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国钦
目的:评价舒眠胶囊治疗肝郁伤神型失眠的临床疗效.方法:采取随机分组对照试验方法,观察并比较治疗组(舒眠胶囊组)与对照组(阿普唑仑片组)的临床疗效,观察时间为4周.结果:治疗组有效率为94.44%,对照组有效率为55.56%;治疗组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舒眠胶囊治疗肝郁伤神型失眠临床疗效肯定.
作者:王丹萍;吴利云;肖兆群 刊期: 2012年第09期
目的:分析二次瓣膜置换手术病人为什么会有较高的病死率,总结心脏外科瓣膜置换的治疗经验及方法.方法:研究二次瓣膜置换3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瓣周漏(16例),瓣膜损坏(4例),人工瓣膜感染性心内膜炎(8例),血栓及内皮增生(2例);术前心功能分级:Ⅱ级5例,Ⅲ级22例,Ⅳ级3例.结果:30例病人中死亡4例,病死率为13.33%.术后出现严重并发症4例,其中低心排综合征2例,肾功能衰竭1例,呼吸衰竭1例.结论:术前患者的心功能与再次瓣膜置换的病死率密切相关,因此术前心功能不好的患者需要积极进行手术治疗.
作者:白雷;姜博;马彦敏;顾继伟;方刚 刊期: 2012年第09期
目的:探讨关于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的临床治疗方法及效果,并对其进行相关分析.方法:随机抽取我院收治的26例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在口服西药的情况下,进行中医的辩证疗法,对其临床治疗效果进行观察与分析.结果:26例患者的临床症状消失或有良好的缓解,临床治疗效果明显.结论: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方法对高血压合并糖尿病病症的治疗有良好的临床效果,值得引起广大医疗工作者的关注与重视,并在临床上进行推广.
作者:应华娜 刊期: 2012年第09期
老年人是冠心病的高发人群,同时因其大多同时合并有其他系统疾病,发病症状也存在多样性,给临床诊断造成一定的难度,容易漏诊现将我们曾收治的一例病例报告如下:患者,男,82岁.因尿频16小时就诊于我院,患者无胸闷、胸痛及放射性肩背部疼痛,无呼吸困难,无出汗,无恶心、呕吐等症状,仅表现为初发的尿频症状,同时伴有全身乏力,懒动懒言;在当地给予药物治疗(具体不详),效果不明显来我院门诊,常规行心电图检查发现胸前导联(V1-V5)ST段弓背样抬高0.3mv,同时T波倒置,考虑为急性心肌梗死收入我科.
作者:吕平 刊期: 2012年第09期
随着社会的进步,文明程度的提高,对护理的要求越来越高,护士的自身素质,职业道德与情感,工作作风也就是护士的修养直接影响着护理质量,护士要真正做到关爱病人,尊重病人,理解病人,主动热情为病人服务,尽自己所能为其排忧解难.
作者:薛琳 刊期: 2012年第09期
本文是一篇学术研讨与实践操作兼具的文章,主要对爱卫会组织工作的职能特点和执行措施进行了详细剖析和具体解读,同时阐释了爱卫会组织在新形势下,如何加强自身建设,辐射全城,从而正确定位自身、明确职能,为本级政府出谋划策,为政府卫生决策当好帮手,在城市卫生建设中作出贡献.
作者:田桂杰;陈星竹 刊期: 2012年第09期
目的:探讨十二指肠溃疡急性穿孔的手术治疗效果.方法:本次实验以我院2007年1月至2011年12月所收治的20例十二指肠溃疡急性穿孔患者为实验对象,随机将患者分为A、B两组,并分别接受单纯穿孔修复术和胃大部切除手术治疗,对比分析两种手术方法的治疗效果.结果:A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住院时间、手术时间等指标均显著优于B组患者,两组患者的实验数据对比具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5).讨论:本次实验结果表明,单纯穿孔修复术治疗十二指肠溃疡急性穿孔,具有较为理想的临床疗效,因而临床应用价值更高.
作者:陈久浩 刊期: 2012年第09期
目的:总结岛叶胶质瘤患者围手术期的临床观察要点和具体护理对策,以提高神经外科专科护理水平.方法:对38例岛叶胶质瘤患者在全身麻醉下实施开颅占位切除术,在围手术期对患者实施一般护理、心理护理、胃肠道反应的护理、术后语言障碍的护理、术后肢体障碍的护理以及放疗后皮肤的护理.结论:术前做好心理护理,术后加强相应并发症的专科护理能有效地提高患者术后的康复质量,促进早日康复.
作者:席新学 刊期: 2012年第09期
药师在临床药物治疗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是患者减少药物不良反应及合理用药的重要保障,对此,药师应积极主动地参与到临床药物治疗中,促进临床疾病的治疗.
作者:郭兴旺;孙群 刊期: 2012年第09期
目的:实习初期护生状况及需求,为护生创造更有利的实习条件,轻松、愉快的完成实习计划.方法:采用问卷调查,分析、总结完善带教方法.结果:护生满意度大于96%,4%的护生不喜欢提问式.结论:良好的实习环境及完善的带教计划能让护生较圆满完成实习任务.
