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振萍;邱波
中医肺系诸证常从肺肾论治,不可以拘泥于肺肾两脏,疏肝和胃、顾护胃气对临床上反复发作、迁延不愈的患者,更应重视.
作者:王余民 刊期: 2006年第06期
《伤寒论》是《伤寒杂病论》的一部分,作为中医学四大经典之一,在中医学发展史上,具有举足轻重的特殊地位,它对外感疾病错综复杂的证候表现及演变规律进行分析归纳,创立的六经辨证理论体系.这一理论体系融理、法、方、药为一体,进一步确立了脉证并重的诊断法则与辨证论治的纲领,为中医临床各科提供了辨证论治的基本法则,为后世临床医学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因此,如何讲好《伤寒论》这门课程,启发学生自主学习,继承和发扬仲景学说,显得非常重要.笔者就此题进行了以下几方面的探讨,希望能对《伤寒论》的教学改革有所帮助.
作者:王树鹏 刊期: 2006年第06期
膝关节骨关节病(OA)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关节退行性改变疾病,文献报道约有38%成年人患关节骨关节病,发生症状者约0.2%,因膝关节肿胀、疼痛和活动受限而严重影响了患者的日常生活和工作.目前,治疗方法虽多,但疗效难以确定,复发率高,基层医院由于医疗条件的限制更是难于找到一种经济有效,简单安全的方法.自1999年12月-2004年11月,笔者采用中药内服配合外敷治疗膝关节骨关节病例46(52个关节)全程随访,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作者:陈少卿 刊期: 2006年第06期
痛经口服液药理实验证明:痛经口服液对OXY引起的离、在体家兔、大鼠子宫痉挛性收缩有明显的指抗作用,并能缓解由OXY导致的子宫剧烈收缩(模拟痛经)引起的痛疼.小鼠热板镇痛实验表明,该方有明显镇痛作用,与消炎痛作用类似.急性毒性试验测得LD50为122.4g/kg,大耐受倍数为500.经在多家医院临床研究并与痛经丸作对比观察,67例原发性痛经病人疗效满意,无任何毒副作用,总有效率95%.
作者:张小玲;李玉兰;赵桂珍;赖远珍;张压西;许国振;陈振中;巫岳鹏 刊期: 2006年第06期
在分析当前中风病病机理论的基础上,结合络病理论,提出中风病微观病机理论概说.脑络是脑神的功能和结构载体.络脉失养是中风病的病理基础.营卫失和,毒损脑络是中风病的核心病机.指出探讨微观病机的理论和实践价值在于明确中风病发病部位,揭示治疗的核心手段与基础环节的关系,进一步阐释疏通脑络在恢复脑神方面的理论和实践价值.
作者:李维革;韩宁 刊期: 2006年第06期
宋明理学以儒学为基,参道、援释,无论是其治学之风,亦或是其具体的思想都对后世医家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从清代医家章楠的医著《医门棒喝》出发来论述这种影响.
作者:苟洪静;刘鹏;步瑞兰 刊期: 2006年第06期
目的:观察理气活血汤治疗慢性紧张性头痛的效果及其安全性.方法:将76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理气活血汤组)和对照组(阿米替林组),每组各38例,疗程为1个月,分别记录治疗期间头痛发作天数、头痛强度及治疗后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并分别和治疗前相对比,同时进行两组疗效比较.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84.2%,对照组为73.7%,两组疗效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治疗后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提示:治疗组治疗慢性紧张性头痛疗效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且均可减轻抑郁焦虑症状,治疗组还可以改善其他伴随症状,且无明显副反应,临床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颜红;汪瑜菡;陈立伟 刊期: 2006年第06期
通过对太极与中医学两大特色之一-整体观的相关性的论述,揭示出中国传统哲学尤其是易理对于中医学在基本理论、思维方式和临床运用等方面的重大影响.
作者:姜小华 刊期: 2006年第06期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osteoarthritis,OA)是中老年人中常见的一种慢性骨关节病,约占各类型骨关节炎的40%左右,以膝关节的疼痛、僵硬及活动受限为主要临床表现.主要病变是关节软骨退变和继发性骨质增生,其病因及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现多认为与生物因素(遗传、年龄、炎症)及机械性损伤造成关节软骨破坏引起膝关节生物力学的改变有关.现对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治疗进展作以下综述,以供临床参考.
作者:周迎光;夏建龙 刊期: 2006年第06期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妇科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李祥云教授,原上海中医妇科学会副主任委员,上海中医药大学学位评定委员会委员,从医40余载,积累了丰富的中医中药治疗妇科疾病经验,以善治各类妇科疑难病症盛名于世.国内外求医者络绎不绝,门庭若市.作为学生,有幸侍诊于侧,身教言传,获益匪浅.今将李教授治疗女性经行痤疮经验介绍于下,以飨读者.
