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中药专业《药物化学》理论课教学改革的初探

陈桂荣

关键词:药物化学, 理论课教学, 教学内容, 教学方法
摘要:通过对药物化学理论课教学的现状和落后原因进行分析,提出对药物化学理论课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改革,以提高药物化学理论课教学的质量,培养学生对药物化学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教与学互相促进、共同提高.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杂志相关文献
  • 中药治疗周围血管疾病常见副作用及其防治的探讨

    阐述中医辨证治疗周围血管疾病有独到之处,疗效肯定.临床实践中,常见患者大便次数增多,老年患者出现高血压,或出现全身不适症状.对此,辨证施治,运用中药积极防治,可以纠正和避免.如预防大便次数增多,运用清热解毒药物:金银花、野菊花等,少用大寒、滑肠的药物.对出现高血压症状,运用降压和软化血管药物:生槐花、葛根、生草决明、生山楂等.

    作者:周湘梅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辛芷滴鼻剂质量标准研究

    目的:建立辛芷滴鼻剂的质量控制标准.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方中白芷所含欧前胡素进行含量测定,以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为填充剂,以甲醇-水(58:46)为流动相,检测波长300nm;采用薄层色谱法对方中所含白芷、辛夷进行定性鉴别.结果:欧前胡素进样量在0.116~2.320ug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2),平均回收率100.6%.KSD为2.41%(n=6);薄层色谱显示方中白芷、辛夷专属性强,阴性无干扰.结论:该方法准确、可靠、重现性好,可作为辛芷滴鼻剂的质量控制标准.

    作者:贾树娟;张会宗;李大明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瑜伽与中医养生

    中医学与瑜伽都产生于具有几千年人类文明史的东方古国,都属于历史久远、各自独立并具有巨大体系的养生文化.中医学是我国的原创性医学,古印度文化汲养下的瑜伽也同样具有鲜明的人文与医学的双重属性.就两者各自的指导思想,饮食养生等方面进行粗略的比较,期望给时下中医养生的实践和发展提供有益借鉴.进而更好地指导养生防病与临床治疗.

    作者:刘莹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岩舒治疗食道癌的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岩舒注射液治疗食道癌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不能手术或手术后复发的中晚期食道癌病人35例,随机分为治疗组20例和对照组15例,治疗组采用岩舒注射液20mL.每日1次,连用30天为1个疗程,对照组采用常规化疗,即氟脲嘧啶0.5/m2,1~5天,顺铂25/m2,1~3天,每3周或4周重复1次,1个疗程结束后判断疗效.结果:治疗组20例,总有效率65%.对照组15例,总有效率46%.结论:岩舒注射液具有抗癌作用,其临床疗效与化疗药物相近,并具有缓解癌性疼痛的作用,无任何毒副作用.

    作者:高庆华;杨柳;岳峥;张大悦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腰椎间盘突出症中医综合护理体会

    目的:运用中医综合护理方法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从心理、日常生活起居、饮食调护、中药离子导入、康复指导等方面进行有计划、有步骤的综合护理,充分发挥中医辨证施护的作用.结果:总有效率96%.结论: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运用中医综合护理方法疗效满意,值得推广.

    作者:田春梅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湿热证与炎症因子相关性的探讨

    湿热证是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的主要证候之一,在肾病综合征的辨证治疗中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重要因素.主要探讨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湿热证与炎症因子的相关性,希望从细胞因子水平客观揭示原发性肾综湿热证与炎症细胞因子的相关性,进而从现代化角度进一步揭示中医湿热因素的实质及部分病理机制.

    作者:钟云良;谢桂权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痛经的辨证与辨病治疗

    通过辩证结合辨病,对子宫内膜异位症,慢性盆腔炎,子宫发育不良等引起的病经,分清寒热虚实,瘀血轻重,结合月经周期的不同阶段,分别用活血化瘀,清利湿热,补益肝肾等法治疗,能取得较好的疗效.

    作者:唐青之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阐发中医古籍有关血液理论的论述特点

    血液是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之一,在中医理论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古代医籍对于血液的论述很多,但归纳起来基本上多是围绕血液的生成、功能以及血液异常导致血证的病因病机和临床治法展开论述的,并且不同的时期具有不同的特点.

    作者:黄宝冬;吕爱平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脑血管意外偏瘫患者早期康复护理刍议

    目的:观察早期康复护理对脑血管意外偏瘫患者功能预后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146例脑血管意外偏瘫患者随机分为康复护理组76例与对照组70例,康复护理组进行肢体、心理的康复护理,对照组只接受基础治疗.结果:治疗前两组MBI无显著差异(P>0.05),出院时两组均较入选时明显改善(P<0.01),早期康复护理组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康复护理的早期介入.极大程度的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能力和生活质量.

    作者:白娜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推拿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推拿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60例,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腰椎牵引治疗,每日1次;观察组采用推拿手法治疗,隔日1次,两组均治疗1个月.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临床疗效判定优17例,良9例,可3例,差1例;对照组优11例,良6例,可9例,差4例,两组疗效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推拿方法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有效方法.

    作者:林勋;元唯安;何天翔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浅谈《针灸甲乙经》的学术价值

    <针灸甲乙经>的学术价值主要体现在:①借鉴类书的编撰,保存文献资料;②理论与实践结合,指导教学与临床.

    作者:章曦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升阳益胃汤临床应用举隅

    运用升阳益胃汤治疗胆囊炎、返流性食管炎、血压调节不良、慢性肾盂肾炎、慢性咽炎,并举案例说明.凡属脾气不足,清阳上升之证均可以加减施治.

