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浩霞
目的:探讨体检中心护理中存在的安全隐患及预防措施.方法:选取我院自2010年1月至2011年1月收治的46例在体检中心发生突发事件患者,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46例患者中11例患者为晕针,10例患者为低血糖,4例患者为心动过速,6例患者为晕血,9例患者为高血压急症,1例患者为跌倒,5例患者为针刺伤,给予患者相应的护理干预后患者均未出现生命危险及医疗纠纷.结论:体检护理要加强对老年受检者、伴有基础病及特异体制等受检患者的重视,并给予其系统的护理干预,从而有效的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率.
作者:宋于文化 刊期: 2013年第10期
目的:观察风险护理在急诊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回顾性方法分析,随机选取我院急诊科自2011年4月-2013年5月收治的8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以及观察组,各43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给予风险护理,比较两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以及各项管理评分.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对医院急诊科护理工作满意度分别为97.67%和79.06%,观察组患者对医院急诊科护理工作满意度明显比对照组患者高,二者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对基础护理质量、病房管理以及消毒隔离质量的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具有差异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风险护理在急诊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良好,值得在临床广泛应用.
作者:杨旭令 刊期: 2013年第10期
目的:探讨高血压规范管理对高血压防治的临床效果.方法:自2011年5月至2012年6月对盘龙区社区352例高血压患者进行健康教育,采取规范化管理方式,观察其干预效果.结果:相较干预前,高血压患者舒张压(DBP)及收缩压(SBP)均有明显下降,P<0.01;SBP水平下降12.6mmHg,DBP水平下降2.52mmHg;26例基线血压异常者SBP下降16.85mmHg,血压控制率由44.03%(155/352)升至67.04%(236/352),血压判断标准掌握率由干预前24.43%(86/358)升至64.77%(228/352),数据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在社区高血压防治中采用规范化管理能够提高居民高血压知识控制水平,提高血压控制率,减少高血压疾病的发生.
作者:毛志鹏;罗楠 刊期: 2013年第10期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在冠心病合并高脂血疾病治疗中的应用,为阿托伐他汀在心血管疾病治疗应用中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总结分析我院在2011年6月至2012年12月期间收治的96例冠心病合并高脂血症患者的临床病例资料,对患者使用阿托伐他汀进行治疗的效果进行总结.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100%,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79.16%,两者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发应发生率为2.08%,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2.49%,两者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组治疗前后心绞痛发作次数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心绞痛发作次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心绞痛发生次数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在心血管疾病治疗中有确切疗效,能够降低心血管危险因素,减少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发生,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国绯 刊期: 2013年第10期
目的:研究手足癣并发感染患者的临床类型,探讨手癣、足癣的联系、产生原因以及可能引发的并发感染等情况,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办法.方法:随机选取我院近2010年1月~2013年6月间皮肤科200例手足癣患者,回顾性分析患者临床资料,分析患者手足癣类型及产生原因以及并发感染症状等,研究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据分析200例手足癣患者中≥92%的患者的致病菌为同一种菌种,87.56%的手足癣患者生活不注意,200例患者中61.49%的手癣患者,57.72% 的足癣患者,其他为2处以上部分不均匀分布.89.11%的患者习惯搔抓患处,32.23%的患者引发急性淋巴管炎、20.11%的患者引发丹毒、12.04%的患者引发蜂窝组织炎和2.01%的患者引发阴道炎.结论:研究表明≥92%的患者的致病菌为同一种菌种,手足癣一般先从趾间开始,向足侧、足底蔓延,如不注意卫生,用手搔抓足部,真菌感染手指,引发手癣;甚至感染身上其他皮肤引起体癣等.且一些易滋生细菌的公共环境也容易导致真菌感染.即个人习惯和他人环境导致菌株的传播,引发手足藓,应高度重视.
作者:刘光毓 刊期: 2013年第10期
儿童由于缺乏自觉地防护心理和安全防范意识,容易发生伤害[1].据全球儿童安全网络发布的新针对学龄前儿童的儿童家居用品安全专题调研报告显示,超过60%的儿童意外伤害发生在家中, 近80%的家长表示不清楚如何对家居用品进行安全检查[2].故通过入户检查儿童居家安全情况,评估儿童居家危险因素并提供健康教育干预等措施,评估居家危险因素在儿童家庭中改善情况,为伤害发生率的降低提供适用性、可行性的依据.
