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头皮针在早产儿股静脉采血中的应用

李宏

关键词:头皮针, 早产儿, 股静脉采血, 局部淤斑
摘要:目的:探讨头皮针在新生儿股静脉采血的可行性.方法: 比较对照组软接式7号采血针和实验组51/2头皮针的一次采血成功率及局部淤血率.结果: 对照组一次采血成功率为90%,局部淤血率16%.头皮针组一次采血成功率为96%,局部淤血率7%.结论:头皮针在早产儿股静脉采血中的应用比较理想.
健康必读(中旬刊)杂志相关文献
  • 输尿管上段结石的微创治疗

    随着体外冲击波碎石术(ESWL)的发明和输尿镜技术(URS)的发展,泌尿系统结石的治疗已经转向闭合性微创技术为主.本文旨在探讨不同类型的输尿管结石治疗方法的选择.

    作者:陈佳佳 刊期: 2013年第08期

  • 医院回访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践

    文章阐述了<医院回访管理系统>作为医院医疗服务重要组成部分以及具有的现实和深远历史意义.并对<医院回访管理系统>开发环境和功能以及优点做了明显的阐述,它的开发和应用,使医院的管理更据制度化和准确化.

    作者:孟繁荣;胡德华;常诚 刊期: 2013年第08期

  • 24例小儿烧伤休克期的护理体会

    目的:探讨小儿烧伤休克期的临床护理方法.方法:所有烧伤休克期患儿均给予整体护理,其护理方法包括建立静脉通道、液体补充、心理护理、呼吸道护理、并发症护理等.结果:24例烧伤患儿中,20例平安度过休克期,且全部痊愈出院,3例好转,1例死亡.结论:对烧伤患儿给予整体护理,可取得满意的护理效果,治愈率高,值得推广.

    作者:曹志玲 刊期: 2013年第08期

  • 针灸护理对周围性面瘫的临床效果探索

    目的:探讨针灸护理对于周围性面瘫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收集周围性面瘫患者11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6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针灸护理.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以及portmann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治愈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患者不良情绪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对于周围性面瘫患者实施针灸护理可有效提高临床疗效,并减轻患者的不良情绪,有效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徐红梅 刊期: 2013年第08期

  • 中医药对高血压的辅助治疗

    目的:探讨中医药辅助治疗高血压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180例高血压慢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90例,对照组采用西药贝那普利进行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中药治疗.结果: 观察组降压效果与中西医疗效均显著优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中医药配合西药辅助治疗高血压可获得更加稳定与可靠的疗效,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姚锐 刊期: 2013年第08期

  • 浅谈Roy适应模式在帕金森病护理过程中的应用

    目的:研究Roy适应模式在帕金森病护理中的效果;方法:选择2011年6月-2013年6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帕金森病患者62例,按照入院的先后顺序将所有62例患者平均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情分级以及一些基础疾病差异均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明显的比较意义.对照组行常规护理,实验组再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行Roy适应模式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优秀率;结果:观察组优秀率(61.29%)明显高于对照组优秀率(32.26%),两组患者优秀率比较(p<0.05);结论:帕金森病患者行Roy适应模式护理,效果显著,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董秀春;李丽娜 刊期: 2013年第08期

  • 48例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治疗体会

    目的:研究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治疗方法及疗效;选择我院2012年6月-2013年6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冠心病心绞痛患者48例,男31例,女17例,年龄40-76岁,平均年龄为(50±5.2)岁,排除其他重大脏器及基础性疾病.将上述48例患者纳入实验组,选择同期在我院接受治疗的冠心病心绞痛患者48例纳入对照组,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不存在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联合应用阿司匹林与氯吡格雷进行治疗,对照组应用阿司匹林进行治疗,观察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治疗总有效率(90.32%)显著高于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68.75%),两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比较(p<0.01);结论: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冠心病心绞痛效果显著,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郝荣霞 刊期: 2013年第08期

  • 冠心病心肌缺血的动态心电图分析

    目的:探讨动态心电图检测冠心病心肌缺血的发作特点及其诊意义、方法: 选取冠心病患者100 例进行分析, 临床给予患者动态心电图检测方法进行观察,分析患者ST段压低的情况;记录患者缺血发作的时间,发作阵数,持续时间,ST段压低以及无症状心肌缺血患者检出率、发作阵数都明显高于有症状心肌缺血患者,数据经统计学比较具有显著差异(P<0.05).无症状心肌缺血与有症状心肌缺血发作持续时间以及ST段下降的幅度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 动态心电图对冠心病心肌缺血具有较高的检测率, 有利于患者早诊断早治疗, 具有非常重要的临床使用价值.

