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常规生化检验的质量控制分析

杨发英

关键词:生化检验, 质量控制, 临床
摘要:目的:探讨生化质量控制的要点以提高生化检验的准确性.方法:对生化检验质量控制的相关因素进行探讨,对实验前,实验中,实验后三个环节加强管理.结果:通过对生化检验各环节质量控制,提高了生化质量,保证了结果的准确性.结论:只有加强生化检验过程中每个质量控制的要点,才能保证结果的质量,才能更好的为临床提供准确的诊断依据,服务于临床医生和患者.
健康必读(中旬刊)杂志相关文献
  • 强直性脊椎炎康复治疗的现状及进展分析

    目的:研究强直性脊椎炎患者接受康复治疗的现状,分析其发展情况,为该病的临床治疗与护理提供更多的参考与借鉴.方法:选取我院于2008年3月份至2009年3月份收治的29例强直性脊椎炎患者,将其作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本文观察患者接受的康复治疗手段,对比治疗前后患者的残疾程度,分析康复治疗的有效率.结果:29例患者中,仅1例患者的肢体运动机能未得到明显改善,共28例患者治疗有效,治疗总有效率为96.6%.利用统计学软件,分析患者在康复治疗前后的残疾程度,发现,疗后残疾程度出现显著降低,比较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针对强直性脊椎炎,采取积极的康复治疗,可以有效提升患者的运动机能,显著降低残疾程度,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促进疾病的康复进程,有着积极的价值与意义,适于在临床领域得到更多的推广与应用.

    作者:赵壁 刊期: 2012年第08期

  • 床边工作制护士工作自我满意度分析与评价

    目的:实行床边工作制模式,护士工作自我满意度提高,服务更积极主动.方法:在实行床边工作制护理后,随机抽取2010年至今在我院各科室工作的80名护士及80名护士同期所护理的100名患者,通过问卷调查方式对实施床边工作制前后的工作自我满意度进行比较与分析.结果:通过调查显示,实施床边工作制后护士在工作自我满意度、专业知识的提升、与患者的交流以及所护理的患者的满意度均高于实施前(P<0.05).结论:实施床边工作制,能更有利于护士自我满意度的提高,更积极主动的服务,跟患者的交流更深入,为护理工作达到全面提升的效果.

    作者:李华;陈俊英;吴丽婵 刊期: 2012年第08期

  • 浅谈产后出血的护理体会

    目的:产后出血是指胎儿娩出后24h内,阴道出血量超过500ml,是分娩晚期严重并发症,也是孕产妇死亡的主要原因.而产后出血又以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为常见,宫缩乏力多在分娩过程中已有.因此,提高接产人员的接产技术,对预防产后出血,保障产妇的生命安全是非常重要的.方法:对30例产后出血患者进行了分析.结果:30例产后出血患者,宫缩乏力性出血25例,宫颈裂伤5例,30例产妇无出血史及凝血功能障碍史,无胎盘滞留现象.结论:宫缩乏力性出血是引起产后出血的主要原因.产后出血发生快且来势凶猛,直接威胁孕产妇的安危,因此,抢救必须争分夺秒.

    作者:杨浩娟 刊期: 2012年第08期

  • 壁内阑尾13例治疗体会

    正常阑尾位于回盲部,以盆位为多见,其次为盲肠后位及盲肠下位,回肠前位和后位较为罕见,而壁内阑尾则更为罕见,我院外科在1995.1~2010.1在阑尾切除中发现壁内阑尾13例,现报告如下:

    作者:冯清震 刊期: 2012年第08期

  • 外科护理工作中的心理护理

    随着社会和医学的迅速发展,医院和患者对护理工作者的要求越来越高,已经不能单纯地停留在技能层面了,对护理的要求越来越高了.以前的护理模式很难适应现代医学的需求,于是外科护理中的心理护理应运而生,使外科护理提高到了一个新的层次.对患者的护理做的更到位,对患者的病情的治疗更有利.

    作者:陶娟 刊期: 2012年第08期

  • 神经外科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及护理措施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是指血液在深静脉内不正常地凝结、阻塞管腔,导致静脉回流障碍.DVT是神经外科术后患者可能发生的严重并发症之一,发生DVT后若未得到及时诊治可导致患肢致残,严重者血栓脱落可并发致命的肺栓塞,成为术后危重患者致残和死亡的原因之一.我科2004年3月至2009年8月共施行手术233例,发生DVT 12例,预防措施及护理体会如下

