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秀春;李丽娜
护理安全是防范和减少医疗纠纷的重要环节,也是实施优质护理的关键.从护理人员、医院、管理者、患者几方面总结分析了本院外科病区护理工作中常见的安全隐患,并提出了相应的防范措施.有利于护理人员和护理管理者及时发现安全隐患,消除不安全因素,大限度的减少护理差错、事故、缺陷和纠纷发生,确保患者的安全,提高护理质量,完善护理安全管理体系,让患者获得优质,高效,满意的服务.
作者:幸世春 刊期: 2013年第08期
目的:分析和研究早期康复护理对急性脑梗死肢体恢复的影响.方法:此次临床研究中,主要以我院在2011年1月份到2012年3月份收治的7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分配的原则,将所有患者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每个组别各35例,两组患者均进行常规的护理和治疗,实验组患者则常规护理以及治疗的基础上落实早期康复护理.对两组患者的肢体恢复情况进行观察和比较.结果:经研究结果显示,实验组患者在肢体恢复结果上,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结论:研究结果表明,早期康复训练能够有效缓解急性脑梗死患者的肢体功能,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推广和普及.
作者:徐金秀 刊期: 2013年第08期
目的:探讨胶体治疗和血管升压药对急诊剖腹产手术低血压治疗的对比.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自2010年12月-2012年11月以来收治的60例急诊剖腹产手术后并发低血压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的血压下降率(73.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血压下降率(60.0%),两者间的差距相比较(х2=2.425,P=0.037<0.05).结论:乳酸林格氏液等晶体液对急诊剖腹产手术低血压治疗的效果要优于参芪升阳补血胶囊,可以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
作者:肖昕 刊期: 2013年第08期
目的:探讨头皮针在新生儿股静脉采血的可行性.方法: 比较对照组软接式7号采血针和实验组51/2头皮针的一次采血成功率及局部淤血率.结果: 对照组一次采血成功率为90%,局部淤血率16%.头皮针组一次采血成功率为96%,局部淤血率7%.结论:头皮针在早产儿股静脉采血中的应用比较理想.
作者:李宏 刊期: 2013年第08期
中药调剂是一项专业性、技术性很强的工作.现阶段中药调剂管理虽然已经比较规范,但仍然存在着偏差现象,仍有待进一步的改进和加强管理.本文从中药调剂常见偏差及原因和中药调剂常见偏差应对措施两方面进行了分析.
作者:谭莹 刊期: 2013年第08期
目的:对安全管理在手术室感染控制中的重要作用进行研究.方法: 把我院2012年6月-2013年6月手术室患者管理分成两个阶段,2012年6月-2012年12月为第一阶段,这一阶段对手术室患者实施常规管理;2013年1月-2013年6月为第二阶段,这一阶段实施安全管理.后对两阶段患者的满意度以及感染发生率进行对比.结果: 第二阶段患者满意度明显高于第一阶段,其差异明显,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第二阶段手术室患者的感染发生率为8.4%,第一阶段则为12.9%,其差异明显,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手术室患者中实施安全管理,可以有效的提高患者的治疗满意度,从而有效的降低手术感染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可以在临床中推广使用.
作者:孙缅怀 刊期: 2013年第08期
目的:评价8~l0岁儿童碘营养状况,为防治碘缺乏病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全区按不同方位随机抽取5所小学,采用触诊法监测每所小学40名8~10岁儿童甲状腺肿大率(甲肿率),随机抽查20名学生尿碘含量,并测定学生家中食盐碘含量.结果: 触诊法监测200名8~10岁儿童的甲肿率为1.5%,随机抽查100名儿童尿碘水平,其中位数为431.75u g/L,<50 ug/L为0,≤100 ug/L者占4.00%,学生家中食盐碘含量合格率为 97%.结论: 通过多年的全民食盐加碘的综合防制措施,该县儿童碘营养状况较1990年前有明显改善.
