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胎盘组织KiSS-1 mRNA及其蛋白肽metastin表达在子癎前期发病中的意义

乔宠;王春晖;尚涛;林其德

关键词:子癎前期, 早发, 胎盘, KISS-1 mRNA, 蛋白肽metastin
摘要:目的:探讨胎盘组织中KiSS-1 mRNA及其蛋白肽metastin表达在早发重度子癎前期发病中的作用.方法:采用RT-PCR、Western blot、免疫组化方法检测57例子癎前期患者(轻度15例和重度42例,其中早发重度12例,晚发重度30例)和30例正常晚期妊娠者胎盘组织中KiSS-1 mRNA及其蛋白肽metastin的表达水平和定位.结果:胎盘组织中蛋白肽metastin主要表达在绒毛的合体滋养细胞和细胞滋养细胞.子癎前期组胎盘组织中KiSS-1 mRNA及蛋白肽metastin表达分别为(1.73±0.24)和(78.41±7.96)μg/100 μg总蛋白,显著高于正常晚期妊娠组(P均<0.01),以早发重度子癎前期组尤为显著.结论:子癎前期存在KiSS-1 mRNA及其蛋白肽metastin表达增强,且早发重度子癎前期组表达显著增高,可能是早发重度子癎前期发病的主要原因之一.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杂志相关文献
  • 体外诱导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肝细胞分化的实验研究

    目的:探讨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MSCs)在体外定向诱导分化为肝细胞及其方法.方法:采用梯度离心法分离纯化雄性SD大鼠的mMSCs.A组原代培养;B组原代培养分别加刺激因子50 ng/ml肝细胞生长因子(HGF)和50 ng/ml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4(FGF-4),倒置显微镜连续观察细胞分化过程的形态学变化.于培养的7、14、21、28 d,细胞免疫荧光法检测各组细胞甲胎蛋白(AFP) 、白蛋白(ALB)、细胞角蛋白18(CK-18) 、细胞角蛋白19(CK-19)的表达.采用过碘酸希夫(PAS)染色法检测各组细胞糖原染色情况.结果:分离纯化B组大鼠的mMSCs,应用HGF和FGF-4诱导10 d后变为肝细胞样圆形.细胞免疫荧光测定B组显示,培养第7 d AFP即出现阳性,第21 d表达明显减弱;第7 d CK-19染色阳性,以后增强;第14 d白蛋白与CK-18染色开始阳性,以后表达逐渐加强.A组在培养过程中不表达AFP、ALB、CK-18和CK-19.糖原染色显示,B组第14 d开始阳性,一直持续到第28 d;A组未见阳性染色.结论:大鼠mMSCs在较高浓度的HGF及FGF-4诱导下可分化为肝细胞.

    作者:鲁学恒;马力;刘沛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血清C反应蛋白水平预测危重症患者预后的临床研究

    危重症患者C反应蛋白(CRP)水平与预后相关.CRP水平与APACHE Ⅱ评分明显相关,预后不良组CRP值明显高于预后良好组.

    作者:吴健;李澎;陈卫民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集中环磷酰胺冲击联合泼尼松在初治SLE患者中的疗效

    目的:观察集中环磷酰胺(CTX)冲击联合泼尼松在初治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中的疗效.方法:选取初诊且未经治疗的SLE48例.CTX每2周冲击1次.每次第1 d CTX 0.4 g,第2 d CT X0.6 g.泼尼松0.8 mg/kg体质量.对SLE患者进行SLE活动性指数(SLEDAI)评分.将总分数(SLEDAIT)分成临床评分(SLEDAIc)、实验室评分(SLEDAIL).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4,8,12周进行SLEDAIT、SLEDAIc、SLEDAIL评分.于治疗前及治疗后12周测定尿蛋白、血清补体、血清抗双链DNA抗体(ds-DNA).结果:共有41例随访至12周.治疗后4周与治疗前比较,SLEDAIT、SLEDAIc及SLEDAIL均明显下降(P<0.01),在8周时SLEDAIc继续下降(P<0.05),而SLEDAIL下降不明显.12周时SLEDAIT变化不明显.12周时与治疗前比较,补体C3、C4及ds-DNA均显著下(P<0.01)降,尿蛋白下降不明显.结论:集中环磷酰胺冲击方案有效.在12周时CTX总量可达6~8g,能迅速缓解病情,而不增加CTX的不良反应,可减少泼尼松的用量.

