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流程管理在医院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探析

张茹;费素琴

关键词:流程管理, 护理管理, 满意度, 应用效果
摘要:目的:探讨分析流程管理在医院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我院在实施流程管理前后的护士、医生和患者共260人作为研究对象,其中患者200人、医生22人、护士38人.采用问卷调查方式,对三者的满意度进行调查比较.结果:在实施流程管理模式后,护士、医生和患者的满意度有了明显的提高,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护理管理中采用流程管理模式,有助于提高患者满意度,是提升护理服务质量的有效方法,值得在临床护理管理中加以推广.
健康必读(中旬刊)杂志相关文献
  • 梅毒检测方法及其对临床诊疗意义

    目的:通过对临床常用的三种检测梅毒方法进行比较分析,这三种方法对临床诊疗有不同的意义,三种方法分别是梅毒酶联免疫吸附试验(TP ELISA)、梅毒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试验(TRUST)、梅毒螺旋体明胶颗粒凝集试验(TPPA).方法:先用TP ELISA和TRUST 二种方法对标本进行筛查,阳性标本再用TPPA确认.结果:TRUST的灵敏度为 59.1%,假阳性率为 6.67%,漏检率为 40.9%;TP ELISA的灵敏度为99.29%,假阳性率为 5.37%,漏检率为0.70%.结论:TP ELISA可作为临床梅毒抗体筛查的首选方法 TPPA可作为梅毒抗体的确认方法 TRUST可作为临床疗效观察的判断方法

    作者:吴开忠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脑出血合并肺部感染原因分析及护理

    目的:分析脑出血与肺部感染合并出现的原因以及相应护理手段.方法:随机将患脑出血及肺部感染的65例病人分组:甲合并组(33例)与乙合并组(32例),对甲合并组行常规脑出血、肺部感染护理.对乙合并组行精细脑出血、肺部感染护理.随后,比较甲合并组与乙合并组的护理效果.结果:相对护理前,甲合并组与乙合并组的脑出血、肺部感染都有改善,P<0.05,但组内比较,乙合并组的护理成效比甲合并组好.此外,乙合并组的护理满意度比甲合并组的高,P<0.05.结论:脑出血与肺部感染合并出现是由多种危险因素所诱发,精细护理是规避脑出血者患肺部感染的有效措施.

    作者:张建金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缺血性肠炎42例临床特征分析

    缺血性结肠炎 (ischemic colitis,IC)是指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的肠道血流灌注不良所致的肠壁缺血性损害而继发炎症的一种综合征.该病轻症者表现为急性腹痛、血便,重症者可出现肠坏死、穿孔,甚至感染性休克危及生命,该病起病急,病情进展快,易误诊,早期诊治是预后好坏的关键.近年来随着人口的老龄化加剧,发病率亦呈上升趋势,已成为下消化道出血的常见病因[1].本文回顾了我院12年01月至13年05月期间42例缺血性肠炎患者资料,提高对该病的早期诊治,改善预后.

    作者:谢健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缬沙坦联合硝苯地平控释片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对缬沙坦联合硝苯地平控释片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治疗效果进行探讨.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原发高血压患者420例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210例.对照组使用硝苯地平控释片,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服缬沙坦,疗程6周.结果:两组患者用药后收缩压(SBP)和舒张压(DBP)都有所改善,但观察组患者中舒张压(DBP)和收缩压(SBP)改善程度更好.观察组的治疗效果有效果的有201例,无效9例,有效率为95.7%;而对照组中治疗效果有效果的有178例,无效患者32例,有效率为84.8%,低于观察组.结果数据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缬沙坦联合硝苯地平控释片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效果显著.

    作者:葛小飞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室性心律失常动态心电图分析

    目的:探讨室性心率失常病因及特点.方法:自2011年1月至2012年12月行动态心电图检出室性心率失常患者120例,其中明确患有器质性心脏病患者85例,经门诊检查未发现有明显器质性心脏病变的患者35例,通过动态心电图检测就相关病因及其特点进行分析.结果:器质性心脏病患者中,发病率由高到低排列依次为左室肥大、冠心病、心房颤动、风湿性心脏病、心肌病及心力衰竭,器质性心脏病组与非器质性心脏病组在大于1000次每天的发生率、Ⅲ级以上的发生率、QRS类型大于3种的发生率相比均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动态心电图对室性心率失常的检出率较高,对器质性心脏病的诊断及治疗有重要意义.

