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止血灵胶囊治疗消化性溃疡伴出血的疗效观察

袁曈

关键词:消化性溃疡伴出血, 止血灵胶囊, 中医药疗法, 对照观察
摘要:观察止血灵胶囊治疗消化性溃疡伴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对照组用奥美拉唑静滴,治疗组加用止血灵胶囊口服,判断两组疗效差异及治疗组各证型间疗效差异.结果: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各证型之间疗效无显著性差异.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杂志相关文献
  • 中草药不良反应的探析

    近年来,中草药及其处方制剂引起的不良反应有逐年增加的趋势.医生使用大处方,大剂量的现象十分普遍.这种现象的形成,或出于经济利益的趋动,或由于对疾病的某种特殊需要.但随着中草药在医学领域的不断应用,有关中草药引起的不良反应也日趋增多,已引起国内外专家的广泛重视.水能载舟,也能覆舟,因此,要充分了解和认识中草药的不良反应,掌握其正确服用方法和防治措施很有必要.

    作者:齐兵;齐柏;胡继红;刁虹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引入现代诊疗技术实现中医诊法现代化

    中、西医理论不可兼容,但现代科技资源可共享.举例说明:将现代科技诊察疾病的手段和方法,引入中医临床实践中,可弥补中医诊法之不足;有利于中医临床疗效的提高;促进中医理论的发展.

    作者:樊黔江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推拿疗法对绝经后妇女腰椎骨密度的影响

    目的:探讨推拿疗法对绝经后骨质疏松症妇女腰椎骨密度变化的影响.方法:选择23例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患者予推拿手法治疗,每周3次,3个月为1个疗程,共治疗两个疗程;1个疗程结束后休息1个月,开始第2个疗程.观察治疗前后腰椎2~4骨密度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后患者腰椎骨密度比治疗前有显著的增加(P<0.01).结论:推拿疗法对绝经后骨质疏松妇女腰椎的骨密度有显著改善作用.

    作者:马荣连;徐小梅;金宏柱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中医辨证治疗过敏性紫癜临床观察

    过敏性紫癜是一种临床前见的皮肤性疾病,属于中医肌衄、发斑的范畴.病情复杂,反复发作,缠绵难愈.近年来,笔者运用中医药治疗取得了较为满意的疗效,现介绍如下.

    作者:黄丽杰;苏军;宋铎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清法在外感表证治疗中的运用

    清法,是祖国医学中用来清除热邪,治疗热证的一种治疗方法,是中医常用治法之一.其主要作用是清热、泻火、凉血、解毒,使在里之热邪得以解除.用以治疗热证、火证、热甚成毒以及虚热等证.

    作者:梅颖;冯泳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肾藏精与男子生殖之精析义

    较全面地阐述肾藏精与男子生殖之精的含义不同,生殖之精为后生人成熟后而生成,藏于精室,非肾藏精所指之精.

    作者:郑东利;王永全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自身免疫性肝炎后肝硬化30例临床分析

    目的:了解自身免疫性肝炎后肝硬化的临床特征、生化特征、中医证候特征.方法:对临床诊断为自身免疫肝炎后肝硬化患者进行系统观察,记录临床症状、并发症、生化结果,归纳分析其临床、生化特征和中医证型.结果:自身免疫性肝炎后肝硬化主要表现乏力、纳差、腹胀、口干、黄疸,舌象多为黯红少苔,脉弦细居多;肝功能异常表现为转氨酶升高,高胆红素血症及低蛋白血症.提示:自身免疫性肝硬化多为隐匿发病,肝脏的炎症活动程度较重,肝脏的合成功能显著下降,腹水是常见的并发症;中医辨证以肝肾不足,瘀血阻络多见,中西医结合治疗有一定的近期疗效.

    作者:孙凤霞;王融冰;王宪波;孙静媛;江宇泳;周桂琴;牛思萌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单味中药保护动脉粥样硬化血管内皮的实验研究述要

    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是指动脉内膜有脂质等沉积,动脉壁增厚,内部组织坏死崩解与沉积的脂质结合,形成斑块.中药防治动脉粥样硬化取得很好的疗效并少有副作用,利用单味中药保护血管内皮功能是近年中医药抗动脉粥样硬化机理研究的主要热点之一.笔者整理近几年关于这方面的实验研究资料,以期为开展这一领域的研究提供理论帮助.

    作者:杨傲然;田昕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中药材标本的储藏与养护

    对在南方高温、潮湿的环境下储藏、养护中药材标本积累的经验.从温度、湿度两个方面论述对中药材标本的影响,重点介绍了在高温、潮湿环境下,如何对中药材标本防虫蛀、防霉变的经验.

    作者:宁小清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经方治疗疑难病四则

    运用经方旋复代赭汤治疗顽固性呃逆,吴茱萸汤治疗少腹冷痛,麻黄附子细辛汤治疗骨转癌疼痛,大承气汤治疗热结旁流.四则医案报道.

