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参芪扶正注射液联合化疗治疗胃癌疗效观察

李兆元;黄秋华;徐海声;阮晓峰

关键词:胃肿瘤, 抗肿瘤化学药, 参芪扶正注射液, 疗效观察
摘要:目的:探讨参芪扶正注射液联合化疗在治疗胃癌中的作用.方法:将82例胃癌术后病人随机分成参芪扶正注射液联合化疗组和单纯化疗组.单纯化疗组:采用奥沙利铂(L-OHP)、亚叶酸钙(CF)、5-氟尿嘧啶(5-Fu)三药方案.联合治疗组:在使用上方案化疗的同时加用参芪扶正注射液250mL静脉滴注,化疗前3天开始每天1次,连用10天,21天为1个周期,2个周期为1个疗程.观察对比两组的临床症状、KPS评分变化、体重变化情况和副反应.结果:①两组临床症状改变有效率分别为61.9%和1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②联合治疗组治疗前后KPS评分改善加稳定的比率明显高于单纯化疗组(P<0.01);③联合治疗组体重稳定比率明显高于化疗组,且胃肠道反应和骨髓抑制率低于单纯化疗组.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杂志相关文献
  • 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的中西医结合护理

    血栓闭塞性脉管炎,是一种中小动脉和静脉非化脓性炎症,病变好发于下肢远端血管.病程进展缓慢,呈周期性加剧,后因管腔闭塞,局部缺血,导致肢端坏死.脉管炎的病程长,痛苦大,病人常因剧痛难忍而失去治疗信心,严重影响治疗效果.因此,做好脉管炎的护理,十分重要.

    作者:付艳玲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中药内服外敷治疗膝关节骨关节病

    膝关节骨关节病(OA)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关节退行性改变疾病,文献报道约有38%成年人患关节骨关节病,发生症状者约0.2%,因膝关节肿胀、疼痛和活动受限而严重影响了患者的日常生活和工作.目前,治疗方法虽多,但疗效难以确定,复发率高,基层医院由于医疗条件的限制更是难于找到一种经济有效,简单安全的方法.自1999年12月-2004年11月,笔者采用中药内服配合外敷治疗膝关节骨关节病例46(52个关节)全程随访,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作者:陈少卿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长管骨骨折病人行交锁髓内钉内固定的护理

    长管骨折患者通过围手术期护理的总结,认为术前心理护理,充分准备是手术成功的前提;术后生命体征观察,保证负压球引流通畅,预防并发症,早期功能锻炼是促进患者康复的关键.

    作者:奠静霞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谈中医穴位的性能

    根据临床所见及有关针灸书籍论述穴位的性能来探讨穴位的性能.结论:穴位的性能大致可归纳为输注气血,反应病痛,预防疾病,治疗疾病4个方面.

    作者:王联庆;宫丽莉;张锐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从络病理论探讨中风病微观病机

    在分析当前中风病病机理论的基础上,结合络病理论,提出中风病微观病机理论概说.脑络是脑神的功能和结构载体.络脉失养是中风病的病理基础.营卫失和,毒损脑络是中风病的核心病机.指出探讨微观病机的理论和实践价值在于明确中风病发病部位,揭示治疗的核心手段与基础环节的关系,进一步阐释疏通脑络在恢复脑神方面的理论和实践价值.

    作者:李维革;韩宁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肝硬化患者心理护理效果分析

    肝硬化是肝病进展的后阶段,病情相对较重,病程迁延不愈,而且无特效治疗方法.病人会产生焦虑、恐惧、敌对、人际关系敏感等心理问题,严重影响治疗效果.肝硬化并不意味着生命的结束,他们需要心理上的支持.本研究旨在通过护理干预对肝硬化病人心理问题的影响,来为肝硬化病人的心理护理提供依据.

