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螺旋CT及其多平面重建(MPR)技术在真菌性鼻窦炎诊断中的应用

程好堂

关键词:真菌性鼻窦炎, 计算机X线断层摄影, 诊断
摘要:目的:探讨螺旋CT及其多平面重建(MPR)技术在真菌性鼻窦炎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45例经病理证实的真菌性鼻窦炎的临床和CT检查资料.结果:根据其CT表现可归纳为如下特点:病变以单窦腔为主,好发于单侧上颌窦;窦腔内不均匀性软组织密度影中夹杂有点状、斑块状及条状钙化;局限性骨质增生与破坏.结论:螺旋CT及其多平面重建(MPR)技术对真菌性鼻窦炎诊断及鉴别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健康必读(中旬刊)杂志相关文献
  • 军休所离退休老干部的心理特点及分析

    部队离退休干部普遍存在焦虑、抑郁、孤独敏感等心理问题,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84名部队离退休干部进行心理测试,经针对性心理干预后,其心理健康状况有所改善,躯体健康状态亦随之好转.结论:对部队离退休老干部开展相应的健康教育和心理咨询、心理治疗工作是非常必要的.

    作者:刘园园 刊期: 2012年第08期

  • 1例滴虫导致男性无精症的病例分析探讨

    目的:探讨滴虫对男性不育的影响及其治疗和预防.我院诊治了一对滴虫感染导致男方无精症的夫妻,经正确及时的治疗后成功怀孕,说明滴虫可以引发男性不育.

    作者:丁娟 刊期: 2012年第08期

  • 地塞米松注射液治疗成人上呼吸道感染的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地塞米松注射液治疗成人上呼吸道感染中的临床反应,为使用地塞米松注射液来治疗相关疾病的医疗方案,提供参考.方法:本文针对2012年1月至2012年6月在本院接受上呼吸道感染治疗的病人共30例,以他们为对象.将这30个病人平均分为两组,一组是地塞米松注射液治疗组,一组为非地塞米松注射治疗组,称为参照组.对比治疗组与参照组的疗效.结果:治疗组与参照组,多出现了体质反应,使用地塞米松注射液的成人治疗组出现了较为显著的不良医学反应,而没有使用地塞米松注射液的成人参照组,身体反应平稳.结论:地塞米松注射液来治疗成人上呼吸道感染的疗效观察结果表明,地塞米松注射液来治疗成人上呼吸道感染的疗效不大,所以我们不建议使用地塞米松注射液,来治疗成人上呼吸道感染.

    作者:苏剑波 刊期: 2012年第08期

  • 腰椎间盘突出症髓核摘除术后患者的护理

    目的:探讨腰椎间盘突出症髓核摘除术后护理措施的效果.方法:总结81例腰椎间盘突出症行髓核摘除术后患者的护理经验.结果:本组患者随访6个月~1年,预后良好,腰腿痛无复发,无护理并发症.结论:髓核摘除术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有效方法之一,术前做好心理护理、相关知识指导及评估,术后严密观察病情及做好并发症的护理,是手术成功的保证.

    作者:钟世超 刊期: 2012年第08期

  • 改良鼻导管给氧疗法在翼状胬肉切除术中应用的临床观察

    目的:了解改良鼻导管给氧疗法在眼科胬肉切除术中病人围手术期氧饱和度的变化和体感舒适度的情况,探讨一种新型吸氧方式的可行性.方法:采用随机、对照、开放性的临床试验设计,对上海市曙光医院宝山分院眼科胬肉切除术手术患者随机分为2组,实验组98例,给予改良鼻导管吸氧法;对照组采用传统单腔鼻导管吸氧法,2组同时在手术开始时给予持续3L/min氧气吸入.2组均于吸氧前、吸氧后0.5h、吸氧后1.0h监测氧饱和度并记录.手术结束后使用自行设计的调查表及时观察记录2组患者体感舒适度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术中吸氧前和吸氧后0.5h、1.0h在相同流量下不同给氧方式末梢无创血氧饱和度的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体感舒适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鼻导管给氧法可以使眼科局麻手术病人围手术期血氧饱和度维持在较高水平,体感舒适度高,有利于手术的安全进行.