    作者:夏木西娅·哈德尔;卡美尔亚·哈德尔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急性心肌梗死溶栓时间对左心室功能及心肌梗死面积的影响探讨

    目的:研究急性心肌梗死溶栓时间对左心室功能及心肌梗死面积的影响.方法:回顾2012年1月~2012年9月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40例,将其中的20例作为实验组,剩余20例作为对照组.实验组患者急性心肌梗死溶栓时间≤3h,对照组患者急性心肌梗死溶栓时间为3~6h,对比两组患者的左心室功能及心肌梗死面积.结果:从溶栓再通率角度看,实验组为60%,对照组为35%;从左心室功能角度看,实验组明显优于对照组;从心肌梗死面积角度看,实验组为25.06%,对照组为34.04%,以上数据对比,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患者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疗效更优.结论:急性心肌梗死溶栓时间越长,患者的左心室功能恢复越慢,心肌梗死面积降低幅度越小.为降低急性心肌梗死的死亡率,改善患者左心室功能,及时缩小心肌梗死面积,应及时进行治疗.

    作者:杨明霞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糖尿病肾病住院患者尿路感染病原菌分析及对策

    目的:分析糖尿病肾病住院患者尿路感染的病原菌特点,探讨相因的预防对策.方法:对2005年10月-2012年10月内科收治的132例糖尿病肾病住院患者发生尿路感染者均留取尿作细菌培养,进行细菌鉴定,并对产生病原菌的原因进行临床分析.结果:132例患者培养150株病原菌,以G-菌为主,占74.67%,G+占25.33%,感染病原菌中革兰氏阴性菌对青霉素类、头孢类、氨基糖苷类、喹诺酮类抗生素产生不同程度的耐药性,而且还出现了对碳烯酶类抗菌药物亚胺培南耐药的耐药菌;革兰氏阳性菌对青霉素和喹诺酮类抗生素的耐药性较高,而且出现了对万古霉素耐药的细菌.结论:加强健康教育,控制血糖,养成良好生活习惯,合理使用抗菌药物,重视自我管理与监测,把感染降低到低限度.

    作者:梅月芳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浅析我国健康管理行业发展与现状

    本文对健康管理行业在我国的发展、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综合浅析,为同道在工作学习中提供参考.

    作者:王锡林;王芳;王加全;王洁琳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0~5岁幼儿营养不良影响因素分析及干预措施

    目的:调查分析0~5岁幼儿营养不良影响因素,探究合理干预措施.方法:选择2012年06月~2013年07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幼儿营养不良患者100例,按照1∶1比例对照正常幼儿,通过对生产情况、家庭情况和患儿身体素质情况问卷调查,对比分析患儿营养不良影响因素,并对营养不良患儿行干预措施,观察干预效果.结果:早产、家庭经济状态、辅助食物搭配情况、患儿身体素质(上呼吸道感染、消化道反复感染情况)、父母受教育程度等因素均与患儿营养不良有一定相关关系,经干预措施实施6个月后,100例患儿营养不良状况均有明显改善,15个月后100例患儿身高体重全部达到标准值范围.结论:干预措施实施后效果显著,值得在以后的患儿营养不良干预中推广应用.

    作者:万梅远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标本不合格率季度统计

    目的:为提高实验室分析前质量,需要制定一系列质量控制措施,并定期监测这些措施是否能达到预期效果.方法:通过每季度统计标本不合格率,监测分析前质量控制措施的有效性.结果:2012年第一、二、三季度标本不合格率呈递减趋势,所占比例同样呈递减趋势.结论:通过贯彻落实分析前质量控制措施,有效地降低了标本不合格率,从而提高了分析前质量.

    作者:李娜;高文波;周玉明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老年高血压的护理体会

    高血压是以体循环动脉血压增高为主的一种常见病,多发病.在我国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高血压发病率呈直线上升趋势,已日益成为一个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终导致细小动脉痉挛外周血管产生阻力,血压升高,随着血压水平的上升,引发的心、脑、肾、并发症也随之上升,常伴有心脑、肾等器官功能或器质改变为特征的全身性疾病,是脑卒中、冠心病的主要危险因素.致残率和致死率都高,因而患者均伴有一定程度的心理负担.依据老年患者的心理和生理特点,在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的基础上,进行心理护理、临床护理和用药护理,有助于提高疗效,在增长老年人寿命的同时提高生活质量.

    作者:古丽斯坦·买买提吐尔逊;布玛冉木·朱马克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健康管理在健康体检中心的应用

    伴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自我保健观念的不断加强,人们对自身的健康需求逐渐加强,健康消费市场也呈现出扩大的趋势,在这种情况下,健康体检中心随之出现.目前的体检中心应该引入健康管理的理念,并且加强对自身的有效管理,以便提升其服务水平与质量,为客户提供良好的健康管理.文章将对健康体检中心中健康管理理念的运用加以分析.