    作者:和欣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抗生素相关性腹泻相关因素与对策

    目的:了解医院抗生素相关性腹泻(AAD)发病率、相关因素及临床特点,提出预防控制措施.方法:对本院合并抗生素相关性腹泻的89例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抗生素使用时间≥7d,腹泻发生率明显升高;联合使用抗生素种类越多,腹泻发生率越高.结论:合理使用抗生素,严格控制广谱抗生素的使用,是预防控制医院感染抗生素相关性腹泻的关键措施.

    作者:楼淑瑾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针刺合谷联合心理干预治疗儿童眼癔病的临床观察

    回顾性分析应用心理干预联合针刺合谷治疗的13例眼癔病儿童患者,视力恢复良好,眼球活动自如.无1例复发,简单易行,值得推广.

    作者:赵勇洁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补阳还五汤治疗原发性肾病综合征随机对照试验的系统评价研究

    目的:系统评价补阳还五汤治疗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检索补阳还五汤治疗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的随机对照试验文献,筛选合格的研究,应用Jadad评分法进行质量评价,运用异质性检验、Meta-分析、敏感性分析等方法统计相关数据.结果:纳入4项研究,Jadad评分所有研究得分均低于3分,属低质量文献.Meta-分析结果显示,补阳还五汤治疗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总有效率比较的ER(99%CI)为1.14(1.01,1.28),且敏感性分析显示该统计结果较稳定可靠.结论:补阳还五汤对于治疗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有效,且安全性较高.纳入研究质量低等因素在不同程度影响了上述结论的可靠性,要进一步验证补阳还五汤治疗该病的疗效及安全性,尚需进行设计合理、执行严格、多中心大样本且随访时间足够的随机对照试验.

    作者:李可建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针刺法在消除运动性疲劳中的应用

    就针刺法在运动性疲劳恢复中的作用机理进行论述;并结合针刺法在运动性疲劳恢复中的治疗原则及其在不同类型运动性疲劳中的应用作以综述,以此指出针刺法在抗运动性疲劳中的优势及不足.

    作者:白雪冰;陈力;黄日权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虫草多糖对实验性大鼠Smad2/3 Smad7表达的影响

    目的:探讨CCL4诱导的肝纤维化模型鼠肝组织Smad2/3,Smad7的表达及虫草多糖(Cordyceps Polysaccharide CP)抗肝纤维化的作用机制.方法:将40只大鼠随机型.行苏木素染色(HE)和特染2教员纤维染色(VG),判断肝组织炎症和纤维化的程度,免疫组化方法检测各组Smad2/3和Smad2/3的表达.结果:CP预防组和治疗组的肝组织炎症和纤维化程度明显低于模型组;Smad2/3在CP预防组和治疗组的阳性表达均明显低于模型组(P<0.05);Smad7在CP预防组和治疗组的阳性表达高于模型组(P<0.05).Smad2/3,Smad7在CP预防组和治疗组的阳性表达高于模型组(P<0.05).Smad2/3,Smad7在CP预防组和治疗组的表达无差异性(P>0.05).结论:CP抗肝纤维化作用可能与抑制Smad2/3和促进Smad7的表达有关.

    作者:杨清;关向荣;王星云;柳忠辉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中草药不良反应的探析

    近年来,中草药及其处方制剂引起的不良反应有逐年增加的趋势.医生使用大处方,大剂量的现象十分普遍.这种现象的形成,或出于经济利益的趋动,或由于对疾病的某种特殊需要.但随着中草药在医学领域的不断应用,有关中草药引起的不良反应也日趋增多,已引起国内外专家的广泛重视.水能载舟,也能覆舟,因此,要充分了解和认识中草药的不良反应,掌握其正确服用方法和防治措施很有必要.

