奠静霞
目的:胫腓骨骨折,特别是特殊的类型和病情的患者,确定其佳治疗方案.方法:总结1999年10月-2005年12月选择性使用跟骨骨折牵引加夹板外固定治疗胫腓骨骨折45例进行追访和评定.结果:采用本治疗方法的45例病人,无1例出现骨不愈合.结论:本治疗方法实为胫腓骨骨折理想方法之一,其优点是适应症广,病人痛苦少,经济实惠,治愈率高.
作者:韩亦军;王庆;邱寿良 刊期: 2006年第06期
评价心理治疗加药物和单纯药物治疗失眠症的临床疗效.方法:68例失眠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心理治疗加药物组36例,单纯药物组32例,疗程3个月,随访半年.结果:治疗前、后采用睡眠状况问卷自评量表评分,心理治疗加药物组显效率为80.6%,单纯药物组显效率为53.1%,心理治疗加药物组显著高于单纯药物组的疗效,两组各个量表减分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心理治疗加药物组复发率低于单纯药物组.结论:治疗失眠症心理治疗加药物组明显好于单纯药物的治疗,且远期疗效好.
作者:谢志浩 刊期: 2006年第06期
生物化学是包括医学在内的所有生命科学的基础课程,特别是近年来生物化学发展进入了分子生物学阶段,更成为生命科学领域的带头学科,医药学、农学、生物学等各学科的研究都进入了分子水平,都要应用生物学等各学笠的研究都进入了分子水平,都要应用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的理论和方法,例如:PCR技术、分子克隆技术、生物芯片技术及蛋白质工程等.面向21世纪的中医药人才,不仅要牢固掌握中医药基础理论,还要学会应用先进的实验方法进行中医药理论的研究,因此生物化学理论和实验的教学地位显得越来越重要.
作者:王艳杰;柳春;孙延娜;李宝坤;赵丹玉 刊期: 2006年第06期
学科建设是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其发展关系一所大学的知识结构和水平,一流的大学必须有多个一流的不同功能的学科,这样才能造就出一流的人才.回顾中医临床基础学科建设与发展的历史,思考学科建设和发展的现状,制定出一套科学合理、切实可行的规划,为中医药事业的快速发展,培养高质量中医药人才而努力.
作者:艾华;曲道炜 刊期: 2006年第06期
1 教师拜名师的重要性中药作为中医的重要组成部分,2000年以来,在防病治病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作用,为人类的健康作出了重大贡献.但是,由于中药品种的复杂,以及中药鉴定人才的匮乏,使中药市场品种混乱的现象时常发生.其结果不但影响人类健康和生命安全,更重要的是将直接影响着中医事业的发展.因此把握中药质量是关系到中医中药事业发展的大事.而把握中药材质量的关键是人才,目前,教师是承担培养人才的主要责任者,因此其水平的高低,对人才培养将起关键性的作用.
作者:高松;刘运富 刊期: 2006年第06期
数字图书馆事业的建设和发展,给数字参考咨询提供了广泛的服务平台.使读者不在受地域、时间和单位的限制,就可以享受到资源共享和个性化需求.同时,图书馆也可以通过DRS来提升自己的服务层次.
作者:段晓平 刊期: 2006年第06期
中医肺系诸证常从肺肾论治,不可以拘泥于肺肾两脏,疏肝和胃、顾护胃气对临床上反复发作、迁延不愈的患者,更应重视.
作者:王余民 刊期: 2006年第06期
慢性心力衰竭(chronic heart failure CHF)是在器质性心脏病基础上发生泵功能衰竭,心脏射血减少,循环瘀血,同时出现一系列神经体液改变[1].根据Framingham研究结果:心力衰竭病人平均存活时间男为3.2年,女为5.4年.心衰5年存活率男性为25%,女性为38%[3].顾东风等[2]通过对全国10个省市(南方和北方各5个省市)年龄在35~74岁之间的15518人(城市和农村各半,男、女人数均衡)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发现,心衰患病率为0.9%;其中男性0.7%,女性1.0%,女性患病率高于男性(P<0.05).35~44岁、45~54岁、55~64岁、65~74岁年龄组心衰患病率分别为0.4%、1.0%、1.3%和1.3%;随着年龄增高,心衰的患病率显著上升(P<0.01).所以国际上仍将CHF作为本世纪需要解决的一个重要课题.近10年来CHF的治疗虽然取得明显的进展,但其发生率却呈持续增长趋势.慢性心力衰竭依然是严重威胁人们生命和影响生活质量的主要问题,是我们心血管病医生努力奋斗和急待解决的医学难题.笔者通过对近10年来国内外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文献的搜索撰写综述如下.
作者:谢心;林钟香 刊期: 2006年第06期
目的:为了加强课堂教学和临床实践的联系,提高学生综合运用四诊及辨证的能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方法:通过对医案著作、杂志报道病案的收集录入,选择具有教学意义的案例,在不违背原始材料主要内容的原则下,逐个案例归类整理,补充完善,使四诊资料齐备.使用Authorware 6.5软件制作运行,采取人机对话的方式,提供病案资料,显示使用者判断的正误及正确的结果.经过使用者对病案资料的分析、归纳、判断、比较,锻炼使用者的病案分析能力,提高辨证水平.结果:反映出本系统选用了较先进的教学技术手段,学生乐于接受,辨证水平明显提高.结论:采用较先进的教学技术,在设计上符合中医理论体系和诊治思维过程,可优化教学资源,明显提高教学效果,为中医教育的发展和普及做出一些贡献.
