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萍;陈俊杰;杨帆;魏纪东;王沛珍;邓保国
2008~2011年西双版纳州报告狂犬病病例9例,全部死亡,发病高峰2010年发病5例.男性8例,女性1例;病例以青壮年工人和农民工为主;景洪市8例,勐腊县1例.潜伏期短9d,长15月,多为1~3个月;病程短2d,长15d.全部病人均为犬伤,仅1例接种狂犬疫苗.结果表明,西双版纳州狂犬病疫情上升明显,应加强犬类管理和宣传教育,规范暴露后的预防处置和免疫接种工作.
作者:余兰;马志强;单西云;刘平华;张海林;赵志宇 刊期: 2011年第10期
目的 分析医院泌尿生殖道感染者淋球菌(NGH)、沙眼衣原体(CT)和解脲脲原体(UU)3种性传播疾病(STD)病原体感染现状. 方法 荧光定量PCR法对患者NGH、CT和UU进行测定,比较分析STD病原体的分布情况. 结果 STD病原体总感染率为72.85% (220/302),单一病原体感染率为62.25% (188/302),混合感染率为10.60% (32/302);UU、CT和NGH感染率分别为36.42%、21.52%%和4.30%;男、女感染率分别为53.04%和91.67%;21~30岁和31~40岁组感染率高,分别为73.29%和57.14%;混合感染中以CT+UU感染(感染率7.95%)为主.结论 泌尿生殖道感染者中UU、CT和NGH感染情况严重,应引起重视.
作者:师志云;赵志军;赵颖;马俊;贾伟;魏军 刊期: 2011年第10期
实践教学在《动物寄生虫病学》教学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为了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并提高教学质量,本文结合多年教学经验,对《动物寄生虫病学》实践教学改革进行了探索.本文主要阐述了实验教材内容的更新、实验教学方法改革及实验考试方式的改革等内容.
作者:杨举;赵娜;李建华;宫鹏涛;黎宏宇;李赫;张西臣 刊期: 2011年第10期
目的 评价江苏省“十一五”农村改厕工作取得的各项效益. 方法 抽样选择10个县已改厕的22个村为评估试点,通过现场走访、入户问卷调查、查阅相关资料、粪便样品检测以及环境学指标检测等方法进行评估. 结果 10个县22个评估试点村无害化卫生厕所拥有率94.1%,质量符合率达99.1%,户厕完好率97.7%,正常使用率97.3%;血吸虫感染率、肠道寄生虫感染率、肠道传染病发病率比改厕前分别下降100.0%、51.8%和36.7%,相关医药费用下降率82.9%.村容村貌有了根本性改观,村民对改厕满意度高.实验室检测户厕第3格、第4格与第1格相比,粪大肠菌值、CODcr、BOD5及氨氮平均去除率分别为99.9%、69.8%、72.3%、54.8%和100.0%、96.4%、97.7%、90.4%. 结论 江苏省农村改厕工作在卫生效益、环境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方面取得明显成效.
作者:金小林;徐祥珍;陈晓进;曹汉钧;沈明学;江文才;蒋岗 刊期: 2011年第10期
目的 了解重庆市2002~2010年疟疾流行现状和趋势,探索重庆市消除疟疾的可能性. 方法 利用重庆市2002~2010年疟疾疫情年报表资料,通过描述性流行病学和空间流行病学方法,分析重庆市疟疾流行现状、变化趋势、病例空间分布特征以及以县为单位病例分布的规律. 结果 2002~2010年重庆市疟疾共报告654例,其中本地病例238例(占36.39%),输人性病例416例(占63.61%).本地病例主要集中在重庆西部地区3个区县,输入性病例分布较为分散.全市本地病例年均发病率为0.0075/万,发病率呈逐年下降趋势(F=28.08,P<0.01).到2010年,无本地病例报告区县达38个(占95.00%);连续3年无本地病例报告区县达32个(占80.00%). 结论 重庆市疟疾疫情稳定,2020年以县为单位消除疟疾是可能实现的,但存在较大难度,需加大防治力度.
作者:吴成果;蒋诗国;罗飞;罗兴建;肖邦忠;谢君 刊期: 2011年第10期
随着寄生虫学教学改革的实施,学时的减少和学科教学的矛盾日益突出,积极利用科研素材促进课堂教学,同时探讨研究性教学模式与传统教学模式相结合的途径和方式,以期提高教学的灵活性、多样性和有用性,进一步深化教学改革,切实提高学科教学的深度和广度.
作者:杨树国;张光玉;郭鄂平 刊期: 2011年第10期
刚地弓形虫感染危害严重,研究敏感性高和特异性好的弓形虫感染检测方法对于弓形虫病的诊断至关重要.弓形虫病的诊断一般依赖于检测患者血清中弓形虫特异性IgM和IgG.目前,商业试剂盒大多采用天然抗原,其检测精确性较差.重组抗原已经被发展用来诊断弓形虫病,且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本综述主要介绍重组抗原在弓形虫病诊断中的应用.
