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晓华;马萍;尹元琴;张卫东;姜又红
目的:研究经颈内动脉注射pLXSN-bcl-2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的影响.方法:51只健康成年Wistar大鼠随机分对照组、空质粒组、bcl-2组,每组分缺血再灌注9,24 h两小组.采用线栓法制作大脑中动脉梗死模型,2 h后实现再灌注.3 h后经颈内动脉注射质粒pLXSN,pLXSN-bcl-2.检测缺血再灌注24 h后大鼠脑梗死体积,及各组大鼠脑内bcl-2、caspase-3的表达情况和神经细胞凋亡情况.结果:bcl-2组缺血再灌注24 h的脑梗死体积小;bcl-2组在缺血再灌注9,24 h后bcl-2阳性表达明显升高;缺血再灌注24 h caspase-3蛋白表达及凋亡细胞数明显降低,缺血再灌注9 h后与其他组之间无差异.结论:脑缺血再灌注3 h后经颈内动脉注射pLXSN-bcl-2可以增加bcl-2在脑内的表达,并在缺血再灌注24 h后通过抑制caspase-3的表达,抑制神经细胞凋亡,减少脑梗死体积.而在缺血再灌注9 h尚未表现出明显的神经保护作用.
作者:吴晓黎;何志义;赵彬;刘晓梅 刊期: 2007年第02期
目的:研究高糖和脂多糖(LPS)对腹膜间皮细胞(PMC)己糖激酶(HK)活性的调节作用.方法:行PMC的原代培养及鉴定.首先将不同浓度的葡萄糖(0.10,1.50,2.50,4.25%)分别和不同剂量的LPS(0,0.1,1.0,10.0,50.0,100.0 mg/L)加入培养基;其次用含4.25%葡萄糖和10.0 mg/L LPS的培养基孵育细胞不同时间(0,1,3,6,12,24 h);6磷酸葡萄糖脱氢酶耦联比色法测定HK活性.后用含10.0 mg/L LPS的培养基孵育细胞不同时间(0,1,3,6,12,24 h);测定HK活性和细胞葡萄糖的摄入量,分析HK活性与葡萄糖摄入量的相关性.结果:高糖和LPS对HK的活性具有交互作用(F=423.55,P<0.01).高糖和LPS以剂量(P<0.01)和时间依赖的方式诱导HK活性(P<0.01);LPS以时间依赖的方式促进PMC葡萄糖净利用(P<0.01).结论:高糖和LPS对PMC己糖激酶活性的调节作用在腹膜透析失超滤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作者:李志明;马健飞;赵钢 刊期: 2007年第02期
目的:测定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清C反应蛋白(CRP)水平,分析CRP与肥胖的相关性.方法:受试者精确测量身高、体质量,计算体质量指数(BMI).同步检测空腹血糖(FPG)、胰岛素(FINS),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IR)、胆固醇(CH)、甘油三脂(TG),用免疫比浊法测定CRP水平.结果:糖尿病组CRP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无论是糖尿病组还是对照组,肥胖者的CRP水平与非肥胖者的CRP比较,差异显著(P<0.05),相关分析显示CRP与BMI(r=0.191,P=0.009)FINS(r=0.146,P=0.049)FPG(r=0.132,P=0.046)IR(r=0.140,P=0.045)TG(r=0.212,P=0.003)CH(r=0.263,P=0.002)均有相关性.结论:CRP可能是肥胖和2型糖尿病之间相关的主要因素.
作者:史亮;王露 刊期: 2007年第02期
目的:观察丹参对pαMHC-EGFP小鼠转基因胚胎干细胞向心肌细胞分化的诱导作用.方法:采用悬浮法,从拟胚体形成的第4、5、6、7 d起在培养液中加入不同浓度的丹参诱导pαMHC-EGFP小鼠转基因胚胎干细胞向心肌细胞分化,计数第8、9、10、11、12 d心肌细胞的分化率.用RT-PCR方法检测分化的心肌细胞αMHC、Anf、MLC2v基因的表达.结果:10、30、50、70 mg/ml丹参在拟胚体形成的第10、11、12 d均可明显提高心肌细胞的分化率(P<0.01).RT-PCR结果αMHC、Anf、MLC2v基因在分化的心肌细胞中表达.结论:丹参可以体外提高pαMHC-EGFP小鼠转基因胚胎干细胞向心肌细胞的分化率.