    作者:张洪峰;肖卫国;侯平;王晓菲;李舒帆;蒋力;张晓莉;鲁静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患者的临床特点和预后分析

    对91例骨髓增生异常综合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并进行分型和预后评估.发现骨髓原始细胞比例增高的患者生存时间短、急性白血病转化率高;FAB、WHO评分系统均能有效地评估患者的预后.

    作者:颜晓菁;张丽君;何娟;柴静媛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环氧化酶2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及其与淋巴管生成的关系

    目的:探讨环氧化酶2(COX-2)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淋巴管生成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及SABC法检测87例乳腺癌组织COX-2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3(VEGFR-3)表达,及20例癌旁组织COX-2的表达.计数肿瘤内淋巴管密度(LVD),并结合临床病理特征分析.结果:乳腺癌组织COX-2表达阳性率显著高于癌旁组织(P<0.05);淋巴结转移阳性组和阴性组的COX-2表达率有显著差异(P<0.01);淋巴管密度与COX-2表达呈正相关(P<0.01);且与淋巴结转移呈正相关(P<0.05).结论:COX-2过表达可能参与肿瘤发生,并增强乳腺癌的淋巴浸润及转移潜能.

    作者:李爱琳;滕月娥;吴迪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贫困山区早孕期HCMV宫内感染与UL54基因突变的研究

    目的: 探讨贫困山区早孕期人巨细胞病毒(HCMV)宫内活动性感染与HCMV UL54基因突变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ABC)PCR-RFLP的方法检测人绒毛组织中HCMV早期抗原的存在及HCMV UL54基因密码子501是否发生突变.结果:贫困山区早孕期妇女HCMV宫内活动性感染率为18.91%;PCR-RFLP分析结果显示,在早孕期HCMV宫内感染者中UL54 501密码子未发生突变.结论:贫困山区早孕期HCMV宫内感染与HCMV UL54基因密码子501突变无关,但不排除其他位点的突变或其他形式异常导致病毒致病性改变存在的可能性.

    作者:盛秋;李芬;于学文;韩蓁;李学成;任永惠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脊髓髓内肿瘤的显微外科治疗

    分析脊髓髓内肿瘤42例临床资料,总结归纳临床表现、手术方法、技巧及经验,提出早期诊断及肿瘤全切的必要性.

    作者:董欣明;刘云会;王成林;潘蔚然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肺癌中Pten/MMAC1/Tep1蛋白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抑癌基因Pten/MMAC1/Tep1蛋白在不同病理分期(pTNM )的肺腺癌、鳞癌中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S-P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验87例肺腺癌、鳞癌中Pten/MMAC1/Tep1蛋白表达,与其临床病理分期pTNM的关系.结果:肺腺癌组织中的Pten/MMAC1/Tep1蛋白表达阳性率为61.9%,肺鳞癌中表达阳性率为40.0%.二者Pten/MMAC1/Tep1蛋白表达均与肺癌的临床病理分期pTNM、分化程度有关(P<0.01),而与肿瘤的大小无关.结论:检验Pten/MMAC1/Tep1蛋白在肺癌中的表达可能对肺腺癌、鳞癌的疗效评估和预后评价具有一定意义.

