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莱阳沙参的研究现状与思考

吕方军;张钦德

关键词:莱阳沙参, 研究, 思考
摘要:对近10年来莱阳沙参在资源分布、种植管理、采收加工、真伪鉴别、化学成分、药理作用、临床应用等方面的研究成果进行概括性综述;并对目前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思考,提出今后对莱阳沙参进行研究、综合利用开发方面的建设性意见,以利于对莱阳沙参的深入研究.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杂志相关文献
  • 左金丸治证本质及其配伍内涵探析

    <丹溪心法>左金丸,由黄连六两与吴茱萸一两配伍组成,为治肝火犯胃证之常用方剂.历代医家对其治证及配伍均多有阐发,本文旨在从古代文献及现代研究人手,探讨左金丸治证本质及其配伍内涵.

    作者:张红梅;范颖;李然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枳椇子中总黄酮的含量测定

    目的:测定江西枳椇子中总黄酮的含量.方法:以槲皮素为对照品.用紫外分光光度法于256nm处测定江西枳椇子中总黄酮的含量.结果:江西枳椇子中总黄酮的质量分数为1.96%,RSD=0.85%(n=5);回归方程y=75.3x-0.021,槲皮素在2~10ug·mL-1(r=0.9998)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平均回收率为100.6%.结论:方法简便易行,准确可靠,可作为枳椇子总黄酮质量控制的方法,为开发利用枳椇子提供了科学依据.

    作者:姚小华;高英;李卫民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的药物治疗现状

    简要介绍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的分型,综述了目前国内对于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的各种药物治疗现状.用药时应遵循个体化原则.

    作者:丁敏;郦永平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脊髓EAAs及NMDA受体在神经病理性疼痛及针刺镇痛中的作用研究进展

    神经病理性疼痛以自发性疼痛、痛觉过敏、痛觉超敏为特征,其发病机制目前还不十分清楚.脊髓背角神经元的中枢敏化在神经病理性疼痛的产生和维持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而脊髓兴奋性氨基酸及其NMDA受体介导了脊髓中枢敏化现象,参与了自发性疼痛、痛觉过敏、痛觉超敏的形成,在神经病理性疼痛的形成和维持中具有重要作用.针刺可通过降低脊髓兴奋性氨基酸的含量及NMDA受体的表迭,抑制中枢敏感化的产生,减缓痛觉过敏的形成从而达到镇痛的效应.

    作者:李翠贤;马骋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痰湿体质与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的相关性

    中医学蕴藏着丰富的体质医学的内容,从中医学痰湿体质角度入手,讨论了其生理病理特点、形成机理及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的发病特点,归纳了痰湿体质与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的相关性研究,并对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作者:范梦男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复方石苇片治疗湿热下注证的临床观察

    对108例下尿路感染(中医辨证湿热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81例,对照组27例,脱落1例.分别给予复方石苇片和三金片进行治疗观察,同时观察中医证候和尿常规白细胞疗效,并观察该药对患者有无不良反应.结果:经过观察两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尿常规白细胞疗效比较(P<0.05),及其两组间疗效比较(P>0.05),未有不良反应发生.提示:复方石苇片可有效治疗下尿路感染,与三金片比较两组疗效无显著性差异.

    作者:王圣治;何学红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温胆汤加减在精神分裂症中的应用

    温胆汤为历史名方,出自南北朝名医姚僧垣的<集验方>,因其疗效卓著而为历代医家广泛应用,后为<备急千金要方>及<外台秘要>引用得以存留.

    作者:李燕;董湘玉;周秀芳;周振华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马融教授治疗多发性抽动症二则

    马融教授长期从事儿科科研及临床工作,对中医儿科基本理论颇多新见解,处理小儿疑难杂症经验丰富.尤对小儿癫痫、抽动症及多动症体会颇多.撷取马融治疗多发性抽动症二则以飨读者.