作者:马毓俊 刊期: 2006年第06期
肝硬化是现代医学的病名,中医学虽无肝硬化病名,就其临床而言,相当于中医学的臌胀范畴.系各种病因所致肝络阻塞,由血瘀气滞结为痞块,发展晚期,可成臌胀,以腹部胀满如鼓而命名;症状以面色黧黑,而有血缕即面部扩张的毛细血管网,颈、胸及面部可见蟹爪纹络,称蜘蛛痣,胁下痞块及肿大之肝脾患者食欲减退,食后腹胀满疼痛,腹大如鼓,腹部青筋暴露,腹壁静脉曲张,甚者如囊裹水,可见齿血、鼻血或便血、吐血、乃至昏不识人为其特征,此症主要肝、脾、肾受累,临床表现为气滞、血瘀、水湿内停等诸名证候.
作者:杜建华;韩朝林;宗佳音 刊期: 2006年第06期
观察复方降糖灵胶囊治疗糖尿病的实验研究.结果:复方降糖灵胶囊能降低链脲佐霉素所致的实验性糖尿病小鼠、肾上腺素性小鼠、及葡萄糖性小鼠的血糖;并能促进肝糖原、肌糖原的合成,改善链脲佐霉素所致的肝糖原合成减少,可以调节实验性糖尿病大鼠血糖代谢环节.
作者:廖泽云;汪长华 刊期: 2006年第06期
选用中西药复合制剂丽珠脑力隆为治疗组,西药西比灵为对照组,治疗偏头痛并进行疗效比较.结果表明,治疗组与对照组在有效率方面虽无统计学意义,该药可防治各种类型缺血性脑血管病,尤其适合中老年人选用.
作者:张郑平 刊期: 2006年第06期
由于医学模式的转变,亚健康问题已倍受人们的关注,中医对亚健康的研究具有其独特的优势.从古今文献、专家经验、现代研究现况等几个方面论述了亚健康中医分型的研究进展.
作者:乞文旭;赵晴;马燕 刊期: 2006年第06期
颞颌关节功能紊乱又称颞颌关节功能障碍综合征,给患者日常生活带来极大不便,自1998年以来,笔者运用电针配合TDP照射治疗该病42例,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作者:孙素艳 刊期: 2006年第06期
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是指动脉内膜有脂质等沉积,动脉壁增厚,内部组织坏死崩解与沉积的脂质结合,形成斑块.中药防治动脉粥样硬化取得很好的疗效并少有副作用,利用单味中药保护血管内皮功能是近年中医药抗动脉粥样硬化机理研究的主要热点之一.笔者整理近几年关于这方面的实验研究资料,以期为开展这一领域的研究提供理论帮助.
作者:杨傲然;田昕 刊期: 2006年第06期
根据临床所见及有关针灸书籍论述穴位的性能来探讨穴位的性能.结论:穴位的性能大致可归纳为输注气血,反应病痛,预防疾病,治疗疾病4个方面.
作者:王联庆;宫丽莉;张锐 刊期: 2006年第06期
目的:了解自身免疫性肝炎后肝硬化的临床特征、生化特征、中医证候特征.方法:对临床诊断为自身免疫肝炎后肝硬化患者进行系统观察,记录临床症状、并发症、生化结果,归纳分析其临床、生化特征和中医证型.结果:自身免疫性肝炎后肝硬化主要表现乏力、纳差、腹胀、口干、黄疸,舌象多为黯红少苔,脉弦细居多;肝功能异常表现为转氨酶升高,高胆红素血症及低蛋白血症.提示:自身免疫性肝硬化多为隐匿发病,肝脏的炎症活动程度较重,肝脏的合成功能显著下降,腹水是常见的并发症;中医辨证以肝肾不足,瘀血阻络多见,中西医结合治疗有一定的近期疗效.
作者:孙凤霞;王融冰;王宪波;孙静媛;江宇泳;周桂琴;牛思萌 刊期: 2006年第06期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市场竞争加剧与生活节奏加快,生活方式的变迁,所引起的心理应激反应不断增加,由此患有象高血压、溃疡、糖尿病等身心疾病的人数在逐年增加.针对出现的心身疾病,单纯依赖药物治疗是片面的,必须积极有效的行为干预和进行心理护理,才能提高病人的主观能动性和抗病能力,防止不良心理反应的刺激,改善病情,增进效果.
作者:郭艳丽 刊期: 2006年第06期
目的:探讨补肾调肝方治疗更年期综合征的机理.方法:将40只更年期大鼠,随机分成治疗组(分高、低剂量组)、西药组及模型组,与青年组对照,8周后观察性激素及子宫卵巢变化.结果:中、西药治疗组血清E2含量较空白组升高,FSH、LH含量降低(除低剂量组LH含量外),高剂量组及西药组子宫重量系数增加(P<0.05).结论:补肾调肝方能提高更年期大鼠血清E2水平,降低FSH、LH含量,改善卵巢功能;补肾调肝方的作用与剂量的相关性有待进一步研究.
作者:谭桂云;沈坚华;张薇 刊期: 2006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