:完成治疗的200例患者中,NIH-CPSI总评分治疗前后分别为(25.3±6.1)分和(13.8±7.3)分(P<0.01),平均降低12.1分;症状评分治疗前后分别为(14.3±3.2)分和(7.6±2.8)分(P<0.01),平均降低6.6分;生活质量评分治疗前后分别为(9.0±3.3)分和(4.2±2.3)分(P<0.01),平均降低4.9分.临床近期治愈54例(27.0%),显效者86例(43.0%),有效者44例(22.0%)无效者16例(8%),总有效率92.0%.未见肝肾功能异常及不良事件发生.结论:消补清三法治疗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安全、有效.无明显不良反应.

    作者:杨文涛;李锡主;王英俊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薛伯寿教授经方应用验案举隅

    薛伯寿教授,1963年毕业于上海中医学院,分配到中国中医研究院广安门医院,即拜名老中医蒲辅周为师,跟师学习深造13年,先后发表蒲辅周学术思想继承与发挥的论文数十篇.

    作者:杨金亮;齐文升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强化实践环节提高中医院校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

    就中医院校学生计算机教学中,如何加强实践环节,培养具有较强应用能力的计算机复合医学人才的途径进行了探讨.

    作者:张颖;刘建平;杨钧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老鹳草类药材的显微定量研究

    目的:实验以东北地区收集到的9种老鹳草类药材为研究对象,采用显微定量的方法对其进行比较鉴别,通过显微特征常数的差别,对不同品种进行相关分析,以达到区别鉴定的目的,从而为该类药材的鉴别提供一种新的手段.方法:采用容量分析手段,以老鹳的草酸钙簇晶为显微特征物,对老鹳草显微特征常数进行测定.结果:得到了老鹳草药材草酸钙簇晶的显微特征常数.结论:该类药材9个品种间的显微特征常数差别较大,可作为区别鉴定的依据;该法结果真实可靠,鉴别中草药品种是科学可行的.

    作者:张洪春;尹海波;王婷;韩荣春;王冰 刊期: 2008年第05期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杂志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杂志

主管:辽宁省教育厅

主办:辽宁中医药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