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全身麻醉术后恢复期间常见并发症的临床观察与处理

蒋朝阳

关键词:术后麻醉恢复, 并发症, 观察, 处理
摘要:目的:讨论全麻病人恢复麻醉后一般常见的并发症及有效的处置方式;以此来确保全身麻醉患者的安全.方法:研究2011年3月至2012年3月在非洲赞比亚中央省医院所经治的341例患者全身麻醉后病人的恢复状况,当中女性占51.2%,男性占48.8%,年龄在8~76岁之间,平均年龄为39.1岁,在恢复室呆着时间在21~258分钟不等,平均为49分钟.结果:被安全送回病房的患者达99.9%,被转入ICU的有2例患者.术后寒颤(3.2%)、术后恶心呕吐(1.1%)、循环不稳定(5.5%)、苏醒推迟(0.5%)、低氧血症(5.6%)等是PACU常见的并发症.结论:麻醉的意外和并发症容易在术后2小时内出现,导致其发生的因素很多,要进行综合解析,第一是要去除病因,如果不能很快找到病因,那么就要先进行积极有效的对症治疗措施,等患者意识清醒、循环呼吸稳定及所有反射都正常后在送回病房.
健康必读(中旬刊)杂志相关文献
  • 中西医结合疗法防治胆道术后结石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疗法防治胆道术后结石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在2007-2012年间收治的79例胆道手术患者,其中,男性45例,年龄在47-68岁之间,女性34例,年龄在51-74岁之间,所有患者均采用手术治疗.将79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43例,对照组36例,观察组患者采用中西医结合法进行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单纯的西医进行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治疗过程进行跟踪观察,并记录所得数据.结果:经过治疗,两组患者的病情均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改善,观察组43例患者中,显效23例,有效17例,无效3例,有效率为93%,对照组36例患者中,显效16例,有效12例,无效8例,有效率为77.8%.结论:在防治胆道术后结石的过程中,采用中西医结合法进行防治的效果较为显著,对于患者病情的改善有较大的帮助,因此,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王小东 刊期: 2012年第08期

  • 早期功能训练及心理护理对老年脑卒中康复的作用

    目的:探讨老年卒中患者的早期功能训练和心理护理对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的效果.方法:将本院2010年3月-2012年3月住院治疗的94名60岁以上的老年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及实验组各47名.对照组仅行常规护理、健康宣教及随机康复训练指导,实验组在此基础上增加早期康复训练指导和心理护理,对2组护理效果进行分析对比.结果:训练前两组患者ADL和MMSE评分普遍低下,两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训练后两组ADL和MMSE评分均有提高,实验组ADL和MMSE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老年卒中进行早期康复训练指导及心理护理,能促进患者躯体功能恢复及心理健康,有效的提高老年脑卒中患者的生存质量.

    作者:张颖 刊期: 2012年第08期

  • 丙泊酚瑞芬太尼全凭静脉麻醉对血压的影响

    目的:探讨丙泊酚瑞芬太尼全凭静脉麻醉对血压的影响.方法:150例ASA1~4级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常规诱导后分别给予丙泊酚瑞芬太尼全凭静脉麻醉和异氟烷吸入麻醉维持,连续监测心电图(ECG)、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心率(HR)、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O:)和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分别记录麻醉前(T1)、诱导即刻(T2)、气管插管即刻(T3)、切皮后一小时(T4)、气管拔管前(T5)的SBP、DBP、HR、SPO2.结果:瑞芬太尼丙泊酚静脉麻醉组与异氟烷麻醉组比较,SBP、DBP、HP在气管插管及插管拔出时均波动更小,差异有显著性.结论: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全凭静脉麻醉可以明显降低血压及心率,抑制插管及拔管反射,是高血压患者麻醉的更优选择.

    作者:刘进德;胡轶;丁锦屏;苏军;姜义铁;李俊;罗星燎;张永健 刊期: 2012年第08期

  • 谈谈如何更好开展优质护理服务

    目的:开展优质护理,提升护理质量.方法:对全院护理人员进行宣传动员,培训.结果:提升护理质量.结论:通过对护理人员的教育,基础护理理论及技术的培训,能更好的开展优质护理服务活动.

    作者:陈雅宏 刊期: 2012年第08期

  • 128例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诊断与治疗

    目的:对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的临床诊断进行探讨与分析,并观察其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0年2月~2012年2月我院收治的128例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给予根除抗幽门螺杆菌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中药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治愈率、好转率、总有效率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效果要比单纯西药治疗的效果好,是一种安全可靠、疗效确切,并易于推广的治疗方法.

