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浅谈时间医学与心血管疾病

姚成增;曹倩;蒋梅先

关键词:时间医学, 诊断, 治疗, 康复
摘要:时间医学是主要研究人体生物节律及其在医学上应用的一门科学,现代多个学科中均有时间医学的应用,而以其在医学心血管系统疾病的应用多.从诊断、治疗,心脏康复以及中医时间医学在心血管疾病中的应用几个方面探讨了时间医学在心血管系统疾病中的应用和前景,并提出提高临床心血管医生应提高对心血管疾病时间节律和择时给药的意识,掌握针对疾病节律性变化择时施治的技能,以达事半功倍,更好地提高临床疗效.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杂志相关文献
  • 解忧方对抑郁大鼠模型海马BDNF及受体TRKB表达的影响

    目的:观察中药解忧方对慢性应激抑郁模型大鼠海马BDNF、TrkB表达的干预作用.方法:建立慢性应激抑郁大鼠模型,采用免疫组化染色方法,观察解忧方对模型大鼠海马BDNF、TrkB表达的干预作用.结果:慢性应激抑郁模型大鼠海马BDNF、TrkB的表达明显低于正常组.解忧方能明显上调其表达.结论:解忧方能上调节BDNF、TrkB的表达,营养神经元,发挥抗抑郁作用.

    作者:徐向东;郑三霞 刊期: 2008年第08期

  • 模块式教学法在中医妇科教学中应用优势

    <中医妇科学>是高等中医药院校的主干课程之一,在中医专业的教学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加强中医妇科学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又成为重中之重.目前很多国内外较为盛行的教学方法已经引进了医学教育课堂,在培养学生临床思维能力,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提高其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上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主要对多种教学法在教学中的应用进行分析,从而阐明模块式教学法在中医妇科教学中应用的特点,说明模块式教学法在中医妇科教学上的优势,以及如何解决当前教学中的不足.

    作者:冯晓玲;李莹 刊期: 2008年第08期

  • 清热化瘀方提取物预处理对大鼠脑缺血耐受作用及Fas/FasL表达的影响

    目的:探讨脑缺血耐受机制及清热化瘀方作为预处理药物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采用线栓法制备大鼠大脑中动脉脑缺血预处理模型和再灌注模型.取健康雄性SD大鼠40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单纯脑缺血再灌注组、脑缺血预处理组、药物预处理组.再灌注后以免疫组化法测定Fas/FasL蛋白表达,TUNEL法检测细胞凋亡.结果:药物顸处理能够抑制梗死后Fas/FasL表达(P<0.05),其作用程度与缺血预处理接近;药物预处理能抑制缺血半暗区神经元凋亡(P<0.05).其作用程度与缺血预处理相当.结论:脑缺血预处理可能通过抑制促凋亡蛋白Fas/FasL的合成发挥其神经保护作用,Fas/FasL是脑缺血耐受机制之一:清热化瘀方通过下调脑缺血后Fas/FasL的表达而减轻再缺血后神经元凋亡.

    作者:胡跃强;胡国恒;龙华君;祝美珍 刊期: 2008年第08期

  • 浅述活血化瘀法治疗高血压的研究进展

    高血压病又称原发性高血压,是临床上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不仅患病率高,且可导致多种严重的心、脑、肾并发症,危害极大.中医认为血瘀是高血压的重要病因之一,临床应用活血化瘀的方法治疗高血压病具有良好的疗效,越来越受到现代医学界的广泛关注.将重点介绍高血压与血瘀证关系的现代研究以及活血化瘀法在高血压临床治疗中的应用.

    作者:余达明;史亦谦 刊期: 2008年第08期

  • 中医药治疗脂肪肝的研究进展

    对5年来中医药治疗脂肪肝的临床研究作了系统回顾,总结治疗方面的研究成果,阐明中医药治疗脂肪肝的优势,并指出目前研究中存在的薄弱环节.

    作者:韦艾凌;李红霞 刊期: 2008年第08期

  • 针刺百会穴与督脉拔罐相结合治疗早中期强直性脊柱炎的临床观察

    强直性脊柱炎(简称AS),是一种原因不明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基因环境在本病中起重要作用,主要累积中轴关节,从骶髂部、腰部、背部向颈部发展[1].