作者:黄泽智;赵晋英;李艳伟;侯玉英 刊期: 2011年第10期
将常规方法分离培养的病原菌分别与患者应用抗生素治疗后不同时期采集的血清进行凝集反应,并检测血清葡萄糖水平.经对215例细菌培养阳性病例的血清进行葡萄糖检测,初步确立在抗生素应用的初、中、末期3个阶段2B/A区间范围分别为0.7725±0.1020、0.4525士0.0889和0.2975士0.0442.该实验确立了抗生素应用3个阶段的2B/A区间范围,为抗生素的疗效判断及停药时间的选择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作者:宋雪冬;杜景林;刘文国;闫立静;李冬梅 刊期: 2011年第10期
目的 对酶联免疫检测血样做NAT检测,分析酶联免疫筛查献血者血样误检的原因. 方法 对献血者血样进行HBsAg、HCVAb和HIVAb二次ElLISA筛查,阴性和阳性血样分别做NAT检测,对HBsAg阴性、HBV DNA阳性献血者做HBV两对半免疫检测和罗氏病毒含量定量测定. 结果 对二次EILISA筛查及转氨酶和螺旋体检测合格的29 852份血样进行NAT检测,其中15份HBV DNA阳性,漏检率为0.50‰,未发现HCV和HIV RNA阳性.15份HBV DNA阳性献血者乙肝两对半免疫检测,HBsAg均为阴性,7份HBsAb阳性,1份HBeAg阳性,7份HBeAb为阳性,11份HBcAb为阳性.其中1份HBsAg阴性DNA阳性血样HBV罗氏定量为2 520 IU/ml,血液存在严重传染可能.对151份二次ELISA阳性血样进行NAT检测,有83份阴性,ELISA的灵敏度为81.93%,特异度为99.72%. 结论 二次酶联免疫检测法的灵敏度较低,增加抗原、抗体检测和NAT检测可减少漏检.
作者:赵俊鹏;田喜凤;贾幼珍;张敬 刊期: 2011年第10期
2010年东平县共报告手足口病病例1 327例,其中男性812例(占61.19%),女性515例(占38.81%),男女性别比为1.58∶1;报告病例中以5岁以下儿童为主,占88.24%(1 171例);以散居儿童为多,占病例总数的67.37%(894),幼托儿童及学生占32.40%(430例),成人3例.发病高峰为夏季的6、7月份.东平县所辖14个乡镇(街道)均有病例发生,主要以散发为主.实验室确诊病例113例,以柯萨奇A16感染为主,占46.02%(52例),EV71感染者占19.47%(22例).
作者:孟艳;杨传水;田刚;赵发存 刊期: 2011年第10期
目的 了解医学院校大学生蠕形螨感染现状. 方法 使用透明胶纸粘贴法,对2006和2007级在校大学生感染蠕形螨情况进行调查,并鉴定虫种. 结果 540名学生中,蠕形螨感染267人,感染率49.44%.其中2006和2007级学生感染率分别为52.78%和44.44%;男、女生感染率分别为48.58%(103/212)和50.00%(164/328);单纯毛囊蠕形螨感染163人(占61.05%),单纯皮脂蠕形螨感染37人(占13.86%),混合感染者67人(占25.09%);鼻部螨虫感染211人(占79.02%),额部螨虫感染78人(占29.21%),颊部螨虫感染81人(占30.34%). 结论在校大学生蠕形螨感染率较高,以毛囊蠕形螨感染为主,感染部位主要为鼻部.
作者:耿丽;张育红 刊期: 2011年第10期
目的 验证库伦驴血液白细胞抗菌肽对牛乳腺炎无乳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及大肠埃希菌的体外抗菌活性.方法 利用乙酸萃取法提取库伦驴血液白细胞抗菌肽,制备药敏试纸片,用平皿药敏纸片法检测其抗菌活性. 结果 库伦驴血液白细胞抗菌肽对无乳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及大肠埃希菌具有抑菌效果,43.60 mg/ml抗菌肽作用24 h抑菌环直径分别为14、15和17 mm. 结论 库伦驴白细胞抗菌肽对无乳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有抑菌活性,可用于上述致病菌感染所致奶牛乳腺炎的治疗.
作者:布日额;吴金花;卢雅生 刊期: 2011年第10期
目的 了解日本血吸虫病不同病程、病型患者血浆D-二聚体水平及其临床意义. 方法 采集慢性血吸虫病(40例)、晚期血吸虫病巨脾型(37例)、晚期血吸虫病腹水型(38例)患者及健康人(47例)血浆,采用胶乳增强免疫比浊法(ITM)检测D-聚体含量.用t检验、Spearman相关分析及线性回归分析研究血吸虫病不同病程、病型患者血浆D-二聚体水平与年龄、性别及血吸虫病病程、病型的相关性. 结果 血浆D-二聚体水平与血吸虫病病程呈正相关(r=0.567,P<0.05);晚血腹水型与晚血巨脾型患者血浆D-二聚体水平的平方根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05; P>0.05).线性回归分析性别、年龄对血浆D-二聚体水平无显著影响,病程与血浆D-二聚体水平呈正相关(r=-0.001,P>0.05).结论 血浆D-二聚体水平可作为反映血吸虫病病情严重程度的指标.