    作者:齐兵;齐柏;胡继红;刁虹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少腹逐瘀汤加减方治疗原发性痛经的临床实验研究

    痛经口服液药理实验证明:痛经口服液对OXY引起的离、在体家兔、大鼠子宫痉挛性收缩有明显的指抗作用,并能缓解由OXY导致的子宫剧烈收缩(模拟痛经)引起的痛疼.小鼠热板镇痛实验表明,该方有明显镇痛作用,与消炎痛作用类似.急性毒性试验测得LD50为122.4g/kg,大耐受倍数为500.经在多家医院临床研究并与痛经丸作对比观察,67例原发性痛经病人疗效满意,无任何毒副作用,总有效率95%.

    作者:张小玲;李玉兰;赵桂珍;赖远珍;张压西;许国振;陈振中;巫岳鹏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治疗进展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osteoarthritis,OA)是中老年人中常见的一种慢性骨关节病,约占各类型骨关节炎的40%左右,以膝关节的疼痛、僵硬及活动受限为主要临床表现.主要病变是关节软骨退变和继发性骨质增生,其病因及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现多认为与生物因素(遗传、年龄、炎症)及机械性损伤造成关节软骨破坏引起膝关节生物力学的改变有关.现对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治疗进展作以下综述,以供临床参考.

    作者:周迎光;夏建龙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葛根素治疗冠心病心绞痛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葛根素对冠心病心绞痛的疗效.方法:将88例病人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50例,选用葛根素注射液500mg加入5%葡萄糖500mL静脉榆注;对照组38例,采用加镁极化液500mL加丹参20mL静脉输注.每天1次,14天为1个疗程,1个疗程后观察疗效.结果:缓解心绞痛症状: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6.%,对照组为42.1%,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心肌缺血改善后心电图评定:治疗组为82.0%,对照组为36.8%,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葛根素治疗冠心病心绞痛临床疗效肯定,毒副作用少.

    作者:赵龙现;师彩颖;李丽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垂体微腺瘤的CT诊断

    目的:分析垂体微腺瘤的CT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29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垂体微腺瘤的CT征象.结果:垂体内限局性低密度灶26例,等密度灶3例,垂体柄移位6例,垂体高度异常17例,垂体上缘突出14例,鞍底骨质改变11例.结论:鞍区冠状位CT增强快速扫描有助于垂体微腺瘤的诊断.

    作者:庞大勇;何柳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中医临床基础学科教学与科研的建设与发展

    学科建设是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其发展关系一所大学的知识结构和水平,一流的大学必须有多个一流的不同功能的学科,这样才能造就出一流的人才.回顾中医临床基础学科建设与发展的历史,思考学科建设和发展的现状,制定出一套科学合理、切实可行的规划,为中医药事业的快速发展,培养高质量中医药人才而努力.

    作者:艾华;曲道炜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老年期痴呆的基本病机探讨

    阐述老年期痴呆的根本病理基础在肾虚,病理特点为浊邪阻滞,病理因素为浊毒,基本病机为肾虚精亏、浊阻毒害.

    作者:郭明冬;周文泉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解剖学组织器官与中医五脏对应关系的研究

    基于中医学西医学研究对象的一致性,通过对比生理功能和病理变化,分析了西医组织器官与中医五脏的对应关系.

    作者:张连才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生物化学实验课现状及改进措施

    生物化学是包括医学在内的所有生命科学的基础课程,特别是近年来生物化学发展进入了分子生物学阶段,更成为生命科学领域的带头学科,医药学、农学、生物学等各学科的研究都进入了分子水平,都要应用生物学等各学笠的研究都进入了分子水平,都要应用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的理论和方法,例如:PCR技术、分子克隆技术、生物芯片技术及蛋白质工程等.面向21世纪的中医药人才,不仅要牢固掌握中医药基础理论,还要学会应用先进的实验方法进行中医药理论的研究,因此生物化学理论和实验的教学地位显得越来越重要.

    作者:王艳杰;柳春;孙延娜;李宝坤;赵丹玉 刊期: 2006年第06期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杂志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杂志

主管:辽宁省教育厅

主办:辽宁中医药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