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晓红
目的:研究全科医生在慢性病防治中实施心理疏导的临床效果.方法:通过收治50例在情绪方面存在问题的患者,并采用<综合医院焦虑抑郁情绪测定表(HAD)>进行病情调查以及测试.结果:绝大部分被检查者存在焦虑或者抑郁等不良情绪,其中占总人数的75%-80%,心理病情相对较重的患者高达45%左右.结论:患者的心理疾病越来越多,越来越严重,全科医生应该重视对患者心理的疏导,必要时可以让患者转诊至专科医院进行正规的治疗,以防延误病情.
作者:韩铭 刊期: 2012年第08期
目的:明确心理疏导治疗法治疗社区糖尿病的疗效,探索更加科学合理的心理治疗途径.方法:将所在社区的糖尿病患者30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20例,对照组1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的药物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即心理治疗.疗程3~5个月,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统计分析和比较.对照组和治疗组所选择的患者存在差异,P>0.05,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治疗结果对比的差异,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治疗组在常规药物治疗上行心理治疗,很大程度的减轻患者的焦虑、抑郁症状,减轻或者消除了患者的各种病态的心理障碍,且大大的改善了患者自我监测血糖等一些自我管理行为,减缓或预防了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及发展.结论:社区在使用常规药物治疗糖尿病的基础上行心理疗法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疗效,是非常有必要的.
作者:王慈君;朱捷 刊期: 2012年第08期
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护理也由功能制护理转变为系统化整体护理,这对护士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从生理、心理、社会与文化等方面为病人提供全方位的服务,使护理工作较为繁重,如何合理安排时间,提高工作效率,显得尤为重要,本人有以下体会:
作者:薛琳 刊期: 2012年第08期
目的:分析妊娠糖尿病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湖北云梦县中医院2006年2月-2012年2月100例确诊为妊娠糖尿病患者,进行治疗效果观察,并做好相关记录,分为观察组.另外选取非糖尿妊娠者200例,将两组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100例妊娠糖尿病患者通过治疗后,并发症明显减少,但与对照组相比,其羊水过多、剖宫产、妊娠高血压综合症的情况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妊娠糖尿病严重危害母婴的生命健康.因此,必须及时诊断发现.尽早展开控制措施,采取合理治疗,从而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率,大限度的保护母婴的安全.
作者:冯丽 刊期: 2012年第08期
目的:探讨妇产科抗菌药物合理应用的管理成效.方法:对我院妇产科收治的893例住院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抗菌药物合理应用制度干预前后的情况.结果:对抗菌药物合理应用干预后,联合用药率、病原微生物标本送检率、抗菌药物预防使用率及抗菌药物应用种类均明显下降(P<0.05).结论:采取抗菌药物合理应用干预后,较干预前有显著改善,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周芳 刊期: 2012年第08期
儿童是一个特殊的群体,儿童用药有其特殊性,为确保患儿安全,有效,合理,高质量地使用药物,将药物引起的不良影响或造成的伤害降到低程度.本文通过详细阐述药师在儿童用药时应该如何对家属进行正确的用药指导,从而有效避免用药不当和错误,提高患儿用药的依从性和安全合理性.
作者:白宏 刊期: 2012年第08期
交流是人与人交换意见、观点、情况或感情的过程.它可反映人的思想、情操、道德、文化和修养,是心理护理的重要手段.通过交流,护士在使用护理程序中,可以搜集到病人人有关的资料和信息,进而制定完整可靠的护理计划,对病人实施整体化护理提高护理质量.同时交流能沟通与病人的病情,取得病人的信任,密切护患关系,调动病人的群体气氛,使病人积极参与,提高病房的管理质量.护士如何进行有系统性、有计划的、有目的的交流呢?
作者:苏娟;龚艳;李桂琼 刊期: 2012年第08期
目的:探讨优质护理在脊柱外科临床实践的应用成效.方法:将2009年2月至2010年4月入住本院脊柱外科实施常规护理的342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将2010年10月至2011年12月入住我院脊柱外科实施优质护理的378例患者作为观察组,优质护理包括:改善配套措施,提供全面具体的健康教育,深化护理内涵.结果:两组的护理质量合格率、患者的满意率相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的意义(均P<0.01).结论:在脊柱外科中实施优质护理得到患者好评,护理质量得到显著提高.
