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和胃汤治疗动力障碍型FD的临床观察

白长川;李吉彦;马超

关键词:和胃汤, 功能性消化不良, 中医药疗法
摘要:功能性消化不良(FD)是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之一,临床表现为包括一组程度轻重不一的消化不良症状,如上腹不适、腹痛、早饱、恶心、呕吐、反酸、嗳气、烧心等,由于病因和发病机制尚未彻底阐明,至今未有特效之药.笔者自1998年10月以来,运用自拟经验方和胃汤治疗本病67例,并用西药对照组治疗60例进行对照观察,取得满意疗效,现总结如下.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杂志相关文献
  • 喉源性咳嗽的辨证论治

    喉源性咳嗽的主要症状是咽痒,干咳无痰,甚者咳而作呕,轻者咳嗽不止,重者数月难愈,临床较为多见.近年来,发病率有逐年上升的趋势.笔者根据发病原因,病程长短及病情的轻重,认为本病可分为邪滞肺经、肺阴不足、虚火上炎和和食滞内停4个证型,对于不同的证型,选用相应的治法方药,疗效满意,现略述如下.

    作者:王晓平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巨刺法治疗面肌痉挛32例临床观察

    面肌痉挛为临床中顽症,针刺患侧治疗效果不佳.在临床中对已确诊为面肌痉挛患者32例进行巨刺法治疗,主穴取健侧颧髎、地仓、下关,双侧合谷、太冲,再配合临床辨证取穴,结果治愈率达到71.9%.

    作者:董晓瑜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中药配合手拉滑车治疗肩关节周围炎61例

    自1998-2000年,笔者应用中药内服和熏洗,并配合患者手拉滑车治疗肩关节周围炎61例,取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作者:施翔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中西医结合总攻法治疗尿路结石82例

    观察82例尿路结石患者,以中西医结合总攻法治疗,总有效率95%.结论:中西医结合总攻法疗效满意.

    作者:龚剑秋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中药注射剂研制概况

    中医药具有数千年的悠久历史,它不但有一套完整的理、法、方、药理论,中药也先后被制成数十种剂型应用于临床.然而受历史条件限制,直至建国以前,除了1938年由抗日根据地研制出的柴胡注射液外,中药制剂一直停留在丸、散、膏、丹水平.然而近代西方科学技术不断创新,通过对人体组织结构、药物组成的深入研究,早就创制出了注射剂,并成为一种常用的大剂型.

    作者:焦巍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淫羊藿临床活用偶拾

    以淫羊藿为主治疗中风后抑郁症、哮喘、闭经等,阐述具体方药及机理.

    作者:赖真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科研档案在科研管理工作中的重要作用

    高校是科学研究的重要基地,如何搞好科研管理工作是一件大事,而科研档案在科研管理中又起着重要作用,笔者在多年的工作实践中认为,科研档案可以促进广泛的科技交流;是争取国家重点科研项目的重要依据;具有凭证作用等.并就怎样做好科技档案管理工作加以论述.

    作者:张彦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女性输卵管结扎术后腰痛病机及医疗体育疗法

    对女性输卵管结扎术后腰痛进行调查和病理分析,以中药配合医疗体育康复治疗术后腰痛,取得较好疗效,并提出预防措施.

    作者:张神虎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消痹药酒治疗强直性脊柱炎91例

    采用消痹药酒治疗强直性脊柱炎91例,结果临床治愈45例,显效32例,好转9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94.5%.临床和实验室指标,治疗前后比较均有明显的改善(P<0.01).本品有较好抗风湿、抗炎作用,具有生效快、疗效高、标本兼治、安全、副作用少的特点,是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理想方药.

    作者:郑春雷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双黄连口服液杀菌效果的实验研究

    纯中药制剂双黄连口服液具有辛凉解表、清热解毒之功效.适用于细菌和病毒感染引起的肺炎、气管炎、支气管炎、咽炎、扁桃体炎等上呼吸道感染.为了探讨双黄连口服液的杀菌作用,笔者对多种标准实验菌进行了杀菌实验研究,现报道如下.

    作者:刘春;白瑞珍;宗润芝;陈荣善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对中药学教学改革的几点尝试及体会

    中药学是一门为基础和临床各科教学奠定之理论依据的专业基础学科,其内容大部分属于继承理论,缺乏发扬内容,而且过于条文化,枯燥乏味,这是现在教材的一大弱点.所以要想使中药学在广阔的领域向纵深发展,就必须对中药学的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作一些改革.