作者:周晓蓉;龚新国;岑丽萍;王敏;廖国祥;黄希宝;夏菁;戴裕海 刊期: 2011年第10期
本文报告了2例北京市恶性疟死亡病例.2例病例均系非洲输入性病例,回国后1周内发病,初诊时均诊断为“感冒”;病情发展迅速,入院后24 h内死亡.输入性恶性疟病例起病急、发展迅速,应加强对归国人员和医务人员的健康教育工作,争取佳治疗时间,以减少恶性疟感染及死亡病例的发生.
作者:何战英;吴宝全;粱妍;王晓梅;窦相峰;贾蕾;黎新宇;王全意 刊期: 2011年第10期
目的 了解奉贤区重点职业人群弓形虫感染情况,评估各类风险因子对职业人群弓形虫感染的影响.方法 随机抽样方法调查兽医、厨师和屠宰工从业人员弓形虫感染的危险因素暴露水平,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弓形虫IgG抗体水平;应用多因素统计方法分析各类风险因子影响效应. 结果 共调查365人,弓形虫感染10人,兽医、厨师和屠宰工弓形虫感染率分别为0、3.95%和2.19%,不同职业人群感染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利用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和主成因分析方法筛选出9个主要风险因子,建立人群感染的数学模型,性别(OR=11.50)、来源地(OR=18.01)和饮酒过量(OR=2.19)对弓形虫感染风险有显著影响(P<0.05). 结论 奉贤区重点职业人群弓形虫感染率处于较低水平,犬猫养殖与接触、生食习惯等部分感染风险因子被有效控制;要进一步有效制约职业暴露风险,应重点加强职业人群的健康教育和制度管理,加强对肉制品产销链的有效监管.
作者:陈英;李杨;张卫;张建明;陶立新;宋文美 刊期: 2011年第10期
目的 评价以传染源控制为主的综合防治措施预防血吸虫病的效果. 方法 在安徽省7个县选择8个较严重的血吸虫病流行村实施传染源控制、综合治理和卫生血防项目等综合防治措施4年,观察血吸虫病预防效果. 结果 以传染源控制为主的综合防治措施实施4年,8个试点村人群血吸虫感染率平均下降94.2%,有螺环境感染螺密度及钉螺感染率分别平均下降91.9%和81.0%. 结论 实施以传染源控制为主的综合防治策略预防血吸虫病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作者:何家昶;张世清;汪天平;吴慧;鲍建国;王跃明;田学根;姚振琪;任晓联;邓玉军;苏继好;虞贝贝;李婷婷 刊期: 2011年第10期
本文介绍了我国人体狂蝇科幼虫寄生引起的蝇蛆病,简述了1994~2010年间该病患者的特点、地区分布和发病季节等,分析了各种因素与该病形成的关系,提出了该病的诊断要点.
作者:张思;包根书 刊期: 2011年第10期
目的 通过分析18S rRNA基因序列同源性,对河南猪株旋毛虫进行分子鉴定及分类. 方法 收集河南猪株旋毛虫成虫,提取总RNA,反转录合成cDNA,经特异引物扩增获得18S rRNA基因片段.将此目的基因与pMD18-T载体连接,转化大肠埃希菌感受态细胞,阳性克隆经PCR及酶切鉴定后进行序列测定及分析,构建系统发育树. 结果 构建的重组质粒酶切片段大小分别为2 700和1 800 bp,与预期值相符.根据18S rRNA碱基序列构建系统发生树,河南猪株旋毛虫与虫株Trichinella nativa (AY487254.1)的亲缘关系较近,同源性为99.1%. 结论 河南猪株旋毛虫归属于T2.
作者:王丽娜;路国兵;杨晓东;高云;陈晓宁 刊期: 2011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检测CEA(癌胚抗原)、CA19-9(糖类抗原19-9)和CA125(糖类抗原125)对鉴别良、恶性腹水的临床价值. 方法 化学发光法检测120例患者腹水CEA、CA19-9和CA125的含量. 结果 化学发光法检测恶性腹水中的CEA、CA19-9和CA125分别为(37±16) ng/ml、(236±78) U/ml和(602士211)U/ml,良性腹水分别为(13±2)ng/ml、(34士3)U/ml和(32±3)U/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3种抗原检测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各有特点,需要联合检测. 结论 联合检测良、恶性腹水中CEA、CA19-9和CA125水平对鉴别诊断有一定临床意义.
作者:卢冰贤;周云英 刊期: 2011年第10期
目的 检测该病原,并溯源. 方法 通过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测序获得聚合酶基因序列,分子生物学分析软件及互联网数据库进行遗传变异研究. 结果 该病原为GⅡ-4亚型诺如病毒,其聚合酶基因非常保守,与同期日本爆发的诺如病毒毒株序列相似性达99%,可能来源于日本. 结论 诺如病毒感染引起的急性胃肠炎是影响全世界成人和儿童健康的重要因素,该病毒可以在贝类中富集,因此严格监测国内疫情、检测水产品进出境以避免该病的跨国传播.
作者:杜雄伟;李叶;肇惠君 刊期: 2011年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