    作者:张文峰;愈磊;李玉;张林;陈东义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前列腺增生症手术前后前列腺特异抗原的差异与移行带体积的相关回归分析

    目的:探讨血清前列腺特异抗原(PSA)和前列腺移行带的关系.方法:对60例经病理证实为良性前列腺增生症(BPH)的患者进行手术前和术后1周的PSA水平测定,患者术前均行经直肠超声测量前列腺移行带体积,采用单因素相关回归方法分析患者手术前后PSA的差异与移行带的关系.结果:术后58例患者PSA水平下降,平均下降3.733 μg/L,2例术后PSA水平升高,平均升高为7.11μg/L.手术前后PSA值具有明显的差异性(P<0.05);手术前后PSA的差值和前列腺移行带体积具有直线回归关系(b=0.011),移行带每减少1 cm3,PSA就下降0.011μg/L;手术前后PSA的差值与移行带存在明显的直线相关关系(r=0.311).结论:BPH患者血清PSA主要受前列腺体积的影响,而移行带的体积对PSA的影响比较大.

    作者:陆阳;陈晨;宋永胜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大鼠脑出血后脑组织bax蛋白表达及神经生长因子对其的影响

    目的:探讨bax蛋白在脑出血(ICH)后神经损伤过程中的作用以及神经生长因子(NGF)对脑出血损伤的保护机制.方法:采用脑内注射自体新鲜动脉血的方法制作大鼠ICH模型.利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bax蛋白表达的变化.结果:ICH对照组、NGF干预组在ICH后6 h即有bax蛋白阳性表达,24 h达峰值,之后下降,7 d时仍高于生理盐水对照组.NGF干预组与ICH对照组相比较bax蛋白峰值出现的时间无变化,但各时点bax蛋白的表达均较ICH对照组显著减少(P<0.05).结论:ICH后血肿周围脑组织细胞凋亡增加,加重神经功能损伤.应用NGF可使血肿周围脑组织bax蛋白表达明显下降,起到减轻神经功能损伤,促进神经功能恢复,达到治疗脑出血的目的.

    作者:高岩;滕伟禹;葛宇松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慢性乙醇摄入对大鼠单个肝窦内皮细胞结构的影响

    目的:观察慢性乙醇摄入对大鼠单个肝窦内皮细胞(LSEC)结构的影响.方法:采用乙醇直接灌胃的方法建立酒精性肝病大鼠动物模型,应用稍加改良的Pertoft梯度离心方法对不同阶段的LSEC进行分离纯化,用透射电镜观察不同时期LSEC形态和结构的改变.结果:乙醇灌胃4周末、8周末、12周末LSEC在形态、窗孔大小和数量上均出现不同程度的改变;停止乙醇灌胃12周末,大部分细胞比乙醇灌胃12周末时有明显的恢复.结论:乙醇的慢性刺激使细胞形态改变;停止刺激后,细胞的形态、窗孔大小和数量都有一定的恢复.

    作者:常冰;张健;王炳元;鞠晓华;刘畅;王颖;傅宝玉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早期宫颈鳞癌盆腔淋巴结微转移的探讨

    目的:探讨免疫组化法检测早期宫颈鳞癌患者淋巴结内微转移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14例FIGO分期(1995)为ⅠA~ⅡA期宫颈鳞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术后的228枚盆腔淋巴结的石蜡包埋组织以抗细胞角蛋白抗体AE1/AE3标记.结果:14例228枚淋巴结中,3例患者3枚淋巴结发现微转移病灶,病例总阳性率21.4%,淋巴结总阳性率1.3%.髂外淋巴结组、闭孔淋巴结组的检出率为3.8%(2/53)和1.1%(1/87).随着临床分期的增加,微转移的检出率逐渐增大(χ2=8.601,P<0.05).结论:早期宫颈鳞癌患者盆腔淋巴结中存在微转移病灶,可通过免疫组化法检出,对指导治疗、判断预后有积极临床意义.