    作者:陈澜 刊期: 2012年第08期

  • 米非司酮用于未产妇中期妊娠引产的临床效果观察

    目的:观察羊膜腔内注射利凡诺配伍口服米非司酮用于未产妇引产临床效果观察.方法:将200例引产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0例,观察组在引产前一天开始口服米非司酮早50mg、晚25 mg,第2天上午腔内注射利凡诺100 mg,同时继续口服米非司酮早50 mg、晚25 mg,对照组常规行羊膜腔内注射利凡诺100 mg,并同时口服乙烯雌酚,每次5mg、每日3次.结果:观察组引产成功率(99%)与对照组引产成功率(79%)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引产时间,总产程均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胎盘、胎膜残留发生率(13%)低于对照组(74%).软产道裂伤的发生率(1%)低于对照组(10%).结论:米非司酮配伍利凡诺用于未产妇引产能明显提高成功率,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作者:谢小萍;安亚红 刊期: 2012年第08期

  • 永久性人工心脏起搏器植入术患者心理分析及护理指导

    人工心脏起搏器植入术对患者来说是一种严重的心理应激原,直接影响患者正常的心理活动,甚至可以影响手术的效果.正常的、恰当的心理干预可以调动患者的积极性.对其术后恢复,重新走向社会,提高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宋金玮 刊期: 2012年第08期

  • 急诊护士与患者及其家属沟通问题探析

    急诊科是医院的窗口,是抢救急重患者的主战场,也是患者和医护人员之间容易产生矛盾、引起医疗纠纷和投诉的场所.因此,急诊科护士不仅要求具备过硬的护理专业水平,如何与患者及其家属及时就患者心理、病情及其它问题进行及时有效的沟通的能力,也需引起足够的重视.笔者通过近几年的实际工作经历,现把影响急诊护患沟通的因素整理并加以总结,以提高护理质量.

    作者:方丽真 刊期: 2012年第08期

  • 心脏病介入治疗术的护理配合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冠心病介入治疗病人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对介入治疗的50例冠心病病人进行围术期护理回顾性分析.结果:采取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可使冠心病介入治疗病人心情平静,无局部血肿及穿刺点出血,无并发症出现,生活质量明显改善.结论:为介入治疗冠心病患者实施整体护理是减少术后并发症、保证手术成功的关键.通过整体护理,减少了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提高了患者的舒适度.

    作者:郑伟;潘淑梅;王亚丽;张丽涛;张艳萍;符玉萍 刊期: 2012年第08期

  • 老年急性阑尾炎45例临床治疗体会

    目的:分析老年急性阑尾炎的临床特点和治疗方法,为临床诊疗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8年03月至2011年12月收治的45例老年急性阑尾炎患者的临床特点和治疗方法.结果:本组所有患者均获治愈,其中1例坏疽性阑尾炎患者术后出现手术切口化脓感染;2例糖尿病患者术后出现伤口感染;1例患者术后出现肺部感染征象,对症治疗后均治愈.45例患者术后均获随访,随访患者均无腹腔内出血及残余脓肿形成,无粘连性肠梗阻及阑尾残株炎发生.结论:老年人急性阑尾炎临床表现多不典型,起病急,发展快,阑尾穿孔率高.早期诊断、早期手术是治疗老年急性阑尾炎成功的关键.

    作者:何宗权 刊期: 2012年第08期

  • 光子热疗仪联合中药灌肠治疗慢性盆腔炎

    按照中医辨证论治原则,运用西医检查诊断技术,采用中药灌肠配合热疗方法,治疗慢性盆腔炎患者93例,取得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1 病例选择1.1 年龄分布:21-30岁35例,31-40岁48例41-50岁10例1.2 病程:一年以内,36例,1-5年55例,6-10年2例

    作者:李丽琼 刊期: 2012年第08期

  • 剖宫产术后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分析

    子宫内膜异位症是育龄妇女的常见病及多发病,发生部位大多数在盆腔脏器,是子宫内膜出现在子宫腔被覆粘膜以外的部位.近年来由于种种因素,剖宫产率逐年升高,术后并发的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病例逐渐增多.据报道剖宫产术后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生率为0.03%-0.47%,应该引起我们妇产科医师的重视.

    作者:丁晓芳;刁俊春 刊期: 2012年第08期

  • 浅析肺心病合并冠心病的诊断与治疗

    目的:通过分析肺心病合并冠心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总结正确的诊疗方式.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20例典型肺心病合并动脉粥样硬化型心脏病和405例单纯性肺心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该病症的临床特点,记录患者临床检验结果.结果:对于肺心病患者,当出现心绞痛、左心增大、心肌梗死、左心力衰竭以及左束支传导阻滞时,其可能合并患有动脉粥样硬化型心脏病.治疗方式主要应围绕平喘、抗感染、氧疗、纠正血压和心律失常以上症状开展.结论:肺心病合并冠心病在诊断和治疗方面均较复杂,仍需要进一步实践和研究.