    作者:谢佳佳 刊期: 2013年第08期

  • 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用中医骨伤手法联合独活寄生汤辨证治疗疗效评价

    目的:为了观察中医骨伤手法结合独活寄生汤加减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总结我院收治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30例资料,所有患者治疗方法选择中医骨伤手法结合独活寄生汤随症加减进行治疗,治疗后按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关于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标准进行疗效评价.结果:30例资料治疗后痊愈8例(26.7%),显效13例(43.3%),有效3例(10%),失败6例(20%),总有效率为80.0%.结论:中医骨伤手法结合独活寄生汤加减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具有满意的临床疗效.

    作者:曹建明 刊期: 2013年第08期

  • 浅谈提高医院物价管理质量的几点思考

    医院物价管理是医院经济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正确执行国家医疗收费标准和物价政策的关键环节.但随着医疗机构新仪器,新技术的逐年增多,医疗收费项目相应增加,单靠医院物价管理部门来实施管理,远达不到满意收费的效果.因此,提高物价管理质量,让患者满意,成为医院物价管理工作的努力方向和工作目标.

    作者:卓清蒲 刊期: 2013年第08期

  • 注射用硫普罗宁治疗脂肪肝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注射用硫普罗宁治疗脂肪肝临床疗效,为脂肪肝的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总结分析我院在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期间收治的42例脂肪肝患者的临床病例资料,将上述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用注射用硫普罗宁进行治疗,对照组不使用硫普罗宁,治疗后1个月,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临床症状和体征均比治疗前明显好转,治疗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5.24%,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76.19%,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患者肝功能各型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硫普罗宁治疗脂肪肝,能够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显著降低患者谷丙转氨酶等指标,临床应用副作用少,临床应用安全可靠.

    作者:范钧先 刊期: 2013年第08期

  • 浅谈骨科下肢手术深静脉血栓的预防护理

    深静脉血栓形成是指血液非正常地在深静脉内凝结,属于下肢静脉回流障碍性疾病.血栓形成大都发生于制动状态(尤其是骨科大手术).致病因素有血流缓慢、静脉壁损伤和高凝状态三大因素[1].血栓形成后,除少数能自行消融或局限于发生部位外,大部分会扩散至整个肢体的深静脉主干,若不能及时诊断和处理,多数会演变为血栓形成后遗症.有文献报道:不采用预防措施,下肢手术后有症状的深静脉血栓发生率达45%-85%[2].积极到位的预防及护理深静脉血栓,提高手术成功率,是骨科护理高度关注的问题. 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作者:王丽云 刊期: 2013年第08期

  • 脑卒中患者早期康复护理

    目的:探讨早期康复护理对脑卒中患者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根据110例脑卒中患者的病情缓急、病程长短,采取不同的体位护理、肢体按摩、功能锻炼等康复治疗.结果:110例患者在住院期间无1例发生压疮,发生呼吸系统感染2例,泌尿系统感染3例,无死亡病例发生.出院时患者弃拐行走91例,步行恢复率为82.7%.结论:脑卒中患者早期进行康复护理可促进患者肢体功能的恢复.

    作者:马丹丹 刊期: 2013年第08期

  • 口腔修复前行牙周整复术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口腔修复前行牙周整复术的临床疗效,为提高口腔修复患者治疗效果提供可靠依据,保障患者生活质量.方法:对照组口腔修复患者术前常规实施临床检查之后直接给予牙冠修复术治疗;研究组口腔修复患者实施常规临床检查后,首先进行牙周整复术治疗,之后给予口腔修复治疗.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牙龈出现退缩几率以及患者对美观效果满意度,给予统计学分析,得出结论.结果:研究组口腔修复患者一年随访牙龈萎缩发生率为7.69%,显著低于对照组口腔修复患者一年随访牙龈萎缩发生率为34.62%;研究组口腔修复患者对治疗后牙齿美观及功能满意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且P<0.05,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满意度对比分析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患者实施口腔修复前进行牙周整复术,可有效降低其牙龈萎缩发生率,提高患者对治疗效果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张卫东 刊期: 2013年第08期

  • 负压封闭引流术(VSD)在骨科临床应用中的护理体会

    目的:探讨负压封闭引流术(VSD)在骨科临床应用中的护理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了2010年1月-2012年12月我院骨科应用VSD治疗的58例患者临床资料.结果 58例患者均无全身及局部毒性、过敏反应,体温、血象正常,伤口局部无窦道,无感染.肢体功能恢复正常,生活及轻体力劳动不受限. 结论负压封闭引流有效地解决了软组织缺损的难题,术后做好负压封闭引流的护理,及时观察出现的各种护理问题,并采取合适的护理措施,是治疗成功的关键.