    作者:任艳玲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黄杖膏对家兔皮肤刺激性试验

    通过黄杖膏对家兔完整皮肤和破损皮肤刺激试验,结果表明,无论是单次给药还是多次给药均未见刺激作用.

    作者:高松;潘燕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中医基础理论》教学方法初探

    <中医基础理论>是中医学的第一门主干课程,初学者接受困难一直是困扰教学的一大难题.由于中医基础理论具有整个中医学的知识框架,因此,通过该课程教学塑造出的认知结构,就能为其后各科课程的学习提供自我组织、同化的能力.笔者毕业以来,一直从事<中医基础理论>的教学工作,现就本课的教学方法探讨如下.

    作者:吕爱平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自拟桑元丹耆止痒汤治疗老年性皮肤瘙痒症体会

    运用自拟桑元丹耆止痒汤治疗老年性皮肤瘙痒症,共观察31例,全部有效,复发率较低,疗效较好.

    作者:武维平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高等中医药院校医学免疫学课程体系改革探讨

    在把基础免疫学作为一门独立的课程进行教学的基础上,适当增加了其教学时数和内容.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医学免疫学与中医药学知识的密切联系,使学生在学习医学免疫学的同时加深对中医药知识的理解;强化实验教学,以提高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经过多轮教学实践证明,按改革后的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进行教学效果较好.

    作者:关洪全;李建春;包牧莹;李海波;金岩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虚寒胃痛颗粒中芍药甙含量

    目的:利用HPLC法测定虚寒胃痛颗粒中芍药甙的含量.方法:采用C18柱,甲醇-水(25:75)为流动相,检测波长230nm,进样量10μl.结果:芍药甙的线性范围是0 2068~1.0340μg,r=0.9993,平均回收率为97.9%,RSD=1.18%.结论:方法简便,准确,可作为该成药的质量控制方法.

    作者:王亚林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华蟾素在肝癌治疗中的应用

    华塘素系从我国传统药材中华大蟾蜍阴干全皮中提取制成的注射液,在肝癌防治中应用广泛.使用的方法有静脉滴注、肝内注射、肝动脉灌注栓塞等,但华塘素成分复杂,抗癌作用较弱,肝内注射疗效欠佳,故提取抗癌作用更强的单体,开发高浓缩缓释制剂和探讨更有效的临床配伍方案有一定的前景,在预防肝癌术后复发方面亦可作进一步研究.

    作者:孙洪雨;凌昌全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半夏越鞠金铃汤治疗慢性红斑性胃炎106例

    慢性红斑性胃炎,是临床较难治疗的病证之一.其病情往往是反反复复,难以完全彻底治疗,主要病证表现,胃脘疼痛或胃脘不适,饮食欠佳.笔者在临床中以半夏越鞠金铃汤治疗本病取得了较好治疗效果,本组106例病人均经纤维胃镜检查确诊为慢性红斑性胃炎,现将临床治疗效果报道如下.

    作者:王付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伤寒论》寒热并用方证探析

    寒热并用法,是张仲景对方剂学的一大创举,其科学价值极高,值得继承与发扬.立足<伤寒论>半夏泻心汤、黄连汤、干姜黄芩黄连人参汤、乌梅丸、附子泻心汤、麻黄升麻汤等典型寒热并用方剂,进行病机及方药配伍规律之探析,从中审悟仲景治疗各种寒热错杂证,既恪守和解寒热,调和阴阳的治法准则,又运筹帷幄,同中求异地把握各自个证特点,而随证施治的治学风范.

    作者:邱祖萍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颈舒方治疗颈椎病临床分析

    1997年7月-2000年6月,笔者采用自拟颈舒方治疗颈椎病80例,疗效较为满意,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观察120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80例,其中男43例,女37例;年龄21~63岁,平均44.2岁.对照组40例,其中男22例,女18例;年龄23~64岁,平均45岁.两组性别、年龄均无显著性差异,具可比性(P>0.05).

    作者:陈秉中 刊期: 2001年第04期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杂志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杂志

主管:辽宁省教育厅

主办:辽宁中医药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