    作者:汪茜;丁乃慧 刊期: 2012年第08期

  • 一例土方垮踏致复合伤的护理体会

    2012年5月17日,我科收治一名因土方垮踏所致严重复合伤病人,病情危重,经抢救和护理,效果理想.1 临床资料患者杨××,女,36岁,住院号12050813,因做工时土方垮踏压伤胸腹部等全身多处疼痛入院.查体:左上肢、双下肢活动受限,全身多处皮肤擦伤,我院CT提示:第1-4腰椎右横突骨折、左肾挫伤.B超提示:左肾混合性回声声像(考虑左肾破裂),腹腔暗区(考虑积血),入院时神志清楚,精神差,急性痛苦面容,测T35.5℃,P120次分,R22次分,BP101/74mmhg,立即给开通静脉通道,给止血剂氨甲环酸,吸氧、心电监护、留置尿量,胃管,做好术前准备,配血、备血等,1小时后进手术室,在全麻下行了肠破裂修补术,肠系膜破裂修补术、左肾破裂切除术、术中留置腹腔引流管,4小时后术毕回病房,麻醉清醒,给外科I级护理,吸氧、心电监护,术中失血2200mL,术中输入B型悬浮红细胞4U,血浆550mL.术后仍留置尿管、胃管.

    作者:姚应惠 刊期: 2012年第08期

  • 新生儿窒息的抢救及护理

    目的:探讨新生儿窒息的急救复苏及护理方法.方法:对136例新生儿窒息患儿及时制定抢救方案,进行急救及护理.结果:经积极抢救与精心护理,本组136例患儿痊愈出院134例,死亡2例.结论:及时正确的诊断、科学的抢救方案及护理配合是提高抢救窒息新生儿成功率、降低病死率的有力保证.

    作者:罗翔 刊期: 2012年第08期

  • 临床检验科职业暴露及防护对策

    检验科作为医院重要的医技科室之一,检验人员长期接触患者的含有乙肝病毒,艾滋病病毒等的血液、体液,各种传染性分泌物以及微生物的纯培养物,同时在工作中也要面对各种化学生物试剂等危险物质,极易造成感染.作者通过对检验科工作人员在操作过程中存在的容易发生医院感染的现象,提出了安全防护对策和工作中个人预防医院感染及发生职业暴露后应采取的处理措施,以减少检验人员的职业暴露,防止暴露后感染的发生.

    作者:富翠云 刊期: 2012年第08期

  • 全州县23所医院疫情报告质量分析及对策

    目的:评价全州县2010-2012年23所医院疫情报告质量,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对策.方法:组织专业人员成立调查组,评价各医院各类传染病报告的及时性和漏报情况,传染病报告卡填写的完整性、准确性和一致性.结果:2010年漏报率11.9%,2011年为9.4%,2012年为4.3%,逐年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010年上报及时率为99.6%,报卡填写完整率86.5%,准确率80.1%,一致率84.5%,2011分别为95.9%、94.5%、89%、88%,2012年分别为96.9%、96.6%、98.9%、80.9%,各年间及时率和一致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完整率和准确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逐年提高.结论:工作质量虽有提高,但仍需采取相应措施进一步提高传染病报告质量.

    作者:刘利华;莫春凤 刊期: 2012年第08期

  • 大子宫阴式切除术临床体会

    目的:总结大子宫经阴道切除术的临床效果及手术方法和注意事项,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方法:对50例阴道式大子宫切除术的手术和术后随访结果进行总结分析.结果:对50例大子宫,经阴道切除,术中术后均未出现任何并发症,手术效果很好.结论:大子宫经阴道切除术的临床效果非常好,应该加强推广应用.

    作者:梁惠霞 刊期: 2012年第08期

  • 健康教育与心理干预对家庭防治小儿支气管哮喘的效果分析

    目的:分析健康教育与心理干预对家庭防治小儿支气管哮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08年至2011年我院收治的小儿支气管哮喘患者5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A组(干预组)和B组(对照组),B组患者采用常规小儿支气管哮喘治疗方法,A组患者除B组所采用的治疗方法外,加以健康教育干预治疗.记录比较两组患者经治疗后的疾病改善情况.结果:A组(干预组)和B组(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96.00%和68.00%,两组比较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掌握哮喘防治知识和诱因,可以减少发作次数.

    作者:梁秀仙 刊期: 2012年第08期

  • 螺旋CT及其多平面重建(MPR)技术在真菌性鼻窦炎诊断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螺旋CT及其多平面重建(MPR)技术在真菌性鼻窦炎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45例经病理证实的真菌性鼻窦炎的临床和CT检查资料.结果:根据其CT表现可归纳为如下特点:病变以单窦腔为主,好发于单侧上颌窦;窦腔内不均匀性软组织密度影中夹杂有点状、斑块状及条状钙化;局限性骨质增生与破坏.结论:螺旋CT及其多平面重建(MPR)技术对真菌性鼻窦炎诊断及鉴别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作者:程好堂 刊期: 2012年第08期

  • 加强护士用药管理,提高患者用药安全

    目的:探讨护士在临床用药过程中的不安全因素,规范用药行为,减少不合理用药,保证用药安全.方法:对我科2009年~2011年临床用药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结果:针对临床用药过程中的不安全因素,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降低了不合理用药的发生率.结论:应掌握患者的全面情况,准确选择用药可有效的预防药物不良事件的发生,确保患者安全.