作者:任健;陈宇;刘家义 刊期: 2006年第06期
消化性溃疡,主要指发生在胃和十二指肠的慢性溃疡,这些溃疡的形成和胃酸、胃蛋白酶的消化作用有关.近年来,发现幽门螺旋杆菌(Hp)感染是消化性溃疡的主要原因,同时药物、环境、精神及遗传因素也是形成消化性溃疡的重要因素.其临床特点为慢性过程,腹痛呈周期性、季节性,并与饮食时间有关联,同时精神因素,过劳亦会诱发或加重腹痛,并可发生消化道出血、穿孔、梗阻等并发症.祖国医学认为本病属于胃脘痛、胃气痛、胃痛的范畴,中医可分型辨证治疗.本病是临床上一种常见病、多发病.因其复发率高而迁延不愈,Marshell等人1982年发现幽门螺旋杆菌(Hp)以来,经过20余年的研究,现已证实Hp是消化性溃疡发生和复发的关系因素.因此,在临床中如何成功地根除和防止Hp传播是治愈和降低消化性溃疡发病率的重要措施.
作者:黄建梅 刊期: 2006年第06期
在分析当前中风病病机理论的基础上,结合络病理论,提出中风病微观病机理论概说.脑络是脑神的功能和结构载体.络脉失养是中风病的病理基础.营卫失和,毒损脑络是中风病的核心病机.指出探讨微观病机的理论和实践价值在于明确中风病发病部位,揭示治疗的核心手段与基础环节的关系,进一步阐释疏通脑络在恢复脑神方面的理论和实践价值.
作者:李维革;韩宁 刊期: 2006年第06期
运用经方旋复代赭汤治疗顽固性呃逆,吴茱萸汤治疗少腹冷痛,麻黄附子细辛汤治疗骨转癌疼痛,大承气汤治疗热结旁流.四则医案报道.
作者:赵文斌 刊期: 2006年第06期
综述了近5年来中医药治疗心衰的概况.主要从病因病机辨证分型治疗,特殊剂型开发,治法等方面进行了较详细的归纳整理.
作者:冼绍祥;周凤娇 刊期: 2006年第06期
针刺的补泻手法是针刺手法中的一个内容,早见于秦汉以前的医学文献《灵柩》和《素问》中以后历代针灸书籍,又提出了许多不同的方法,如提插补泻、捻转补泻、迎随补泻、呼吸补泻、子母补泻、纳支补泻、开阖补泻、九六补泻等单式补泻手法,以及烧山火、透天凉、阳中隐阴、阴中隐阳、子午捣臼、龙虎交战、五藏交经等复式补泻手法.针刺补泻手法究竟有无实际价值是目前广大从事针灸工作者比较关心的问题,在这里浅析初步的看法对这些古代的针刺补泻手法加以整理.
作者:朴南建 刊期: 2006年第06期
瞳神紧小属中医眼科临床常见病,颇类于现代医学之虹膜睫状体炎,病因病机复杂,每易反复发作,中医药在瞳神紧小的临床诊疗中常有独特的疗效.古医籍文献对此病多有论述,为此,综述相关古文献对瞳神紧小在病因病机、辨证论治、转归等方面论述,为临床诊治本病提供参考.
作者:邵愚 刊期: 2006年第06期
近视眼是目前全球发生率高的屈光不正引发的病症.世界卫生组织(WHO)已经将近视眼的防治列入了全球防盲计划.而我国青少年近视眼的发病率居世界第2位.近视眼的防治也一直是医学界的一大难题.祖国医药学是一个伟大的宝库,历代医家在防治近视眼方面取得了一定的疗效.笔者根据近视眼的证候特征,采用自拟增视灵口服液内服,联合耳穴贴药治疗儿童轻度近视,取得了较满意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李振萍;邱波 刊期: 2006年第06期
目的:探讨判断周围性面瘫的预后和疗程的检测方法.方法:依据瘫痪侧面肌对电针刺激的反映程度和神经定位将38例患者分为A组25例,B组8例和C组5例,并采用电针配合TDP治疗.结果:A、B、C3组治愈率依次降低,疗程依次增加.结论:以电针反映和神经定位可以用来判断周围性面瘫的预后和疗程.
作者:杨丽娟;刘亚丽;王晓宁 刊期: 2006年第06期
目的:探讨胫骨平台骨折的有效治疗方法.方法:采取骨折手法复位或有限切开内固定,术后根据骨折稳定和切口愈合情况,早期应用CPM并配合中药熏洗对患肢进行康复治疗.采取Sanders膝关节疗效评定方法评估.结果:术后随防66例.随访时间6~32个月,平均16个月.按以上标准评定,20例疗效评定为优,40例为良,6例为可.本组66例患者中骨折复位有37例骨折复位达到解剖复位,Sanders膝关节评定结果为优13例,良20例,可4例;29例骨折复位未达到解剖复位均属SchatzkerⅡⅤⅥ型,其疗效评定为优9例,良18例,可2例.两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采取微创方法治疗胫骨平台骨折是一种比较好的方法.
作者:薛冰 刊期: 2006年第06期
颈椎病又称颈椎综合征,是由于颈椎及其周围软组织的损伤或退行性变引起的颈段脊柱内外平衡失调,使颈部神经根、脊髓、交感神经、血管和食管受压迫或刺激而出现相应的临床症状.本病属于祖国医学的痹证、眩晕、项强、颈肩痛等范畴.近年来,笔者采用电针疗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56例,并与对照组31例对照,取得较好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刘瓅珅 刊期: 2006年第06期
目的:观察加强营养治疗及护理对慢性肾功能衰竭(CRF)患者营养状况的影响.方法:将76例CRF患者加强心理护理、摄取营养物质、水电解质的指导.结果:大部分患者心理状态较稳定、营养状况较前好转.结论:加强对患者的营养治疗及护理可以延缓CRF的进展,提高生活质量.
作者:刘玉婧 刊期: 2006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