作者:于艳秋;李昆;卢晓梅;金玉楠;云伟;杜莉莉 刊期: 2007年第02期
通过对比108名患者冠脉造影结果与应用超声心动图所测得反映心脏收缩、舒张功能及整体功能等超声指标,分析不同冠脉病变支数冠心病患者心脏左室功能的变化.结果正常组与病变组间左室射血分数(LVEF)与短轴缩短分数(FS)无明显差异,但3支冠脉病变组与正常组间有非常显著差异.等容舒张时间(IRT)与E/A比值及Tei指数两组间均有显著差异,且呈现随病变支数的增加而加重的趋势.
作者:王赫;齐国先 刊期: 2007年第02期
目的:研制复方苯甲酸凝胶,建立高效液相色谱(HPLC)测定制剂中苯甲酸和水杨酸含量的方法.方法:以卡波姆-940为基质,用常规方法制备.以Ultrasphere-ODS柱(5μm,4.6mm×250mm)为固定相;以甲醇-水(40∶60v/v)为流动相;检测波长227 nm.结果:制剂稳定性好,平均回收率分别为苯甲酸100.31%,相对标准偏差(RSD)1.10%;水杨酸99.75%,RSD1.53%.苯甲酸和水杨酸的线性范围分别为:16~75 mg·L-1(r=0.999 2),7.5~40 mg·L-1(r=0.999 0).结论:本制剂工艺简单、质量稳定,含量测定方法准确、快捷、适用.
作者:邢俊家;周晖 刊期: 2007年第02期
目的:探讨livin蛋白在良性及恶性子宫内膜组织中的表达情况.方法:选取子宫内膜腺癌组织44例,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组织11例,子宫内膜单纯性增生组织9例、增生期内膜10例、分泌期内膜8例,利用免疫组化S-P法染色及显微图像分析系统检测其中livin蛋白的表达.结果:livin在子宫内膜癌中的表达强度明显高于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及良性子宫内膜(P<0.05),livin的表达在子宫内膜癌不同组织学分级中有显著性差异(P<0.05),在不同分期中无明显差异,且与淋巴转移情况无关.结论:livin可能与肿瘤的的分化有关,可作为反映子宫内膜癌生物学行为的指标,有望成为子宫内膜癌的肿瘤标记物.
作者:王光伟;杨清;刘晓菲;王玉 刊期: 2007年第02期
目的:探讨中国重性抑郁障碍患者(MDD)药物治疗前后脑诱发电位(BEP)变化.方法:用美国Nicolet Spirit脑电生理仪记录45例MDD病人(病例组)和45例健康者(对照组)听觉诱发电位(AEP),比较两组AEP值的差别及病例组氟西汀治疗前后AEP值变化.结果:病例组与对照组之间P300潜伏期有显著性差异.药物治疗无效者治疗前后AEP各指标无显著性差异,有效者治疗前后P300潜伏期有显著性差异.结论:重性抑郁障碍患者P300潜伏期延长,药物治疗后P300恢复情况可作为衡量疗效的参考指标.
作者:刘盈;张慧杰;马欢;吴枫;孙光为 刊期: 2007年第02期
目的:检测舌鳞癌组织中生存素(survivin)mRNA及其蛋白的表达,探讨舌鳞癌发生、发展过程中survivin的作用.方法:应用原位杂交及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10例正常舌黏膜,13例高分化舌鳞状细胞癌,20例中分化舌鳞状细胞癌,12例低分化舌鳞状细胞癌标本中survivin mRNA及其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舌鳞癌标本中survivin mRNA及蛋白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正常舌黏膜标本(P<0.01),高、低分化的舌鳞癌标本之间survivin mRNA及蛋白阳性表达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survivin mRNA及其蛋白在舌鳞癌不同阶段中明显增加,与舌鳞癌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
作者:王智明;刘芳;张力平 刊期: 2007年第02期
目的:研究游离脂肪酸(FFA)短期增高对肝脏胰岛素抵抗及肝脏蛋白激酶C-δ(PKC-δ)活性的影响.方法:大鼠静脉输注脂肪乳,油酸,猪油和生理盐水7 h,分别为4组,行清醒状态的高胰岛素-正血糖钳夹试验,观察不同种类脂肪酸对胰岛素抑制的肝脏葡萄糖生成(HGP)和对胰岛素刺激的葡萄糖利用(GU)的影响,并取肝脏测定肝细胞膜和细胞浆PKC-δ的含量.结果:在高胰岛素-正血糖钳夹状态,所有脂肪输注组比生理盐水组FFA增高(P<0.01),脂肪乳、油酸和猪油组的HGP分别是生理盐水组的2.2,3.2和4.2倍(P<0.01),GU分别降低约22%,29%,42%(P<0.01).肝细胞膜和胞浆的PKC-δ比值在生理盐水、脂肪乳、油酸和猪油输注组分别是2,4.2,6.1,7.4(P<0.01).结论:饱和脂肪酸引起的肝脏胰岛素抵抗较单不饱和脂肪酸及多不饱和脂肪酸更明显,PKC-δ转位在不同脂肪酸引起的胰岛素抵抗中均起重要作用,FFA可介导周围胰岛素抵抗.