    作者:唐志东;杨晖;陈波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乙乙乳膏对软组织损伤局部组织中IL-1β含量的影响

    通过实验观察乙乙乳膏对实验性损伤性血肿局部软组织炎性介质IL-1β的影响及组织形态学改变.方法:通过打击局部建立家兔急性软组织损伤模型,随机分为乙乙乳膏组,阴性对照组,阳性对照组,正常组.除正常组外各组分别应用乙乙乳膏或对照药或65%酒精局部给药,于治疗后第1、3、5天同一时相局部软组织取材,部分组织匀浆,用ELISA法测定匀浆液中IL-1β含量,在电镜和光镜下观察组织形态学变化.结果:乙乙乳膏组,扶他林凝胶膏组损伤局部软组织瘀血明显消退,肌纤维的修复;盐水组损伤局部软组织IL-1β的含量伤后各时相明显高于正常组(P<0.01);乙乙乳膏组有效抑制模兔损伤局部组织IL-1 β的含量(P<0.01),而与扶他林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乙乙乳膏剂可以有效的促进损伤局部瘀血的消散和肌纤维的修复.其治疗急性软组织损伤的治疗机理与抑制损伤局部软组织炎性因子IL-1 β的产生有关.

    作者:韩涛;何磊;李述新;李洪久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藁本内酯对照品提取与稳定性的研究

    目的:通过提取与分离等实验从中药材藁本中得到藁本内酯的对照品.为其质量标准的建立和稳定性的研究提供依据,并能够掌握该方法.方法:中药材蒿本中含有藁本内酯、正丁烯酞内酯等多种成分,通过硅胶G柱层析分离制得藁本内酯,经GC-14B气相色谱检测纯度,以UV-2401(PC)S考察其质量标准.结果:制得藁本内酯纯度为98%以上,稳定性实验发现藁本内酯于-20℃下在氟仿溶液中稳定,乙醇溶液中不稳定,四氯化碳溶液中末见漂浮物.结论:该试验分离提取的藁本内酯纯度高、杂质少,质量标准符合中国药典限量规定,并对其稳定性提供依据.

    作者:张爱君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的药物治疗现状

    简要介绍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的分型,综述了目前国内对于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的各种药物治疗现状.用药时应遵循个体化原则.

    作者:丁敏;郦永平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谈执业药师在社会药房中的作用

    随着社会药房规模的不断扩大和医疗保险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入,执业药师在社会药房中的作用显得日益突出.从执业药师的现状出发,阐述执业药师在社会药店中存在的问题、职责、作用及有关建议.

    作者:白景义;邵苏燕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东垣运用风药探析

    风药,也称风燥升阳药,是一美具有升发、疏散特性的药物.这类药物大多性温或平,味辛、苦或甘,归属于足阳明胃经、足太阳膀胱经、手太阴肺经和足厥阴肝经,发挥祛风、解热、升散、止痛等功效.李东垣临证组方,擅用升麻、柴胡等,升麻是足阳明胃经之引经药,可升发脾胃之清阳;柴胡为足少阳胆经之引经药,可升发少阳春升之气.而胆气能否升发,对脾胃升降机能影响甚大.从四个方面探讨东垣运用风药寓意.①风药开郁:脾虚木郁,木郁则发之,取风药开郁,发散郁火;②升发脾阳:治疗脾胃虚弱,阴火上乘之证,帮助补益药补脾阳,恢复脾胃升清降浊的功能;③风能胜湿:取升阳除湿、除湿通络之效以治疗泻泄、崩漏、痿痹等湿饮为病;④引药上行:分经论治头痛及其他头面诸疾,引药直达病所,高巅之上惟风可到.东垣运用祛风药注意整体辨证,用风药的同时考虑与补气药、滋阴药、泻火药的配伍,互相牵制以制衡.

    作者:崔淑兰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中药注射液不良反应文献计量学分析

    目的:对中药注射液引起的741例不良反应进行分析.方法:通过检索国内公开发表的10种医药期刊中有关中药注射液不良反应报道的有关文献156篇,并对741例不良反应进行分析.结果:中药注射液引起的不良反应主要有皮肤过敏反应,过敏性休克,呼吸系统反应,心血管系统反应,消化系统反应等.结论:应加强防范意识;提高药品质量以及严谨其配伍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

    作者:刘海兰;梁鹦;张惠鸣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强化实践环节提高中医院校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

    就中医院校学生计算机教学中,如何加强实践环节,培养具有较强应用能力的计算机复合医学人才的途径进行了探讨.

    作者:张颖;刘建平;杨钧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整合疗法治疗高脂血症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肝病治疗仪运用脉冲电磁场,以中药离子导入治疗为核心,辅以耳穴贴压、有氧运动、饮食疗法为整合方案,加强对高脂血症的治疗效果,并探讨其作用机理.方法:采用随机设计,将112例符合标准的患者分为A、B组,每组56例.在肝病治疗仪统一治疗前提下,观察两组疗程前后血脂值变化,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两组降低TC、TG、LDL-C有显著疗效(P<0.05),HDL-C升高.两组疗效对比:A组在治疗后调脂作用明显优于B组(P<0.05).结论:整合效应(肝病治疗仪、耳穴贴压、有氧运动、营养平衡)为一体,治疗高脂血症有明显的调脂效果.时防治心脑动脉硬化有一定的使用价值,临床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李新华 刊期: 2008年第05期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杂志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杂志

主管:辽宁省教育厅

主办:辽宁中医药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