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丽
目的:探讨一例肺大泡术后伴情感性精神障碍患者术后的护理,确保患者住院期间的安全.方法:针对患者术后出现的护理问题进行分析,并实施护理措施.结果:通过护理人员的精心护理,患者康复出院.结论:肺大泡术后伴情感性精神障碍患者住院期间存在着许多护理问题,通过加强精神障碍护理,胸腔引流管护理,伤口疼痛护理及健康宣教,对患者康复起到了较好的效果.
作者:熊晓芳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对临床尿常规检验过程中的常见影响因素进行分析,进一步提高临床检验的质量.方法:对我院尿常规检验工作进行分析总结,对采集、保管、运送及分析等各个环节的影响因素进行总结,提出针对性的预防措施.结果:采集过程需要与患者充分沟通,获得患者配合,操作规范;采集完成后及时运送,合理保存;尿液分析仪及时保养维护,操作规范准确等措施,有助于预防和减少影响因素,提高尿常规检验结果准确度.结论:对尿常规检验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并采取针对性的预防和质量控制措施,有助于进一步提高临床尿常规检验的准确度,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更有效的支持.
作者:刘小波;何恒兵 刊期: 2013年第11期
消化系统digestive system由消化道和消化腺两大部分组成.消化系统的基本生理功能是提取、转运、消化食物和吸收营养、排泄废物,这些生理的完成有赖于整个胃肠道协调的生理活动.本文针对消化系统疾病患者给予临床护理以及指导,提升治疗效率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杨佳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探讨通过给予急性左心衰竭者呼吸护理来预防院内呼吸道感染的临床效果.方法:2012-01-09至2013-01-09,我科接收急性左心衰竭者64例,随随机将急性左心衰竭者分组:甲左心衰组(32例)与乙左心衰组(32例).甲左心衰组经常规左心衰护理,乙左心衰组经常规护理+呼吸护理.随后,比较甲左心衰组与乙左心衰组的护理效果.结果:乙左心衰组的护理成效比甲左心衰组好.比较甲左心衰组与乙左心衰组的感染情况,例如:体温在37.5℃以上、致病菌(病菌培养)、X胸片有炎性表现、白细胞高于10×109/L、院内感染例数.乙左心衰组的各项指标都比甲左心衰组好,P<0.05.结论:通过给予急性左心衰竭者呼吸护理可有效防治呼吸道感染现象.
作者:杨月霞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探讨早期康复训练对脑血管意外患者患肢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我院自2011年4月至2013年4月收治的88例患者,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观察组,每组44例患者.所有患者均进行脑血管意外常规治疗,治疗组在进行一般护理的基础上,同时实施早期康复治疗,观察组仅进行一般护理;结果:治疗组与观察组在接受治疗后,治疗组患者的住院天数与观察组相比有了明显的缩短.结论:脑血管意外患者在接受常规治疗是,若同时进行康复训练治疗和心理治疗,可健进患者的康复速率,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减少患者的经济负担,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
作者:吕荪荪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探讨优质护理在儿科门诊护理中作用.方法:将80例儿科门诊患儿随机分为常规护理组以及优质护理组各40例,对比分析两组患护理满意度评分、住院时间、心理状况等方面的差异.结果:两组患者护理前依从率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患者依从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家长对护士工作满意度为95.00%,对照组家长对护士工作满意度为60.00%,两组患儿家长满意度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小儿上呼吸道感染患儿应用优质护理干预能有效促进患儿康复,降低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改善患者心理状况,提高患者满意度,避免医患纠纷的发生.
作者:陆春娟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研究完全伤断指对再植患者手术之后的镇痛泵护理体会.方法:选取自本院2012年2月~2013年3月之间的60例伤断指患者进行治疗,对其进行手术之后采用镇痛泵进行护理,以此来实现对患者的有效护理,对患者术前术后的不适情况进行数据统计,按照VAS对其进行镇痛效果进行评价,对患者进行不同时间点的监测,以及患者对于药物的不良反应进行分析,从其血管危象发生情况进行研究.结果:通过对VAS的评分进行比较,在60例的患者中,分别时其进行12h、48h 监测评分,并且还要对其进行血运情况进行比较,60例患者在术后正常患者占48例,占据80%,出现异常血运患者为12例,占据20%,术后采用镇痛泵进行护理之后,在12h其VAS分数为(1.7±1.2)分,48h之后的患者VAS分数为(0.8±1.1)分,则其t=4.282,而且其P<0.05,则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对完全伤断指进行再植采用术后镇痛泵的患者进行有效护理后,其治疗效果很好,而且恢复效果上也很乐观,值得科学的推广与应用.
