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连才
慢性肾小球肾炎是一种免疫反应疾病,目前尚无特异性治疗方法.通过查阅古代、现代文献,结合临证实践,借鉴传统经络研究和现代研究经验,从机体自稳自调机理出发,首次提出经络导引疗法和无创自体疗法,旨在调动机体自身抗病能力,激发自身正气和修复能力,消除蛋白尿、改善临床症状和保护肾功能,减少药物毒副反应,更好的造福于肾病患者.
作者:卢立新 刊期: 2006年第06期
目的:探讨判断周围性面瘫的预后和疗程的检测方法.方法:依据瘫痪侧面肌对电针刺激的反映程度和神经定位将38例患者分为A组25例,B组8例和C组5例,并采用电针配合TDP治疗.结果:A、B、C3组治愈率依次降低,疗程依次增加.结论:以电针反映和神经定位可以用来判断周围性面瘫的预后和疗程.
作者:杨丽娟;刘亚丽;王晓宁 刊期: 2006年第06期
目的:探讨推拿疗法对绝经后骨质疏松症妇女腰椎骨密度变化的影响.方法:选择23例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患者予推拿手法治疗,每周3次,3个月为1个疗程,共治疗两个疗程;1个疗程结束后休息1个月,开始第2个疗程.观察治疗前后腰椎2~4骨密度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后患者腰椎骨密度比治疗前有显著的增加(P<0.01).结论:推拿疗法对绝经后骨质疏松妇女腰椎的骨密度有显著改善作用.
作者:马荣连;徐小梅;金宏柱 刊期: 2006年第06期
阐述老年期痴呆的根本病理基础在肾虚,病理特点为浊邪阻滞,病理因素为浊毒,基本病机为肾虚精亏、浊阻毒害.
作者:郭明冬;周文泉 刊期: 2006年第06期
膝关节骨关节病(OA)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关节退行性改变疾病,文献报道约有38%成年人患关节骨关节病,发生症状者约0.2%,因膝关节肿胀、疼痛和活动受限而严重影响了患者的日常生活和工作.目前,治疗方法虽多,但疗效难以确定,复发率高,基层医院由于医疗条件的限制更是难于找到一种经济有效,简单安全的方法.自1999年12月-2004年11月,笔者采用中药内服配合外敷治疗膝关节骨关节病例46(52个关节)全程随访,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作者:陈少卿 刊期: 2006年第06期
目的:胫腓骨骨折,特别是特殊的类型和病情的患者,确定其佳治疗方案.方法:总结1999年10月-2005年12月选择性使用跟骨骨折牵引加夹板外固定治疗胫腓骨骨折45例进行追访和评定.结果:采用本治疗方法的45例病人,无1例出现骨不愈合.结论:本治疗方法实为胫腓骨骨折理想方法之一,其优点是适应症广,病人痛苦少,经济实惠,治愈率高.
作者:韩亦军;王庆;邱寿良 刊期: 2006年第06期
针刺的补泻手法是针刺手法中的一个内容,早见于秦汉以前的医学文献《灵柩》和《素问》中以后历代针灸书籍,又提出了许多不同的方法,如提插补泻、捻转补泻、迎随补泻、呼吸补泻、子母补泻、纳支补泻、开阖补泻、九六补泻等单式补泻手法,以及烧山火、透天凉、阳中隐阴、阴中隐阳、子午捣臼、龙虎交战、五藏交经等复式补泻手法.针刺补泻手法究竟有无实际价值是目前广大从事针灸工作者比较关心的问题,在这里浅析初步的看法对这些古代的针刺补泻手法加以整理.
作者:朴南建 刊期: 2006年第06期
观察止血灵胶囊治疗消化性溃疡伴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对照组用奥美拉唑静滴,治疗组加用止血灵胶囊口服,判断两组疗效差异及治疗组各证型间疗效差异.结果: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各证型之间疗效无显著性差异.
作者:袁曈 刊期: 2006年第06期
目的:观察中药肝肾清颗粒联合α-干扰素治疗乙肝相关性肾炎(HBV-GN)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30例予甘利欣胶囊保肝治疗,每日3次,每次150mg,对HBV复制指标阳性的病人用国产α-干扰素(α-IFN)治疗,剂量500万U,1次/d,肌内注射,半月后改为隔日肌注,疗程3个月;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肝肾清颗粒治疗,每天1剂,开水冲服,疗程3个月.观察2组治疗前后临床表现、血清HBV标志物、血浆白蛋白、尿蛋白、血清谷丙转氨酶及血清肌酐等变化.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6%,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在HBV-DNA及HbsAg阴转率、减少尿蛋白、提高血浆蛋白、降低谷丙转氨酶及降低血肌酐等方面,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或非常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 ).结论:肝肾清颗粒联合α-干扰素治疗乙肝相关性肾炎有较好的疗效.
作者:向彩春;史伟;吴金玉 刊期: 2006年第06期
清法,是祖国医学中用来清除热邪,治疗热证的一种治疗方法,是中医常用治法之一.其主要作用是清热、泻火、凉血、解毒,使在里之热邪得以解除.用以治疗热证、火证、热甚成毒以及虚热等证.