作者:陈蓉 刊期: 2013年第10期
目的:通过对小儿阑尾炎患者实施B超检查进行诊断,探讨B超在小儿阑尾炎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0~2012年在我院诊断确诊为小儿阑尾炎的患者200例进行B超检查,将B超诊断结果与临床确诊结果对比分析.结果:比较B超诊断与临床确诊结果得出:化脓性阑尾炎的诊断确诊率为95%,单纯性阑尾炎的诊断确诊率为97.5%,阑尾脓肿的诊断确诊率为100%,坏疽性阑尾炎的诊断确诊率为97.5%.结论:利用B超检查对于小儿阑尾炎进行临床诊断确诊率高,误诊率小,操作简单、快速,属于无创检查,具有很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张文斌 刊期: 2013年第10期
目的:探讨丙泊酚分别和地佐辛及布托啡诺两种药物复合用于患者行无痛人流术后镇痛治疗的效果.方法:选择行无痛人流的68例病患,随机分组,各34例,两组患者均以丙泊酚为基础药物,I组另用地佐辛,II组另用布托啡诺,在患者苏醒后,记录疼痛模拟评分,对比镇痛效果,观察用药反应.结果:两组病患相对应比较苏醒之后3min、10min及20min的疼痛模拟评分分值,全部为I组低于II组,但是,20min时分值差异不显著,P>0.05,3min及10min时差异显著,P<0.05.I组中患者各有1例出现腹胀、嗜睡、轻度呼吸抑制反应,发生率为8.82%,II组中0例,发生率为0.00.结论:在行无痛人流术时,医师采用地佐辛作为丙泊酚的复合药物用于手术麻醉,可以更为有效地抑制术后子宫收缩的疼痛症状,减轻患者痛苦,可进行推广.但是,地佐辛存在轻微的不良反应,用药时,医师应加以注意.
作者:冯单云 刊期: 2013年第10期
目的:探讨流程分级细化管理制度在护理管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为了提高医院护理管理水平及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本研究于2012年7月~2012年12月对本院的护理工作流程进行了细化分级管理,通过对全院住院患者的随机抽样问卷调查,比较在实施流程分级细化管理前后的护理效果及住院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在实施流程分级细化护理管理后,护士护理措施完成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8.25、23.65、18.23、10.25、10.15、6.35、16.35、14.35、25.14、37.33、15.28,P<0.05).观察组在实施流程分级细化护理管理后,护理措施合格率、健康知识知晓率、满意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9.21、18.32、12.35,P<0.05).结论:细化分级护理管理制度有效的落实了分级护理制度,可以有效促进各项护理措施的完成,避免了由于分级护理不到位引发的收费困惑、护理纠纷、医疗诉讼问题,提高护理质量和患者满意度,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俞翠英 刊期: 2013年第10期
目的:分析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和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基因突变与心脑血管梗死发生的关系.方法:使用酶联试剂盒测定同型半胱氨酸水平,PCR-RFLP法检测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基因中的C667T基因型.结果:心肌梗死组、脑梗死组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基因突变型纯合型频率与对照组比较,明显增高;对照两组T等位基因频率与对照组相比较,均明显增高.心肌梗死组、脑梗死组两研究组中3种基因型的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均有显著差异,正常组中3种基因型的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无明显差异.两两比较中,两研究组的TT型、TC型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明显高于CC型,其它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均差异没有显著性.结论: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是心脑血管梗死的主要因素.
作者:成静 刊期: 2013年第10期
目的:总结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呼吸衰竭合并患者的内科治疗方法,为后期临床治疗工作的开展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回顾分析我院收治治疗的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的临床治疗资料,总计80例.将其作为实验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患者采取支气管扩张治疗以及氧疗等相关常规性治疗,实验组在常规治疗的同时采取莫西沙星溶液雾化吸入治疗.两组治疗时间,均为2周.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情况.结果:分析两组患者临床治疗疗效,实验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同时其临床各项观察指标均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常规、莫西沙星雾化吸入联合治疗,能够提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患者的临床疗效,具有推广价值.