作者:左兰仙 刊期: 2012年第09期
心脏性猝死(SCD)指心脏原因导致的,在急性症状发生后1小时内的自然死亡,其特点为自然、突然性和不能预期.各种心脏疾病均有SCD发生的可能,常见的病因为冠心病,在西方国家可占SCD原因的80%,其中约20%-25%的冠心病以猝死为首发表现[1].近年来,因病毒性心肌炎发生的心脏性猝死的报道逐渐增多,我院2009-2011年间共有两例学生发生心脏性猝死,死因均为病毒性心肌炎.
作者:李静 刊期: 2012年第09期
胰头十二指肠切除术包括探查、切除和消化道重建3个主要步骤.探查是决定可否切除的必要步骤,切除是将胰头部、胃幽门窦部、十二指全部和胆总管下段及区域淋巴结切除;重建是将胆总管、胰管和胃分别与空肠吻合.
作者:张曦子 刊期: 2012年第09期
宫颈癌是女性生殖器官常见的恶性肿瘤.其发病原因,尚不十分清楚.但专家研究认为:可能与早婚、早孕、多产、卫生习惯不良、性生活开始早,性伙伴多,病毒感染等因素有关,尤其是在18岁以前就开始性生活的女性.其发病年龄以35~39岁和60~69岁的妇女,20岁以前少见.近几年来,宫颈癌的发病年龄有明显的年轻化趋势,原因与女性生活习惯的改变、婚前性行为呈低龄化趋势关系密切.据文献报道,我国青少年目前性成熟年龄普遍比20世纪70年代提前3~5岁,在20岁的年轻人中,80%有过婚前性行为.故对性成熟期女性进行宫颈癌的健康教育,很有必要.
作者:孙瑞菊;王梅;杨恒艳;田秀荣 刊期: 2012年第09期
目的:对临床上常规胃镜和无痛胃镜在治疗上消化道异物的效果及安全性进行比较研究,为临床治疗提供有价值的参考.方法:把我院在2009-2011年间收治的75例上消化道异物患者分为常规胃镜治疗组和无痛胃镜治疗组两组进行治疗,普通未经治疗组患者37例,无痛胃镜治疗组患者38例,根据患者异物种的类和不同形状选择治疗器械和治疗措施,并对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和术中反应及并发症进行比较.结果:常规胃镜组37例患者中有35例患者成功取出异物,占本组患者的94.60%,无痛胃镜治疗组38例患者中有37例成功取出异物,占到本组患者总人数的97.37%,两组患者成功率进行比较,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没有统计学意义.无痛胃镜治疗组中有不良反应如恶心、呕吐、出血、呛咳等症状的患者8例占到本组患者总人数的21.05%,普通胃镜治疗组患者中有上述不良症状的患者21例,站本组患者总人数的56.76%;无痛胃镜治疗组患者中有咽炎、吸入性肺炎等术后并发症的患者4例,占本组患者的10.52%,普通胃镜治疗组中上述并发症的患者27例,占所有患者的72.97%.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和并发症进行比较,差异性较大(P<0.05),有明显统计学意义.其中有1例常规胃镜治疗组患者因为病程比较长,并且症状有恶化倾向转为外科手术治疗.结论:在临床治疗当中,利用胃镜进行上消化道异物取出手术是安全有效地治疗方法,且在临床治疗中已经比较成熟,无痛胃镜取出异物治疗较常规胃镜治疗有着术后不良反应较少、依存性好等优点.
作者:王强;朱竹;徐利;魏薇 刊期: 2012年第09期
目的:观察推拿疗法治疗脾虚肝旺型小儿厌食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5例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35例,采用推拿疗法;对照组30例,口服硫酸锌.结果:观察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推拿疗法改善脾虚肝旺型患儿食欲疗效显著,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黄姗姗 刊期: 2012年第09期
中药是我国民族文化的精髓,自古以来在我国医学界上都发挥着极大的作用.中药配伍在中药治疗上起到重要作用.合理配伍能加强疗效,不合理的配伍反而会产生不良的后果.因此研究中药的配伍,是中药领域的一个重要课题.
作者:吴小萍 刊期: 2012年第09期
随着医学的发展,各种传染病日益增多,门诊患者集中,分诊工作直接影响着传染病的蔓延和医院内交叉感染的发生,规范地执行传染病预检分诊制度,加强业务培训,有效遏制传染病疫情的发生发展,积极做好科学的防治工作.本文结合传染病防治实践,对门诊这一部分的传染病防治提出对应建议.
作者:魏志成 刊期: 2012年第09期
目的:探讨有效地护理措施对老年高血压患者的影响,以此来总结护理经验.方法:将在我院2010年6月-2012年6月期间收治的120例老年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各60例.对于对照组的患者给予高血压常规护理,对于实验组的患者进行健康宣教、行为护理、饮食护理、心理护理、用药护理等有效护理措施,两组患者均进行相同的药物治疗.结果: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护理后,实验组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5.00%,对照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71.67%,实验组和对照组之间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患者进行健康宣教、行为护理、饮食护理、心理护理、用药护理等有效护理措施能够有效地控制血压,提高治疗效果,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作者:陆红燕 刊期: 2012年第09期
目的:探讨经尿道前列腺汽化电切术(TUVP)治疗的观察、护理对策、整体护理.
作者:单爱林 刊期: 2012年第09期
标准物质是中华人民共和国计量法中依法管理的计量标准,在质量控制和质量保证中起着重要作用,是技术仲裁工作中的标准尺度.作者结合自身管理和使用标准物质的实验室经验,对如何有效规范地管理好标准物质,进行了探讨.
作者:周红霞 刊期: 2012年第0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