作者:赵春玲 刊期: 2012年第08期
目的:分析与比较阿托品治疗与长托宁治疗有机磷中毒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0年1月~2011年1月来我院就诊的58例急性有机磷中毒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分别予以阿托品治疗与长托宁治疗,比较两种治疗方法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的平均用药次数、症状消失时间、CHE恢复时间、治愈时间、治愈率及死亡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经比较,均(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长托宁治疗急性有机磷中毒的临床疗效优于阿托品,且其死亡率低,值得临床推广运用.
作者:靳永强 刊期: 2012年第08期
目的:探讨护理在高压注射结合CT血管造影的检查方案中的价值,提高护理质量.方法:选取2010年6月至2012年6月至我科检查的150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规范的高压注射结合CT血管造影的操作程序对患者实施护理,根据检查前后患者的不良反应与检查结果质量评价护理质量.结果:1492例患者检查结果较满意,检查成功率为99.47%,8例检查者在注射造影剂过程中出现渗漏,检查结果不理想,失败率为0.53%.852例患者在注射造影剂过程中有自觉发热以及咽部灼热感等不适症状,检查结束后症状减轻或消失,属于造影剂轻微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6.8%.结论:在行CTA检查前后,对检查者实施心理疏导,选择恰当的穿刺血管,规范的操作等措施,密切与患者和医生间的配合,可以获得较理想的影像诊断,为临床诊断疾病提供可靠资料.
作者:傅闽兰 刊期: 2012年第08期
2007年1月至2009年3月,我对我院80例剖宫产术后腹胀患者,服用自制萝卜汤能使胃肠蠕动提前,且效果满意.1 资料与方法1.1 本组120例患者均为剖宫产,在征得产妇及家属同意后进行分组,实验组及对照组各60例.两组经统计学处理,一般资料无显著性差异,具有可比性.
作者:董爱霞;李文婷;贺玉荣 刊期: 2012年第08期
目的:了解改良鼻导管给氧疗法在眼科胬肉切除术中病人围手术期氧饱和度的变化和体感舒适度的情况,探讨一种新型吸氧方式的可行性.方法:采用随机、对照、开放性的临床试验设计,对上海市曙光医院宝山分院眼科胬肉切除术手术患者随机分为2组,实验组98例,给予改良鼻导管吸氧法;对照组采用传统单腔鼻导管吸氧法,2组同时在手术开始时给予持续3L/min氧气吸入.2组均于吸氧前、吸氧后0.5h、吸氧后1.0h监测氧饱和度并记录.手术结束后使用自行设计的调查表及时观察记录2组患者体感舒适度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术中吸氧前和吸氧后0.5h、1.0h在相同流量下不同给氧方式末梢无创血氧饱和度的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体感舒适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鼻导管给氧法可以使眼科局麻手术病人围手术期血氧饱和度维持在较高水平,体感舒适度高,有利于手术的安全进行.
作者:陈澜 刊期: 2012年第08期
目的:分析与探讨影响门诊注射室静脉输液患者满意度的因素与相应的护理干预方法.方法:随机性选取本院2009年1月至2011年1月期间收治的门诊注射室静脉输液患者共252例,对所有患者进行问卷调查,以了解患者的护理需求和影响其满意度的因素,并讨论适宜的护理干预方法.结果:对患者进行调查后得知,影响门诊注射室静脉输液患者的满意度主要为护理服务态度、护理环境与医院设施、护理技术、健康知识普及等.通过科学的护理方法,能够有效地提高患者对于门诊注射室静脉输液护理的满意度.结论:提高护理人员对于患者需求的准确判断能力和护理技术能够有助于门诊注射室静脉输液患者满意度的提升.
作者:张建琴;王屏;唐秀芳 刊期: 2012年第08期
目的:观察分析异丙酚静脉麻醉进行无痛消化内镜术检查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在2010-2011年间收治的280例自愿进行无痛消化内镜术的患者,为患者静脉注射咪达挫仑0.02-0.03mg/kg,芬太尼0.5ug/kg,在2min后为患者静推异丙酚1-1.5mg/kg.结果:患者在注射异丙酚后呼吸、心率、血压、均有一定情况的下降,.所有患者均在检查后5分钟内清醒.结论:咪达挫仑、芬太尼和异丙酚联合用药能够在无痛消化内镜术检查上安全用药.