作者:余皓月;封明霞;陈照俊;曹国强;胡佳勇 刊期: 2013年第10期
目的:探讨人性化护理在急诊室的应用,为急诊护理探寻更为合适的护理模式;方法:通过回顾2012年4月到2013年5月到我院急诊部就诊的521名患者,按照自愿原则和随机原则,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共260名患者,采用普通护理模式,实验组共261名患者,采用人性化护理模式,护理结束后对患者满意程度进行调查;结果:调查问卷结果显示实验组患者满意程度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人性化护理可以有效提高急诊科患者满意程度,有助于提高服务质量,具有临床推广的价值.
作者:傅月环 刊期: 2013年第10期
目的:研究分析妇科腹腔镜手术期间的临床护理效果.方法:选取我院于2012年10月到2013年5月收治的120例接受腹腔镜手术治疗的妇科患者,给予患者必要的术前、术后护理,对其临床护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在实施全方面的围术期护理后,其中2例术中出血,4例患者皮下气肿,其余患者均顺利出院.结论:腹腔镜手术为一种微创手术,在整个手术期间给予患者必要的临床护理,医护人员应掌握全面的临床护理知识,提高临床护理技巧,准确评价患者具体病情,有利于患者早日康复.
作者:孙亚敏 刊期: 2013年第10期
目的:探讨五项联合类的测定试剂在需氧菌类的阴道炎以及细菌性阴道病测定之中的临床价值.方法:用常规类的盐水法进行检验,与此同时,通过五项联合类的测定试剂进行检验.五项联合类的测定试剂是由北京一家药厂制成.此种测定试剂可以对阴道部位所出现的多量分泌物中的很多物质进行测定,例如:唾液酸苷酶、凝固酶、过氧化氢以及白细胞酯酶、β-葡萄糖类的醛酸苷酶物质.后,对比常规类盐水法与五项联合类的测定试剂类检测法的使用价值.结果:通过常规类盐水法286例阴道炎者有92例阳性,概率:32.17%;通过五项联合类的测定试剂进行检验,286例阴道炎者有146例阳性,概率:51.04%.结论:五项联合类的测定试剂在需氧菌类的阴道炎以及细菌性阴道病者的病症测定之中,非常经济、效率高,应实施推广.
作者:梁诸芬 刊期: 2013年第10期
目的:探讨儿童过敏性结肠炎的临床诊治方法.方法:分析我院自2012年1月至2013年6月收诊的32例AC患儿的临床表现、结肠镜下表现、病理学特点、实验室检查及特应性疾病史.结果:(1)临床表现:21例患儿出现腹泻 (65.6 %),其中1例病程<2周,10例0-2月18例,10例>2月;14例粘液血便 (43.8%),13例鲜血便 (40.6%);2例呕吐 (6.3%),1例腹痛 (3.1%),0 例低蛋白血症 (0%),1例营养不良(3.1%).(2)结肠镜下表现:患者在结肠镜下表现20例患儿出现局部红斑、黏膜变脆,占 62.5%;18例患儿出现多发淋巴样颗粒结节,占 56.3%;6例患儿出现表面糜烂,占18.8 %;2例患儿出现正常黏膜,占 6.3%;1例患儿出现溃疡,占3.1%.(3)病理学表现:AC 的病理学表现主要为固有层内嗜酸性粒细胞的侵润,24 例患儿中1 例> 20 个/HP,15例6 ~ 20 个/HP,8 例< 6 个/HP.(4)实验室检查与特应性疾病史:4例ALT 轻度升高,6例甘油三脂升高,6 例AST 升高;6 例lg A下降,4 例lg G 下降;9例患儿具有特异性体质;1例患儿具有家族遗传性病史,1例患儿的母亲具有哮喘史.(5)治疗:患儿经入院治疗后,排便次数减少,便血症状逐渐减轻消失,粪便成形或糊状,AC症状好转,在镜检下表现正常,患儿康复出院,平均住院时间(6.8 ±4.0)天.结论:综合患儿的喂养方式、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测结果、特应性病史以及家族病史,有助于对AC疾病的初步诊断,结肠镜下表现以及病理学表现可进一步加强AC疾病的诊断,回避过敏源是防止AC疾病的首要方法.