作者:王吉孔 刊期: 2013年第08期
糖尿病是一种由于体内胰岛素分泌障碍或不足而导致的血液中葡萄糖含量堆积过多的疾病,易导致眼、心血管及神经系统的损害及功能障碍,严重者可导致酮症酸中毒昏迷,患者多表现为抑郁、紧张、不安的心态,使机体免疫力及抵抗力下降,严重影响治疗质量.因此,心理治疗和护理是十分重要的,医护人员态度要热情,向患者主动诚恳地解释有关问题,耐心说教,争取患者的信任,使他们积极配合治疗,提高治疗及护理效果.
作者:薛秋华 刊期: 2013年第08期
目的:探讨支气管哮喘缓解期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2年6~12月来我院进行支气管哮喘的60例患者作为研究的对象,随机分成观察组(护理干预)30例和对照组(常规护理)30例,观察两组患者的护理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在疾病本质、发作先兆、避免诱因、紧急措施处理、吸入剂的正确使用、峰流速仪的使用方面方面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两组患者肺功能在1秒钟FEV1 (用力呼气容积)和PEF (峰值呼气流值)上相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科学的护理方法能够改善支气管哮喘疾病,增强其疗效.
作者:苏琼;唐沛玲 刊期: 2013年第08期
目的:探讨静脉用药对上呼吸道感染治疗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11年-2012年收治的150例患者进行治疗,并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其中对照组患者服用口服药物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使用静脉用药治疗.口服药物组给予2-4天左右的药物进行口服,静脉用药组则主要给予1-3天左右的用药治疗,在治疗一周之后进行随访工作,并对患者的情况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两组患者在进行用药一周之后,静脉用药组患者在咳嗽的治疗方面要劣于观察组患者,且治疗费用要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性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使用静脉用药并不能够有效改善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并且增加了抗生素的不合理性以及治疗费用.
作者:黄愿飞;晏春英;沈鲜萍 刊期: 2013年第08期
目的:探讨胎膜早破的原因及进行有效预防及护理的重要性.方法:2012年1月~2012年12月共收治胎膜早破120例,对其病例资料进行研究分析,制定并实施护理计划,定时进行效果评价.结果:发生羊水污染6人(5%),新生儿窒息3人(2.5%),无新生儿死亡.结论:对胎膜早破的患者进行及时有效的正确处理和护理可有效降低孕产妇和围产儿的发病率.
作者:刘志民 刊期: 2013年第08期
目的:探讨动态心电图检测冠心病心肌缺血的发作特点及其诊意义、方法: 选取冠心病患者100 例进行分析, 临床给予患者动态心电图检测方法进行观察,分析患者ST段压低的情况;记录患者缺血发作的时间,发作阵数,持续时间,ST段压低以及无症状心肌缺血患者检出率、发作阵数都明显高于有症状心肌缺血患者,数据经统计学比较具有显著差异(P<0.05).无症状心肌缺血与有症状心肌缺血发作持续时间以及ST段下降的幅度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 动态心电图对冠心病心肌缺血具有较高的检测率, 有利于患者早诊断早治疗, 具有非常重要的临床使用价值.
作者:谢佳佳 刊期: 2013年第08期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及习惯的不断改变,心血管疾病已逐渐成为常见疾病,其中冠心病患病率随年代而增高,因此对冠心病治疗的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现对冠心病的治疗包括药物治疗(溶栓)、介入治疗及外科手术治疗,但因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以创伤小、恢复快、简便、术中风险较小等优点,在冠心病治疗中被采用的频率越来越高,它能有效避免球囊扩张术后血管弹性回缩和血管重建.近年来,大量循证医学结果表明,药物在冠脉支架术后患者的治疗中起着重要的作用,特别是预防支架内血栓形成、支架内再狭窄、原有冠脉病变的加重总等方面有良好的疗效[1]. 而冠心病患者心脏康复不仅局限于冠心病本身的治疗,还包括冠心病危险因素的预防和治疗,同时纠正不良生活习惯等治疗,可减少PCI术后血管的再狭窄,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作者:杨菊 刊期: 2013年第08期
目的:为了研究综合急救护理的应用对于出血性休克抢救的作用.方法:选取过去两年间在我院急诊科接受急诊抢救的出血性休克患者共46名,46名患者都实施综合急救护理,并根据相关临床记录研究综合急救护理在急救当中的作用.结果:44名患者在急救治疗之后痊愈出院,另有2名患者不治身亡.结论:综合急救护理在出血性休克患者抢救中的应用,可以有效地提高抢救成功率,确保患者的生命健康质量.