    作者:王贺元;于晓东 刊期: 2008年第08期

  • 还少胶囊加枸橼酸西地那非治疗中老年勃起功能障碍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还少胶囊加枸橼酸西地那非治疗中老年男性勃起功能障碍的价值.方法:随机开放70例受试者在2周筛选期后进入8周的治疗期,A组还少胶囊加枸橼酸西地那非,还少胶囊10g Bid,枸橼酸西地那非8周内至少服用8次.B组单用枸橼酸西地那非.在筛选期及研究结束时填写国际勃起功能问卷(IIEF).研究者根据IIEF、受试者记事表和总评题对受试者进行疗效评价.结果:还少胶囊加枸橼酸西地那非联合使用后能明显提高性交满足感、性高潮、性欲,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但并不提高患者的勃起情况和性生活总体满足感.服药后无严重不良事件发生.结论:对于中老年的ED患者,还少胶囊加枸橼酸西地那非治疗是有价值的.

    作者:孙志兴;黄健;王庆 刊期: 2008年第08期

  • 学习浮针疗法后的思考

    简要介绍了浮针疗法及其与传统针灸的联系与区别.从浮针疗法的发明和发展的角度出发,探讨针灸创新与针灸古籍文献之间的关系,强调针灸临床实践中应注意实验室检查与四诊合参.

    作者:丰芬;凌宗元;阎博华 刊期: 2008年第08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胰腺炎疗效观察

    目的:研究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胰腺炎(AP)的临床与机制.方法:采用生长抑素、中药通里攻下等综合措施治疗AP22例,其中重症急性胰腺炎(SAP)5例.结果:AP病程缩短,无一例发生并发症,SAP发生并发症,SAP无一例死亡.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AP疗效显著.

    作者:刘庆善 刊期: 2008年第08期

  • 改革高职中医护理教学培养有中医特色的护理人才

    伴随人口老龄化、疾病谱的改变,人们时中医护理的需求将不断增加,如何培养既通晓现代护理又掌握中医护理技能,具有中国特色的护理人才的问题备受关注.根据高职教育宗旨、临床需要和护生自身特点,进行了一系列教学改革:在教学中坚持工学结合的原则,形成以实践活动为逻辑主线的教学模式,注重培养自学能力和首创精神,发展学生的临床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教学质量不断提高.

    作者:刘鸿慧;邱兰萍;陈若冰;王雪;徐小倩 刊期: 2008年第08期

  • 中草药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文献质量评价

    目的:通过对中医药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文献进行检索和评价,了解目前中草药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文献研究质量,为系统评价奠定基础.方法:通过中国生物医学文献光盘数据库、中文生物医学期刊文献数据库、重庆维普、万方全文期刊数据库、Meclline等数据库逐篇检索1994-2006年中医药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文献,根据国际Cochrane协作网Codarane手册的评价指标进行综合评价.结果:采用了随机对照方法的文献仅占69%,而且随机的质量和可信度较差;盲法没有被采用;另外对组间均衡性的比较、样本量的确定、统计方法的说明、入选标准、疗效评定标准等方面进行讨论的文献较少.结论:目前中草药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文献资料证据级别较低,其研究方法亟待提高.

    作者:王见义;韩向晖 刊期: 2008年第08期

  • 独活寄生汤加减治疗腰腿痛100例临床分析

    目的:观察独活寄生汤加减治疗腰腿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临床上属于慢性腰腿痛患者,通过辨证论治,用独活寄生汤加减治疗100例,观察患者症状改善变化,归类分析.结果:经治疗2个月后,治愈58例,好转31例,未愈11例,有效率为89%.结论:独活寄生汤加减治疗慢性腰腿痛有较好的近期和远期疗效.

    作者:黄瑞友 刊期: 2008年第08期

  • 经筋病累及病症的现代针灸疗法及机理探讨

    临床经筋病的研究已经涉及累及性病变,此类疾病的主要机理是筋脉结聚的病灶点对机体产生恶性刺激,使局部产生异常压迫,使局部筋肉收缩均衡失调,导致了经络气血循环发生阻滞而发病.该文探讨了筋性疲劳综合征、筋性压迫性眩晕、筋性类冠心病、筋性梅核气等痰病的发病机理和针刺治疗方法,希望能为此类疾病的临床治疗开辟新的思路.