    作者:田野;赵杨;温放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RNA干扰对小鼠脾淋巴细胞TNF-α表达的影响

    目的:触发哺乳动物细胞内RNA干扰,研究肿瘤坏死因子(TNF-α)特异性小片断双链RNA对活化的小鼠淋巴细胞TNF-α表达的影响.方法:原代培养小鼠脾淋巴细胞并用脂多糖激活,确立细胞分泌TNF-α的峰值,将针对TNF-α靶序列的干扰片断经PCR扩增后转染入细胞,ELISA法检测TNF-α浓度,RT-PCR法检测TNF-α mRNA的表达.结果:终止刺激后48 h淋巴细胞分泌TNF-α达高峰,TNF-α特异RNA干扰组与阴性对照组比较TNF-α浓度降低近30%,TNF-α mRNA表达抑制率达54.5%.结论:TNF-α小片断双链RNA可特异性抑制哺乳动物淋巴细胞TNF-α的表达;RNA干扰具有严格的序列特异性,只特异的沉默靶基因而不影响其他基因的表达.

    作者:宋晓宇;郑宁宁;孙杰;张海鹏;赵昕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骨髓干细胞移植治疗慢性马兜铃酸肾病大鼠的实验研究

    目的:观察骨髓源性干细胞能否向慢性马兜铃酸肾病大鼠肾脏细胞分化及移植后相关生化指标的动态变化.方法:制备雌性Wistar大鼠CAAN动物模型,亚致死剂量X线照射后经尾静脉移植同系雄性大鼠骨髓干细胞,于移植后第60 d处死大鼠,留取血、尿及肾组织标本.生化检测观察移植后相关生化指标的改善情况,Y染色体荧光原位杂交(Y-FISH)观察雌性受体大鼠肾脏中雄性骨髓源性干细胞的分化情况.结果:骨髓移植60 d后在肾小球及肾间质中均发现Y染色体阳性的供体源性细胞,相关生化指标得到改善.结论:骨髓源性干细胞具有向慢性马兜铃酸肾病大鼠肾小球及间质细胞分化的潜能.

    作者:李维;冯江敏;邹杰;孙东;马健飞;王力宁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解偶联蛋白2在高糖致大鼠胰岛β细胞功能障碍中的作用

    目的:探讨高糖对体外培养的大鼠胰岛β细胞解偶联蛋白2(UCP-2)表达的影响及其可逆性.方法:体外分离Wistar大鼠胰岛细胞进行培养,根据培养液中葡萄糖浓度和培养时间分组:A组5.5 mmol/L葡萄糖培养3 d;B组11 mmol/L葡萄糖培养3 d;C组22 mmol/L葡萄糖培养3 d;D组5.5 mmol/L葡萄糖培养6 d;E组11 mmol/L葡萄糖培养3 d续5.5 mmol/L葡萄糖培养3 d;F组22 mmol/L葡萄糖培养3 d续5.5mmol/L葡萄糖培养3 d.采用RT-PCR方法检测胰岛β细胞的UCP-2基因表达情况.结果:B组UCP-2基因表达水平较A组明显增高(P<0.05);C组UCP-2基因表达水平较A组降低,但二者之间无统计学差异.D组与A组比较UCP-2基因表达水平没有明显变化.与B组相比,E组UCP-2基因表达则显著减少(P<0.05);与C组相比,F组的UCP-2基因表达水平略升高,但无统计学差异.结论:在一定葡萄糖浓度和暴露时间范围内,葡萄糖可诱导大鼠胰岛细胞UCP-2基因表达增加,高糖对UCP-2基因表达的诱导可以逆转.

    作者:任冬月;赵晓娟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嗅鞘细胞抑制脊髓损伤后硫酸软骨素蛋白聚糖表达的实验研究

    目的:探讨嗅鞘细胞(OECs)移植的治疗作用及其对影响硫酸软骨素蛋白聚糖类分子(CSPGs)表达的影响.方法:将培养的OECs移植于脊髓半横断的Wistar大鼠,移植术后对模型进行数个时间点的BBB运动功能评分,损伤即移植术后4周,对实验组和对照组动物取材,进行免疫组织化学和Western blotting检测.结果:移植后4周,实验组动物的BBB评分高于对照组动物.免疫组织化学和Western blotting检测发现,实验组动物损伤处CSPGs物质表达低于对照组动物.结论:OECs促进脊髓损伤动物运动功能恢复的作用可能与抑制CSPGs分子表达有关.

