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谈数字图书馆的数字参考咨询服务

段晓平

关键词:图书馆, 数字参考咨询, 服务, 读者, 网络
摘要:数字图书馆事业的建设和发展,给数字参考咨询提供了广泛的服务平台.使读者不在受地域、时间和单位的限制,就可以享受到资源共享和个性化需求.同时,图书馆也可以通过DRS来提升自己的服务层次.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杂志相关文献
  • 肝硬化晚期的中医药治疗

    肝硬化是现代医学的病名,中医学虽无肝硬化病名,就其临床而言,相当于中医学的臌胀范畴.系各种病因所致肝络阻塞,由血瘀气滞结为痞块,发展晚期,可成臌胀,以腹部胀满如鼓而命名;症状以面色黧黑,而有血缕即面部扩张的毛细血管网,颈、胸及面部可见蟹爪纹络,称蜘蛛痣,胁下痞块及肿大之肝脾患者食欲减退,食后腹胀满疼痛,腹大如鼓,腹部青筋暴露,腹壁静脉曲张,甚者如囊裹水,可见齿血、鼻血或便血、吐血、乃至昏不识人为其特征,此症主要肝、脾、肾受累,临床表现为气滞、血瘀、水湿内停等诸名证候.

    作者:杜建华;韩朝林;宗佳音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针刺合谷联合心理干预治疗儿童眼癔病的临床观察

    回顾性分析应用心理干预联合针刺合谷治疗的13例眼癔病儿童患者,视力恢复良好,眼球活动自如.无1例复发,简单易行,值得推广.

    作者:赵勇洁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参芪扶正注射液联合化疗治疗胃癌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参芪扶正注射液联合化疗在治疗胃癌中的作用.方法:将82例胃癌术后病人随机分成参芪扶正注射液联合化疗组和单纯化疗组.单纯化疗组:采用奥沙利铂(L-OHP)、亚叶酸钙(CF)、5-氟尿嘧啶(5-Fu)三药方案.联合治疗组:在使用上方案化疗的同时加用参芪扶正注射液250mL静脉滴注,化疗前3天开始每天1次,连用10天,21天为1个周期,2个周期为1个疗程.观察对比两组的临床症状、KPS评分变化、体重变化情况和副反应.结果:①两组临床症状改变有效率分别为61.9%和1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②联合治疗组治疗前后KPS评分改善加稳定的比率明显高于单纯化疗组(P<0.01);③联合治疗组体重稳定比率明显高于化疗组,且胃肠道反应和骨髓抑制率低于单纯化疗组.

    作者:李兆元;黄秋华;徐海声;阮晓峰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胫骨平台骨折的微创与康复治疗

    目的:探讨胫骨平台骨折的有效治疗方法.方法:采取骨折手法复位或有限切开内固定,术后根据骨折稳定和切口愈合情况,早期应用CPM并配合中药熏洗对患肢进行康复治疗.采取Sanders膝关节疗效评定方法评估.结果:术后随防66例.随访时间6~32个月,平均16个月.按以上标准评定,20例疗效评定为优,40例为良,6例为可.本组66例患者中骨折复位有37例骨折复位达到解剖复位,Sanders膝关节评定结果为优13例,良20例,可4例;29例骨折复位未达到解剖复位均属SchatzkerⅡⅤⅥ型,其疗效评定为优9例,良18例,可2例.两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采取微创方法治疗胫骨平台骨折是一种比较好的方法.

    作者:薛冰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生物化学实验课现状及改进措施

    生物化学是包括医学在内的所有生命科学的基础课程,特别是近年来生物化学发展进入了分子生物学阶段,更成为生命科学领域的带头学科,医药学、农学、生物学等各学科的研究都进入了分子水平,都要应用生物学等各学笠的研究都进入了分子水平,都要应用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的理论和方法,例如:PCR技术、分子克隆技术、生物芯片技术及蛋白质工程等.面向21世纪的中医药人才,不仅要牢固掌握中医药基础理论,还要学会应用先进的实验方法进行中医药理论的研究,因此生物化学理论和实验的教学地位显得越来越重要.