    作者:赵文斌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针刺合谷联合心理干预治疗儿童眼癔病的临床观察

    回顾性分析应用心理干预联合针刺合谷治疗的13例眼癔病儿童患者,视力恢复良好,眼球活动自如.无1例复发,简单易行,值得推广.

    作者:赵勇洁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中医药治疗代谢综合征的临床研究概况

    目的:介绍近几年中医药治疗代谢综合征的临床研究进展.方法:检索了中国期刊网上国内近10年的相关文献,并进行了分析汇总.结论:中医药治疗代谢综合征取得一定的成绩,但也存在着一些问题,需要进一步研究.

    作者:田文敬;邵明义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止血灵胶囊治疗消化性溃疡伴出血的疗效观察

    观察止血灵胶囊治疗消化性溃疡伴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对照组用奥美拉唑静滴,治疗组加用止血灵胶囊口服,判断两组疗效差异及治疗组各证型间疗效差异.结果: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各证型之间疗效无显著性差异.

    作者:袁曈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伤寒论》中身重证治一得

    仲景论治身重一证,首辨虚实表里,虚则补之,实则泄之,郁者畅之,滞者通之,标本兼顾,治法随机应变,用药环环相扣,值得临床效仿.

    作者:栾光斗;曹忠义;王海成;马海红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参芪扶正注射液联合化疗治疗胃癌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参芪扶正注射液联合化疗在治疗胃癌中的作用.方法:将82例胃癌术后病人随机分成参芪扶正注射液联合化疗组和单纯化疗组.单纯化疗组:采用奥沙利铂(L-OHP)、亚叶酸钙(CF)、5-氟尿嘧啶(5-Fu)三药方案.联合治疗组:在使用上方案化疗的同时加用参芪扶正注射液250mL静脉滴注,化疗前3天开始每天1次,连用10天,21天为1个周期,2个周期为1个疗程.观察对比两组的临床症状、KPS评分变化、体重变化情况和副反应.结果:①两组临床症状改变有效率分别为61.9%和1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②联合治疗组治疗前后KPS评分改善加稳定的比率明显高于单纯化疗组(P<0.01);③联合治疗组体重稳定比率明显高于化疗组,且胃肠道反应和骨髓抑制率低于单纯化疗组.

    作者:李兆元;黄秋华;徐海声;阮晓峰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中医临床基础学科教学与科研的建设与发展

    学科建设是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其发展关系一所大学的知识结构和水平,一流的大学必须有多个一流的不同功能的学科,这样才能造就出一流的人才.回顾中医临床基础学科建设与发展的历史,思考学科建设和发展的现状,制定出一套科学合理、切实可行的规划,为中医药事业的快速发展,培养高质量中医药人才而努力.

    作者:艾华;曲道炜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少腹逐瘀汤加减方治疗原发性痛经的临床实验研究

    痛经口服液药理实验证明:痛经口服液对OXY引起的离、在体家兔、大鼠子宫痉挛性收缩有明显的指抗作用,并能缓解由OXY导致的子宫剧烈收缩(模拟痛经)引起的痛疼.小鼠热板镇痛实验表明,该方有明显镇痛作用,与消炎痛作用类似.急性毒性试验测得LD50为122.4g/kg,大耐受倍数为500.经在多家医院临床研究并与痛经丸作对比观察,67例原发性痛经病人疗效满意,无任何毒副作用,总有效率95%.

    作者:张小玲;李玉兰;赵桂珍;赖远珍;张压西;许国振;陈振中;巫岳鹏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的中西医结合护理

    血栓闭塞性脉管炎,是一种中小动脉和静脉非化脓性炎症,病变好发于下肢远端血管.病程进展缓慢,呈周期性加剧,后因管腔闭塞,局部缺血,导致肢端坏死.脉管炎的病程长,痛苦大,病人常因剧痛难忍而失去治疗信心,严重影响治疗效果.因此,做好脉管炎的护理,十分重要.

    作者:付艳玲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伸直型肱骨髁上骨折手法治疗36例

    目的:探讨手法治疗小儿伸直型肱骨髁上骨折的疗效.方法:采用手法治疗肱骨髁上骨折36例,对上述病例均应用手法整复夹板固定方法.结果:治疗后随访6~15个月,骨折全部愈合,肘关节活动功能正常,肘内翻1例.结论:伸直型肱骨髁上骨折治疗以手法复位,外固定治疗为首选,其简便易行,家长患儿均易接受,复位直观,效果良好,并发症少,肘关节功能不受影响.

    作者:张建军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慢性肾小球肾炎的防治思路

    慢性肾小球肾炎是一种免疫反应疾病,目前尚无特异性治疗方法.通过查阅古代、现代文献,结合临证实践,借鉴传统经络研究和现代研究经验,从机体自稳自调机理出发,首次提出经络导引疗法和无创自体疗法,旨在调动机体自身抗病能力,激发自身正气和修复能力,消除蛋白尿、改善临床症状和保护肾功能,减少药物毒副反应,更好的造福于肾病患者.

    作者:卢立新 刊期: 2006年第06期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杂志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杂志

主管:辽宁省教育厅

主办:辽宁中医药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