    作者:朱海涛;朱悦;孙德日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核因子κB抑制剂对大鼠胰腺移植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

    目的:探讨大鼠胰腺移植后核因子κB(NF-κB)活化对炎性介质表达和中性粒细胞浸润集聚的影响.方法:建立大鼠胰腺移植和假手术模型,实验组供体胰腺保存在含有NF-κB抑制剂脯氨酸二硫代氨基甲酸酯(ProDTC)的UW液中,受体鼠于移植前15 min腹腔注射ProDTC (15 mg/kg),对照组供体胰腺仅保存在UW液中,受体鼠腹腔注射等量生理盐水.结果:正常肝组织中NF-κB p65含量为1.17±0.23,移植后3 h对照组NF-κB p65达高峰为4.32±0.95;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巨噬细胞炎性蛋白2(MIP-2)、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 mRNA表达和蛋白表达明显增强;髓过氧化物酶(MPO)活性明显增高.应用ProDTC者,NF-κB p65含量、TNF-α、MIP-2、ICAM-1 mRNA和蛋白表达量、MPO活性均降低(P<0.01).ProDTC也显著降低淀粉酶(Amy)、脂肪酶(Lip)、湿量/干重(W/D)水平,和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P<0.01).结论:移植后NF-κB活化上调了TNF-α、MIP-2、ICAM-1表达,从而增加中性粒细胞浸润,通过ProDTC抑制NF-κB活化可以减轻胰腺缺血再灌注损伤.

    作者:吴刚;陈旭春;李弘;成东华;王凤山;刘永锋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治疗老年脑血管病患者吸入性肺炎的临床评价

    目的:评价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治疗老年脑血管病患者吸入性肺炎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分析63例老年脑血管病患者吸入性肺炎应用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治疗的临床疗效、细菌清除率、安全性和临床分离菌体外药敏试验.结果: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治疗老年脑血管病患者吸入性肺炎有效率为84%,痊愈率37%,细菌清除率为76%,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对分离菌对抗菌药物体外总敏感率为74%.结论: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治疗老年脑血管病患者吸入性肺炎是有效和安全的.

    作者:于维东;蒋丽娟;王涤非;王莉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阿托伐他汀对外周血中树突状细胞成熟及免疫功能的影响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对外周血中树突状细胞(DC)成熟和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梯度离心法分离人外周血单核细胞,经含重组人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和重组人白介素4的DC完全培养液中培养,使其分化为成熟DC.DC与氧化低密度脂蛋白(ox-LDL)及与100 μmol/L阿托伐他汀和ox-LDL共同孵育48 h后,镜下观察DC吞噬ox-LDL的形态变化,同时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DC表型(CD1a、CD80、CD86、HLA-DR)的表达.结果:经阿托伐他汀处理的DC可下调CD1a、HLA-DR的表达,抑制DC对ox-LDL的吞噬作用.结论:阿托伐他汀可明显抑制树突状细胞的免疫活性,推测是他汀类药物免疫调节的新机制.

    作者:缪绯;刘映峰;傅强;李志梁;李公信;吴宏超;徐琳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大鼠骨髓基质细胞体外诱导分化的研究

    目的:探索骨髓基质细胞体外定向诱导分化为神经细胞的可能性.方法:取大鼠的骨髓基质细胞在体外培养,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正常脊髓提取液和脑源性神经生长因子诱导分化,观察诱导后细胞的形态.结果:骨髓基质细胞在体外培养呈梭形.诱导后细胞呈神经元样细胞改变.神经元烯醇化酶和胶质纤维酸性蛋白染色阳性.结论:骨髓基质细胞可在体外诱导分化.

    作者:赵宇;刘嘉晖;吕刚 刊期: 2007年第03期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杂志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杂志

主管:辽宁省教育厅

主办:中国医科大学