作者:梅颖;冯泳 刊期: 2006年第06期
基于中医学西医学研究对象的一致性,通过对比生理功能和病理变化,分析了西医组织器官与中医五脏的对应关系.
作者:张连才 刊期: 2006年第06期
痤疮是一种常见的皮肤病,好发于15~30岁青年,其病因复杂,病程长,易反复,对患者的心理造成一定的影响.近年来,本科应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本病,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作者:许芳;俞珊 刊期: 2006年第06期
近视眼是目前全球发生率高的屈光不正引发的病症.世界卫生组织(WHO)已经将近视眼的防治列入了全球防盲计划.而我国青少年近视眼的发病率居世界第2位.近视眼的防治也一直是医学界的一大难题.祖国医药学是一个伟大的宝库,历代医家在防治近视眼方面取得了一定的疗效.笔者根据近视眼的证候特征,采用自拟增视灵口服液内服,联合耳穴贴药治疗儿童轻度近视,取得了较满意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李振萍;邱波 刊期: 2006年第06期
目的:观察加强营养治疗及护理对慢性肾功能衰竭(CRF)患者营养状况的影响.方法:将76例CRF患者加强心理护理、摄取营养物质、水电解质的指导.结果:大部分患者心理状态较稳定、营养状况较前好转.结论:加强对患者的营养治疗及护理可以延缓CRF的进展,提高生活质量.
作者:刘玉婧 刊期: 2006年第06期
益母草颗粒本品种为卫生部药品标准中药成方制剂第7册收载的品种,原标准中仅有益母草中生物碱的沉淀反应.为提高本品的质控标准,以更好的控制药物的内在质量,本文采用HPLC法对方中益母草进行了测定.含测试验中,采用HPLC法,以盐酸水苏碱为对照品,并参考有关文献,对方中盐酸水苏碱进行了HPLC含量测定方法的研究,通过方法学的系统考察和10批样品的含量测定,建立了本品中盐酸水苏碱的高效液相色谱含测方法,现报道如下.
作者:邹华;吴云波;王金萍;徐修义;林娜;姜慧祯 刊期: 2006年第06期
血栓闭塞性脉管炎,是一种中小动脉和静脉非化脓性炎症,病变好发于下肢远端血管.病程进展缓慢,呈周期性加剧,后因管腔闭塞,局部缺血,导致肢端坏死.脉管炎的病程长,痛苦大,病人常因剧痛难忍而失去治疗信心,严重影响治疗效果.因此,做好脉管炎的护理,十分重要.
作者:付艳玲 刊期: 2006年第06期
目的:探讨CCL4诱导的肝纤维化模型鼠肝组织Smad2/3,Smad7的表达及虫草多糖(Cordyceps Polysaccharide CP)抗肝纤维化的作用机制.方法:将40只大鼠随机型.行苏木素染色(HE)和特染2教员纤维染色(VG),判断肝组织炎症和纤维化的程度,免疫组化方法检测各组Smad2/3和Smad2/3的表达.结果:CP预防组和治疗组的肝组织炎症和纤维化程度明显低于模型组;Smad2/3在CP预防组和治疗组的阳性表达均明显低于模型组(P<0.05);Smad7在CP预防组和治疗组的阳性表达高于模型组(P<0.05).Smad2/3,Smad7在CP预防组和治疗组的阳性表达高于模型组(P<0.05).Smad2/3,Smad7在CP预防组和治疗组的表达无差异性(P>0.05).结论:CP抗肝纤维化作用可能与抑制Smad2/3和促进Smad7的表达有关.
作者:杨清;关向荣;王星云;柳忠辉 刊期: 2006年第06期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Vertebro-basilar insufficiency,VBI)性眩晕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病症,本病多发生于4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临床表现以发作性眩晕、恶心欲呕、共济平衡失调等为主要症状.其病症特点为反复发作,缠绵难愈,易导致急性脑血管疾病发生.因此,早期诊治是预防和降低急性脑血管病发生率的有效措施.近5年来,医学界对VBI性眩晕的研究日趋深入,特别是在治疗研究方面取得了较大进展,现将有关中医对此的临床研究近况综述如下.
作者:周艳英;谭玮玮;董宏利;董少龙;刘泰 刊期: 2006年第06期
慢性萎缩性胃炎是指各种原因引起的胃黏膜慢性炎症改变.由于胃镜和活检技术的广泛应用,临床诊断基本是以病理诊断为依据.其病程缓慢,可长期反复发作.临床表现以上腹部饱满或疼痛、食欲减退、恶心、呕吐、嗳气等为主症;尚可有贫血、消瘦、舌炎、舌萎缩、腹泻等症状.近10年来,笔者运用自拟方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介绍如下.
作者:王兆荣 刊期: 2006年第06期
根据临床所见及有关针灸书籍论述穴位的性能来探讨穴位的性能.结论:穴位的性能大致可归纳为输注气血,反应病痛,预防疾病,治疗疾病4个方面.
作者:王联庆;宫丽莉;张锐 刊期: 2006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