    作者:张长学 刊期: 2012年第08期

  • 急诊护士与患者及其家属沟通问题探析

    急诊科是医院的窗口,是抢救急重患者的主战场,也是患者和医护人员之间容易产生矛盾、引起医疗纠纷和投诉的场所.因此,急诊科护士不仅要求具备过硬的护理专业水平,如何与患者及其家属及时就患者心理、病情及其它问题进行及时有效的沟通的能力,也需引起足够的重视.笔者通过近几年的实际工作经历,现把影响急诊护患沟通的因素整理并加以总结,以提高护理质量.

    作者:方丽真 刊期: 2012年第08期

  • 老年髋部骨折行髋关节置换术后给予程序化护理的效果观察

    目的:观察老年髋部骨折行髋关节置换术后给予程序化护理的效果以及患者功能的未来恢复情况,为类似临床护理提供有益指导.方法:我院在2010年2月至2012年2月共收治老年髋部骨折患者共88例,所有患者在入院开始之后便进行全方位的程序化护理,包括编制护理规划、术前机体应激训练、术后身体机能适应性早期训练、术后身体功能恢复性训练等;选择2008年2月至2010年2月期间未进行全方位程序化护理的进行常规护理的88例老年髋部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作为对比研究对象,临床资料均保存完整.结果:行全方位程序化护理的88例患者的住院时间短2周,长10周,平均3.6周;未行全方位程序化护理的88例患者的住院时间短3周,长13周,平均5.2周;上述2组患者的平均住院时间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行全方位程序化护理的88例患者当中没有1例患者出现关节僵直、肌肉萎缩、深静脉血栓以及褥疮等并发症;未行全方位程序化护理的88例患者当中,共出现关节僵直5例、肌肉萎缩3例、深静脉血栓4例、褥疮10例.结论:本组研究结果显示,对老年髋部骨折患者行髋关节置换术后给予程序化护理,有利于提升患者肌力,避免发生关节僵直、挛缩和肌肉萎缩等并发症,有利于骨折的愈合.

    作者:孙丽华;顾红娟 刊期: 2012年第08期

  • 浅析解热镇痛药的解热镇痛作用及不良反应

    解热镇痛药是一类具有解热、镇痛药理作用,同时还有显著抗炎、抗风湿作用的药物,多为有机酸类化合物,有相似的药理作用、作用机制和不良反应[1].因此,本类药物又被称为解热镇痛抗炎药.解热镇痛药的不良反应属于药学范畴,属于非处方用药.许多感冒患者缺乏相应的医药知识,患了感冒以后急于治好,经常两种或两种以上感冒药同时服用(而大部分感冒药的主要成分即是解热镇痛药),但常用的药也会引起严重的不良反应,尤其是两种以上的感冒药同时服用等于是加大解热镇痛药的剂量,更容易引起严重的不良反应,只有熟悉和掌握各类解热镇痛药的作用特点,才能更好地指导该类药物的合理应用.

    作者:王生美 刊期: 2012年第08期

  • 人性化管理在临床护理管理中的效果分析

    目的:了解人性化管理在临床护理管理中的效果.方法:2010年1月~2011年1月对我院护理人员采用人性化管理,之后对护理人员进行问卷调查,与采取人性化管理措施之前护理人员的满意度进行对比.结果:采取人性化管理之后,护理人员的满意度高于采取人性化管理之前的满意度.结论:在临床护理管理中采取人性化管理可以显著提高护理人员的工作质量,使医院环境氛围更加和谐,有利于医院管理,是一种值得广泛推广的管理方式.

    作者:朱瑞芳 刊期: 2012年第08期

  • 抽吸导管应用于急诊PCI术的临床效果分析

    目的:分析急性心肌梗死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治疗过程中用血栓抽吸导管的临床疗效.方法:120例急性心肌梗死行PCI术治疗患者,分A组(血栓抽吸导管)和B组(传统PCI术),比较两组患者不同监测指标.结果:A组中TIMI3级和MBG3级均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A组患者射血分数、ST段回落率、30d内心源性死亡、30d内再梗以及30dMACE较B组有降低趋势,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诊PCI术中用抽吸导管能改善梗死相关血管前向血流情况,降低无复流、慢血流的发生率,改善心肌再灌注.

    作者:刘伟 刊期: 2012年第08期

  • 枸杞生理功效及活性成分研究

    中药枸杞的主要药理作用主要包括有增强免疫、抗脂肪肝、降血脂、抗衰老、抗肿瘤、抗应激等,其主要活性成分为枸杞多糖.本文针对枸杞的生理功效以及活性成分展开具体综述.