    作者:蒋明辉;韩晓丽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多平面重建对周围型肺癌支气管血管切迹的检出研究

    作者:张伟;孙久山;赵宝英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岩舒治疗食道癌的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岩舒注射液治疗食道癌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不能手术或手术后复发的中晚期食道癌病人35例,随机分为治疗组20例和对照组15例,治疗组采用岩舒注射液20mL.每日1次,连用30天为1个疗程,对照组采用常规化疗,即氟脲嘧啶0.5/m2,1~5天,顺铂25/m2,1~3天,每3周或4周重复1次,1个疗程结束后判断疗效.结果:治疗组20例,总有效率65%.对照组15例,总有效率46%.结论:岩舒注射液具有抗癌作用,其临床疗效与化疗药物相近,并具有缓解癌性疼痛的作用,无任何毒副作用.

    作者:高庆华;杨柳;岳峥;张大悦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病毒性心肌炎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病毒性心肌炎的临床疗效.方法:100例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60例和对照组40例,两组均采用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参芪合甘汤治疗.2周为1个疗程,治疗4个疗程和8个疗程后各评定疗效1次.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分别为65%和95%,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35%和72.5%,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病毒性心肌炎疗效显著.

    作者:翟丽丽;郭清华;郭焕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东垣运用风药探析

    风药,也称风燥升阳药,是一美具有升发、疏散特性的药物.这类药物大多性温或平,味辛、苦或甘,归属于足阳明胃经、足太阳膀胱经、手太阴肺经和足厥阴肝经,发挥祛风、解热、升散、止痛等功效.李东垣临证组方,擅用升麻、柴胡等,升麻是足阳明胃经之引经药,可升发脾胃之清阳;柴胡为足少阳胆经之引经药,可升发少阳春升之气.而胆气能否升发,对脾胃升降机能影响甚大.从四个方面探讨东垣运用风药寓意.①风药开郁:脾虚木郁,木郁则发之,取风药开郁,发散郁火;②升发脾阳:治疗脾胃虚弱,阴火上乘之证,帮助补益药补脾阳,恢复脾胃升清降浊的功能;③风能胜湿:取升阳除湿、除湿通络之效以治疗泻泄、崩漏、痿痹等湿饮为病;④引药上行:分经论治头痛及其他头面诸疾,引药直达病所,高巅之上惟风可到.东垣运用祛风药注意整体辨证,用风药的同时考虑与补气药、滋阴药、泻火药的配伍,互相牵制以制衡.

    作者:崔淑兰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中医高职院校体育课程设置的探讨

    针对中医高职院体育课程设置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优化体育课程设置的思路,并针对女生占多数以及体育课的教学时数较少等实际情况,并结合学生的专业特点,指出适合中医高职院特色的公共体育课发展方向.

    作者:刘延宁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自拟补肾活血温经通络汤治疗膝骨陛关节炎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评价自拟补肾活血温经通络汤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并与筋骨痛消丸作比较.方法:将283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152例,治疗组给予补肾活血温经通络汤治疗.对照组131例,给予筋骨痛消丸治疗,疗程均为3个月,观测对膝关节疼痛,活动范围及可行走距离等.结果:治疗组有效率及优良率优于对照组.结论:补肾活血温经通络汤可以有效治疗膝骨性关节炎,显示了中医整体观辨证论治理念的优势.

    作者:沈计荣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活血化瘀方剂几种配伍方法的探讨

    活血化瘀法是祖国医学治疗大法之一,作为体现其治法的方剂目前更是被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临床.根据历代医学家活血化瘀的理论与其它治则的辨证关系,并针对病机的不同来探讨一下活血化瘀方剂中活血化瘀药与其他药的几种配伍方法.

    作者:刘志队;袭武;王均宁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中药专业《药物化学》理论课教学改革的初探

    通过对药物化学理论课教学的现状和落后原因进行分析,提出对药物化学理论课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改革,以提高药物化学理论课教学的质量,培养学生对药物化学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教与学互相促进、共同提高.