    作者:王艳杰;柳春;孙延娜;李宝坤;赵丹玉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肿瘤的CIK细胞过继免疫治疗观察及实验研究

    目的:应用CIK细胞治疗462例中晚期恶性肿瘤患者,并进行了系统的随访,旨在观察CIK细胞治疗中晚期恶性肿瘤的疗效和实验室的试验研究.方法:用淋巴细胞分离液分离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在体外用多种细胞因子(CD3MCAb、IL-2、IFN-γ、IL-1α等)共同培养后获得的CIK细胞,分次回输给患者.随访观察患者治疗前后瘤体变化,临床症状改善,生活质量,卡氏评分及体重变化等,同时记录生存期.结果:总缓解率为78.57%;临床症状治疗前后对比有明显改善,χ2=79.8,P<0.01,有统计学意义.生存质量卡氏评分提高率为80.3%.结论:CIK细胞能抑制肿瘤细胞生长,具有较强的杀伤活性.CIK细胞治疗安全有效,无明显副作用,是治疗肿瘤较为理想的方法.

    作者:尹富华;鲍锋;梁辉;杨素芬;刘荣春;刘寅;运美江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心理合药物治疗失眠症的临床疗效观察

    评价心理治疗加药物和单纯药物治疗失眠症的临床疗效.方法:68例失眠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心理治疗加药物组36例,单纯药物组32例,疗程3个月,随访半年.结果:治疗前、后采用睡眠状况问卷自评量表评分,心理治疗加药物组显效率为80.6%,单纯药物组显效率为53.1%,心理治疗加药物组显著高于单纯药物组的疗效,两组各个量表减分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心理治疗加药物组复发率低于单纯药物组.结论:治疗失眠症心理治疗加药物组明显好于单纯药物的治疗,且远期疗效好.

    作者:谢志浩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自拟方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经验

    慢性萎缩性胃炎是指各种原因引起的胃黏膜慢性炎症改变.由于胃镜和活检技术的广泛应用,临床诊断基本是以病理诊断为依据.其病程缓慢,可长期反复发作.临床表现以上腹部饱满或疼痛、食欲减退、恶心、呕吐、嗳气等为主症;尚可有贫血、消瘦、舌炎、舌萎缩、腹泻等症状.近10年来,笔者运用自拟方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介绍如下.

    作者:王兆荣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痤疮临床观察

    痤疮是一种常见的皮肤病,好发于15~30岁青年,其病因复杂,病程长,易反复,对患者的心理造成一定的影响.近年来,本科应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本病,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作者:许芳;俞珊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伤寒论》教学方法改革初探

    《伤寒论》是《伤寒杂病论》的一部分,作为中医学四大经典之一,在中医学发展史上,具有举足轻重的特殊地位,它对外感疾病错综复杂的证候表现及演变规律进行分析归纳,创立的六经辨证理论体系.这一理论体系融理、法、方、药为一体,进一步确立了脉证并重的诊断法则与辨证论治的纲领,为中医临床各科提供了辨证论治的基本法则,为后世临床医学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因此,如何讲好《伤寒论》这门课程,启发学生自主学习,继承和发扬仲景学说,显得非常重要.笔者就此题进行了以下几方面的探讨,希望能对《伤寒论》的教学改革有所帮助.

    作者:王树鹏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从《医门棒喝》看宋明理学对章楠的影响

    宋明理学以儒学为基,参道、援释,无论是其治学之风,亦或是其具体的思想都对后世医家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从清代医家章楠的医著《医门棒喝》出发来论述这种影响.

    作者:苟洪静;刘鹏;步瑞兰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谈数字图书馆的数字参考咨询服务

    数字图书馆事业的建设和发展,给数字参考咨询提供了广泛的服务平台.使读者不在受地域、时间和单位的限制,就可以享受到资源共享和个性化需求.同时,图书馆也可以通过DRS来提升自己的服务层次.