    作者:何先惠;余晓琴 刊期: 2013年第08期

  • 不同麻醉方法对老年患者单侧下肢手术免疫功能的影响

    硬膜外麻醉和全麻是老年患者下肢手术麻醉的主要方法,自2007年以来,我院逐步开展腰丛-坐骨神经丛阻滞用于下肢手术的麻醉,具有起效快,效果确切,对血流动力学影响小,副作用少等优点,适用于老年、心血管疾患、低血容量等患者.本研究通过比较此三种麻醉方法应用于老年下肢手术围术期T淋巴细胞亚群、B淋巴细胞及NK细胞的变化,探讨不同麻醉方法对老年患者下肢手术免疫功能的影响,这对减轻围术期免疫抑制,改善预后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陈树斌;赵玉国;李文波 刊期: 2013年第08期

  • 脑电图对病毒性脑炎的早期诊断价值

    目的:探讨脑电图对病毒性脑炎的早期诊断价值.方法: 对84例病毒性脑炎患者的临床表现和脑电图、脑脊液及影像学检查等作比较分析.结果: 病毒性脑炎常常急性或亚急性起病(98.4%),临床表现不一, 无特异性表现.脑脊液异常率47.61%, 脑电图异常率85.71%, 颅脑 CT异常率28%.结论: 病毒性脑炎患者脑电图异常率较高,脑电图检查较CT检查更敏感,优于脑脊液检查,脑电图对病毒性脑炎早诊断有重要意义.

    作者:郭霞;田永攀;潘成玉 刊期: 2013年第08期

  • 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结古镇地震灾民健康相关知识行为快速评估

    目的:了解玉树结古镇安置点地震灾民健康知识行为及健康教育需求水平,为灾后有针对性的开展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自制调查问卷,现场方便抽样访谈调查结古镇安置点灾民.结果:共调查了265人,吃生牛肉、经常喝生水、吃变质饭菜的比例分别为74.3%、24.9%、21.1%;地震之后主诉有过发烧的占16.2%,高峰出现在地震后两天;主诉拉过肚子的占14.7%,主要发生在4月14日至20日期间,占62%,达腹泻标准的占46.2%.腹泻患者中44.4%的人没有就医,自己吃药;灾民的鼠疫病防治知识的知晓率49.8%.结论:应及时建立必要的生活支持环境,加强腹泻预防与治疗,开展针对性的健康教育工作.

    作者:索朗多布杰;余海涛;陈俊;王成;窦丰满 刊期: 2013年第08期

  • 输血科护士的职业暴露与防护

    目前,医护工作者面临着严重的职业暴露风险,据报道:当前已知的可以通过职业暴露经血液传播的病原菌至少有二十多种.[1]由于输血科护士职业的特殊性,决定了输血科护士承受的职业危害性可能更大,笔者就其职业暴露及其防护措施浅析如下.

    作者:贺丽娜 刊期: 2013年第08期

  • 腹部外科手术术后患者恢复期的护理

    目的:对实施腹部外科手术的患者进行术后恢复期护理对改善患者行动能力、术后疼痛以及预防并发症等方面的作用进行探讨.方法:对在我院接受腹部外科手术治疗相关疾病的65例患者的临床护理资料进行回顾分析,在护理过程对患者实施了疼痛护理和心理护理等护理措施.结果:患者术后恢复良好,未有一例患者出现并发症,患者的护理满意度达到95.38%.结论:在腹部手术术后恢复期应为患者实施各方面护理,以提高手术治疗的质量.

    作者:洪久媛 刊期: 2013年第08期

健康必读(中旬刊)杂志

健康必读(中旬刊)杂志

主管:湖南省卫生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湖南省卫生计生委医疗管理服务指导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