    作者:王灵花;丁志娟;杨秀燕 刊期: 2012年第08期

  • 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在诊断下肢动脉系统疾病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在诊断下肢动脉系统疾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154例疑似有下肢动脉系统疾病的病人进行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MSCTA)检查,通过容积再现(VR)、大密度投影(MIP)、曲面重建(CPR)、高级血管分析(AVA)等多种处理方式,并与原始图像相结合,对其进行综合分析.结果:154例患者中,有85位患者表现为不同程度、不同部位的动脉粥样硬化、闭塞、狭窄,6例由于外伤导致的动脉栓塞,17例检查出有动脉瘤,大动脉炎7例,下肢搭桥术后10例,动脉静瘘11例,下肢动脉内支架术后3例,夹层3例,表现正常的12例.结论:MSCT下肢动脉成像技术对于下肢各级狭窄及闭塞情况的诊断比DSA更加准确.MSCT血管成像在下肢动脉系统疾病的临床诊断中具有非常明显的优势,以及逐渐成为精确诊断病变及评估手术效果的首选影像学检查方法.

    作者:应红月 刊期: 2012年第08期

  • 动态血压监测与护理干预对高血压患者干预的影响

    随着现代社会生活节奏加快、工作压力增加以及社会老龄化,原发性高血压发病率呈逐年增加趋势.过往主要通过偶测血压来观察和调整加压药使用方法,但这症方法存在一定的滞后性以及不真实性.

    作者:郑英;李辉 刊期: 2012年第08期

  • 手术室护士的压力源分析及应对措施

    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及现代外科学的不断发展,外科手术的领域和范围日趋扩大,新手术方法、新器械、新仪器设备,不断推陈出新,对手术室护士的整体素质和专业水平要求越来越高,从而使手术室护士面临的压力增加,同时由于手术室护士的工作环境、性质和服务对象等的特殊性,长期连续工作在密闭环境中,可使人心情压抑、疲乏,对身体的健康造成极其不良影响.所有这些因素都会使手术室护士承受巨大的生理和心理压力,压力过大会降低工作效率,还可导致心身疾病,严重影响工作质量,为此对手术室护士心理压力产生的原因及应对进行分析探索是十分重要的.

    作者:刘萧明 刊期: 2012年第08期

  • 重组人干扰素α-2b栓联合克霉唑阴道片治疗120例假丝醇母菌病临床分析

    目的:分析重组人干扰素α-2b栓联合克霉唑阴道片方式治疗假丝醇母菌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重组人干扰素α-2b栓联合克霉唑阴道片治疗假丝醇母菌病,与单独使用克霉唑的治疗方式对比的方式进行疗效分析.结果:治疗1周后,联合用药总体有效率96.67%,治愈率46.67%,无效率3.33%;单独用药总体有效率85.55%,治愈率23.33%,无效率15.00%.治疗3个月后,俩和用药总复发率为17.33%.单独用药的总复发率为53.33%,联合用药疗效整体优于单独用药.两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重组人干扰素α-2b栓联合克霉唑阴道片治疗假丝醇母菌病临床疗效显著,值得推广.

    作者:杨秋霞 刊期: 2012年第08期

  • 模糊护理在临床的应用探讨

    目的:探讨模糊数学在临床护理中的应用,旨在提高护理人员的理论水平与实际动手能力.方法:对临床护理中的模糊现象进行研究和分析.结果:模糊现象在临床护理中广泛存在,模糊护理使护理教育、护理管理趋于合理化,临床护理水平得到提高.结论:把模糊数学用于临床护理中,能够提高护理人员的理论水平和动手能力,可以更好的解决护理问题.

    作者:马德勇;童婷颖 刊期: 2012年第08期

  • 老年上消化道出血56例病情分析

    目的:探究老年上消化道出血的特点与诊治.方法:回顾分析2007年2月~2009年7月我院治疗老年上消化道出血的56例病情特点及诊治疗效.结果:老年上消化道出血以胃癌、消化性溃疡为主,分别占19.62%和48.07%.结论:老年上消化道出血多是消化性溃疡,胃癌在病例中占有一定比例,其并发症较多,死亡率高,老年上消化道出血应做到及早发现,早诊早治,防治相结合.

    作者:徐成芳 刊期: 2012年第08期

健康必读(中旬刊)杂志

健康必读(中旬刊)杂志

主管:湖南省卫生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湖南省卫生计生委医疗管理服务指导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