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中西医结合治疗痤疮临床观察

许芳;俞珊

关键词:痤疮, 中西医结合, 疗效观察
摘要:痤疮是一种常见的皮肤病,好发于15~30岁青年,其病因复杂,病程长,易反复,对患者的心理造成一定的影响.近年来,本科应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本病,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杂志相关文献
  • 以面肌对电针的反应和神经定位判断周围性面瘫的预后和疗程

    目的:探讨判断周围性面瘫的预后和疗程的检测方法.方法:依据瘫痪侧面肌对电针刺激的反映程度和神经定位将38例患者分为A组25例,B组8例和C组5例,并采用电针配合TDP治疗.结果:A、B、C3组治愈率依次降低,疗程依次增加.结论:以电针反映和神经定位可以用来判断周围性面瘫的预后和疗程.

    作者:杨丽娟;刘亚丽;王晓宁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伤寒论》教学方法改革初探

    《伤寒论》是《伤寒杂病论》的一部分,作为中医学四大经典之一,在中医学发展史上,具有举足轻重的特殊地位,它对外感疾病错综复杂的证候表现及演变规律进行分析归纳,创立的六经辨证理论体系.这一理论体系融理、法、方、药为一体,进一步确立了脉证并重的诊断法则与辨证论治的纲领,为中医临床各科提供了辨证论治的基本法则,为后世临床医学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因此,如何讲好《伤寒论》这门课程,启发学生自主学习,继承和发扬仲景学说,显得非常重要.笔者就此题进行了以下几方面的探讨,希望能对《伤寒论》的教学改革有所帮助.

    作者:王树鹏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生化汤加味治疗崩漏62例

    崩漏是妇科的常见病、多发病,亦是疑难重症.笔者多年来,以傅青主生化汤加味治疗本病,获效满意,兹介绍如下.

    作者:顾亚平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从调和营卫论治荨麻疹

    荨麻疹,中医称为瘾疹、风疹块等,是由于皮肤黏膜小血管扩张及渗透性增加而产生的暂时性局限性水肿.本病好发于局部或全身皮肤,常突然出现,易迅速消退,而不留任何痕迹.对荨麻疹证治,有从风、脾、血分等方面调治,笔者根据病因、病机及临床表现等认为营卫失和是该病病机关键,从调和营卫入手,效果显著,兹阐述如下.

    作者:张鲜妮;剌宝平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针刺合谷联合心理干预治疗儿童眼癔病的临床观察

    回顾性分析应用心理干预联合针刺合谷治疗的13例眼癔病儿童患者,视力恢复良好,眼球活动自如.无1例复发,简单易行,值得推广.

    作者:赵勇洁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自制通鼻滴剂配合低剂量红霉素治疗慢性鼻窦炎临床观察

    60例慢性鼻窦炎,治疗组用自制通鼻滴剂配合低剂量红霉素,对照组用复方盐酸麻黄碱软膏配合低剂量红霉素,其结果为总有效率(23例)76.7%、(17例)56.7%.平均显效时间为18天、27天.以上治疗结果显示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也显示通鼻滴剂配合低剂量红霉素对治疗慢性鼻窦炎有较好的疗效,而且能够缩短治愈时间.

    作者:殷振海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青光眼病人围手术期的辨证施护

    青光眼是由于眼压升高而引起的视乳头损害和视野缺损的一种眼病.是致盲的主要眼病之一[1].围手术期是以青光眼病人手术为中心,包括术前、术中、术后三个阶段,将这三个阶段护理贯穿成一个整体,使手术成功,使患者获得佳手术效果.自2004年12月至今,笔者对76例青光眼围手术期病人进行辨证施护,使病人顺利实施手术,增加了术后效果.

    作者:马秀苹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教师拜名师学习对提高《中药鉴定学》教学质量的意义

    1 教师拜名师的重要性中药作为中医的重要组成部分,2000年以来,在防病治病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作用,为人类的健康作出了重大贡献.但是,由于中药品种的复杂,以及中药鉴定人才的匮乏,使中药市场品种混乱的现象时常发生.其结果不但影响人类健康和生命安全,更重要的是将直接影响着中医事业的发展.因此把握中药质量是关系到中医中药事业发展的大事.而把握中药材质量的关键是人才,目前,教师是承担培养人才的主要责任者,因此其水平的高低,对人才培养将起关键性的作用.

    作者:高松;刘运富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中药材标本的储藏与养护

    对在南方高温、潮湿的环境下储藏、养护中药材标本积累的经验.从温度、湿度两个方面论述对中药材标本的影响,重点介绍了在高温、潮湿环境下,如何对中药材标本防虫蛀、防霉变的经验.

    作者:宁小清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参芪扶正注射液联合化疗治疗胃癌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参芪扶正注射液联合化疗在治疗胃癌中的作用.方法:将82例胃癌术后病人随机分成参芪扶正注射液联合化疗组和单纯化疗组.单纯化疗组:采用奥沙利铂(L-OHP)、亚叶酸钙(CF)、5-氟尿嘧啶(5-Fu)三药方案.联合治疗组:在使用上方案化疗的同时加用参芪扶正注射液250mL静脉滴注,化疗前3天开始每天1次,连用10天,21天为1个周期,2个周期为1个疗程.观察对比两组的临床症状、KPS评分变化、体重变化情况和副反应.结果:①两组临床症状改变有效率分别为61.9%和1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②联合治疗组治疗前后KPS评分改善加稳定的比率明显高于单纯化疗组(P<0.01);③联合治疗组体重稳定比率明显高于化疗组,且胃肠道反应和骨髓抑制率低于单纯化疗组.