作者:韩萍;卢雁;张咏言;何冰;夏菲;张微 刊期: 2007年第02期
目的:观察p27kip1基因在静脉移植模型中的动态表达及与内膜增生的关系.方法:建立大鼠自体静脉移植动物模型,分别于术后1,2,3,7,14,28 d取材.Verhoeff染色观察各时间点内膜厚度及管壁厚度;RT-PCR、原位杂交、Western blot检测p27kip1mRNA及蛋白的变化,免疫组化(SABC)法检测p27kip1、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的表达.结果:术后7 d内膜明显增厚,14 d内膜增厚达到高峰(P<0.01).p27kip1蛋白在正常对照血管可见表达,术后3 d内无表达,术后7 d开始表达,14 d明显增高,28 d达到高峰(P<0.01).mRNA的表达于术后7 d出现增高,持续表达至28 d,其间各时间点之间表达无明显差异.PCNA的表达于术后7~14 d达到高峰.结论:p27kip1基因的表达可能是抑制移植静脉内膜增生的环节之一,其可能成为治疗移植血管狭窄、闭塞的目的基因.
作者:郎晓讴;刘明辉;杨德华;冀慎泉;段志泉 刊期: 2007年第02期
目的:观察兔放射性肺纤维化形成过程中一氧化氮(NO)含量变化及诱导型一氧化氮合成酶(iNOS)的表达.方法:实验兔20只,采用6 mV X线对左全肺进行照射,25 Gy,1次.分别于照射前、照射后1,3,6个月各处死5只动物,处死前进行左肺肺泡灌洗.采用铜-镉还原法检测灌洗液中的NO含量,免疫组化法检测肺组织中iNOS的表达.结果:NO含量在照射后1个月明显升高,照射后3~6个月显著降低;在照射前及照射后3~6个月,肺间质细胞内几乎未见iNOS阳性表达;在照射后1个月,肺间质中iNOS表达阳性细胞明显增多.结论:NO可能是放射性肺纤维化形成过程中的一个独立影响因素,其含量的变化可能与iNOS蛋白活性改变有关.
作者:党军;周朝晖;缪宏宇 刊期: 2007年第02期
目的:研究斑螯素(CTD)对人宫颈癌Hela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和机制.方法:采用四甲基偶氮唑盐(MTT)法检测CTD对Hela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流式细胞仪分析Hela细胞周期及CTD对细胞周期的影响.结果:CTD对Hela细胞24、48和72h的IC50值分别为3.2、2.5和1.4 μg/ml.CTD浓度为3.2 μg/ml时,细胞周期滞留在G2期.结论:CTD对Hela细胞的增殖有抑制作用;流式细胞仪显示细胞周期出现明显的G2/M期阻滞.
作者:王晓华;马萍;尹元琴;张卫东;姜又红 刊期: 2007年第02期
探讨XE-2100全自动五分类血细胞分析仪白细胞分类散射图对Sézary综合征患者治疗疗效观察和预后评价的参考价值.
作者:石晶;郑军;赵敏 刊期: 2007年第02期
目的:研究肾癌组织中p27kip1和cyclin D1蛋白的表达,探讨其与肾癌生物学特征的内在联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对53例肾癌及6例正常肾组织中p27kip1和cyclin D1蛋白进行检测.结果:在正常肾组织中p27kip1均呈阳性表达,p27kip1阳性表达率在肾癌不同临床分期,不同病理分级中差异显著(G1~G2:70.00%,G3~G4:27.27%,P<0.05;T1~T2:70.83%,T3~T4:20.69%,P<0.05).cyclinD1在正常肾组织呈阴性表达,cyclin D1阳性表达率在肾癌不同临床分期,不同病理分级中差异显著(G1~G2:51.35%,G3~G,4:27.27%,P<0.05;T1~T2:58.33%,T3~T4:20.69%,P<0.05).结论:p27kip1和cyclin D1蛋白在肾癌中的表达与肿瘤生物学行为密切相关,p27kip1和cyclin D1在肾癌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
作者:刘学锋;吴斌 刊期: 2007年第02期
目的:通过研究基质金属蛋白酶7(MMP-7)与其组织抑制因子2(TIMP-2)在子宫内膜癌中的表达,探讨MMP-7、TIMP-2与子宫内膜癌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方法(S-P法)对40例子宫内膜癌、12例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12例正常子宫内膜中的MMP-7、TIMP-2进行检测,并进行比较研究.结果:MMP-7在子宫内膜癌、子宫内膜非典型增生中的阳性表达率高于对照组(P<0.05);TIMP-2在子宫内膜癌中的阳性表达率高于对照组(P<0.05).随着子宫内膜癌病理分级增高及肌层浸润深度增加,MMP-7/TIMP-2比值亦增加,相互之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MMP-7与TIMP-2的表达与子宫内膜癌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MMP-7/TIMP-2比值随着子宫内膜癌病理分级的升高、肌层浸润深度的增加而增高.