    作者:杨秀华 刊期: 2012年第08期

  • 老年人急性脑卒中266例心电图分析

    目的:分析老年人脑卒中心电图变化.方法:对266例脑卒中患者,男245例,女21例,进行了常规十二导联心电图检查,分析心电图变化.结果:脑卒中后心电图变化总发生率为83.5%(222/266例).其中出血性卒中51例,心电图改变51例(100.0%),显著高于缺血性卒中171/215例(79.5%,P<0.01),除心房纤颤外,多种心电图改变均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5-0.01).结论:脑卒中可促发心电图改变,尤以出血性卒中明显.机理可能与心血管中枢损害、心肌缺血、神经传递异常、自主神经功能平衡失调和颅内压增高等因素有关.

    作者:夏福荣;毕红军;慈书平 刊期: 2012年第08期

  • 兴隆县厂矿企业职业卫生状况调查

    目的:为了全面掌握兴隆县职业危害现状,预防职业病发生,监督所和疾控中心2010年对辖区内86家企业进行现场调查,对接触职业危害职工进行健康检查,建立健康档案,为今后职业卫生工作的开展提供指导意见.内容:共调查有职业危害企业87家,冶金54家、建材10家、化工12家、煤矿11家、300人以下企业66家,占调查总数75%.结果:乡镇中小企业在防护设施上普遍存在设计不合理、运行不正常至没有明显的防护效果,在个人防护方面仅有手套、防尘口罩、耳塞、水靴等,因缺乏监管机制,防护用品使用率很低.职业病防治经费的落实企业每年要有计划的抽取职业病防治经费,做到经费充足、支配合理.卫生部门要与企业主管部门、劳动、安监及工会加强联系、协调一致开展工作.

    作者:王连第;戴铁杉;王桂海 刊期: 2012年第08期

  • 浅谈护士提高工作效率方法

    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护理也由功能制护理转变为系统化整体护理,这对护士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从生理、心理、社会与文化等方面为病人提供全方位的服务,使护理工作较为繁重,如何合理安排时间,提高工作效率,显得尤为重要,本人有以下体会:

    作者:薛琳 刊期: 2012年第08期

  • 颈性眩晕117例的临床治疗体会

    眩晕是常见的临床症状,是神经内科门诊常见的主诉之一,患者非常痛苦,严重影响生活质量和工作效率,约25%患者无法工作.眩晕的发作原因十分复杂,国内外尚无成熟的眩晕诊治规范,但立即解除患者的眩晕症状为当务之急[1].本人在临床上采用盐酸丁卡迪尔与舒血宁治疗颈性眩晕,改善眩晕症状效果较好,现分析如下:

    作者:王继波 刊期: 2012年第08期

  • 刍议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慢性胃炎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慢性胃炎的疗效.方法:66例慢性胃炎患者给予西药和自拟中药汤剂疏肝健脾养胃疡治疗,1个月后复查胃镜及检测Hp,观察患者Hp根除效果、胃黏膜组织变化及临床症状改善情况.结果:66例患者中显效28例,有效34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为93.9%.Hp根除60例,有效率为90.9%.结论:采用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慢性胃炎,可较好地根除Hp,消除胃内炎症,修复胃黏膜,有效改善临床症状,减少复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许自然 刊期: 2012年第08期

  • 加强供应室管理减少院内感染

    医院内感染管理直接关系到医院的医疗、护理质量,而供应室是控制医院内感染的重要部门之一,但负着为全院供应充足、规格齐全,质量保障的无菌物品的任务,通过几年在供应室的工作,作者体会如下;

    作者:刘婷 刊期: 2012年第08期

  • 血液灌流治疗蜂蛰伤的护理体会

    目的:蜂蛰伤后出现靶器官损伤,血液灌流治疗促进痊愈.方法:清洗伤口、抗过敏、血液灌流治疗.结果:患儿头晕、乏力、恶心、呕吐等症状消失,肝功能恢复正常,痊愈出院.讨论:密切观察患儿身体重要靶器官的损伤情况,积极进行血液灌流,并做好血液灌流时的护理.

    作者:开红霞;齐玲;张圆圆 刊期: 2012年第08期

健康必读(中旬刊)杂志

健康必读(中旬刊)杂志

主管:湖南省卫生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湖南省卫生计生委医疗管理服务指导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