作者:徐娟梅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探讨醒脑静联合依达拉奉治疗重症脑出血的疗效,为临床有效的治疗重症脑出血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依据.方法:将101例患者分为对照组(49例)和治疗组(52例),其中治疗组52例患者给以醒脑静与依达拉奉进行联合治疗,对照组49例患者给予依这拉奉治疗,治疗16天后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神经功能修复、总体疗效以压GCS(格拉斯哥昏迷)评分.结果:52例治疗组患者经治疗后基本痊愈9例(17.31%),显效21例(40.38%),好转17 例(32.69%),总有效率为90.38%,49例对照组患者经治疗后基本痊愈5例(1 0.20%),显效16 例(32.65%),好转13例(26.53%),总有效率为69.38%,比较两组患者的疗效,治疗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差异.治疗组和对照组患者在治疗前后GCS(格拉新哥昏迷)评分及神经功能修复均有显著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差异,两组治疗后比较,治疗组神经功能修复及GCS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差异.结论:醒脑静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比单纯使用依达拉奉治疗总有效率高,GCS评分较高,并且对患者的神经功能修复效果好,对治疗重症脑出血具有一定的理论参考价值,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
作者:许业宦;胡琳杰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探讨分析产后出血的常见原因,针对原因,采取对应护理措施.方法:总结我院收治的产后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并分析患者出血原因与护理情况.结果:通过仔细观察与分析,针对出血原因,给予及时抢救与护理措施,所有患者均痊愈出院.结论:产后出血发病急、病情重,采取迅速有效的止血与护理措施对产妇康复具有重要意义,同时加强产妇心理护理,可降低产后出血发生率及产妇死亡率,保障孕产妇的生命安全.
作者:彭云 刊期: 2013年第11期
在引起医院感染的诸多因素中,医务人员的手是医院感染传播的重要媒介,可造成30%以上的医院感染[1].因此,保证医务人员手卫生是降低医院感染可行、有效的措施之一.
作者:丁新红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探讨包皮环切的理想手术式.方法:采用包皮环切术改进方法对85例包皮过长/包茎患者行包皮环切术.结果:85例手术对象中,81例觉术后轻松自如,徐12例体力劳动者需术后体息2天外,余非体力劳动者术后马上均能投入正常工作、学习;术后止痛药复需率仅5%;术后出血1例,原因为结扎线脱落出血.予出血区打开切口后,钳夹、结扎止血后,缝合切口;切口愈合时间为7±2天;术后2周,由患者自行拆除切口缝线,切口均达甲级愈合,疤痕小,外形美观; 23例残留内板水肿明显,后经温盐水2周内多次局部浸泡,残余内板水肿完全消退;皮下末留明结节及疼痛不适,无感染及其它并发症病例.结论:包皮环切术改进方法是包皮环切较为理想的手术方式.
作者:付修林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探讨术前疼痛教育项目对减轻腹部手术患者疼痛缓解程度及对疼痛治疗的满意程度.方法:收集自2012年1月-2013年1月普外科腹部手术患者146例,根据知情同意权,将自愿参加疼痛教育的患者分为实验组,术前开展疼痛教育.对照组按照传统护理方法进行护理.对比两组术前干预前后患者对疼痛治疗的顾虑和满意度的变化以及对术后康复的影响.结果:与疼痛教育前比较,教育后患者对疼痛治疗的总体顾虑水平明显减低(P<0.01);能够完全遵医嘱止痛的患者比例明显增加(P<0.01).结论:开展术前疼痛教育项目,可明显减轻腹部手术患者对疼痛治疗的顾虑,提高其治疗依从性,大大提高了患者疼痛控制满意度,对其术后的康复起着一定的促进作用.
作者:常利华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观察红光联合硫酸镁外用治疗丹毒的疗效.方法:将60例丹毒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采用抗生素静脉滴注,硫酸镁湿敷联合红光照射,对照组采用,抗生素静脉滴注并用硫酸镁纱布湿敷,并采用相应的护理.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2.8,对照组为86.6.结论:红光联合硫酸镁治疗丹毒能在短期内控制炎症发展,促进炎症消散,具有消炎消肿止痛的作用.配合相应的护理,有建好的临床效果,值得临床广泛使用.