    作者:段晓平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经方治疗疑难病四则

    运用经方旋复代赭汤治疗顽固性呃逆,吴茱萸汤治疗少腹冷痛,麻黄附子细辛汤治疗骨转癌疼痛,大承气汤治疗热结旁流.四则医案报道.

    作者:赵文斌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的营养治疗及护理体会

    目的:观察加强营养治疗及护理对慢性肾功能衰竭(CRF)患者营养状况的影响.方法:将76例CRF患者加强心理护理、摄取营养物质、水电解质的指导.结果:大部分患者心理状态较稳定、营养状况较前好转.结论:加强对患者的营养治疗及护理可以延缓CRF的进展,提高生活质量.

    作者:刘玉婧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消化性溃疡患者中西医治疗护理的新观念

    消化性溃疡,主要指发生在胃和十二指肠的慢性溃疡,这些溃疡的形成和胃酸、胃蛋白酶的消化作用有关.近年来,发现幽门螺旋杆菌(Hp)感染是消化性溃疡的主要原因,同时药物、环境、精神及遗传因素也是形成消化性溃疡的重要因素.其临床特点为慢性过程,腹痛呈周期性、季节性,并与饮食时间有关联,同时精神因素,过劳亦会诱发或加重腹痛,并可发生消化道出血、穿孔、梗阻等并发症.祖国医学认为本病属于胃脘痛、胃气痛、胃痛的范畴,中医可分型辨证治疗.本病是临床上一种常见病、多发病.因其复发率高而迁延不愈,Marshell等人1982年发现幽门螺旋杆菌(Hp)以来,经过20余年的研究,现已证实Hp是消化性溃疡发生和复发的关系因素.因此,在临床中如何成功地根除和防止Hp传播是治愈和降低消化性溃疡发病率的重要措施.

    作者:黄建梅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中医药治疗代谢综合征的临床研究概况

    目的:介绍近几年中医药治疗代谢综合征的临床研究进展.方法:检索了中国期刊网上国内近10年的相关文献,并进行了分析汇总.结论:中医药治疗代谢综合征取得一定的成绩,但也存在着一些问题,需要进一步研究.

    作者:田文敬;邵明义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中医药治疗心力衰竭的临床研究进展

    综述了近5年来中医药治疗心衰的概况.主要从病因病机辨证分型治疗,特殊剂型开发,治法等方面进行了较详细的归纳整理.

    作者:冼绍祥;周凤娇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滋水涵木法治疗乳腺增生病52例

    乳腺增生病属祖国医学乳癖的范畴.本病是妇女的多发病,居乳腺病发病率的首位.临床以乳房胀痛、肿块为特征.目前众多医家多以疏肝解郁,软坚散结法治疗本病,但临床中肝肾不足,肝气郁结,水不涵木者亦不少见,笔者以滋水涵木法治疗本病52例,也获得了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石桂珍;乌兰格日乐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中草药不良反应的探析

    近年来,中草药及其处方制剂引起的不良反应有逐年增加的趋势.医生使用大处方,大剂量的现象十分普遍.这种现象的形成,或出于经济利益的趋动,或由于对疾病的某种特殊需要.但随着中草药在医学领域的不断应用,有关中草药引起的不良反应也日趋增多,已引起国内外专家的广泛重视.水能载舟,也能覆舟,因此,要充分了解和认识中草药的不良反应,掌握其正确服用方法和防治措施很有必要.

    作者:齐兵;齐柏;胡继红;刁虹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以面肌对电针的反应和神经定位判断周围性面瘫的预后和疗程

    目的:探讨判断周围性面瘫的预后和疗程的检测方法.方法:依据瘫痪侧面肌对电针刺激的反映程度和神经定位将38例患者分为A组25例,B组8例和C组5例,并采用电针配合TDP治疗.结果:A、B、C3组治愈率依次降低,疗程依次增加.结论:以电针反映和神经定位可以用来判断周围性面瘫的预后和疗程.

    作者:杨丽娟;刘亚丽;王晓宁 刊期: 2006年第06期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杂志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杂志

主管:辽宁省教育厅

主办:辽宁中医药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