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德医双馨精勤不倦--辽宁中医学院博士研究生导师田振国教授

关键词:辽宁, 医学院, 博士, 研究生导师
摘要: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杂志相关文献
  • 血府逐瘀汤治验举隅

    血府逐瘀汤出于王清任<医林改错>,药用:桃仁四钱,红花二钱,当归三钱,川芎一钱半,生地三钱,赤芍二钱,枳壳二钱,柴胡一钱,桔梗一钱半,甘草二钱,牛膝三钱.方中桃仁、红花、川芎、赤芍活血化瘀,配合当归、生地养血活血,使瘀血去而又不伤血;柴胡、枳壳疏肝理气,使气行则血行;牛膝破瘀通经,引瘀血下行;桔梗入肺经,载药上行,使药力发挥于胸(血府);甘草解毒通百脉以调和诸药.此方乃四逆散、桃红四物汤加味组成,主要功能活血祛瘀,行气止痛.笔者在临床实践中,以血府逐瘀汤治疗各种疑难杂病,常获明显疗效,兹举验案数例,就正于同首.

    作者:吴松柏;刘德泉;艾素玲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养阴清肺汤加减治疗喉痹63例

    喉痹相当于现代医学的咽炎,是咽黏膜发生炎症的一种常见疾病,因其表现咽痛、咽部干燥灼热、咳嗽、夜间尤甚,严重影响患者的工作和睡眠.病毒与细菌感染均可引起本病,受凉、受热、烟酒过度以及各种物理和化学等刺激都可成为本病发病的诱因.养阴清肺汤来源于<重楼玉钥>,用以治疗素体阴虚蕴热,复感燥气疫毒时邪所致的白喉主方,其配伍特点为标本兼顾,养肺肾之阴以扶其正,疏散利咽以祛其邪.

    作者:吴红卫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社区高血压病人的干预调查与健康教育

    为探索高血压病人有效的健康教育方法,减少心脑血管并发症发生率,本组以602例社区高血压病人为干预对象,主要采取指导长期合理应用降压药,减少不良反应发生所致的自行停药,展开面对面经常性的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活动,使干预对象关心重视高血压危险因素和自我保健意识不断增强,坚持定期测血压,规律性服药的依从性意识增强.

    作者:石晓梅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支气管哮喘60例

    支气管哮喘,由于有反复发作之特点而成为顽固之疾,其治疗单靠中医或西医疗效均欠满意.自2004年1月-2004年12月,笔者以自拟益气固本汤配合西药治疗中、重度支气管哮喘,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作者:孙霞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价值

    在文化全球化发展新时代,中国传统文化面临着新课题.应充分认识到我国的传统文化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有着极其重要的价值,即对我国现代化具有重要的促进功能.应积极挖掘传统文化的现代价值,并不断的加以创新.

    作者:梁丽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中医学学科属性刍议

    从研究对象、思维方式、文献表现、知识构成等诸多方面论证认为,中医学具有浓厚的人文社会科学属性和色彩.与其说中医学属于自然科学领域,毋宁说其属于人文社会科学领域.中医学应加强人文社会科学的教学与研究,以利于中医学的继承与发展.

    作者:臧守虎;罗良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妇女更年期综合征之临证笔谈

    更年期综合征是中老年妇女的一种常见病.一般发生在45~55岁,平均年龄在49岁左右.女性的一生要经过胎儿期、新生儿期、幼年期、青春期、生育期、更年期和老年期等各个生理阶段.更年期是妇女从性成熟期逐渐进入老年期的过渡阶段,它是人体衰老进程中一个重要而且生理变化特别明显的阶段.在这个过渡期中,大部分妇女由于卵巢功能减退的比较缓慢、稳定,机体植物神经功能调节得好,能适应雌激素量的改变,所以能比较平稳的度过此期.而有的人却不能适应,出现一系列的因雌激素减少所致的症状,与个性特点及精神因素引起的症状,以及因家庭和社会环境改变有关的症状.

    作者:鲍亚荣;高娃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马铃薯片外敷治疗急性乳腺炎

    急性乳腺炎常在哺乳期因乳汁瘀积而引起发热、乳房肿块、疼痛等.不仅增加母亲痛苦,而且影响母乳喂养.用马铃薯片外敷治疗效果显著.现介绍如下.

    作者:李永辉;张敏丽;张树芬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浅议利用校园网进行教学的研究

    教育技术是高等师范院校的一门公共基础课.开设该课程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大学生的信息技术素养;掌握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运用先进的教学媒体进行教学,提高学生利用信息技术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之具有较强的教学能力和一定的教学素养.为进一步推动我校教育技术课程改革,提高其教学质量,努力适应新世纪对高校人才知识结构的需求,改革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实施网上教学和远程教学将成为重要的教学手段和方法.基于网络环境的教育技术系列课程教学为学生利用信息技术学习教育技术,提高教育技术课程的教学质量提供了良好的氛围.

