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支气管哮喘的中医治疗进展

王科闯;沈宏春

关键词:哮喘, 中医药疗法, 综述
摘要:中医药在治疗哮喘方面日益受到重视,现对近年来的研究成果主要从临床治疗研究方面进行总结,同时结合中医整体观念及脏腑学说理论进行分析,提出肺肠同治法为哮喘中医治疗研究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杂志相关文献
  • 中西医结合治疗老年顽固性便秘的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补肾健脾益气润肠类中药配合西药治疗老年顽固性便秘的疗效.方法:将120例老年顽固性便秘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67倒,采用自拟中药方结合西药治疗,对照组53例,采用市售成药麻仁丸结合西药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10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9.2%,两组比较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补肾健脾益气润肠类中药结合西医肠道动力药标本同治,具有良好固本培元、润肠通便之功,能有效促进肠道传输功能恢复.

    作者:陈其华;何秀堂 刊期: 2008年第10期

  • 清利祛瘀汤治疗慢性前列腺炎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清利祛瘀汤治疗慢性前列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8例患者分为治疗组56例和对照组42例两组.治疗组以清利祛瘀汤为基础方,随症加减,与采用左氧氟沙星和前列康治疗的对照组比较.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1%、71%,治疗组治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清利祛瘀汤治疗慢性前列腺炎的疗效好,值得研究利用.

    作者:李喜明;谭为 刊期: 2008年第10期

  • 大承气汤煎法与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现察人承气汤的煎药方法与临床疗效,通过实例和现代药理证明原方的配伍、剂量、煎法有一定的科学性,在临床临床运用中应严格遵循,才能获得显著疗效.

    作者:张明健 刊期: 2008年第10期

  • 针刺推拿治疗紧张型头痛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针刺推拿治疗紧张型头痛的治疗效果.方法:将120例紧张型头痛病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0例,治疗组采用针刺和推拿治疗,对照组采用氟桂利嗪胶囊、养血清脑颗粒、谷维素片口服治疗.两组分别治疗2个疗程,并随访3个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6.7%,对照组76.7%,两组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针刺推拿治疗紧张型头痛疗效明显优于西药组.

    作者:袁广宇;陈其雨 刊期: 2008年第10期

  • 浅谈胆汁反流性胃炎的发病机制

    阐述现代医学与传统中医学对胆汁反流性胃炎发病机制的认识,从胃炎因素、胆炎因素进行讨论,中医认为胆胃不和、胆汁上溢是胆汁反流性胃炎发病的重要病机.

    作者:姚春;赵炜 刊期: 2008年第10期

  • 大黄治疗慢性肾脏病研究概况

    慢性肾脏病(chronic kidney diseage CKD)是对原发性和继发性肾脏损害的疾病的概括,CKD的诊断和分期标准统一了对肾脏病的认识.但是对于CKD的治疗和延缓其进展仍然缺乏有效的药物和手段.中医药在慢性肾脏病的治疗方面有几千年的历史,在临床上取得一定的疗效.近几年来,对中药单味药和复方的研究取得了一些进展,在这些研究当中,中药大黄在治疗慢性肾脏病的药理和临床研究取得了较大的进展,现小结如下.

    作者:丘余良;阮诗玮 刊期: 2008年第10期

  • 《病理生理学》教学的几点体会

    通过分析病理生理学课程特点,以多年的教学经验为基础,认为在病理生理学教学改革中,尽量发挥多媒体教学的优势,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基础与临床相结合,通过多种教学方式促进病理生理学教学发展.

    作者:王哲;邰东梅;刘春英 刊期: 2008年第10期

  • 中医药对肺癌免疫调节作用的研究进展

    机体免疫功能与肺癌发生、发展和预后密切相关.中医药不仅可以通过增强机体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功能.而且可以通过逆转免疫选逸防治肺癌.

    作者:李明花;丁金芳;黄云胜 刊期: 2008年第10期

  • 肝性脑病的治疗进展

    肝性脑病(Hepatic encephalopathy,HE)是由于肝脏严重损害,肝功能衰竭,不能清除血液中有毒代谢产物;或由于门静脉与体循环发生直接沟通,有毒物质未经肝脏处理而进入血液循环,引起中枢神经系统功能紊乱,以中枢神经系统代谢紊乱为特点并出现意识行为改变或昏迷的临床综合征.主要与氨中毒有关,其次与假性神经递质作用、氨基酸代谢不平衡、电解质和酸碱代谢紊乱等有关.

    作者:武建华;毛德文;胡振斌;王丽 刊期: 2008年第10期

  • 金顶侧耳对小鼠小肠推进功能的研究

    分剐以正常、新斯的明负荷、肾上腺素负荷小鼠为实验研究模型,采用炭末小肠推进试验法,探索金项侧耳对小鼠小肠推进功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金顶侧耳提取液1次性ig给药3.00g·kg-1可显著促进正常小鼠的小肠运动(P<0.01);对新斯的明负荷引起的小鼠小肠推进亢进有显著的拮抗作用(P<0.05),对肾上腺紊负荷引起的小肠推进抑制无明显的拮抗作用(P>0.05).