作者:徐丹 刊期: 2013年第08期
外科手术后能否做好术后病人的病情观察与护理,对促进机体的康复,预防与及早发现并发症起着重要的作用.做好病人手术后的病情观察,根据病情及时采取正确的体位,做好各种引流管的护理,重视术后病人的营养及用药效果观察,加强病人术后的基础护理,认真做好交接班等对促进病人康复具有重要作用.
作者:李玲 刊期: 2013年第08期
目的:探讨宫腔填塞沙条加欣母沛治疗产后出血的临床效果情况,总结具体防治措施.方法:将我院接受治疗的75例产后出血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子宫的按摩、注射催产素以及舌下含服等相关操作,而治疗组患者则要在常规治疗工作的基础上开展宫腔填塞沙条加欣母沛治疗产后出血,对两组患者的产后出血的具体情况进行全面分析对比.结果:通过对两组产后出血患者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法,终治疗组产后出血的治愈率情况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情况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临床治疗证明发现,宫腔填塞沙条加欣母沛治疗产后出血的临床效果极为明显,值得临床治疗工作的广泛推广.
作者:高国珍 刊期: 2013年第08期
目的:分析研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急救有效护理方法和相关途径,全面提高护理质量,使其降低死亡率.方法:对2011年2月-2012年7月在我科抢救的上消化道出血患者120例进行回顾性研究分析.结果:在我科医护人员的全力抢救和精心护理之下,120例患者治愈102例,好转11例,自行出院2例,转到外科手术2例,病情危重死亡3例,其总有效率为85%.结论:关于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治疗,医护人员应该及时有效的进行诊断、识别、对其进行对症治疗、精心护理、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只有这样才能挽救患者生命,且能避免其并发症的发生,对临床治愈率有显著提高.
作者:黄正花 刊期: 2013年第08期
目的:探讨肿瘤相关物质检测试剂盒(TAM)在急性白血病治疗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1年6月至2013年5月我院收治的急性白血病患者72例作为观察组,选取同期体检健康者40例作为对照组,观察两组的特异性和敏感性及肿瘤相关物质(TSGF)水平.结果:急性白血病患者的特异性为91.7%,敏感性为94.4%;观察组治疗前后TSGF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AM在急性白血病治疗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均较好,检测方便,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可以作为急性白血病疗效动态监测中广泛使用的一种较为可靠的方法,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钟明星 刊期: 2013年第08期
目的:观察地佐辛合用氟比洛芬酯在剖宫产手术后静脉镇痛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择ASA Ⅰ或Ⅱ级硬膜外麻醉剖宫产手术患者60例,术后使用静脉自控镇痛(PICA),随机均分为地佐辛与氟比洛芬酯组(A组)和舒芬太尼组(B组).于术后2、6、12、24h各时点对两组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SA)、Ramsay镇静评分法观察镇痛、镇静效果,并记录病人静脉自控镇痛(PICA)按压次数,以及不良反应情况. 结果:两组VAS评分、Ramsay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组不良反应明显少于B组(P<0.05).结论:地佐辛与氟比洛芬酯合用于剖宫产手术后静脉自控镇痛效果满意,与单用舒芬太尼相比不良反应少,更适用于临床使用.
作者:李曦;代丽娜 刊期: 2013年第08期
目的:通过护理查房加强对护士的理论知识、护理技能及专科知识的培训,提高护理人员的整体综合素质.方法:每周组织一次妇产科护理查房,围绕一个病例进行现场分析和讨论.结果:让护士了解妇产科的专科护理特点,拓展了护士的知识面,增加了护士的知识储备量,提高了护理质量.结论:护理查房是提高护理人员整体素质和工作质量的有效方法,它能解决护理工作中的难点、疑点,是全面考核护士综合业务能力的科学途径.
作者:张碧华 刊期: 2013年第0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