    作者:孙轶伟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浅谈内科老年病人的心理特点及护理

    目的:对内科老年人的心理特点以及护理进行分析.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1月到2012年12月内科老年患者50例作为研究的对象,并对其心理特点以及护理进行分析.结果:通过医护工作人员的不懈努力,50例患者的疾病均得到了一定的控制,其中有47例患者及其家属对护理人员的护理感到满意,满意率为94%.结论:近年来,老年患者的心理特点以及护理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注意,医护人员应该依据老年患者的心理特点,采取积极有效的护理措施,从而提升老年患者疾病治疗的效果.

    作者:张红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甲硝唑联合头孢氨苄治疗牙周炎疗效分析

    目的:在临床实践的基础上,分析甲硝唑联合头孢氨苄治疗牙周炎疗效,并为以后的临床治疗提供可借鉴的地方.方法:选取我院从2010年10月至2012年10月间收治的100例牙周炎患者,按照1:1的比例,将其划分为观察组(A组)与对照组(B组),对照组单独应用甲硝唑,观察组采取甲硝唑联合头孢氨苄治疗,对比分析这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这两组患者在经过一个疗程治疗之后,牙周炎的疼痛症状均有所缓解.在疼痛消失时间上,观察组为(24±1.8)h,对照组为(36±2.0)h,观察组显著短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症状消失率比较上,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0%,对照组为78%,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治愈率上,观察组为72%,对照组为50%,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牙周炎患者采取甲硝唑联合头孢氨苄治疗方案,可以缩短患者疼痛消失的时间,提高症状消失率及治愈率,安全高效,极大地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陶旭东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浅谈门诊抽血室护士与病人的沟通技巧

    探讨门诊抽血室护士与病人的沟通方式与技巧,主要从微笑服务,语言的礼貌性,安慰性,科学性等五个方面论述,为采集合格的血液标本而努力.

    作者:张海丽;都莉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浅析呼吸科疾病氧气雾化吸入的治疗及护理体会

    目的:研究分析对呼吸科疾病氧气雾化吸入的临床护理措施和效果,为其临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4月-2012年6月期间,我院呼吸科收治的66例行氧气雾化吸入治疗的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患者治疗期间采用的不同临床护理方案,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临床护理方式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加强综合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采用氧气雾化吸入治疗的患者加强临床治疗期间的护理干预能够有效的改善其临床症状,提高治疗效果,值得临床重视和推广.

    作者:杜梅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推拿治疗儿童近视眼48例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推拿治疗对儿童近视眼的治疗效果.方法:对48例儿童确诊近视眼患者进行推拿治疗,15天为1疗程.结果:48例患者经治疗,治愈26例,好转20例,无效2例,治疗有效例46例(占96%).结论:推拿治疗是儿童近视眼简便易行、安全高效的治疗方法,病程越短,疗效越显著.

    作者:谈谆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恶性胸腔积液的不同治疗方法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恶性胸腔积液两种不同治疗方法的疗效,提高其治疗有效率.方法:回顾本院自 2010 年1 月至 20013 年 7 月治疗恶性胸腔积液患者 148 例.对照组为常规开胸手术联合胸腔内注入白介素-2;治疗组为中心静脉导管置管引流联合胸腔内注入白介素-2.结果:两组总有效率比较,治疗组明显高于对照组;从副反应及并发症比较,治疗组副反应及并发症明显减少.结论:中心静脉导管联合胸腔内注入生物反应调节剂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何松林;刘慧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144例老年中风患者的压疮护理体会

    目的:浅谈老年中风患者压疮护理体会.方法:选择2012年07月~2013年06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老年中风患者144例随机平均分配成两组,对照组72例行传统压疮常规护理措施,实验组72例行新型压疮护理措施,对比分析两组护理效果;结果:对照组压疮发生率12.5%,实验组压疮发生率2.78%.两组患者压疮产生率具有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型压疮护理措施效果显著于创痛压疮常规护理措施,值得在老年中风患者压疮临床护理中推广应用.

    作者:华贤青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不同路径手术治疗老年女性压力性尿失禁的对比研究

    目的:研究分析采用不同手术治疗老年女性压力性尿失禁的临床措施和治疗效果,为其临床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2012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134例老年女性压力性尿失禁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经过严格的临床检查,并符合WHO中规定的相关诊断标准.按照患者入院治疗的时间顺序将134例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56例,采用经耻骨后经阴道尿道中段无张力悬吊术(TVT)治疗,观察组患者78例,采用经闭孔经阴道尿道中段无张力悬吊术(TVT-O)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症状变化及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和并发症情况之间不存在明显差异,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以及心理、生理、社会活动等的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TVT、TVT-O方式治疗老年女性压力性尿失禁的临床效果相近,均能够较好的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但是TVT-O方式的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更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杨柳 刊期: 2013年第10期

健康必读(中旬刊)杂志

健康必读(中旬刊)杂志

主管:湖南省卫生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湖南省卫生计生委医疗管理服务指导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