    作者:李兆元;黄秋华;徐海声;阮晓峰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悦安欣注射液治疗急性眩晕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悦安欣注射液治疗急性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4例眩晕病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用悦安欣注射液静脉滴注,对照组用能量合剂静脉滴注.2组均为每天1次,连用3天后评定疗效.结果:治疗组治愈35例,有效6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5.34%;对照组治愈22例,有效11例,无效8例,总有效率80.49%.2组疗效经Ridit分析,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悦安欣注射液治疗急性眩晕疗效确切.

    作者:徐劲松;梁章荣;李聪;霍志毅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自拟方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经验

    慢性萎缩性胃炎是指各种原因引起的胃黏膜慢性炎症改变.由于胃镜和活检技术的广泛应用,临床诊断基本是以病理诊断为依据.其病程缓慢,可长期反复发作.临床表现以上腹部饱满或疼痛、食欲减退、恶心、呕吐、嗳气等为主症;尚可有贫血、消瘦、舌炎、舌萎缩、腹泻等症状.近10年来,笔者运用自拟方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介绍如下.

    作者:王兆荣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疏肝和胃法在肺系病中的应用

    中医肺系诸证常从肺肾论治,不可以拘泥于肺肾两脏,疏肝和胃、顾护胃气对临床上反复发作、迁延不愈的患者,更应重视.

    作者:王余民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HPLC法测定金刚藤胶囊中薯蓣皂苷元的含量

    目的:建立金刚藤胶囊的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含量.方法: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采用C18色谱柱(250×4.6mm 5μm);以乙腈-水(90∶10)为流动相;流速0.8mL/min;柱温:35℃;检测波长203nm;进样10μL,外标法计算含量.结果:薯蓣皂苷元浓度在11.82~591.2μg/M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其回归方程为A=8.00×106C+4.60×104r=0.9996,其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9.81%,RSD为3.09%.结论:方法简便、准确.

    作者:李晓军;丁百莲;庄广平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老年期痴呆的基本病机探讨

    阐述老年期痴呆的根本病理基础在肾虚,病理特点为浊邪阻滞,病理因素为浊毒,基本病机为肾虚精亏、浊阻毒害.

    作者:郭明冬;周文泉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抗生素相关性腹泻相关因素与对策

    目的:了解医院抗生素相关性腹泻(AAD)发病率、相关因素及临床特点,提出预防控制措施.方法:对本院合并抗生素相关性腹泻的89例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抗生素使用时间≥7d,腹泻发生率明显升高;联合使用抗生素种类越多,腹泻发生率越高.结论:合理使用抗生素,严格控制广谱抗生素的使用,是预防控制医院感染抗生素相关性腹泻的关键措施.

    作者:楼淑瑾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肾藏精与男子生殖之精析义

    较全面地阐述肾藏精与男子生殖之精的含义不同,生殖之精为后生人成熟后而生成,藏于精室,非肾藏精所指之精.

    作者:郑东利;王永全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补肾调肝方对更年期雌性大鼠性激素及生殖器官的影响

    目的:探讨补肾调肝方治疗更年期综合征的机理.方法:将40只更年期大鼠,随机分成治疗组(分高、低剂量组)、西药组及模型组,与青年组对照,8周后观察性激素及子宫卵巢变化.结果:中、西药治疗组血清E2含量较空白组升高,FSH、LH含量降低(除低剂量组LH含量外),高剂量组及西药组子宫重量系数增加(P<0.05).结论:补肾调肝方能提高更年期大鼠血清E2水平,降低FSH、LH含量,改善卵巢功能;补肾调肝方的作用与剂量的相关性有待进一步研究.

    作者:谭桂云;沈坚华;张薇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慢性盆腔炎的治疗进展

    慢性盆腔炎是指女性内生殖器官的慢性炎症,包括慢性子宫内膜炎、输卵管炎、卵巢炎、盆腔腹膜炎及盆腔结缔组织炎等.为临床常见病、多发病,病程缠绵难愈,容易复发,严重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且近年来发病率有逐渐增高的趋势.该病散见于中医妇人腹痛、带下病、癥瘕、月经不调、不孕症等各篇中.现将近年来对该病的治疗情况作一综述.

    作者:张华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室上性早搏疗效观察

    目的:对比观察五参心乐汤与维拉帕米对室上性早搏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有明显临床症状的室上性早搏患者112例,其中房性早搏77例,交界性早搏35例;男78例,女34例,平均年龄(56.3±16.4)岁.按区组随机方法分为3组,五参心乐汤组(n=40):口服五参心乐汤,分2次口服;维拉帕米组(n=32):口服维拉帕米,80mg,3次/d:两药合用组:五参心乐汤+维拉帕米(n=40),4周为1个疗程,观察用药前后临床症状,早搏次数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五参心乐汤组有效率72.5%,维拉帕米组有效率75.0%,两药合用组有效率95.0%,服用五参心乐汤后患者心悸胸闷症状明显少于服用维拉帕米(P<0.05).结论:五参心乐汤对室上性早搏的疗效与维拉帕米相似,但在临床症状的改善以及不良反应方面明显优于维拉帕米,与维拉帕米联合用药可以使疗效增加不良反应减少.

    作者:陈爱莲 刊期: 2006年第06期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杂志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杂志

主管:辽宁省教育厅

主办:辽宁中医药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