作者:阎进;生秀杰 刊期: 2007年第02期
目的:探讨鼠双微体基因(MDM2)表达与不同人类乳头状瘤病毒(HPV)感染状态的外阴鳞癌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采用RT-PCR和Western blotting检测42例外阴鳞癌组织、10例正常外阴组织中MDM2基因mRNA及蛋白表达,PCR检测其HPV-DNA,分析HPV阳性组和阴性组外阴鳞癌组织中MDM2基因mRNA及蛋白表达与其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MDM2基因mRNA在外阴鳞癌组织中相对含量及阳性表达率(0.54±0.35,38.1%)明显高于正常外阴组织(0.21±0.04,0;P<0.05);低分化癌(1.01±0.45,72.7%)与中、高分化癌(0.41±0.18,27.8%;0.32±0.03,23.1%)分别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MDM2蛋白在外阴鳞癌组织中相对含量及阳性表达率(1.11±0.16,33.3%)明显高于正常外阴组织(0.87±0.02,0;P<0.05);低分化癌(1.27±0.14,63.6%)与中、高分化癌(1.09±0.17,22.2%;1.04±0.12,23.1%)分别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MDM2基因mRNA及蛋白表达在HPV阳性组与阴性组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结论:在外阴鳞癌的形成和发展中MDM2基因与HPV可能作为两个独立的因素起作用;MDM2可能参与了外阴鳞癌的发生发展过程,并可能成为与外阴鳞癌发生发展相关的癌基因.
作者:欧阳玲;张淑兰;王欣彦;王欣 刊期: 2007年第02期
目的:探讨白血病细胞系APAF-1 cDNA的结构差异及其与基因表达的关系.方法:应用RT-PCR结合测序方法研究白血病细胞系K562和CEM/VLB100APAF-1 cDNA类型;应用RT-PCR和Western blot方法分析两个细胞系APAF-1基因的表达水平;检测caspase-3活性以比较APAF-1基因在两个细胞系的功能差异.结果:测序结果K562和CEM/VLB100 APAF-1 cDNA分别属于APAF-1XL和APAF-1L型,两个细胞系APAF-1 mRNA表达水平无差异.K562细胞中APAF-1蛋白表达水平和caspase-3活性明显低于CEM/VLB100.结论:APAF-1的结构差异影响了APAF-1蛋白表达水平,可能是造成caspase-3活性降低的重要原因.
作者:富伟能;付志民;郭艳;刘佳;杨强;孙开来 刊期: 2007年第02期
探讨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检测在评价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患儿听神经及脑干功能中的应用价值.
作者:陈芊;潘晓丽;马秀娟 刊期: 2007年第02期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经后中隔入路后交叉韧带重建术后康复治疗的临床效果和重要性.方法:对31例应用关节镜下经膝关节后中隔入路重建后交叉韧带的患者术后进行系统康复治疗,随访分析术前术后关节活动度、关节稳定性和Lysholm评分.结果:术后随访6~22个月,术前和术后6个月膝关节伸展受限角度分别是6.23°±3.25°和2.15°±2.18°(P<0.01);膝关节屈曲受限角度分别是34.16°±10.95°和15.03°±12.64°(P<0.01).关节稳定性检查,术后6月患膝后抽屉和后Lanchman试验检查均阴性;患者手术前后Lysholm膝关节评分分别为(43.65±12.21)分和(89.27±8.96)分(P<0.01).结论:关节镜下经后中隔入路后交叉韧带重建术后康复治疗是保证手术成功的重要环节,它与手术有机结合,效果良好,可促进膝关节功能的恢复.
作者:周凤华;白伦浩;张志强;张永强 刊期: 2007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