    作者:陈桂荣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中药配合化疗治疗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研究

    目的:观察益气养阴化痰解毒中药配合常规化疗治疗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疗效,并从中医和西医的双重角度分析其疗效机理.方法:以益气养阴化痰解毒中药配合肺癌常规化疗治疗35例(简称治疗组),同时设单纯化疗组(简称对照组)20例作对照.治疗2个疗程后分别评价两组局部病灶变化、中医证候积分、行为状况(Karnofsky评分)及实验指标.结果:中西医结合治疗组和对照组近期治疗有效率分别为17.14%和15%,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P>0.05);治疗组和对照组瘤体稳定率分别为82.86%和60%,两组治疗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中西医结合治疗组在改善患者中医证候及提高生活质量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且中西医结合治疗组在治疗后sIL-2R明显下降(P<0.01)、TNF-α明显上升(P<0.01),对照组sIL-2R也有明显下降(P<0.05)、TNF-α明显上升(P<005),而治疗组sIL-2R、TNF-α指标的改善更为明显,治疗后两组间比较均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以益气养阴化痰解毒中药配合常规化疗治疗申、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具有稳定瘤体,抑制肺癌发展的作用,其疗效优于单纯化疗对照组,并可以显著改善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主要中医证候,提高生活质量,改善患者免疫状况,具有协同增效和抗肿瘤的作用.

    作者:张学民;周永明;钱钢;蒋霆辉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推拿手法和练功的教学思考

    <推拿学>是针灸推拿专业的一门非常重要的基础课,在该课程的实际教学中,应特别注意学生手法技能练功的训练,要求学生多动手,掌握手法基本操作技能,为以后学习针灸推拿临床各科打下坚实的基础.在教学过程中,笔者认为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作者:吴成举;谢鑫;茹东风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整合疗法治疗高脂血症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肝病治疗仪运用脉冲电磁场,以中药离子导入治疗为核心,辅以耳穴贴压、有氧运动、饮食疗法为整合方案,加强对高脂血症的治疗效果,并探讨其作用机理.方法:采用随机设计,将112例符合标准的患者分为A、B组,每组56例.在肝病治疗仪统一治疗前提下,观察两组疗程前后血脂值变化,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两组降低TC、TG、LDL-C有显著疗效(P<0.05),HDL-C升高.两组疗效对比:A组在治疗后调脂作用明显优于B组(P<0.05).结论:整合效应(肝病治疗仪、耳穴贴压、有氧运动、营养平衡)为一体,治疗高脂血症有明显的调脂效果.时防治心脑动脉硬化有一定的使用价值,临床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李新华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参芪扶正注射液对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近期左心功能的影响

    目的:探讨参芪扶正注射液对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ChronicHeartFailure,CHF)患者近期左心功能的影响.方法:采取随机对照研究,将60例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标准抗心衰治疗(ACEI、β受体阻滞剂、利尿剂、洋地黄制剂、硝酸酯类药物),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参芪扶正注射液250mL,静脉点滴,每日1次,疗程3周,两组患者均于治疗前后检测血浆脑钠素(BNP),测定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心排血量(CO)、及心排指数(CI).结果:治疗组及对照组在用药前各指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用药后:对照组LVEF、CO、及CI较前无显著变化(P>0.05).BNP水平显著降低(P<0.05),治疗组LVEF、CO及CI较前显著改善(P<0.01),BNP水平显著降低(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在用药后各指标相比显著改善,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参芪扶正注射液具有加强心肌收缩力,增加心输出量,降低心肌耗氧,改善CHF患者左室重塑,改善预后.改善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近期左心功能作用.

    作者:李丽;钱海凌;莫霄云 刊期: 2008年第05期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杂志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杂志

主管:辽宁省教育厅

主办:辽宁中医药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