    作者:高俊 刊期: 2012年第08期

  • 重型颅脑损伤继发呼吸衰竭16例护理体会

    目的:对患有重型颅脑损伤后继发呼吸衰竭的16例患者护理方法进行回顾性分析.方法:通过各项检查诊断这16例患者的病因,并且要进行综合治疗.结果:所有患者经过系统的治疗后,有7例患者恢复良好,占43.75%;3例患者导致中残,占18.75%;1例患者出现重残,占6.25%;5例患者死亡,占31.25%.结论:对此病的护理重点为,对患者要进行充分的术前准备,术后严密监测其生命体征,对呼吸道和引流管做好护理,如有必要还要对其实行机械通气和亚低温疗法,同步进行营养支持.做到以上治疗和护理能够有效降低死亡率.

    作者:王玲玲 刊期: 2012年第08期

  • CRP和血常规组合检测的临床意义

    当今世界医学发展中耐药菌株的问题已成为中外医学界的一道难题.临床面临耐药菌株感染的问题日趋严重,表现为病原体种类,细菌耐药性,易感性的变化.分析耐药菌的形成虽有多种原因可以探讨,但是滥用抗生素的问题是耐药菌株形成的首要原因.抗菌药物使用不当的常见表现为:不管是细菌还是病毒感染滥用抗生素;使用不规范;用量、时间、造成菌群失调,耐药性增加.病人的不良用药习惯以及抗生素的依赖心理也是滥用抗生素的原因之一.作为医生来说;滥用抗生素直接原因是不能区分细菌和病毒感染.

    作者:李萍 刊期: 2012年第08期

  • 儿童高海拔地区脑性瘫痪脑电图分析

    脑性瘫痪是指以受用至新生儿时期由于脑非进行性病变引起的运动及姿势异常的疾病,报道其脑电图异常率40%-90%不等.现将我院2005年至2011年所查252例脑性瘫痪的脑电图分析如下:

    作者:谢贤坤;桂海珍 刊期: 2012年第08期

  • 老年病人住院期间影响安全的因素与预防措施

    随着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类平均寿命普遍延长,老龄化成为许多国家的共同趋势.老年人由于机体老化所带来的改变,如记忆力减退、感官功能衰退、反应速度减退以及体力下降等,使他们自己受侵害的机会增多,增加了在安全方面的受害率[1],在住院期间发生跌倒、误吸等安全问题的比率较一般患者高.因此,研究老年人护理安全的问题,为老年人提供高品质的护理,已成为护理学领域值得探讨的课题.

    作者:曾宇 刊期: 2012年第08期

  • 326例放置带铜T型节育器不良反应的临床观察

    笔者多年的临床经验证明带铜T型节育器是一种具有良好效果的避孕工具,但放置宫内节育器有一定不良反应.本文作者对放置带铜T型节育器带来的若干不良反应及相应处理措施进行阐述.

    作者:杨国兴 刊期: 2012年第08期

  • 64层螺旋CT在头颈部动脉成像优化方案

    脑血管病是人类致残和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期中大多为缺血性脑血管病.在众多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危险因素中,颈动脉粥样硬化导致的颈动脉狭窄占了很重要的位置.因此,对于颈动脉与椎动脉病变的早期诊断有助于临床及时采取更为积极地预防和治疗措施.

    作者:刘跃华 刊期: 2012年第08期

  • 中药治疗痛经概况

    痛经是女性的常见病之一.痛经症状为行经前后或期间,小腹货腰部疼痛难忍,面色苍白冒冷汗.严重威胁患者的体力和精神,影响工作学习.根据中医药理论可把痛经原因归为以下四点:一为气血两虚,二为气滞血瘀,三为肝肾虚损,四为寒湿凝滞.本文对近年来中医中药治疗痛经概况惊醒了如下综述.

    作者:盛瑞 刊期: 2012年第08期

  • 高龄矽肺患者合并肺部感染的健康指导

    矽肺是尘肺中为常见的一种类型.尤其是在天气骤然变冷时矽肺患者易合并肺部感染.高龄矽肺患者在各种不适宜的情况下肺部感染症状会加重.在常规的抗感染治疗后,必要的健康指导更有利于患者的病情康复.

    作者:李巧梅 刊期: 2012年第08期

  • 浅谈中西药的不合理配伍

    目的:探讨中药和西药的不合理配伍,减少或降低药物的毒副作用.方法:通过文献查询,搜集整理中药和西药不合理配伍的相关知识.结果:中西药的不合理配伍应用,不但不能提高疗效,反而会增加毒副作用,降低药物的疗效,导致药源性疾病.结论:研究中西药物的配伍禁忌及相互作用,对保证临床用药安全有效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许锦坤 刊期: 2012年第08期

健康必读(中旬刊)杂志

健康必读(中旬刊)杂志

主管:湖南省卫生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湖南省卫生计生委医疗管理服务指导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