    作者:吴映明;关见留;黄敏红;邵凤琼 刊期: 2008年第10期

  • 小便黄赤非热证

    小便黄赤虽然多见于热证,但并非热证所独有.临床上肺气虚弱,宣降失调;脾气不足,气不化液;寒湿困脾,气滞不行;肾阳虚衰,失于温运;气血大亏,津液枯燥;痰浊内停,闭阻气机,均可见到小便黄赤的表现.

    作者:陈为;严石林;赵琼;鲁法庭;汤朝晖;李炜弘 刊期: 2008年第10期

  • 针刺康复训练综合治疗中风病

    探讨针刺(头针体针相结合)、康复训练综合治疗中风病的方法和疗效以及治疗佳时机,建立综合康复医疗体系.

    作者:曾绮文 刊期: 2008年第10期

  • 不同炮制工艺对大黄中蒽醌成分含量的影响

    目的:考察不同炮制工艺和炮制时间对大黄中大黄素、大黄素甲醚、芦荟大黄素和番泻苷A含量的影响.方法:大黄分别用酒炙、酒炖、醋炙和炒炭等工艺炮制,用HPLC法测定各种炮制饮片中蒽醌类成分的含量.结果:不同炮制工艺炮制一定时间:大黄素:酒炙>酒炖>生片>醋炙>炒炭;大黄素甲醚:酒炙>生片>醋炙>酒炖>炒炭;芦荟大黄素:生片>炒炭>酒炙>酒炖>醋炙;番泻苷A:生片>醋炙>酒炙>酒炖>炒炭.结论:应规范大黄的炮制方法.

    作者:周现军 刊期: 2008年第10期

  • 对朱丹溪《格致余论》与《丹溪心法》有关瘀血论述的评析

    朱丹溪论述瘀血的病因病机概括为情志失调、气滞血瘀,血虚脉道失充、血行不畅,寒凝血瘀,痰瘀互结,热壅血瘀、蕴毒成痈,湿热瘀互结,经产留瘀,跌打损伤、瘀血为滞.并阐述治法及选方用药.

    作者:蒋艳姣 刊期: 2008年第10期

  • 细辛的镇痛作用及作用机制

    细辛及其提取物单用或与其它中药制剂配伍使用,对于牙痛、神经性疼痛、头痛、跌打损伤痛等多种疼痛均有很好的镇痛疗效,而且细辛与钙桔抗剂配伍使用会显著加强其镇痛的疗效.目前对其镇痛作用机制尚不是很清楚,有报道发现细辛镇痛可能与局部麻醉类似,但未发现使用后出现感觉丧失的临床症状,也有报道说细辛镇痛可能是由于含有阿片类样物质,却未见使用后出现成瘾性,也有研究发现细辛镇痛可能是通过抑制缓激肽等内源性致痛物质或调节NO含量以及氧自由基有关,但都缺乏实验研究的证实,有待进一步研究证明.

    作者:袁晓琴;孙莲芬 刊期: 2008年第10期

  • 张艳教授对慢性心衰的中医认识与辨治

    慢性心衰是威胁人类健康的严重疾病,是各种心脏病的严重阶段.病死率高、危害性较弋,在治疗上常常不能令人满意.张艳教授依据中医理论为基础,结合临床经验认为,慢性心衰的基本痛机是本虚标实,即正气不足,瘀血内停,阳虚水泛等.运用经验效方--强心通脉汤治疔隧性心衰,取得满意疗效.

    作者:高嵩松;杜久钢;刘媛媛;张艳 刊期: 2008年第10期

  • 清以前温胆汤类方主治病证分析

    温胆汤是一首千古名方,临床上也是屡见奇效,为了进一步提高临床疗效和明确药物加减变化指征.有必要研究古代类方的配伍变化.

    作者:李永 刊期: 2008年第10期

  • 青蒌外洗外敷治疗产后外阴水肿的疗效观察

    为了探讨产妇产后外阴水肿的有效方法,采用中医辨证施治原理,用中药青蒌煎水外洗、外敷会阴,并与硫酸镁湿敷对照结果,青蒌煎水外敷比对照组效果显著,且无副作用、经济实惠、产妇易接受.

    作者:唐小凤 刊期: 2008年第10期

  • 动脉粥样硬化的中医药防治探析

    中医药抗动脉粥样硬化(AS)取得确切效果.主要作用机制在以下几方面:①调整脂质代谢的作用环节;②抗脂质过氧化作用;③抗聚、抗凝、促纤溶;④抑制平滑肌细胞增殖;⑤抗氧化、保护血管内皮功能.中药治疗AS的临床研究也取得一定进展.

    作者:王翠珍;王凤荣 刊期: 2008年第10期

  • 孙一奎应用温胆汤的临床经验

    将<孙氏医案>中运用温胆汤的经验进行系统分析,其扩展主治,得于配伍;对病投剂,审证加减.孙一奎将温胆汤应用于春温、痢疾、黄痘、吐酸、眩晕、呕吐、心痹、目眦白泡、妊娠呕吐等病证,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临床经验.

    作者:周波;秦玉龙 刊期: 2008年第10期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杂志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杂志

主管:辽宁省教育厅

主办:辽宁中医药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