作者:范静 刊期: 2012年第08期
皮肤覆盖全身,是人体大的、基本的感觉器官,能接受外界的很多刺激,良好的刺激对 神经系统起正面作用,反之则相反.新生儿皮肤表面常有排出的皮脂、汗液、皮屑等和空气中的灰尘所污染皮肤表面有大量的细菌寄存,又因新生儿的防御功能不够完善,若护理不当,会引起皮肤糜烂,甚至引起细菌感染.如产生红臀、皮炎、脓 疱疮,所以新生儿的皮肤护理非常重要.新生儿出生以后,全身皮肤被胎脂覆盖,从而影响辐射及汗液的蒸发,使体内产生的热量不能及时散发.尤其在炎热的夏季和较高室温环境下,如对新生儿喂奶次数少,进水量不足,易造成新生儿脱水热.推广新生儿洗澡措施后,不仅使新生儿生活在较卫生的环境中,还有利于新生儿的防病保健,而且通过洗澡可使胎脂逐渐减少,能增强 新生儿散热功能,有利于体温调节,可有效预防新生儿脱水热的发生率.洗澡能清洁皮肤,维护皮肤的健康,温水能溶解皮脂,减轻皮肤的刺激,同时洗澡能扩张毛细血管,促进代谢产物的排出,因而新生儿洗澡应得到重视.如何才能做好新生儿洗澡的护理,就显得尤其重要.
作者:高小燕 刊期: 2012年第08期
产后出血是分娩期严重的并发症之一,居我国产妇死亡原因首位.产后出血发病突然,来势凶险,如处理不当,可使产妇在短时间内死亡,即使抢救过来也会因垂体缺血坏死,日后并发很多并发症,严重影响妇女身心健康.本文对2006年-2011年在我院分娩的25例产后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总结了我们对产后出血的观察和护理.
作者:顾云秋 刊期: 2012年第08期
目的:采用危重病人护理转运单提高急诊危重病人院内安全转运的成功率,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方法:把急诊科2012年1月~3月期间的108例危重患者患者随机分成两组进行对比评估,比较两组的成功转运率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试验组较对照组危重病人院内安全转运的成功率高、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结论:急诊危重病人转运前填写危重病人护理转运单可以有效的评估病人的转运危险性,增强护理人员的风险意识,提高了应对策略与转运的成功率,降低了在转运中并发症发生率.
作者:韩隽;曾桂珍 刊期: 2012年第08期
目的:探讨小儿先天性心脏病围手术期的护理内容和方法.方法:对18例婴儿先天性心脏病进行围术期护理,重点充分术前准备、术后进行全面全程的护理和观察.结果:严密、细致的术前护理、术中监测配合良好的术后护理是预防、减少并发症.结论:充分的术前准备、术后观察的监控、及各种管道管理是保证手术安全,成功的关键.
作者:蔡卫红 刊期: 2012年第08期
血液透析是慢性肾功能不全有效的治疗方法之一,但维持性血液透析由于治疗时间长,费用大,给病人带来巨大的心理压力.特别是对于农村地区的老年病人来说,来自家庭和社会的压力让他们对治疗失去了信心.因此,对农村地区维持性血液透析的老年病人进行适当的心理护理在治疗中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对农村地区老年病人进行维持性血透过程中出现的一些案例现象,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我的一些对策和建议.
作者:厉丹 刊期: 2012年第08期
目的:通过对松节提取物的研究,探讨其镇痛抗炎药理作用的途径.方法:使用Olympus显微镜及CCD数码相机配备冷却系统进行钙成像测定.采用双元图像采集(340和380nm的激发,510nm发射)和伪彩色图像进行了监测.在实验过程中每5秒监测一次.运用显微外科技术获取SD大鼠DRG体,胶原酶消化急性分离DRG体获得DRG细胞.载玻片上孵育16-20小时,使用双波长染料Fura-2Am,浸泡30分后,进行钙成像测定.结果:发现其有效成分之一,银松素甲基醚(C15H14O2)使部分 DRG细胞内钙离子浓度显著升高,并且测得了适浓度.结论:传统中药松节的镇痛抗炎作用可能通过有效提取物之一银松素甲基醚实现.
作者:纳仁高娃;戴毅 刊期: 2012年第0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