    作者:韩红;王淑娟 刊期: 2008年第08期

  • 益气固涩法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的临床研究

    目的:观察益气固涩法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DN)的临床疗效.方法:全部病例均给予糖尿病低蛋白饮食,适当的运动,维持降糖药物治疗.治疗组在上述糖尿病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益气固涩的中药.两组患者分别于治疗前、后检测24h蛋白尿定量,空腹血糖(FBG),糖基化血红蛋白(HbAlc),血浆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血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结果:24h蛋白尿定量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明显下降,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治疗组治疗后FBG、HbAlc、与治疗前比较明显下降,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治疗组治疗后TC、TG水平较治疗前明显下降,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HDL-C较治疗前明显上升,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对照组FBG治疗后较治疗前下降,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HbAlc、24h尿蛋白定量、TC、TG下降不明显(P>0.05).结论:益气固涩法能明显降低早期DN的24h尿蛋白、TC、TG、升高HDL-C,从而有保护肾功能的作用,可用于早期糖尿病肾病的治疗.

    作者:赵秀玲;田德龙;崔秀兰;李欣欣 刊期: 2008年第08期

  • 失眠从脾胃论治

    历代医家对于失眠论治颇详,大多认为主要病位在心.主要涉及脏腑有肝、胆、肺、肾,较少论及脾胃脏.现从脾胃的生理病理角度,探讨了脾胃的功能失调对失眠发生和发展的影响,提出从脾胃论治失眠的观点,以冀完善失眠的论治思维.

    作者:张聪颖;于睿 刊期: 2008年第08期

  • 徐艳玲教授以痰瘀论治COPD经验

    徐艳玲教授、主任医师,研究生导师,辽宁省名医,从事中医教学与临床30余年,勤求古训,博采众方,善于理法,通于方药,衷于经典,临证善用名方而不拘古,运用中医传统理论,结合现代临床医学,以痰瘀论治cOPD方面有独到的见解,且每收良效,笔者有幸拜于门下侍师1年,获益匪浅,现将徐师施治思想总结如下,不敢独藏,与大家分享.

    作者:夏欣田;徐艳玲 刊期: 2008年第08期

  • 浅谈少阳病与小柴胡汤证

    小柴胡汤证与少阳病的关系是历代医家反复探讨的问题之一,少阳病的基本病变是胆气内郁,胆火上炎.小柴胡汤证病机以枢机不利为主,胆火内郁之邪不甚.少阳病与小柴胡汤证,虽有共同之处,但也有所区别.

    作者:吕新华;王兴华 刊期: 2008年第08期

  • 中医治疗癌性发热的探讨

    目的:探讨癌性发热的中医治疗.方法:从正气亏虚,癌毒内聚,脏腑阴阳气血失调导致正虚邪实,虚实夹杂方面分析癌性发热的病因病机.结果:临证将癌性发热分为气虚发热型、湿热内蕴型、气郁发热型、热毒炽盛型、瘀血内阻型、阴虚发热型六型进行辨治,取得较好疗效.结论:中医药治疗癌性发热具有较明显优势,作用较持久,无明显副作用.临证应谨守病机,辨证施治.同时应注意顾护脾胃.

    作者:罗毅 刊期: 2008年第08期

  • 中医药对高血压肾损害的研究概况

    原发性高血压病为-临床常见病、多发病,是常见的心血管系统疾病之一,肾脏为其主要受损的靶器官之一.因此,重新认识和积极防治逆转高血压性肾损害成为近年来中西医领域研究的焦点.近年来,中医药防治高血压肾损害在临床及实验方面均取得了长足进展,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但目前尚缺乏统一的辨证分型标准及系统的大样本研究.从原发性高血压肾损害的概念及诊断、中医学认识、临床研究、动物研究等几方面对近年来原发性高血压肾损害的中医药研究有关文献进行了综述.

    作者:胡宗仁;刘龙民;朱喜英 刊期: 2008年第08期

  • 头针体针并用治疗小儿遗尿症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头针体针并用治疗小儿遗尿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6例遗尿症患儿随机分为头针、体针结合治疗组56例和单纯体针对照组50例,观察对比两组临床症状改善情况.结果:治疗组优于对照组,治愈率对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头针体针并用治疗小儿遗尿症疗效较好.

    作者:徐涛;王翠霞 刊期: 2008年第08期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杂志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杂志

主管:辽宁省教育厅

主办:辽宁中医药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