作者:耿凤;李婧 刊期: 2013年第11期
当前,医疗服务的人性化越来越得到社会各界关注.只有把人性化服务理念作为医院的核心价值观,并融入医疗服务管理的全过程,关心病人的需求,维护病人的尊严,尊重病人的权利,才能真正践行“以人为本,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宗旨.结合工作中的实践,本文就门诊导医工作的重要性以及在导医工作中如何推行人性化服务与同行作如下探讨.
作者:黄姽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探讨肝胆管结石病手术患者的临床诊断与治疗.方法:选择我院2011年1月至2012年1月接收治疗的148例肝胆管结石患者,将其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患者74例.观察组患者采用常规外科手术进行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非手术方法进行治疗,分别观察分析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经过外科开腹手术治疗,观察组74例患者中,显效64例,有效6例,总有效率为94.59%;对照组74例患者中,显效30例,有效20例,总有效率为67.57%,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外科手术方法治疗肝胆管结石效果显著,值得在临床应用中推广.
作者:任刚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探讨肝硬化患者锁骨下静脉置管患者的护理特点.方法:回顾我院2009年12月-2012年12月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锁骨下静脉置管护理措施.结果:无严重并发症出现,锁骨下静脉置管留置时间17.0±4.8天,正常拔除59例,置管自行脱落的2例,渗血(液)拔出4例,局部红肿拔出2例,置管堵塞拔出3例.结论:锁骨下静脉置管留置时间长,减少反复外周静脉穿刺、减轻液体对外周静脉刺激、护理方便、活动不受限制,能够满足抢救时大量输液及监测中心静脉压力.
作者:韩军军;时淑云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分析中医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消化内科从2005年11月至2013年1月间收治的40例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按照1 ∶ 1的比例,将其划分为观察组(A组)与对照组(B组),对照组采取西医常规治疗法:400mg甲硝唑+30mg兰索拉唑+200mg左氧氟沙星,这些药物都是2次/d.观察组采取中医益气活血养阴方法治疗,对比这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这两组患者在我院医护人员的精心照料下,均取得一定的治疗效果.在临床疗效上,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5%,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症状消失的平均时间比较上,观察组为(9.98±1.32)d,对照组为(15.34±2.23)d,观察组显著短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采取中医治疗,可以极大地提高临床疗效,缩短治疗时间,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效果显著.
作者:王德祥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探讨常规心电图与动态心电图对冠心病病人心律失常的诊断效果,为冠心病患者心律失常的临床诊断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总结分析我院在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期间收治的100例冠心病患者的临床病例资料,将上述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采用常规心电图与动态心电图进行诊断,比较两种方法的临床诊断效果.结果:采用动态心电图进行诊断的50例患者中阳性31例,阴性19例,阳性率e2.0%;采用常规心电图进行诊断的50例患者中阳性28例,阴性22例,阳性率56.0%;两组患者诊断阳性率相比差异统计学意义(P>0.05);动态心电图对室性早搏成对,室性早搏二、三联律,房性早搏成对,房性早搏二、三联律的检出率均显著高于常规心电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动态心电图在对冠心病患者诊断方面具有迅速、无创等优点,对冠心病病人心律失常的诊断效果显著优于常规心电图,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史璐昕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探究重度妊高征患者母婴结局及其治疗方法与效果.方法:对我院2011年2月~2013年2月接待的76例重度妊高征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针对母婴结局及其治疗方法与效果进行研究.结果:76例患者产后有5例胎盘早剥、10例出血、2例HELLP综合症、2例合并心衰、1例DIC、1例颅内出血;76例患者分娩围产儿78例,其中死亡3例、窒息17例、早产25例、宫内发育迟缓18例,结论:重度妊高征患者对自身及其新生儿都会产生巨大的危害,必须给予积极的防治.
作者:杨奕兰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对老年期脑卒中后抑郁症的康复护理进行研究.方法:选取2012年3月-2013年3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脑卒中后抑郁症的患者4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3例,观察组患者给予康复护理,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的护理.分别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后抑郁症的程度.结果:观察组患者进行康复护理后控制抑郁的程度效果明显好于对照组患者的抑郁程度(P<0.05).结论:对老年期的脑卒中后抑郁症的患者进行康复护理,能有效的减轻患者抑郁的程度,降低了患者的致残率.
作者:金捷;夏美杏 刊期: 2013年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