作者:王登俊 刊期: 2013年第10期
目的:探讨二维超声联合实时超声弹性成像技术对甲状腺微小癌的诊断价值.方法:对78例患者192个甲状腺实性小结节(直径≤1 cm)进行二维超声检查,观察结节形态、边界、内部回声、有无钙化、晕环等,再采用彩色多普勒观察结节内血流情况;然后进行实时超声弹性成像,弹性图分为0~4分.将超声诊断结果与病理结果进行对照.结果:以弹性评分≥3分为高度恶性预测指标,则弹性评分诊断甲状腺微小癌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分别为91.7 、88.9 、89.6;二维超声诊断甲状腺微小癌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分别为77.1% 、90.3%、86.9%;二维联合弹性评分诊断甲状腺微小癌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分别为93.8% 、91.7%、92.9%.结论:二维超声联合实时超声弹性成像对诊断甲状腺微小癌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作者:田宏宇 刊期: 2013年第10期
目的:了解江阴市餐饮单位餐(饮)具的消毒效果,为卫生监督部门的监管工作提供参考.方法:依据GB 14934-94<食(饮)具消毒卫生标准>,采用纸片法对2012年随机抽取的江阴市307家餐饮单位2194份经消毒的餐(饮)具(包括碗类、杯类、盘类及其他类)进行大肠菌群检测,合格的消毒餐(饮)具标准为大肠菌群(个/50cm2)不得检出.用χ2 检验进行数据统计分析.结果:共检测样品2194件,合格1985件,总合格率为90.47%.杯类合格率95.80%高,碗类87.58%低,不同类别消毒餐(饮)具合格率有显著性差异;2012年第四季度合格率95.36%高,第三季度84.51%低,不同季度消毒餐(饮)具合格率有显著性差异;综合性宾馆合格率97.71%高,饭店、餐厅合格率86.20%低,不同类别餐饮单位消毒餐(饮)具合格率有显著性差异.结论:该市餐饮单位餐(饮)具的消毒效果仍须加强.
作者:李玲 刊期: 2013年第10期
目的:了解新药研发过程中市场风险的特点、规律及应对措施.方法:从新药的选题、研发、上市这三个阶段来阐述市场风险的特点及对策.结果:(1)新药在选题阶段要充分了解市场风险、准确定位市场;(2)新药在研发阶段也要充分了解市场风险,以保证新药的顺利研制;(3) 新药上市后更要充分了解市场风险,以更好地体现它的医用价值和经济价值.结论:新药研发过程中的市场风险多种多样,各具特色,只有充分了解,合理应对,才能提高新药研发的成功率.
作者:罗忠玉;秦勉;向军 刊期: 2013年第10期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胆囊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1~2012年在我院接受胆囊切除术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平均分成两组,实验组与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实施传统开腹胆囊切除术治疗,实验组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手术过程中的手术时间、出血量以及拔管时间和住院时间.结果:实验组患者在手术过程中的手术时间、出血量、拔管时间以及住院时间与对照组相比显著降低,两组比较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具有临床疗效显著、安全性高、创伤面积小、术后恢复快等优点,是治疗胆囊疾病的一种有效的手术方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作者:梁厚广 刊期: 2013年第10期
目的:研究分析全身麻醉术对中老年病人的认知功能产生的障碍(POCD),并为临床提供防治措施.方法:随机选择符合标准,需择期进行手术的中老年患者,在全麻手术之后的对应时间段以及出院前分别记录术后发生认知障碍的次数,并做智力认知评估(MMSE).结果:样本患者术后记录显示比较,均存在一定程度的POCD现象且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身麻醉后引发的POCD与患者个人情况、病后镇痛、术前用药等等联系紧密,且病情多样.所以,要强化对全麻手术患者的术前术后观察记录.
作者:周智丽;卢光涛 刊期: 2013年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