    作者:刘钢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肾病临床研究

    强调重视糖尿病肾病的病机及分期,治疗应采取中西医结合方法,并详细介绍治疗措施,提示中西结合治疗糖尿病肾病有效.

    作者:高巍威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浅谈《伤寒杂病论》与针灸

    <伤寒杂病论>为东汉末年著名医家张仲景所撰,经后世医家校正、整理后分为<伤寒论>、<金匮要略>.张仲景在其著作中,倡导六经辨证,创造性的总结出中医学理、法、方、药的临床理论体系,在理论上和临床实践上都有较高的指导意义和实用价值.针灸学上,他继承了<内经>的学术思想,提出了用针灸治疗伤寒杂病的具体方法,对后世针灸学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伤寒杂病论>的针灸学术思想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作者:朱小俊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三四汤配合牵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42例

    目的:探讨用三四汤配合牵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方法:用以上方法综合治疗.结果:42例,总有效率达95.24%.提示为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有效方法.

    作者:徐茂东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中医药在抗肾纤维化中的防治机制研究述要

    肾纤维化是各种慢性肾脏疾病进展到肾功能衰竭的共同通路.若能尽早有效地阻止肾纤维化的发生和发展有望成为防止和延缓肾功能衰竭的重要途径.近年来,肾纤维化的研究成为国内外肾病领域研究的热点之一.

    作者:胡新民;卢玲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伤寒病人的中医辨证施护

    目的:为探索伤寒病有效的治疗及护理方法,以提高治疗效果、缩短病程,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方法:对51例已确诊的伤寒病人,将其随机分成治疗组26例,对照组25例,治疗组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及护理,对照组按西医伤寒病人的常规治疗护理措施进行.结果:通过x2检验发现观察组无论在缩短病程及发热时间(P<0.01),减少住院天数(P<0.01),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P<0.005)均优于对照组.结论: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及护理伤寒病人是有效和有益的方法,值得推广.

    作者:张为朵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少腹逐瘀汤临床应用举隅

    少腹逐瘀汤方出<医林改错>,由小茴香、干姜、当归、川芎、官桂、赤芍、蒲黄、五灵脂组成.功效:活血化瘀,温经止痛.笔者在临床上根据临床辨证施治运用此方化裁治疗数种妇科急症,每每取效,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作者:贾曦;冉静;左蔷;高辉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白虎加桂枝汤治疗慢性鼻窦炎16例临床分析

    1995年,笔者应用白虎加桂枝汤为主治疗一急性风湿性关节炎病例,结果发现在治好患者关节病症的同时,其多年的慢性鼻窦炎也随之而愈,由此病例的启示,先后用此方加减治疗慢性鼻窦炎16例,也取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黄东平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中西结合治疗消化性溃疡64例

    目的:观察中西结合疗法治疗消化性溃疡的疗效.方法:以自拟中药愈溃汤配合西药三联疗法(奥美拉唑加羟氨苄青霉素加甲硝唑)治疗消化性溃疡患者.结果:总有效率为95.3%.结论:中西结合治疗消化性溃疡能收到较好疗效.

    作者:崔红海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如何提高《中医基础理论》课多媒体教学水平

    阐述<中医基础理论>课程多媒体教学的优势与不足的基础上,提出扬长弃短,变弊为利,是提高<中医基础理论>课程多媒体教学水平的重要方法.其优势主要表现在:极大地增加了课堂知识容量;极大地调动了课堂气氛和学生学习的能动性;有效地解决了教学难点.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三:多媒体教学课件制作条件不足;多媒体课件制作水平有待提高;学生尚未完全适应多媒体教学.通过3个方面:改善多媒体教学课件的制作条件;提高多媒体课件的制作水平;尊重学生,教会学习方法,使利大于弊,提高教学水平.

    作者:易杰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咽喉合剂中金银花甘草虎杖的薄层色谱鉴别

    咽喉合剂具有清咽利喉、清热解毒之功效,为了控制其质量,笔者对制剂中金银花、甘草、虎杖的鉴别方法加以研究,建立了可行的质量控制方法.

    作者:胡晓峰;杨晓娟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自拟化瘀解毒泻浊汤治疗糖尿病肾病微量蛋白尿

    糖尿病肾病(DN)是糖尿病常见的微血管病变并发症之一.当尿中白蛋白排泄率在20~200 μg/min时,即可诊断为糖尿病肾病.在此阶段,笔者采用自拟化瘀解毒泻浊汤进行干预治疗,可有效地阻逆糖毒性对血液黏稠度的增加,对血管壁的腐蚀、浸润,尤其对肾小球入球小动脉的腐蚀,延缓肾动脉硬化,改变肾小球通透性,降低滤过率,从而治疗微量蛋白尿,兹报道如下.

    作者:刘贻如 刊期: 2005年第05期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杂志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杂志

主管:辽宁省教育厅

主办:辽宁中医药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